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纳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582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抑制气泡从液体供给口导出的液体容纳体。液体容纳体,其构成为安装在沿X方向往复移动的托架上,液体容纳体具有:上壁以及底壁;设置在底壁上的液体供给口;设置作为上壁侧的+Z方向侧的第一容纳室;设置在作为底壁侧的‑Z方向侧的第二容纳室;将第一容纳室与第二容纳室间隔开的间隔壁;以及使第一容纳室与第二容纳室连通的连通口。第二容纳室与液体供给口连接,第一容纳室经由连通口和第二容纳室而与液体供给口连接,第二容纳室包含有沿X方向折返的折返流路。第一容纳室内的液体经由折返流路从连通口向液体供给口导出。

Liquid accommodating body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iquid accommodating body that inhibits bubbles from flowing through the liquid supply port. A liquid accommodating body, which is configured to be mounted on a bracket that moves along X direction, with an upper wall and a bottom wall; a liquid supply on the bottom wall; a first accommodating chamber on the +Z direction side of the upper wall; a second accommodating chamber on the side side of the bottom wall; and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room. The second is a spacer separated by a compartment, and a connecting port to connect the first accommodation chamber with the second accommodation chamber. The second accommodating chamb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liquid supply port, and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chamber is connected to the liquid supply port via the connecting port and the second accommodating chamber, and the second accommodating chamber contains a reentrant flow path that is reentrant along the X direction. The liquid in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chamber is derived from the connecting port to the liquid supply port through a reentry flow pa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体容纳体本申请基于2017年1月25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7-010857号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以及2017年5月30日提出的申请号为2017-106444号日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主张优先权,并将它们的全部公开内容以参照的形式包含到本申请中。
本专利技术涉及容纳墨水等液体的液体容纳体。
技术介绍
在日本专利特开2014-40080号公报、日本专利特开平6-40041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第3807115号公报中,公开了向液体容纳体内导入大气的各种打印机。日本专利特开2014-40080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特开平6-40041号公报中公开的打印机为液体容纳体搭载在使打印头移动的托架的支架上的“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日本专利第3807115号公报中公开的打印机为不将液体容纳体搭载于托架上,而是将液体容纳体设置在固定的位置的“非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在这些各种打印机中,存在气泡混入从液体容纳体供给的墨水中的可能性。当气泡流入打印机的打印头时,存在发生印字不良的情况。特别是,在日本专利特开2014-40080号公报以及日本专利特开平6-40041号公报中公开的那种托架装载型的打印机上安装的液体容纳体中,由于托架的往复移动,墨水产生波动,墨水室内的墨水与大气混合而容易产生气泡的这种问题容易变得显著。另外,即使不是向液体容纳体中导入大气的液体容纳体,若在液体容纳体内存在一定量的空气,则也会产生这种问题。这种问题也是容纳墨水以外的液体的液体容纳体、使用该液体容纳体的其他液体喷射装置中共通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了一种液体容纳体,其构成为安装在沿X方向上往复移动的托架上。该液体容纳体的特征在于,具有:在与所述X方向相交的Z方向上相对的上壁以及底壁;在与所述X方向以及所述Z方向相交的Y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在所述X方向上相对的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液体供给口;设置在所述Z方向中作为所述上壁侧的+Z方向侧的第一容纳室;设置在所述Z方向中作为所述底壁侧的-Z方向侧的第二容纳室;将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间隔开的间隔壁;以及将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连通的连通口,其中,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液体供给口连接,所述第一容纳室经由所述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容纳室而与所述液体供给口连接,所述第二容纳室包含有沿所述X方向折返的折返流路,所述第一容纳室内的液体经由所述折返流路从所述连通口向所述液体供给口导出。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由于在第二容纳室中设置有沿着液体容纳体的移动方向折返的折返流路,因此能够降低气泡混入从液体容纳体供给的液体中的可能性。(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所述折返流路包括:液体从所述第三侧壁侧向所述第四侧壁侧流动的第一流路;以及液体从所述第四侧壁侧向所述第三侧壁侧流动的第二流路。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能够延长折返流路的流路长度。(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纳室上设置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外部向所述第一容纳室内导入大气的大气导入口。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能够使第一容纳室内的压力状态良好。(4)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当将所述折返流路中的所述第一容纳室侧作为上游侧,将所述液体供给口侧作为下游侧时,形成所述折返流路中最下游侧的流路的顶面的壁包含有随着从所述下游侧朝向所述上游侧而向+Z方向侧倾斜的部分。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能够使第二容纳室内的气泡利用其浮力向上游侧移动。(5)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所述间隔壁形成所述折返流路中最上游侧的流路的顶面,所述间隔壁包含有从所述下游侧向所述上游侧而向+Z方向侧倾斜的部分。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能够使第二容纳室内的气泡利用其浮力向更上游侧移动。(6)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所述连通口具有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之间进行气液交换的程度的大小和形状。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能够利用其浮力使第二容纳室内的气泡向第一容纳室移动。(7)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所述第二容纳室具有位于比所述折返流路靠+Z方向侧的空间,并在所述空间贮存气泡。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能够使第二容纳室内的气泡利用其浮力向位于比折返流路靠+Z方向侧的空间移动。(8)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所述空间在所述折返流路的中途与所述折返流路连接。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能够使气泡远离第一容纳室、液体供给口。(9)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所述连通口具有无法在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之间进行气液交换的程度的大小和形状。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可以抑制气泡从第二容纳室向第一容纳室移动,使气泡容易向前述空间移动。(10)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当从所述Z方向观察时,所述连通口的流路截面的形状至少包括第一多边形和第二多边形,所述第一多边形的面积与所述第二多边形的面积不同。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由于使第一容纳室与第二容纳室连通的连通口的流路截面的形状包括面积不同的第一多边形和第二多边形,因此促进了在连通口进行气液交换,从而气泡难以到达液体供给口。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气泡混入从液体容纳体供给的液体中的可能性。(11)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所述折返流路包括:液体从所述第三侧壁侧向所述第四侧壁侧流动的第一流路;以及液体从所述第四侧壁侧向所述第三侧壁侧流动的第二流路。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能够延长折返流路的流路长度。(12)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从所述Z方向观察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连接部时的流路截面的形状至少包括第三多边形和第四多边形,所述第三多边形的面积与所述第四多边形的面积不同。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在第一流路与第二流路的连接部也能够促进气液交换,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气泡混入从液体容纳体供给的液体中的可能性。(13)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与所述第二流路的连接部处,在所述第一侧壁和所述第二侧壁的至少一者的内表面上,形成有在从所述上壁朝向所述底壁的方向上延伸的台阶。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由于液体沿台阶流动,因此液体容易从第一流路向第二流路流动。(14)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液体供给口之间,具备:将液体从所述第二容纳室向所述液体供给口送出的液体送出用的第三流路;以及将空气从所述液体供给口向所述第二容纳室送出的空气送出用的第四流路。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也促进了在第二容纳室与液体供给口之间进行气液交换,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降低气泡混入从液体容纳体供给的液体中的可能性。(15)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当将所述折返流路中的所述第一容纳室侧作为上游侧,将所述液体供给口侧作为下游侧时,形成所述折返流路中最下游侧的流路的顶面的壁包含有从所述下游侧向所述上游侧而向+Z方向侧倾斜的部分。若是这种方式的液体容纳体,则能够使第二容纳室内的气泡利用其浮力向上游侧移动。(16)在上述方式的液体容纳体中,也可以如下设置: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体容纳体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体容纳体,其构成为安装在沿X方向往复移动的托架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与所述X方向相交的Z方向上相对的上壁以及底壁;在与所述X方向以及所述Z方向相交的Y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在所述X方向上相对的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液体供给口;设置在所述Z方向中作为所述上壁侧的+Z方向侧的第一容纳室;设置在所述Z方向中作为所述底壁侧的‑Z方向侧的第二容纳室;将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间隔开的间隔壁;以及将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连通的连通口,其中,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液体供给口连接,所述第一容纳室经由所述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容纳室而与所述液体供给口连接,所述第二容纳室包含有沿所述X方向折返的折返流路,所述第一容纳室内的液体经由所述折返流路从所述连通口向所述液体供给口导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25 JP 2017-010857;2017.05.30 JP 2017-106441.一种液体容纳体,其构成为安装在沿X方向往复移动的托架上,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与所述X方向相交的Z方向上相对的上壁以及底壁;在与所述X方向以及所述Z方向相交的Y方向上相对的第一侧壁以及第二侧壁;在所述X方向上相对的第三侧壁以及第四侧壁;设置在所述底壁上的液体供给口;设置在所述Z方向中作为所述上壁侧的+Z方向侧的第一容纳室;设置在所述Z方向中作为所述底壁侧的-Z方向侧的第二容纳室;将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间隔开的间隔壁;以及将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连通的连通口,其中,所述第二容纳室与所述液体供给口连接,所述第一容纳室经由所述连通口和所述第二容纳室而与所述液体供给口连接,所述第二容纳室包含有沿所述X方向折返的折返流路,所述第一容纳室内的液体经由所述折返流路从所述连通口向所述液体供给口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返流路包括:液体从所述第三侧壁侧向所述第四侧壁侧流动的第一流路;以及液体从所述第四侧壁侧向所述第三侧壁侧流动的第二流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室上设置有从所述第一容纳室的外部向所述第一容纳室内导入大气的大气导入口。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当将所述折返流路中的所述第一容纳室侧作为上游侧,将所述液体供给口侧作为下游侧时,形成所述折返流路中最下游侧的流路的顶面的壁包含有随着从所述下游侧朝向所述上游侧而向+Z方向侧倾斜的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壁形成所述折返流路中最上游侧的流路的顶面,所述间隔壁包含有从所述下游侧向所述上游侧而向+Z方向侧倾斜的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具有能够在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之间进行气液交换的程度的大小和形状。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室具有位于比所述折返流路靠+Z方向侧的空间,并在所述空间贮存气泡。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在所述折返流路的中途与所述折返流路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体容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口具有无法在所述第一容纳室与所述第二容纳室之间进行气液交换的程度的大小和形状。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林淳鸟羽浩一吉川靖彦田中良一水谷忠弘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