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编织机的鞍座调整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742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圆编织机的鞍座调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调整齿轮轴,装设在垫圈上,其帽体外周缘设有螺纹部,并由顶面设有内六角,且在内六角底部设有螺孔,而外侧边设有定位凹槽;    一小齿轮,与鞍座升降齿轮相啮合,其轴孔内设有螺牙可旋套在上述调整齿轮轴的帽体的螺纹部上;    一定位孔,设于鞍座相对于调整齿轮轴的螺孔处;    以及一螺栓,由定位孔向下锁入,并固定在调整齿轮轴上。(*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圆编织机的鞍座调整固定装置,尤指一种当鞍座高度调整后,进一步可将鞍座与垫圈结合为一体,使整体更加稳固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圆编织机会在鞍座及垫圈中设计一种叫做中心同步调整装置,通常是在调整完八个等分点的平度后,再统一使用此中心同步调整装置同步调整该鞍座的高度。如图1、2所示,即为习用一种中心同步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大包括有一下三角座11、鞍座12、鞍座升降齿轮13、垫圈14、大盘15、大盘齿轮16、调整齿轮杆17以及数个齿轮轴18及旋套在齿轮轴18外周的小齿轮19等所构成。当要调整鞍座12高度时,首先将垫圈14外侧的内六角螺栓141松开,然后使用六角扳手(图未示)由调整齿轮杆17顶部的内六角171转动,藉以使鞍座升降齿轮13转动。接着,如图2所示,当鞍座升降齿轮13转动时,会带动数个位于齿轮轴18外周的小齿轮19旋动,致使各个小齿轮19同步以齿轮轴18为轴心而升降,进而达到调整鞍座12高度的目的。然查,上揭习用中心同步调整装置,该鞍座12与垫圈14之间,并没有任何固定,致使其稳固性欠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圆编织机的鞍座调整固定装置,以解决上述鞍座稳固性欠佳的问题点,使其可以在调整完数个等分点的平度后,将鞍座与垫圈结合,增进整体装置的稳固性功效。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圆编织机的鞍座调整固定装置,其包含有一调整齿轮轴,装设在垫圈上,其帽体外周缘设有螺纹部,并由顶面设有内六角,且在内六角底部设有螺孔,而外侧边设有定位凹槽;一小齿轮,与鞍座升降齿轮相啮合,其轴孔内设有螺牙可旋套在上述调整齿轮轴的帽体的螺纹部上; 一定位孔,设于鞍座相对于调整齿轮轴的螺孔处;以及一螺栓,由定位孔向下锁入,并固定在调整齿轮轴上。其中,上述的该垫圈设于大盘及大盘齿轮之间的表缘,其外侧设有一横向的埋头螺栓,用以垂直固定调整齿轮轴。上述的该定位孔内设有一定位套供螺栓穿伸固定。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使用时,通过一扳手由调整齿轮轴的内六角处转动而改变高度,当各等分点调整完后,利用螺栓穿伸鞍座的定位孔,并锁至调整齿轮轴的螺孔,将鞍座及垫圈结合为一体,使得整体更加稳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鞍座稳固性欠佳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鞍座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习用鞍座调整装置(在八个等分点)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鞍座调整剖示图;图4是本技术的鞍座调整主要构件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鞍座调整固定后的剖示图。图号说明2 调整齿轮轴21 螺纹部22 内六角23 螺孔 24 凹槽 3 小齿轮31 螺牙 4 鞍座 41 定位孔5 螺栓 51 定位套6 垫圈61 埋头螺栓 7 鞍座升降齿轮8 大盘 9 大盘齿轮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3~5所示,本技术所揭示的鞍座调整固定装置,包含有一调整齿轮轴2,装设在垫圈6上,其帽体外周缘设有螺纹部21,并由顶面设有内六角22,且在内六角22底部设有螺孔23,而外例边设有定位凹槽24;一小齿轮3,与鞍座升降齿轮7相啮合,其轴孔内设有螺牙31可旋套在上述调整齿轮轴2的帽体的螺纹部21上;一定位孔41,设于鞍座4相对于调整齿轮轴2的螺孔23处;一螺栓5,由定位孔41向下锁入,并固定在调整齿轮轴2上。再者,该定位孔41内可设有一定位套51,如此使得螺栓5锁入后,更为稳固。前述的垫圈6设于大盘8及大盘齿轮9之间的表缘,其外侧设有一横向的埋头螺栓61,用以垂直固定调整齿轮轴2。藉助上揭技术手段,本技术的中心同步调整装置如图3所示,先藉由一扳手(图未示)由调整齿轮轴2的内六角22处转动而改变高度,当各等分点调整完后,利用螺栓5穿伸鞍座4的定位孔41,并锁至调整齿轮轴2的螺孔23,如图5所示,使得鞍座4及垫圈6结合为一体,使得整体更加稳固。至于,鞍座4的调整方式、鞍座升降齿轮7、大盘8及大盘齿轮9等构件,系为习知技术,非本案专利,容不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所揭示的构造,为昔所无,且确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并具可供产业利用性,完全符合新型专利要件,祈请贵审查委员核赐专利,以励创新,无任德感。但,上述所揭露的图式、说明,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大凡熟悉此项技艺人士,依本案精神范畴所作的修饰或等效变化,仍应包括在本案申请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圆编织机的鞍座调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调整齿轮轴,装设在垫圈上,其帽体外周缘设有螺纹部,并由顶面设有内六角,且在内六角底部设有螺孔,而外侧边设有定位凹槽;一小齿轮,与鞍座升降齿轮相啮合,其轴孔内设有螺牙可旋套在上述调整齿轮轴的帽体的螺纹部上;一定位孔,设于鞍座相对于调整齿轮轴的螺孔处;以及一螺栓,由定位孔向下锁入,并固定在调整齿轮轴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编织机的鞍座调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垫圈设于大盘及大盘齿轮之间的表缘,其外侧设有一横向的埋头螺栓,用以垂直固定调整齿轮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编织机的鞍座调整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孔内设有一定位套供螺栓穿伸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圆编织机的鞍座调整固定装置,其包含有一调整齿轮轴,装设在垫圈上,其帽体外周缘设有螺纹部,并由顶面设有内六角,且在内六角底部设有螺孔,而外侧边设有定位凹槽;一小齿轮,与鞍座升降齿轮相啮合,其轴孔内设有螺牙可旋套在上述调整齿轮轴的帽体的螺纹部上;一定位孔,设于鞍座相对于调整齿轮轴的螺孔处;以及一螺栓,由定位孔向下锁入,并固定在调整齿轮轴上。本技术可以在调整完数个等分点的平度后,将鞍座与垫圈结合,增进了整体装置的稳固性功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鞍座稳固性欠佳的问题。文档编号D04B15/10GK2661728SQ20032011730公开日2004年12月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0月20日 优先权日2003年10月20日专利技术者邵仁俊 申请人:大渝机械(厦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仁俊
申请(专利权)人:大渝机械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