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及其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7072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及其施工工法,所述支撑平台包括侧模、加劲箍及其内支撑、封底砼、支承台,还包括防落物吊篮构件、行走施工料斗;所述行走施工料斗包括底座、框架、斗子;对应的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的施工方法,包括钢吊箱模板设计制作、支撑平台搭设等十三个步骤,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采用防落物吊篮的施工方法、养护方法;所述养护方法采用包括无塔供水系统、自动喷淋养护系统和水循环利用系统三个循环子系统的养护装置,采用时序控制的自动循环控制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全方位、全天候、全湿润不间断养护,以及全自动控制,能够匹配不同的施工环境,大大提高系统使用稳定性和高效性。

A suspension platform for supporting platform in water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a suspended support platform for water bearing platform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supporting platform includes side die, stiffening hoop, inner support, bottom concrete and supporting platform, and also includes a drop guard basket component and a walking construction hopper. The walking construction hopper includes a base, a frame, a ring, and a hanging support for a water bearing platform.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of the platform includes thirteen steps, such as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the steel hanging box and the support platform, and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lso include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and the maintenance method of the falling object hanging basket. The maintenance method uses three circulating subsystems, including no tower water supply system, automatic spray curing system and water recycling system. The maintenance device adopts the automatic circulation control technology with time sequence control. The invention has realized all directional, all-weather, all humid uninterrupted maintenance and automatic control, which can match different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 and greatly improve the sta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及其施工工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基础建设的大力发展,公路桥梁建设大跨度连续梁桥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跨江河、跨海湾及沿海大面积滩涂区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环境下,对水上桥梁承台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传统钢吊箱施工,需要搭设操作平台、平台上分节、分块拼装套箱、分节下沉、封底混凝土浇筑、抽水作业等,工序繁多,套箱安装工期长,在安装过程中套箱要经历多次的潮汐冲击,套箱极有可能在下沉过程中被潮汐撕裂变形是施工单位经常面临的难题。采用悬吊支撑平台法施工水下承台,其施工方法能有效解决潮汐水中承台施工困难,工序简单,并在所应用的工程中获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中国专利CN201610772423.4公开了一种桥梁养护加固悬吊施工平台,包括悬吊平台和平台行走装置,悬吊平台包括平台本体,平台本体下侧的承重桁架和两端的侧吊桁架。平台行走装置包括行走导轨悬挂机构、一对行走导轨、数个轨道梁小车和轨道梁小车移动机构,行走导轨悬挂机构包括多个支撑块和多根吊杆,行走导轨固定在T形梁组合体纵向翼缘板的下侧,侧吊桁架上端分别与对应的轨道梁小车下侧固定连接,悬吊平台两端分别通过悬挂在T形梁组合体横向两端下。轨道梁小车移动机构设置在行走导轨两端外侧的T形梁组合体上。上述专利虽然采用了悬吊施工平台,但是仅仅将该结构应用于桥梁养护,同时,上述结构采用了较多的轨道等结构,这种施工的环境中增加了维护的成本,同时更换零件带来了一些不便。由此可见,目前的悬吊支撑平台的结构和施工方法,并没有使得施工便利性和效率得到大幅度提高,尤其是施工周期,与当前对缩短建设工程周期的要求仍有差距。因此,进一步改进悬吊支撑平台的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仍然是当前建设工程领域的一个重要工作。当前,国际和国内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有环保要求的防撞护栏混凝土浇筑时,需要防止少量混凝土碎块撒落造成人员、车辆伤害及水源污染。一般的防护措施是在桥跨下面搭设防护棚进行防护,对于桥下道路或河道较宽的情况,搭设防护棚往往成本较高,亦不便搭设。对于建设工程,养护质量是其施工质量的重点,再好的工艺、再好的材料、再高素质的施工人员,如果没有好的养护设备和工艺,也是枉然。对于大型工程更是如此。然而,现有技术中,对于养护显然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综上所述,对应用于水工环境中的悬吊支撑平台及其施工工法进行改进是非常迫切的、有意义的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及其施工工法,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模、加劲箍及其内支撑、封底砼、支承台。进一步的,所述支承台由钢牛腿、φ32精轧螺纹钢吊杆、双拼56#工字钢主梁、12#工字钢分布梁和4mm厚钢板组成,主要承受承台新浇砼和钢吊箱的重量。钢牛腿、φ32精轧螺纹钢吊杆、双拼56#工字钢主梁均(可)与桩基施工同步进行,桩基施工完毕即(可)安装侧模、加劲箍及内支撑,然后进行封底砼浇筑,较常规钢吊箱施工可以有效缩短承台施工周期。上述支撑平台,通过在桩基钢护筒焊接牛腿,直接搭设支撑台,低水位时吊装侧模、加劲箍及内支撑,浇筑封底混凝土,然后进行承台钢筋混凝土施工。进一步的,所述侧模由面板、竖肋、横肋组成,采用焊接连接。所述面板采用δ=6mm厚钢板;所述竖肋采用12a工字钢,间距25cm;所述横肋采用10mm厚扁钢,间距40cm;竖肋外侧设双拼20#槽钢水平加劲肋;各分块侧模板拼接面采用2L125×10等边角钢,螺栓采用φ20螺栓。所述侧模总高6.4m,侧模上下分为0.9m+2.3m+3.2m三节,每节由8块单元模板组拼而成,其中4块角模,4块平模。进一步的,所述侧模侧模设置2层加劲箍和3层内支撑,上层加劲箍采用双拼56#工字钢,下层加劲箍采用双拼25#工字钢,加劲箍转角处采用4根φ32精轧螺纹钢斜拉。上层内支撑采用双拼32a槽钢,底层内支撑为封底砼。进一步的,支撑平台由钢牛腿、φ32精轧螺纹钢吊杆、双拼56#工字钢主梁、12#工字钢分布梁和4mm厚钢板组成,主要承受承台新浇砼和钢吊箱的重量。钢牛腿采用厚15mm的钢板焊在钢护筒上,焊缝长度按350mm控制。每个支承台共设8只牛腿,其中2(4)只一组设在钢护筒外侧,另外4只一组对称布设在钢护筒内侧。吊杆共12根,每个护筒设3根吊杆,其中2根设在内侧牛腿上,另1根设在外侧牛腿上,与吊杆配套的是螺帽、垫块和3cm厚钢板。进一步的,将封底砼内吊杆配套的螺帽、垫块、3cm厚钢板与牛腿共同焊接成一体。进一步的,如前所述的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落物吊篮。防落物吊篮构件组成主要有:骨架、一级防落物挡板、二级防落物吊篮、承重滑轮、定位滑轮、滑轮轨道。骨架和滑轮轨道均采用8#槽钢制作,挡板和吊篮面板采用4mm厚钢板,滑轮采购市场上常用成品滑轮。滑轮轨道点焊固定在护栏外侧模板上。进一步的,前述的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种行走施工料斗。所述一种行走施工料斗,包括底座、框架、斗子。所述底座,包括两个长杆和两个短杆,上述短杆和长杆,首尾相连,组成矩形结构框。每个所述短杆包括短杆套筒和短杆深入杆,所述短杆深入杆插入短杆套筒之中,形成可以抽拉的结构。所述短杆套筒内部还有弹簧,所述短杆深入杆与弹簧接触,短杆深入杆借助于弹簧在短杆套筒内弹性的伸缩。在两个长杆之间还设置有两个调节杆,所述的两个调节杆垂直于两个长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个长杆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另一个长杆上,调节杆活动连接的一端上设置调节轮,所述调节轮通过旋进、旋出来改变两个长杆之间的距离。所述两个调节杆分别设置在靠近短杆的一侧。所述长杆、短杆的连接处,向上设置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一共4个;所述定位柱用于与框架相连接。所述长杆、短杆的连接处,向下设置滚轮,所述滚轮一共4个。所述滚轮用于在施工位置上部自由行走。所述框架包括上层框、中层柱、底层框。所述上层框为矩形,尺寸与底座尺寸相匹配。所述底层框为矩形,尺寸与上层框尺寸相匹配。所述上层框、底层框之间通过中层柱连接,中层柱由四根竖直的支撑柱构成,每个所述支撑柱一端连接上层框的角部,另一端连接底层框的角部。所述上层框内设置斗子承载框,所述斗子承载框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上层框内还设置有两个卡杆以及两个调节杆,卡杆、调节杆一共四个,均匀的设置在斗子承载框的四周;所述卡杆一端连接上层框的一边,另一端(活动)连接斗子承载框;所述调节杆一端连接斗子承载框,另一端(活动)连接上层框的一边,调节杆活动连接的一端上分别设置调节轮,通过调节轮的旋进、旋出来改变斗子承载框在上层框内的平面位置,进而调整斗子上端在上层框内的位置,且结合斗子下端的调节,可以调整斗子的倾斜角。所述底层框为矩形,具有两个短边和两个长边。在底层框的两个相邻的边上分别设置调节杆及调节轮,所述调节杆一端连接到斗子的下端,另一端活动连接到底层框的一边,通过调节轮的旋进、旋出来改变斗子下端在底层框内的位置,结合斗子上端的调节,可以调整斗子的倾斜角。所述底层框相对的两个边上,分别活动的设置两个定位套筒,所述定位套筒共4个,分别与底座上的四个定位柱相适配。所述定位套筒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及其施工工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模、加劲箍及其内支撑、封底砼、支承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侧模、加劲箍及其内支撑、封底砼、支承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台由钢牛腿、φ32精轧螺纹钢吊杆、双拼56#工字钢主梁、12#工字钢分布梁和4mm厚钢板组成,承受支台新浇砼和钢吊箱的重量;钢牛腿、φ32精轧螺纹钢吊杆、双拼56#工字钢主梁均与桩基施工同步进行,桩基施工完毕即安装侧模、加劲箍及内支撑,然后进行封底砼浇筑;所述侧模由面板、竖肋、横肋组成,采用焊接连接;所述面板采用δ=6mm厚钢板;所述竖肋采用12a工字钢,间距25cm;所述横肋采用10mm厚扁钢,间距40cm;竖肋外侧设双拼20#槽钢水平加劲肋;各分块侧模板拼接面采用2L125×10等边角钢,螺栓采用φ20螺栓;所述侧模总高6.4m,侧模上下分为0.9m+2.3m+3.2m三节,每节由8块单元模板组拼而成,其中4块角模,4块平模;所述侧模设置2层加劲箍和3层内支撑,上层加劲箍采用双拼56#工字钢,下层加劲箍采用双拼25#工字钢,加劲箍转角处采用4根φ32精轧螺纹钢斜拉;上层内支撑采用双拼32a槽钢,底层内支撑为封底砼;钢牛腿采用厚15mm的钢板焊在钢护筒上,焊缝长度按350mm控制;每个支承台共设8只牛腿,其中4只一组设在钢护筒外侧,另外4只一组对称布设在钢护筒内侧;吊杆共12根,每个护筒设3根吊杆,其中2根设在内侧牛腿上,另1根设在外侧牛腿上,与吊杆配套的是螺帽、垫块和3cm厚钢板;将封底砼内吊杆配套的螺帽、垫块、3cm厚钢板与牛腿共同焊接成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落物吊篮;防落物吊篮构件组成有:骨架、一级防落物挡板、二级防落物吊篮、承重滑轮、定位滑轮、滑轮轨道;骨架和滑轮轨道均采用8#槽钢制作,挡板和吊篮面板采用4mm厚钢板,滑轮采购市场上常用成品滑轮;滑轮轨道点焊固定在护栏外侧模板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水中承台悬吊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种行走施工料斗;所述行走施工料斗包括底座、框架、斗子;所述底座,包括两个长杆和两个短杆,上述短杆和长杆,首尾相连,组成矩形结构框;每个所述短杆包括短杆套筒和短杆深入杆,所述短杆深入杆插入短杆套筒之中,形成可以抽拉的结构;所述短杆套筒内部还有弹簧,所述短杆深入杆与弹簧接触,短杆深入杆借助于弹簧在短杆套筒内弹性的伸缩;在两个长杆之间还设置有两个调节杆,所述的两个调节杆垂直于两个长杆,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一个长杆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另一个长杆上,调节杆活动连接的一端上设置调节轮,所述调节轮通过旋进、旋出来改变两个长杆之间的距离;所述两个调节杆分别设置在靠近短杆的一侧;所述长杆、短杆的连接处,向上设置定位柱,所述定位柱一共4个;所述定位柱用于与框架相连接;所述长杆、短杆的连接处,向下设置滚轮,所述滚轮一共4个;所述滚轮用于在施工位置上部自由行走;所述框架包括上层框、中层柱、底层框;所述上层框为矩形,尺寸与底座尺寸相匹配;所述底层框为矩形,尺寸与上层框尺寸相匹配;所述上层框、底层框之间通过中层柱连接,中层柱由四根竖直的支撑柱构成,每个所述支撑柱一端连接上层框的角部,另一端连接底层框的角部;所述上层框内设置斗子承载框,所述斗子承载框为圆形或椭圆形;所述上层框内还设置有两个卡杆以及两个调节杆,卡杆、调节杆一共四个,均匀的设置在斗子承载框的四周;所述卡杆一端连接上层框的一边,另一端活动连接斗子承载框;所述调节杆一端连接斗子承载框,另一端活动连接上层框的一边,调节杆活动连接的一端上分别设置调节轮,通过调节轮的旋进、旋出来改变斗子承载框在上层框内的平面位置,进而调整斗子上端在上层框内的位置,且结合斗子下端的调节,可以调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新跃樊卫红马永奇朱建林柳自成
申请(专利权)人:利越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