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的选纱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806289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织机的选纱控制装置,它包括:多个选色片,系间隔的设置在该本体内,其头端没有凹部,而是由底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凸伸部,使该凸伸部的内侧形成较宽的颈部;选色杆,其系对应于该选色片而设置在该本体内,且其上端相对于该选色片的凸伸部设有一可供其伸入的凹槽,该凹槽的上槽壁系呈平面,且槽深不超过选色杆本体的一半,使其具有较宽的颈部;推纱板,其系对应于该选色杆而设置在该本体内,使其位于该选色杆前方,且其相对于该凸缘体设有一外凸的斜面轨道;以及剪刀推动板,系设于该本体顶端外侧。故,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强度佳不易磨损及变形,进而使其运转顺畅,且增进使用寿命及提升编织精准度的功效增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圆编针织机的选纱控制结构,特别是涉及 一种针织机的选纱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习用的圆编针织机(以下简称针织机),其在编织布料 时,如要编织不同颜色的图案时, 一般系在机体的喂纱处, 增设一变换纱线的控制结构,例如调线机龙头(俗称变色 头),使得织造过程中,该龙头会适时的将有色纱线带至喂 纱口,让织针钩纱,使有色纱线一并织造,而使编织后的 布料具有不同颜色的图案效果。如图1所示,系习用一种调线机龙头的控制装置的主要构件,其包括一选色板60及一推纱板70,该选色板60 概呈一L型,其上端部设有数个变色齿61,内侧端以一销 轴62枢设在龙头本体(图未示),外侧端则形成一定位头 63。此外,该推纱板70的顶端为顶掣部71,底端以一销轴 72枢设在本体内,其相对于该定位头63处,则设有一复归 滑轨73。藉此,当选针器64的选针脚依设定好的时序压制 该选色板60的变色齿61时,该定位头63后縮,弹簧74 将推纱板70朝选色板60方向移动至预定位置,即可顺利的推动轨道75而得以下移。惟查,该选色板60为一体成型,因此定位头63与复归滑轨73之间的配合,须非常精 准,因此控制不易,常会因各零件间的稍有误差或因时间 性的磨损,而使动作上较为吃力且有误动作产生,导致纱 线变换颜色的错误,因此未尽理想。如图2所示,系习用另一种控制结构,其系将选色板 60采二件式设计,使选色板60区分成各自独立的第一连杆 60a及第二连杆60b,该第一连杆60a前端形成一第一钩部 66,而第二连杆60b上端则设对应设有一第二钩部65,该 第一、二钩部66、 65系相互钩接,另第二连杆60b中段以 一销轴64枢设于本体,下端则为该定位头63,而该推纱板 70对应处则形成一内凹的复归斜槽73。上述两件式设计的选色板60,其第一、二钩部66、 65 所形成的颈部67、 68太薄,受力不够,正常运转时会产生 振动,致使定位不准。再者,第一、二钩部66、 65经常处 于磨擦滑动状态,容易磨损,导致选色板60跳开。此外, 该推纱板70的内凹复归斜槽73,其颈部74太薄,强度不 够,受力容易变形或断裂。因此,习用这种二段式选色板 结构,仍有改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织机的选纱控制装置,该装置 具有强度佳不易磨损及变形,进而使其运转顺畅,且使用寿 命长、编织精准度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针织机的选纱控制装置,它包括 一机体,其具备有选针器及推动轨道;一调线机龙头,系设于该机体上,并受该选针器及推动 轨道的控制下,对织针作有色纱线的喂纱动作,俾使编织后 的布料具有不同颜色图案;该调线机龙头包括有一本体,系 由金属板体所构成的中空壳体,用以容置及连结一控制装 置、 一连动装置及一作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多个选色片,系间隔的设置在该本体内,其尾端以第一 销轴枢设于该本体内,其头端没有凹部,而是由底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凸伸部,使该凸伸部的内侧形成较宽的颈部;选色杆,其系对应于该选色片而设置在该本体内,其上 端以第二销轴枢设于该本体内,且其上端相对于该选色片的 凸伸部设有一可供其伸入的凹槽,该凹槽的上槽壁系呈平 面,且槽深不超过选色杆本体的一半,使其具有较宽的颈部,再者该选色杆下端朝外形成一凸缘体;推纱板,其系对应于该选色杆而设置在该本体内,其底 端以第三销轴枢设于该本体内,使其位于该选色杆前方,且 其相对于该凸缘体设有一外凸的斜面轨道;以及剪刀推动板,系设于该本体顶端外侧,其顶部形成尖状 斜面,并受到一对应设于该机体外周缘的剪刀三角的底缘面 所制动,而可于该本体内升降。所述的选色片顶面包括设有选色齿。所述的连动装置包括有杠杆,其中段处以第四销轴枢设于该本体内;上拉件,系顶端枢接于该杠杆的内侧端; 下推件,系顶端枢接于该杠杆的外侧端;以及 该杠杆的外侧端顶部系供该剪刀推动板下端顶抵,而形 成连动结构。所述的作动装置系设于该连动装置下方位置,其包括有 喂纱板,其内侧系以第五销轴枢接于该本体内,而中段处则与该推纱板枢接,使喂纱板与该推纱板连接为一体,且该喂纱板上具有一颈部,其使与该连动装置的下推件连接; 喂纱杆,其上端系分别固定于该喂纱板上; 滑动件,系可滑动的套设于该喂纱杆上,且其前侧及后侧分别设有一第一凸部及一第二凸部,且其分别对应于该下推件及上拉件;以及弹簧,其底端系连接在该喂纱板上,而上端装设在该本体上。采用上述方案后,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 本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采用二件式的设计,使得在变 换纱线动作时,较为省力及顺畅,且本专利技术改善了习用二件 式设计的缺失,其无论是选色片、选色杆或是推纱板,皆具 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因此不易变形或断裂,使运转正常且定 位准确度高。二、 本专利技术的剪刀推动板及剪刀三角的设计,使得推顶 动作更确实及省力,使得本体内的变换纱线的控制更为顺 畅°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的变换纱线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2是习用另一种变换纱线控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控制装置主要构件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使用状态剖示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使用状态剖示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使用状态剖示图; 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立体图; 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种使用状态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首先,请参阅图3至图9所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包括有一机体10,其具备有选针器11及推动轨道12;一调线机龙头20,系设于该机体10上,并受该选针器 11及推动轨道12的控制下,对织针作有色纱线的喂纱动作, 俾使编织后的布料具有不同颜色图案;该调线机龙头20包 括有一本体21,系由金属板体所构成的中空壳体,用以容置 及连结一控制装置30、 一连动装置40及一作动装置50;如 图3所示,该控制装置30包括多个选色片31,系间隔的设置在该本体21内,其尾端以第一销轴311枢设于该本体21内,其头端没有凹部,而是由底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凸伸部312,使该凸伸部312的内 侧形成较宽的颈部313;选色杆32,其系对应于该选色片31而设置在该本体21 内,其上端以第二销轴321枢设于该本体21内,且其上端 相对于该选色片31的凸伸部312设有一可供其伸入的凹槽 322,该凹槽322的上槽壁324系呈平面,且槽深不超过选 色杆32本体的一半,使其具有较宽的颈部325,再者该选色 杆32下端朝外形成一凸缘体323;推纱板33,其系对应于该选色杆32而设置在该本体21 内,其底端以第三销轴331枢设于该本体21内,使其位于 该选色杆32前方,且其相对于该凸缘体323设有一外凸的 斜面轨道312;以及剪刀推动板24,系设于该本体21顶端外侧,其顶部形 成尖状斜面241,并受到一对应设于该机体10外周缘的剪刀 三角13的底缘面131所制动,而可于该本体21内升降者。 进一步,上述选色片31顶面系设有选色齿314。 此外,该连动装置40系如图4一图6所示,包括有 杠杆41,其中段处以第四销轴411枢设于该本体21内; 上拉件42,系顶端421枢接于该杠杆41的内侧端; 下推件43,系顶端431枢接于该杠杆的外侧端;以及 该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机的选纱控制装置,它包括: 一机体,其具备有选针器及推动轨道; 一调线机龙头,系设于该机体上,并受该选针器及推动轨道的控制下;该调线机龙头包括有一本体,系由金属板体所构成的中空壳体,用以容置及连结一控制装置、一连动装置及一作动装 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 多个选色片,系间隔的设置在该本体内,其尾端以第一销轴枢设于该本体内,其头端没有凹部,而是由底缘向外延伸形成一凸伸部,使该凸伸部的内侧形成较宽的颈部; 选色杆,其系对应于该选色片而设置在该本体内, 其上端以第二销轴枢设于该本体内,且其上端相对于该选色片的凸伸部设有一可供其伸入的凹槽,该凹槽的上槽壁系呈平面,且槽深不超过选色杆本体的一半,使其具有较宽的颈部,再者该选色杆下端朝外形成一凸缘体; 推纱板,其系对应于该选色杆而设置在该本体内 ,其底端以第三销轴枢设于该本体内,使其位于该选色杆前方,且其相对于该凸缘体设有一外凸的斜面轨道;以及 剪刀推动板,系设于该本体顶端外侧,其顶部形成尖状斜面,并受到一对应设于该机体外周缘的剪刀三角的底缘面所制动,而可于该本体内升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仁俊
申请(专利权)人:大渝机械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