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芯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716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2: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多芯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呈Ω型,第二段呈L字型,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的一端相连;第二端子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段呈n字型,第四段呈一字型,第三段靠近第二段一侧的端头与第四段的一端相连,且第三段的另一端的端头位于第四段的上方,第三段靠近第二段的一侧与第一段抵触。信号传输路径剔除掉第二端子上的一个弯折部,从而大大缩短了多芯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路径,有利于降低信号传输损耗,从而保持多芯连接器的高频性能;第二壳体开槽的开口处的内侧倒钝可以对第一壳体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第一壳体的插入,为用户的操作带来便利。

Multi core connecto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ulti core connector, including a first terminal and a second terminal. The first terminal comprises a first and second segments, the first section is an Omega type, the second section is L type, one end of the second section is connected to the first end, the second terminal includes third and fourth segments, the third section is in the N type, and the fourth section is a typeface. The end of the third segment, near the second side, is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fourth section, and the end of the other end of the third segment is above the fourth section, and the third segment is in conflict with the first section of the second segment.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path eliminates a bending part on the second terminal, thus greatly shortening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path of the multi core connector, reducing the signal transmission loss and maintaining the high frequency performance of the multi core connector, and the inward blunt inside of the opening at the second shell opening can guide the first shell. The insertion of the first shell brings convenience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us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芯连接器
本技术涉及连接器,尤其涉及多芯连接器。
技术介绍
多芯连接器在电气设备领域应用广泛,如图1所示,现有的多芯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壳体100和第二壳体200,第一壳体100内设有若干个第一端子101,第二壳体200内设有与第一端子101一一对应的第二端子201,其中,第一端子101包括第一段1011和第二段1012,第一段1011呈Ω型,第二段1012呈L字型,第二段1012的一端与第一段1011的一端相连;第二端子201包括第三段2011和第四段2012,第三段2011呈n字型,第三段2011的一端朝外延伸形成一字型的第四段2012。多芯连接器装配时,第三段2011扣于第一段1011中。由图1可以看出,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连接后,信号的传输需要经过第二端子两个拐角部,很大程度上延长了信号的传输路径,对于多芯连接器而言,信号传输路径越长,信号传输损耗越大,进而影响多芯连接器的高频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多芯连接器,该多芯连接器信号传输路径短,信号传输损耗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多芯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呈Ω型,第二段呈L字型,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的一端相连;第二端子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段呈n字型,第四段呈一字型,第三段靠近第二段一侧的端头与第四段的一端相连,且第三段的另一端的端头位于第四段的上方,第三段靠近第二段的一侧与第一段抵触。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若干个第一端子呈一排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若干个第二端子设于第二壳体上且与第一端子一一对应。进一步的,第二壳体上设有开槽,所述开槽的中央区域设有孤岛,所述第三段扣于所述孤岛上。进一步的,所述开槽的开口处的内侧倒钝。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靠近第二壳体的一侧设有环形凸起,所述环形凸起抵持所述开槽底部的内侧。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端头具有朝向第三段与第四段连接处倾斜延伸的延伸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容置所述延伸部的容置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信号传输路径剔除掉第二端子上的一个弯折部,从而大大缩短了多芯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路径,有利于降低信号传输损耗,从而保持多芯连接器的高频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多芯连接器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多芯连接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多芯连接器中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多芯连接器中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第一端子;2、第二端子;3、第一段;4、第二段;5、第三段;6、第四段;7、第一壳体;8、第二壳体;9、开槽;10、孤岛;11、环形凸起;12、延伸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本技术最关键的构思在于:第四段与第三段靠近第二段的一侧相连,从而使得信号传输路径不必经过第三段的弯折部。请参照图2至图4,多芯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第一端子1包括第一段3和第二段4,第一段3呈Ω型,第二段4呈L字型,第二段4的一端与第一段3的一端相连;第二端子2包括第三段5和第四段6,第三段5呈n字型,第四段6呈一字型,第三段5靠近第二段4一侧的端头与第四段6的一端相连,且第三段5的另一端的端头位于第四段6的上方,第三段5靠近第二段4的一侧与第一段3抵触。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信号传输路径剔除掉第二端子上的一个弯折部,从而大大缩短了多芯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路径,有利于降低信号传输损耗,从而保持多芯连接器的高频性能。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8,若干个第一端子1呈一排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7上,若干个第二端子2设于第二壳体8上且与第一端子1一一对应。进一步的,第二壳体8上设有开槽9,所述开槽9的中央区域设有孤岛10,所述第三段5扣于所述孤岛10上。进一步的,所述开槽9的开口处的内侧倒钝。由上述描述可知,开槽的开口处的内侧倒钝可以对第一壳体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第一壳体的插入,为用户的操作带来便利。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7靠近第二壳体8的一侧设有环形凸起11,所述环形凸起11抵持所述开槽9底部的内侧。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环形凸起,避免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处与开槽底部接触而出现损耗。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段5远离所述第二段4的端头具有朝向第三段5与第四段6连接处倾斜延伸的延伸部12。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延伸部可以让第三段紧扣在孤岛上,有利于提高多芯连接器结构的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壳体8上设有容置所述延伸部12的容置位。由上述描述可知,设置与延伸部相适配的容置位可以减少第三段与孤岛分离的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多芯连接器结构的稳定性。实施例一请参照图2至图4,本技术的实施例一为:多芯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1和第二端子2,第一端子1包括第一段3和第二段4,第一段3呈Ω型,第二段4呈L字型,第二段4的一端与第一段3的一端相连;第二端子2包括第三段5和第四段6,第三段5呈n字型,第四段6呈一字型,第三段5靠近第二段4一侧的端头与第四段6的一端相连,且第三段5的另一端的端头位于第四段6的上方,第三段5靠近第二段4的一侧与第一段3抵触。多芯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壳体7和第二壳体8,若干个第一端子1呈一排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7上,若干个第二端子2设于第二壳体8上且与第一端子1一一对应。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8上设有开槽9,所述开槽9的中央区域设有孤岛10,所述第三段5扣于所述孤岛10上。为便于用户操作,所述开槽9的开口处的内侧倒钝。请结合图2和图4,为对第一端子1进行保护,所述第一壳体7靠近第二壳体8的一侧设有环形凸起11,所述环形凸起11抵持所述开槽9底部的内侧。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段5远离所述第二段4的端头具有朝向第三段5与第四段6连接处倾斜延伸的延伸部12,所述第二壳体8上设有容置所述延伸部12的容置位。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多芯连接器,信号传输路径剔除掉第二端子上的一个弯折部,从而大大缩短了多芯连接器的信号传输路径,有利于降低信号传输损耗,从而保持多芯连接器的高频性能;第二壳体开槽的开口处的内侧倒钝可以对第一壳体起到导向的作用,方便第一壳体的插入,为用户的操作带来便利;第一壳体设置环形凸起,避免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连接处与开槽底部接触而出现损耗;第二端子设置延伸部可以让第三段紧扣在孤岛上,有利于提高多芯连接器结构的稳定性;第二壳体设置与延伸部相适配的容置位可以减少第三段与孤岛分离的风险,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多芯连接器结构的稳定性。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多芯连接器

【技术保护点】
1.多芯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呈Ω型,第二段呈L字型,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的一端相连;第二端子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段呈n字型,第四段呈一字型,其特征在于:第三段靠近第二段一侧的端头与第四段的一端相连,且第三段的另一端的端头位于第四段的上方,第三段靠近第二段的一侧与第一段抵触。

【技术特征摘要】
1.多芯连接器,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包括第一段和第二段,第一段呈Ω型,第二段呈L字型,第二段的一端与第一段的一端相连;第二端子包括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三段呈n字型,第四段呈一字型,其特征在于:第三段靠近第二段一侧的端头与第四段的一端相连,且第三段的另一端的端头位于第四段的上方,第三段靠近第二段的一侧与第一段抵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若干个第一端子呈一排间隔设于所述第一壳体上,若干个第二端子设于第二壳体上且与第一端子一一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田信二黄山王玉龙周进军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信维通信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信维精密连接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