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福州大学专利>正文

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8802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4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包括设置于爬楼轮椅上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前部与机架相铰接的平台板,所述平台板上安装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能够实现左右转动的座椅,所述机架的后侧设置有推动平台板向前翻转用于实现辅助使用者站立的推动机构。该机构不仅结构紧凑,而且能够实现辅助站立,使用方便。

Auxiliary standing rotating seat mechanism based on climbing wheelchai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xiliary standing rotating seat mechanism based on a climbing wheelchair, which includes a frame set on a climbing wheelchair. The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platform board with a hinged front and a frame. The platform board is equipped with a seat driven by a driving mechanism to achieve a left and right rotation, and the rear side of the frame is set. There is a push mechanism that propelling the platform plate forward to realize auxiliary user standing. The mechanism not only has compact structure, but also can realize auxiliary stand and is easy to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
技术介绍
首先,老龄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本世纪中国人口增长的重要特点,老年人辅助产品的设计和服务问题成为老龄人口的重点和难点。其中,站立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独立性至关重要的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有走动能力的老年人因缺乏站立能力,仍然被困在椅子上。老年人无法从座位起立,将需要他人照顾,严重的影响了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同时对家庭和社会也造成了巨大的负担。为此,设计一款辅助站立的座椅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轮椅作为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行动不便及肢体伤残者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爬楼梯轮椅都存在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现有轮椅在爬楼和平地转换时不能实现座椅平台角度的调节,导致乘坐者身体重心不稳定,或者用于调节座椅平台角度的机构复杂,可操作性差。同时大多数轮椅的座椅不可旋转,无法根据使用者的习惯,调整上楼下楼时的面向。为此,需要一种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不仅结构紧凑,而且能够实现辅助站立,使用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包括设置于爬楼轮椅上的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前部与机架相铰接的平台板,所述平台板上安装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能够实现左右转动的座椅,所述机架的后侧设置有推动平台板向前翻转用于实现辅助使用者站立的推动机构。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平台板上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所述座椅的下部竖直设置有与平台板相连接的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上卧式设置有与蜗杆相配合的蜗轮。进一步地,所述平台板上竖直设置有一对用于支撑蜗杆的立式轴承座,平台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减速电机的防震垫块。进一步地,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斜置与机架后侧两旁的一对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下端分别与机架相铰接,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与平台板的后侧相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的后侧两旁分别设置有与电动推杆的下端相铰接的第一支座,所述平台板的后侧两旁分别设置有与电动推杆的伸缩杆相铰接的第二支座。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推杆与平台板之间的初始夹角大于90°。进一步地,所述机架由向前倾斜设置的架体和固定在架体上端用于使机架上端形成平面的楔块,所述平台板的前侧两旁分别经销轴与楔块前侧相铰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该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机构安全稳定,实现座椅倾角稳定调节;并且座椅本身的旋转可以实现自锁,在爬楼时既可以满足使用者旋转的要求,又能有效的保证其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侧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后视图;图中:10-机架11-架体12-楔块20-平台板30-座椅41-蜗杆42-直线轴承43-蜗轮44-立式轴承座45-防震垫块51-电动推杆52-第一支座53-第二支座54-初始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技术并不限于此。参考图1至图3一种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包括设置于爬楼轮椅上的机架10,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前部与机架相铰接的平台板20,所述平台板上安装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能够实现左右转动的座椅30,所述机架的后侧设置有推动平台板向前翻转的推动机构,平台板可给使用者的力一个指向前上方的力,以便以合适的角度使使用者轻松站立,从而实现辅助使用者站立。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平台板上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41,所述座椅的下部竖直设置有与平台板相连接的直线轴承42,所述直线轴承上卧式设置有与蜗杆相配合的蜗轮43。本实施例中,旋转时以蜗轮蜗杆为核心的旋转机构能够实现角度无级调整,并且蜗轮具有自锁功能,能够实现座椅自锁。旋转时,蜗杆产生一定方向的旋转并带动蜗轮旋转达到旋转座椅的目的,使用者可通过该功能达到任意想要旋转的角度。本实施例中,所述平台板上竖直设置有一对用于支撑蜗杆的立式轴承座44,平台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减速电机的防震垫块45。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机构包括斜置与机架后侧两旁的一对电动推杆51,所述电动推杆的下端分别与机架相铰接,电动推杆的伸缩杆与平台板的后侧相铰接,从而推动平台板绕铰接点向前翻转。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的后侧两旁分别设置有与电动推杆的下端相铰接的第一支座52,所述平台板的后侧两旁分别设置有与电动推杆的伸缩杆相铰接的第二支座53。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动推杆与平台板之间的初始夹角54大于90°,在辅助站立调节过程中,电动推杆与平台板夹角约为90°,实现电动推杆的径向力基本为零,有效减小电动推杆的损耗。并且辅助站立旋转中,平台板向前翻转能与地面达到的最大夹角为40°,符合人体力学对节省腿力的标准。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由向前倾斜设置的架体11和固定在架体上端用于使机架上端形成平面的楔块12,所述平台板的前侧两旁分别经销轴与楔块前侧相铰接。使用时,当使用者通过爬楼轮椅上楼时,平台板与地面产生一定角度,使用者下达调节角度指令,电动推杆产生动作,通过调整电动推杆伸出的长短以推动平台板,使平台板翻转以实现平台板水平;使用者使用辅助站立调节功能,下达调节角度指令,电动推杆产生动作,通过调整电动推杆伸出的长短以推动平台板,平台板可给使用者的力一个指向前上方的力以致合适的角度,使使用者轻松站立。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技术的涵盖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包括设置于爬楼轮椅上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前部与机架相铰接的平台板,所述平台板上安装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能够实现左右转动的座椅,所述机架的后侧设置有推动平台板向前翻转用于实现辅助使用者站立的推动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包括设置于爬楼轮椅上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前部与机架相铰接的平台板,所述平台板上安装有由驱动机构驱动能够实现左右转动的座椅,所述机架的后侧设置有推动平台板向前翻转用于实现辅助使用者站立的推动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于平台板上的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蜗杆,所述座椅的下部竖直设置有与平台板相连接的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上卧式设置有与蜗杆相配合的蜗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爬楼轮椅的辅助站立旋转座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板上竖直设置有一对用于支撑蜗杆的立式轴承座,平台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减速电机的防震垫块。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基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风郑育祥池伟明蔡益超林伟康方添泉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