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江和专利>正文

针织机电扇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673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针织机电扇装置,特征是:该机台中央设有一旋转座,该旋转座内设有多组凸轮铜片及导电环轨,是两两相互接触,藉由绝缘环作间隔及供导电环轨的电线穿设,并连接至该机台一侧的控制面板,可视针织的材料变化,直接以控制面板控制电流大小,且利用该电线传输电流至导电环轨,继而传导至凸轮铜片,藉由该凸轮铜片一侧的电线传导至旋转座周缘固设的电扇,可视针织的材料变化控制电扇的转速,以达到提高织布品质的功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针织机电扇,特别是一种针织机电扇装置。一般传统针织机电扇,皆为单一转速,所传输的风扇力亦无法改变。在现今针织原料上有多种材料变化,在针织过程中,有的织线为棉与丝的混织,且需视织布的松紧,而将纱调紧或调松,但往往该电扇的风力过大时,而产生纱的跳动;当风力过强时,棉与丝易黏在一起,而产生断线的情形。必须停机后,作重新接纱的繁杂工作。也因此而造成生产效率上的重大损失。同时,风力过弱时,易造成除尘效果不佳,且所织出的成品品质不良。现用缺失1、无法视针织材料的变化,控制风扇的转速。2、无法因应其他型态的针织作业。3、除尘效果不佳。4、织布品质差。因此,如何将上述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案创作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有鉴于此,本案创作人乃以其本身所具备的专业素养与技术理念,经过多次的突破改良,终使本技术得以诞生。本技术的首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视针织的材料变化控制电扇的转速,以达到提高织布品质的针织机电扇装置。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由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针织机电扇装置,其是由一连接座、一旋转座、一导电组及电扇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组,则是由多组凸轮铜片、导电环轨及绝缘环所组成;该旋转座内设有一凹槽,一防尘盖盖合于该凹槽后,以螺丝螺固,且该旋转座上缘设有多个凸块,该凸块内设有一圆孔,一支架槛设于该圆孔后,以螺丝螺固,该支架一端固设有一电扇,另该旋转座下设有一透孔,一连接座套设一轴承后,槛设于该透孔中,使该旋转座旋转于连接座上,且以该针织机中央的支杆一侧套设于该连接座的内孔中,并以螺丝螺固,并将该旋转座活设于针织机中央,且该旋转座内设有导电组,该导电组是。由多组凸轮铜片、导电环轨及绝缘环所组成,该凸轮铜片及导电环轨,是两两相互接触,且该导电环轨是套设于绝缘环的柱体处,藉由该绝缘环的隔离,该导电环轨与其他导电环轨绝缘,并可随使用者欲增加电扇转速的快慢,而作导电组的增减及电流的设定。除上述必要技术特征外,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可补充如下
技术实现思路
该绝缘环及凸轮铜片中央各设有一透孔,该透孔分别套设于该连接座的圆柱及旋转座内设的嫘杆后,以螺帽螺固,并以螺丝螺入该绝缘环的定位孔中,且该凸轮铜片与其他凸轮铜片之间,各设有一间隔环,藉由该间隔环的隔离,使该凸轮铜片与其他凸轮铜片绝缘,且以弹簧穿过该旋转座一侧的螺孔后,槛设于该凸纶铜片的圆孔中,并以一旋推器螺入该螺孔中,藉由弹簧的弹性力,使该凸轮铜片与导电环轨顶触,该凸轮铜片一侧焊设有一电线,该电线穿过该旋转座一侧的穿孔后,连接于该旋转座一侧各接线座上,继而,以电线连接该旋转座周缘的电扇。该绝缘环内设有电线导孔,该导电环轨一侧的电线穿设该电线导孔后,经过该连接座上设的穿孔,继而连接至该针织机一侧的控制面板,可视针织的材料变化,直接以控制面板控制电流大小,且利用该电线传输电流至导电环轨,继而传导至凸轮铜片,藉由该凸轮铜片一侧的电线传导至旋转座周缘固设的电扇,视针织的材料变化控制电扇的转速。本技术主要在于该机台中央设有一旋转座,该旋转座内设有多组凸轮铜片及导电环轨,是两两相互接触,藉由绝缘环作间隔及供导电环轨的电线穿设,并连接至该机台一侧的控制面板,可视针织的材料变化,直接以控制面板控制电流大小,且利用该电线传输电流至导电环轨,继而传导至凸轮铜片,藉由该凸轮铜片一侧的电线传导至旋转座周缘固设的电扇,俾可视针织的材料变化控制电扇的转速,以达到提高织布品质的功效。本技术进一步将该支杆设于针织机中央,改以悬吊的方式,以因应不同型态的针织作业。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可视针织的材料变化控制风扇的转速,具进步性。2、可因应不同型态的针织作业,具互换性。3、可随使用者欲增加风扇转速的段数,而作导电组的增减及设定,具实用性。4、除尘效果佳。5、可提高织布品质,更具进步性。6、具产业利用价值。为方便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及所能达成的功效、兹配合附图列举一具体实施例,详细介绍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运用示意之一图。图5是本技术的运用示意之二图。如图1、2、3所示,本技术是由一连接座1、一旋转座2、一导电组6及电扇7所组成,其中该导电组6,是由多组凸轮铜片3、导电环轨4及绝缘环5(是由电木或其他塑料制成)所组成;该旋转座2内设有一凹槽21,可供一防尘盖212盖合后,以螺丝213螺固。且该旋转座2上缘22设有多凸块23,该凸块23内设有一圆孔24,供一支架71槛设后,以螺丝72螺固。该支架71一端是固设有一电扇7,于针织作业时,藉由该电扇7的运转,以达到除尘的功效。另该旋转座2下设有一透孔25,供一连接座套设一轴承15后,槛设于该透孔25中,使该旋转座2旋转于连接座1上。且以该针织机8上设的支杆11一侧套设于该连接座1的内孔12中(请配合参阅图4所示),并以螺丝16螺固,使可将该旋转座2活设于针织机8上。且该旋转座2内设有导电组6,该导电组6是由多组凸轮铜片3、导电环轨4及绝缘环5所组成。该凸轮铜片3及导电环轨4,是两两相互接触,以达到导电的功效。且该导电环轨4是。套设于绝缘环5的柱体55处,藉由该绝缘环5的隔离,使该导电环轨4与其他导电环轨绝缘,并可随使用者欲增加电扇7转速的快慢,而作导电组6的增减及电流的设定(图未示),以达到方便增减电扇7风力段数的功效。该绝缘环5及凸轮铜片3中央各设有一透孔54、34,可分别套设于该连接座1的圆柱13及旋转座2内设的螺杆26后,以螺帽53、31螺固,并以螺丝52螺入该绝缘环5的定位孔51中,以达到定位的功效。且该凸轮铜片3与其他凸轮铜片之间,各设有一间隔环33。藉由该间隔环33的隔离,使该凸轮铜片3与其他凸轮铜片绝缘。且以弹簧28穿过该旋转座2一侧的螺孔27后,槛设于该凸轮铜片3的圆孔35中。并以一旋推器29螺入该螺孔27中,形成一压缩该弹簧28的作用。藉由弹簧28的弹力,使该凸轮铜片3与导电环轨4顶触。该凸轮铜片3一侧焊设有一电线32,电线32穿过该旋转座2一侧的穿孔210后,连接于该旋转座2一侧的接线座211上。继而,以电线214连接该旋转座2周缘的电扇7。该绝缘环5内设有电线导孔56,则可供该导电环轨4一侧的电线41穿设后,经过该连接座1上设的穿孔14,继而连接至该针织机8一侧的控制面板81。如图4所示,可视针织的材料变化,直接以控制面板81控制电流大小。且利用该电线41传输电流至导电环轨4,继而传导至凸轮铜片3。藉由该凸轮铜片3一侧的电线32传导至旋转座2周缘固设的电扇7。可视针织的材料变化控制电扇7的转速,以达到提高织布品质的功效。另本技术也可进一步将该支杆11设于针织机8中央(请参阅图5),改以悬吊的方式,以因应不同型态的针织作业,具进步性及方便性。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机电扇装置,其是由一连接座、一旋转座、一导电组及电扇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组,是由多组凸轮铜片、导电环轨及绝缘环所组成;该旋转座内设有一凹槽,一防尘盖盖合于该凹槽内,并以螺丝螺固;且该旋转座上缘设有多个凸块,该凸块内设有一圆孔,一支架槛设于该圆孔内,并以螺丝螺固,且该支架一端固设有一电扇;另该旋转座下设有一透孔,一连接座套设一轴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织机电扇装置,其是由一连接座、一旋转座、一导电组及电扇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组,是由多组凸轮铜片、导电环轨及绝缘环所组成;该旋转座内设有一凹槽,一防尘盖盖合于该凹槽内,并以螺丝螺固;且该旋转座上缘设有多个凸块,该凸块内设有 一圆孔,一支架槛设于该圆孔内,并以螺丝螺固,且该支架一端固设有一电扇;另该旋转座下设有一透孔,一连接座套设一轴承后,槛设于该透孔中;该旋转座旋设于连接座上,且以该针织机中央的支杆套设于该连接座的内孔中,并以螺丝螺固,而将该旋转座活设于针织机中央,且该旋转座内设有导电组,该导电组是由多组凸轮铜片、导电环轨及绝缘环所组成,该凸轮铜片及导电环轨,是两两相互接触,且该导电环轨是套设于绝缘环的柱体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江和
申请(专利权)人:周江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