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散热的储能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698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12: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效散热的储能模组,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芯单体,所述箱体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电芯模组底部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箱体底端的开口处并与外界或散热装置接触,所述散热板能够将所述电芯模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界或冷却装置。散热板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与箱体组合,散热板直接与外界接触,即散热板下平面与箱体下平面为同一平面,最终将模组电池放置于冷板上或者直接放置于冷水液体中,将箱体内电芯单体的热量一级一级的传递出去。保证散热板与每个电芯单体的接触传热,避免局部过热,散热稳定高效,且不需要设置液冷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A kind of energy storage module with high efficienc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efficient heat storage energy storage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box body and an electric core module arranged in the box. The core modul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sequentially arranged electric core monomers, both ends of the box are provided with an opening, and the bottom of the core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a heat dissipation plate, and the heat dissipation plate is located at the bottom of the box. The opening of the end is in contact with the outside or the heat dissipating device, and the heat dissipating plate can transfer the heat generated by the core module to the outside or the cooling device. The heat sink is combined with the box through a certain connection, and the heat sink is directly contacted with the outside. That is, the lower plane of the heat sink and the lower plane of the box are the same plane, and the module battery is placed on the cold plate or placed directly in the cold water liquid. To ensure the heat transfer between the heat sink and the single core, avoid the local overheating, the heat dissipation is stable and efficient, and the liquid cooling system is not set,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and the cost is low.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效散热的储能模组
本技术涉及电池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能模组。
技术介绍
模组电池凭借其优良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但是需要为其提供良好的散热,以保证其稳定工作。现有的散热方案一般为风冷和液冷两种,风冷是通过风扇带动空气的流通,将箱体内部的热量转移到箱体外部,液冷主要是电芯之间放置冷板,冷板内嵌热管(热管里面的液体具有相变吸热的功能),通过相变吸热的功能将热量从箱体内带到箱体外部。但是风扇散热只能对靠近风扇的局部位置进行散热,对于离风扇远的地方散热效果并不佳,甚至可能造成电芯之间的温差变的更大,从而影响电池的充放电性能。而液冷虽然冷却效果佳,但是它的走位布局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而且箱体内部布局冷管可能会造成液体泄露的危险。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散热稳定高效且成本较低的储能模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储能模组,散热效果稳定高效且成本较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散热的储能模组,包括箱体和设置于所述箱体内的电芯模组,所述电芯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芯单体,所述箱体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电芯模组底部连接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位于所述箱体底端的开口处并与外界或散热装置接触,所述散热板能够将所述电芯模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界或冷却装置。优选地,所述电芯模组底部和所述散热板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所述导热硅胶分别接触所述散热板和所述电芯单体的底部,所述导热硅胶能够将所述电芯模组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板。优选地,所述散热板具体为散热铝板。优选地,所述电芯模组侧面设置有围绕所述电芯模组的四个侧板。优选地,所述电芯单体顶部设置有连接各电芯单体的串联件和并联件,所述电芯模组顶部依次设置有隔离板和上盖。优选地,所述侧板具体为铝板,所述串联件和所述并联件具体为铝巴,所述上盖具体为塑料盖。优选地,所述侧板和所述箱体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层。优选地,包括多个所述电芯模组,相邻的两个所述电芯模组之间设置有隔板。优选地,所述箱体顶端开口处设置有钣金盖板,所述箱体一侧面的上端设置有动力连接器和通信插件,下端设置有电池管理系统维修盖。优选地,所述散热板两端设置有连所述箱体的连接件。本技术提供一种储能模组,包括箱体和设置于箱体内的电芯模组,电芯模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芯单体,箱体两端均设置有开口,电芯模组底部连接有散热板,散热板位于箱体底端的开口处并与外界接触。散热板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与箱体组合,散热板直接与外界接触,即散热板下平面与箱体下平面为同一平面,最终将模组电池放置于冷板上或者直接放置于冷水液体中,将箱体内电芯单体的热量一级一级的传递出去。保证散热板与每个电芯单体的接触传热,避免局部过热,散热稳定高效,且不需要设置液冷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储能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储能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储能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储能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芯模组的主视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储能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芯模组的仰视爆炸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模组电池,散热稳定高效且成本较低。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5,图1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储能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储能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储能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储能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芯模组的主视爆炸图;图5为本技术所提供的储能模组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中电芯模组的仰视爆炸图。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储能模组,包括箱体1和设置于箱体1内的电芯模组2,电芯模组2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芯单体21。具体地,可以设置多个电芯模组2,相邻的两个电芯模组2之间设置有隔板,可以根据情况调整各部件的数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其中,箱体1两端均设置有开口,分别位于箱体1的顶端和底端,箱体1顶端开口处设置有钣金盖板5,用于封闭箱体1顶端,箱体1一侧面的上端设置有动力连接器6和通讯插件7,下端设置有电池管理系统维修盖8。动力连接器6输出模组电池的正负极,确保能量的输入输出,通过模组电池上的通讯插件7采集内部的电压、温度、绝缘等数据,并传输到上级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时刻监控模组电池的安全稳定运行,又因为电池管理系统容易出现故障,故在箱体1设置电池管理系统维修盖8,在模组电池安装好后,仍可轻松去下电池管理系统维修盖8对电池管理系统进行维修,提高设备可靠性。同时,电芯模组2底部连接有散热板3,散热板3位于箱体1底端的开口处并与外界接触。散热板3通过一定的连接方式与箱体1组合,散热板3直接暴露于外界,与外界或冷却装置接触,即散热板3下平面与箱体1下平面为同一平面,最终将模组电池放置于冷板上或者直接放置于冷水液体中,将箱体1内电芯单体21的热量一级一级的传递出去。保证散热板3与每个电芯单体21的接触传热,避免局部过热,散热稳定高效,且不需要设置液冷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为了提高导热效果,电芯模组2底部和散热板3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4,导热硅胶4分别接触散热板3和电芯单体21的底部,即电芯单体21不设置接头的一端,保证每个电芯单体21向散热板3传热。即电芯模组2在不与外界直接接触的情况下,通过与导热硅胶4直接接触,与散热板3间接接触,散热板3与外界空气或者与冷却装置接触,将电芯模组2的发热量依次传递至导热硅胶4和散热板3,最终传递至外界或冷却装置。其中,散热板3可以为散热铝板,重量轻且散热效果好,当然也可采用其他材质。同时,电芯模组2侧面设置有围绕电芯模组2的四个侧板22。且为了保证实现模组电池的功能,电芯单体21顶部设置有连接各电芯单体21的串联件23和并联件24,电芯模组2顶部依次设置有隔离板25和上盖26。其中,侧板22具体为铝板,串联件23和并联件24具体为铝巴,上盖26具体为塑料盖,优选地,可以设置八个2965135型号的磷酸铁锂电芯、三个串联件23和两个并联件24,也可根据情况调整各部件的材质及数量,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为了提高密封性,侧板22和箱体1之间设置有密封胶层。在上述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储能模组的基础上,散热板3两端设置有连箱体1的连接件,保证电芯模组的稳定连接,连接件可以为螺栓或卡接头等,使散热板3与箱体螺栓连接或卡接,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对本技术所提供的储能模组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高效散热的储能模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散热的储能模组,包括箱体(1)和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的电芯模组(2),所述电芯模组(2)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芯单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电芯模组(2)底部连接有散热板(3),所述散热板(3)位于所述箱体(1)底端的开口处并与外界或散热装置接触,所述散热板(3)能够将所述电芯模组(2)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界或冷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散热的储能模组,包括箱体(1)和设置于所述箱体(1)内的电芯模组(2),所述电芯模组(2)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电芯单体(2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两端均设置有开口,所述电芯模组(2)底部连接有散热板(3),所述散热板(3)位于所述箱体(1)底端的开口处并与外界或散热装置接触,所述散热板(3)能够将所述电芯模组(2)产生的热量传递至外界或冷却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2)底部和所述散热板(3)之间设置有导热硅胶(4),所述导热硅胶(4)分别接触所述散热板(3)和所述电芯单体(21)的底部,所述导热硅胶(4)能够将所述电芯模组(2)产生的热量传递至所述散热板(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板(3)具体为散热铝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模组(2)侧面设置有围绕所述电芯模组(2)的四个侧板(2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飞泷邹才华蒲彦宁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特隆美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