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4034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9: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属于材料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它包括有上中心轴通过上轴承安装在上密封炉底部,上端有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且与上部电机相联;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下方有开孔挡板,开孔挡板正下方有联为一体的导轨,导轨安装在隔热仓门上;下中心转轴通过下轴承安装在密封炉底部,上端安装有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且与下部电机相联;导轨下端正对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底部有缓冲碳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在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能的测试中,一次实验能进行多个初始温度下的抗热冲击性能测试,获得参量较多,效率高;同批试件的热冲击试验目标环境一致性好、试验结果可靠性高。

Honeycomb flow type specimen introduction mechanism for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test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honeycomb like flow type introduction mechanism for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testing, which belongs to an experimental device for testing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materials. It includes the upper center shaft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upper seal furnace through the upper bearing, the upper end of the honeycomb specimen placement plate and the upper motor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machine; the upper honeycomb specimen is used. There is an opening baffle below the placement plate, a guide rail with an integral part on the bottom of the opening baffle, and the guide rail is mounted on the insulation door; the lower center shaft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ling furnace through the lower bearing, and the upper end is installed with the lower honeycomb specimen placement plate and connected with the lower motor; the lower end of the guide rail is placed on the lower honeycomb specimen and the lower honeycomb. There are cushioning carbon felt at the bottom of the tray. The technical effect of the invention is as follows: in the test of th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of the material, one experiment can test the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performance under several initial temperatures, obtain more parameters and high efficiency, and have good consistency in the target environment of the same batch of test parts and high reliability of the test resul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材料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实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航空航天、核工业和石油化工等高温领域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材料体系已不能满足应用需求,开发可应用于复杂、恶劣工作条件下的新型高温材料变得极为迫切。但是,现有的高温力学理论分析方面,特别是适用于多样性复杂热冲击环境下的材料抗热冲击性能理论分析方面,国内外都相当缺乏,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匮乏合理有效实验结果的支撑。传统超高温材料抗热冲击性能试验中获得所需的高温稳定温度场需要的时间长(通常>4h),一般一次只能对一个试件进行试验、一次试验仅能获得1组数据或1个参量,效率低,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对超高温材料抗热冲击性能的评价要求。中国专利文献CN104897503A于2015年9月9日公开了“一种陶瓷材料升温热冲击试验箱的试件导入机构”,该装置包括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上部侧边设有安放试件的导向筒开口,导向筒开口的下端设有固定导向筒的连接凸耳,连接凸耳下方侧面有两个正对的转轴支座,两个转轴支座上贯穿有转轴,转轴两端伸出两个转轴支座的外侧,在两个转轴支座之间的转轴上装有挡片,挡片从导向筒侧壁槽口伸入导向筒内,靠近连接凸耳侧的转轴伸出端装有配重吊杆,配重吊杆悬端设置有配重,与配重吊杆相对的转轴另一伸出端装有拨片,导向筒顶端设有悬丝。该专利申请实现了能构建与加热炉隔离的常温腔室,避免试件受到高温辐射;还能使试件避免机械冲击,且能同时进行多个试件的抗升温热冲击性能实验。但是,采用上述试件导入机构进行热冲击试验时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该导入机构需要与试验箱的炉壁一起构成试件初始环境,而炉壁有主动冷却系统,保持温度为常温,因此该导入机构的试件初始腔室环境温度只能是常温,不能一次试验进行多个不同初始温度下的抗热冲击性能测试;2、虽然能同时进行多个试件的实验,但是由于导入机构结构复杂,且加热炉腔室空间有限,能一次容纳试件数目仍有限,效率低;3、实验时,需要将试件通过悬丝安装到导入机构上,试件下落过程中悬丝容易卡死在挡片上,影响实验结果,需经常更换。以上问题使试验过程中会出现较大误差,导致实验结果不能很好表征陶瓷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能,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提供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该导入机构用于实现批量试件在两个不同温度的串联高温腔之间的切换,一次实验可进行多个不同初始温度下的抗热冲击性能实验,可获得同批试件在不同初始温度下的抗热冲击性能表征结果,操作方便、效率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有上中心转轴,所述上中心转轴的下端通过上轴承安装在隔热仓门上,上部电机与上中心轴相联,上中心转轴上端安装有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在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的下方安装有开孔挡板,开孔挡板下方固定安装有试件导轨,试件导轨固定安装在隔热仓门上;下中心转轴的下端通过下轴承安装在密封炉的底部,下部电机与下中心轴相联,下中心转轴上端安装有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试件导轨的下端正对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底部安装有试件缓冲碳毡。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是:在材料的抗热冲击性能的测试中,本专利技术一次实验能进行多个初始温度下的抗热冲击性能测试,获得参量较多,简单快速,效率高,使用范围更广;同批试件的热冲击试验目标环境一致性好、试验结果可靠性高。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蜂窝状试件放置盘的结构图;图2为带孔挡板的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装在试验箱中的组合图。图中:1、炉门,2、上密封炉,3、上加热炉,4、上高温腔,5、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6、开孔挡板,7、上中心转轴,8、试件导轨,9、上轴承,10、隔热碳毡片,11、隔热仓门,12、下加热炉,13、下高温腔,14、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5、试件缓冲碳毡,16、下中心转轴,17、下轴承,18、下部电机,19、上部电机,20、上试件槽,21、下密封炉,22、下试件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有上中心转轴7,所述上中心转轴7的下端通过上轴承9安装在隔热仓门11上,上部电机19与上中心轴7相联,上中心转轴7上端安装有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在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的下方安装有开孔挡板6,所述开孔挡板6的试件孔正下方有联为一体的试件导轨8,试件导轨8固定安装在隔热仓门11上;下中心转轴16的下端通过下轴承17安装在下密封炉21的底部,下部电机18与下中心轴16相联,下中心转轴16上端安装有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试件导轨8的下端正对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底部安装有试件缓冲碳毡15。上述上中心转轴7、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试件导轨8、下中心转轴16、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由石墨制成。上述试试件导轨8底部与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顶部之间保持2-3毫米的间距以避免摩擦。上述开孔挡板6的开孔形状和尺寸、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上的上试件槽20与试件导轨8的孔径一致以保证试件顺利通过;下试件槽22开孔形状与与试件导轨8相同但尺寸较大以使试件充分暴露在下高温腔13内。上述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3与带孔挡板4可相互转动。上述上中心转轴7与下中心转轴16的中心线在空间上重合。上述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上的上试件槽20、带孔挡板6上的小孔、试件导轨8及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的下试件槽22的中心位置相对于上中心转轴7和下中心转轴16位于同一圆周线上。上述上部电机19驱动上中心转轴7转动,进而带动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转动。上述下部电机18驱动下中心转轴16,进而带动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转动。上述上部电机19和下部电机18同步转动。本专利技术的使用过程是:如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安装在具有两个可实现不同温度的串联高温腔的材料抗热冲击性能试验箱内,实现批量试件的导入。该试验箱包括炉门1、上密封炉2、上加热炉3、下加热炉12、隔热碳毡片10、隔热仓门11和下密封炉21,具有上高温腔4和下高温腔13。在使用时,转动上中心转轴7使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的上试件槽20与开孔挡板6上的小孔完全错开,在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的上试件槽20中放置相应的被测试件,关闭上密封炉2的炉门1,根据试验要求,启动抽真空系统,对上密封炉2和下密封炉21进行抽真空,启动加热系统,分别对上加热炉3和下加热炉12的炉膛进行加热,分别营造上高温腔4和下高温腔13的环境温度。待上高温腔4和下高温腔13分别达到所需温度后,进行保温,保温时间根据试验要求而定。启动上步进电机19驱动上中心转轴7转动,使上高温腔4内的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的上试件槽20依次与开孔挡板6上的小孔正对,上试件槽20中的试件穿过开孔挡板6,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试件导轨8掉落至位于下高温腔13的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的下试件槽22。试件每下落一个,上中心转轴7和下中心转轴16暂停5秒,使试件有足够的时间掉落至正下方的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的下试件槽22中。上中心转轴7旋转一周,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中的试件依次全部掉落至下试件槽22,同时下中心转轴16旋转一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其特征是:包括上中心转轴(7),所述上中心转轴(7)的下端通过上轴承(9)安装在隔热仓门(11)上,上部电机(19)与上中心轴(7)相联,上中心转轴(7)上端安装有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在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的下方安装有开孔挡板(6),所述开孔挡板(6)试件孔正下方有联为一体的试件导轨(8),试件导轨(8)固定安装在隔热仓门(11)上;下中心转轴(16)的下端通过下轴承(17)安装在下密封炉(21)的底部,下部电机(18)与下中心轴(16)相联,下中心转轴(16)上端安装有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试件导轨(8)的下端正对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的下试件槽(22)。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底部安装有试件缓冲碳毡(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其特征是:包括上中心转轴(7),所述上中心转轴(7)的下端通过上轴承(9)安装在隔热仓门(11)上,上部电机(19)与上中心轴(7)相联,上中心转轴(7)上端安装有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在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的下方安装有开孔挡板(6),所述开孔挡板(6)试件孔正下方有联为一体的试件导轨(8),试件导轨(8)固定安装在隔热仓门(11)上;下中心转轴(16)的下端通过下轴承(17)安装在下密封炉(21)的底部,下部电机(18)与下中心轴(16)相联,下中心转轴(16)上端安装有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试件导轨(8)的下端正对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的下试件槽(22)。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底部安装有试件缓冲碳毡(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上中心转轴(7)、上蜂窝状试件放置盘(5)、试件导轨(8)、下中心转轴(16)、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由石墨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其特征是:所述试试件导轨(8)底部与下蜂窝状试件放置盘(14)顶部之间保持2-3毫米的间距以避免摩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抗热冲击性能测试的蜂窝状流水式试件导入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开孔挡板(6)的开孔形状和尺寸、上蜂窝状试件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国张欣麻建坐寇海波邵家兴邓勇张续耀李莹张先贺徐念东董攀陶勇方岱宁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