一种弹性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93216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3-31 1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性织物。该织物中弹性纱线的含量为25重量%以上,这里的弹性纱线为由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短纤纱线,且上述弹性纱线在该织物的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不超过2个组织点,在该织物的另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为2个组织点以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弹性织物加工简单,成本低廉,染色均一性良好,避免了因含氨纶产生的色差、泛黄等不良疵点,而且弹性可以永久保持,由其制得的服装光泽柔和,穿着舒适、柔软,不会发生形变,外观保持性良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弹性织物,具体涉及一种含有弹性短纤纱线的弹性织物。
技术介绍
目前,短纤弹力纱线以短纤包覆氨纶技术为代表,但是该技术存在诸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例如氨纶的耐候性差,染色后容易产生色差,弹性稳定性不好,容易起泡而且长时间使用后易发生形变松弛等不良现象。为了解决短纤包覆氨纶的上述问题,有人提出用并列型复合长丝与天然短纤维进行复合。如专利文献CN102454004A中公开了一种复合弹性长丝包芯纱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包芯纱的芯纱使用PTT/PET并列型复合长丝、鞘纱使用天然纤维,由上述包芯纱制得的织物具有很好的弹性,并且加工和使用中的力学、热学和化学条件对产品的弹性影响很弱,所以织物的弹性保持时间较长;但是由于表层包覆的是长丝致使织物触感不良,而且染色时芯纱与鞘纱之间可能出现色差等问题。鉴于此,提供一种无需使用氨纶包覆,即可获得具有持久弹性、色泽均一且舒适性佳的涤纶短纤织物成为本领域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持能永久弹性、色泽均一且舒适性佳的弹性织物。本专利技术的弹性织物中弹性纱线的含量为25重量%以上,其中弹性纱线为由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短纤纱线,且弹性纱线在该织物的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不超过2个组织点,在该织物的另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为2个组织点以上。本专利技术弹性织物使用的是纯聚酯类并列型弹性短纤维,加工简单,成本低廉,染色均一性良好,避免了因含氨纶产生的色差、泛黄等不良疵点,而且弹性可以永久保持,由其制得的服装光泽柔和,穿着舒适、柔软,不会发生形变,外观保持性良好。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弹性织物中弹性纱线的含量为25重量%以上,其中弹性纱线为由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短纤纱线,且弹性纱线在该织物的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不超过2个组织点,在该织物的另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为2个组织点以上。本专利技术中,可以经纬向全部使用弹性纱线,也可以经向或纬向的单一方向全部使用弹性纱线,还可以在经向或纬向部分使用弹性纱线。如果织物中弹性纱线的含量小于25重量%的话,面料的弹性过小,舒适性受到影响。另外,考虑到纱线条干可能影响到织物表面品质,优选只在经向或纬向一个方向全部使用由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短纤纱线。由于形成上述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的双组份两者之间的卷缩率存在差异,所以纱线的条干较一般短纤维要差些,特别是在织物正面对布面品质有很大影响,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布面疵点。本专利技术中通过组织设计使得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在织物的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不超过2个组织点,在该织物的另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为2个组织点以上。本专利技术所用弹性纱线由100%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所形成,上述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优选为低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型复合纤维(低粘度/高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型复合纤维(PBT/PET)、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型复合纤维(PTT/PET)。其中,两组份复合比过高或者过低的话,有可能出现纤维可纺性不良,纱线伸缩伸长率过大或者过小,纱线强度不足,两组份染色不均匀等问题,低粘度PET/高粘度PET的复合比优选为1:1~3,更优选为1:1~2;PBT/PET、PTT/PET的复合比优选为1:3~3:1,更优选为2:3~3:2。本专利技术所用上述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的沸水收缩率优选5~10%以上。沸水收缩率低于5%的话,最终织物的弹性可能受到影响;而沸水收缩率大于10%的话,由于收缩过大,加工后布面可能会出现收缩皱。本专利技术所用上述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的英支支数优选为10S~50S。超过50S的纱线,纺纱及织造相对较难,对设备和技术的要求较高;低于10S的纱线,由其制得的织物可能手感较硬、较粗糙,而且因纱线条干不匀产生的布面条纹等出现的概率提高。采用的纺纱方式可为赛络紧密纺,紧密纺,环锭纺,赛络纺,气流纺,转杯纺,涡流纺中的一种。形成上述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的原绵纤度优选为1.0~3.0D。低于1.0D的原绵,虽然手感细腻,但是纺纱时容易出现断纱,存在纺纱效率低的问题,而且成纱强度有降低的趋势;高于3.0D的原绵,可纺性相对较差,纱线条干不匀出现的几率增加,由其制得的织物可能出现手感较粗硬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织物,优选使用了上述弹性纱线方向的伸长率为8%以上、伸长回复率为80%以上。由这样的织物制得的服装的舒适性较好。本专利技术的织物,优选静态悬垂系数为70%以下。本专利技术的弹性织物的具体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织造→坯布缝头→精练→松弛→干燥→中间定型→减量→染色→后干燥→树脂加工→后整理定型。织造:选用25重量%以上的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短纤纱线作为弹性纱线进行织造。考虑到本专利技术所用弹性纱线为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短纤纱线,由坯布到成品的收缩率比普通纯非弹性短纤纱线织物要高10%~25%,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坯布密度比普通非弹性短纤纱线的坯布密度设定低8%~18%,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织造密度高引起的经纱起毛、断纱,织布效率低下等问题。松弛:无张力状态下解捻,使得弹性纱线收缩,温度110~130℃,时间15~40分钟。减量:减量加工可以增加织物的悬垂性和弹性,使得手感更加柔软。减量率为8~25%。减量率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在织物弹性和强力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树脂加工:可选条件。可采用柔软剂改善织物手感,改善因减量可能产生的强力不足的问题。温度130~150℃,柔软剂用量5~15g/L。本专利技术的弹性织物可用于夏季衬衫、秋冬外套、裤子等的制作。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本专利技术中所涉及的相关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1)静态悬垂系数根据GB23329-T(2009)纺织品悬垂性的测定,其中样品直径为24cm。数值越小表示悬垂性越好。(2)原绵纤度首先从弹性织物中抽取由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短纤纱线,并将短纤纱线退捻,然后将退捻后纱线中的单根原绵放在数码纤维镜下放大500倍测量原绵直径,取样5根原绵测量,求平均值作为计算值,根据直径计算原绵纤度。计算公式如下:原绵纤度(D)=1.39*3.14*(d/2)2*900000其中,d为原绵直径,以cm为计量单位。(3)并列型复合纤维的复合比测试步骤如下:首先将从弹性织物中抽取的由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短纤纱线进行退捻,从退捻后的纱线中抽出10根原绵;将抽出的单根原绵分别切片,横截面向上放置,制样完成后镀金;将镀金后的样品,利用SEM对原绵横截面放大1000~5000倍后拍照;对SEM照片内两种不同的颜色区域分别测量其面积,其中,浅色区域为高粘度或普通PET成分,深色区域为低粘度PET、PBT、或PTT成分,通过测得的面积计算出原绵中各组份的复合比,10根原绵均按照上述步骤求出复合比,最后求出的平均值为该并列型复合纤维的复合比;并列型复合纤维具体成分通过对原绵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来确定。因大分子中不同的官能团吸收频率不同,对原绵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得到原绵的红外光谱分析图,根据吸收波峰可判断出原绵中含有的官能团。只有官能团-CH2CH2OH为低粘度/高粘度复合纤维,同时含有-CH2CH2OH和-CH2CH2CH2OH为PT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中弹性纱线的含量为25重量%以上,所述弹性纱线为由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短纤纱线,且所述弹性纱线在该织物的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不超过2个组织点,在该织物的另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为2个组织点以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该织物中弹性纱线的含量为25重量%以上,所述弹性纱线为由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形成的短纤纱线,且所述弹性纱线在该织物的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不超过2个组织点,在该织物的另一面上的连续浮线为2个组织点以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类并列型复合纤维为低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高粘度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型复合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型复合纤维、或者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列型复合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弹性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玉鹏蔡东照楚正兵庄燕盛楠
申请(专利权)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