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415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1: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在长工件表面产生擦伤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辊。本发明专利技术以在辊矫正机投入口侧引导/支承辊(2、4)沿着工件输送线(L)排列配置、另一方面长工件(W)由各引导/支承辊(2、4)一边支承一边输送并被投入辊矫正机(1)的矫正辊(10)的长工件支承机构为对象。引导/支承辊(2、4)中的至少1个由具备能够互相独立地绕轴心旋转的一对辊主体(51a、51b)的分割型辊(5)构成。构成为,由一方侧的辊主体(51a)的外周面来支承长工件外周面的一方侧半部分的下侧部,并且由另一方侧的辊主体(51b)的外周面来支承长工件外周面的另一方侧半部分的下侧部。

Long workpiece supporting mechanism on the side of the roll orthodontic machin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long workpiece backup roll on the side of the input side of a roll straightening machine which can prevent abrasions on the surface of a long workpie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is for the long working parts of the roller orthodontic machine (2, 4) arranged along the workpiece conveyor line (L), on the other hand, the long workpiece (W) is supported on the side of the guide / support roll (2, 4), and is put into the roll correction machine (1) correction roller (10). At least one of the guide/backup rolls (2, 4) is composed of a split type roll (5) having a pair of roll bodies (51a, 51b) that can rotate independently around the shaft center. The lower side of one side half part of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long workpiece is supported by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roll main body (51a) side of the side side, and the lower side of the other side half of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long workpiece is supported by the outer circumference of the roll main body (51B) of the other si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对例如铝制管材等长工件进行矫正的辊矫正机中的工件投入口侧设置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及其相关技术。
技术介绍
作为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装置的感光鼓用基体,多数使用对挤出加工所得的铝制管材进行拉拔加工而得到的拉拔管、所谓的ED管。作为感光鼓用基体的ED管,在要求高的表面精度的同时也要求高的尺寸精度。尤其是严格要求直线度、即在轴心方向上没有起伏和/或弯曲。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以往以来一般是,对于作为经过了挤出加工和拉拔加工的长工件的ED管,为了使其直线度提高而实施矫正加工,将该矫正后的工件切断成预定尺寸并作为感光鼓用基体来使用。如下述专利文献1、2所示那样,长工件的矫正加工通常是使用辊矫正机来进行的。辊矫正机具备沿着长工件的输送线配置的在上下成一对的许多组鼓状矫正辊。并且,通过使管状的长工件在该上下矫正辊之间的工件输送线上引导通过,由此一边对长工件赋予利用矫正辊的驱动力实现的绕自身轴旋转(日文:自軸回転)一边将长工件向下游侧送出,其间进行直线度和/或圆度的矫正。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94036号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52113号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辊矫正机中的矫正辊跟前的工件投入口侧,设置有对长工件一边进行支承一边进行输送的引导辊、支承辊等引导/支承辊。如图5所示,该引导/支承辊100使用在外周面形成有在周向上连续的V槽102的硬质氨基甲酸酯树脂制的被称为V型辊的形态的辊,旋转轴101相对于长工件W的输送方向(朝向该图纸面垂直的方向)正交且水平地配置。并且,通过在长工件W的下部两侧的2个点被支承于引导/支承辊100中的V槽102的内周面的状态下辊100旋转,由此引导/支承辊100上的长工件W被输送并被投入一对矫正辊之间进行矫正。另一方面,通过矫正辊的长工件W如前文所述那样绕轴心旋转,因此例如若在长工件W的后端部被支承于支承辊100的状态下、前端部(顶端部)被导入矫正辊之间,则如该图的箭头符号所示长工件W会在支承辊100上一边绕轴心向该图的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旋转一边被输送。若那样做,则会产生下述课题:在长工件W的外周面相对于引导/支承辊100的V槽内周面发生周向上的滑动,因滑动摩擦而在长工件W的外周面产生有害的擦伤,长工件W的质量下降。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是鉴于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的和/或其他的问题点而做出的。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能够显著提高已有的方法和/或装置。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的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在长工件表面产生擦伤、并能够作为长工件而维持高质量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辊及其相关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来明确。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的方案。[1]一种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在辊矫正机投入口侧多个引导/支承辊沿着工件输送线排列配置,另一方面,长工件由各引导/支承辊一边支承一边输送并被投入辊矫正机的矫正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引导/支承辊中的至少1个由具备能够互相独立地绕轴心旋转的一对辊主体的分割型辊构成,构成为,由所述一对辊主体中的一方侧的辊主体的外周面来支承长工件外周面的一方侧半部分的下侧部,并且由另一方侧的辊主体的外周面来支承长工件外周面的另一方侧半部分的下侧部。[2]根据前项1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述一对辊主体分别形成为将沿着周向形成有V槽的V型辊在轴心方向的中间位置分割为二而得到的形态即大致圆锥台形状,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互相一致且配置在水平面内。[3]根据前项1或2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配置成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正交的状态。[4]根据前项1或2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配置成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倾斜的状态。[5]根据前项1或2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述一对辊主体构成为在其轴心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正交的状态与其轴心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倾斜的状态之间摆动自如。[6]根据前项1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述一对辊主体分别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以互相不一致地相对于工件输送线分别正交的方式配置。[7]根据前项1~6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有的所述引导/支承辊均由所述分割型辊构成。[8]根据前项1~7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述长工件由铝制管材构成。[9]一种长工件矫正设备,具备沿着工件输送线排列配置的辊矫正机和长工件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矫正机具备对长工件进行矫正的矫正辊、和一边支承长工件一边将长工件朝向所述矫正辊引导的引导辊,所述长工件输送机具备沿着工件输送线排列配置且一边支承长工件一边将长工件送入所述引导辊的多个支承辊,所述引导辊和所述多个支承辊中的至少1个由前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长工件支承机构中的所述分割型辊构成。[10]一种辊矫正机,具备对长工件进行矫正的矫正辊、和一边支承长工件一边将长工件朝向所述矫正辊引导的引导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辊由前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长工件支承机构中的所述分割型辊构成。[11]一种长工件输送机,具备沿着工件输送线排列配置的多个支承辊,由所述多个支承辊一边支承长工件一边将长工件送入辊矫正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支承辊中的至少1个由前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长工件支承机构中的所述分割型辊构成。[12]一种长工件输送方法,利用前项4所述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来实现,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引导/支承辊中的一部分的引导/支承辊由所述分割型辊构成,在长工件的前端被投入所述矫正辊之前,由所述多个引导/支承辊中的除了所述一部分的引导/支承辊之外剩余的引导/支承辊来支承长工件,并且在长工件的前端被投入到所述矫正辊之后,由所述一部分的引导/支承辊来支承长工件。[13]一种长工件输送方法,利用前项5所述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来实现,其特征在于,在长工件的前端被投入所述矫正辊之前,将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配置成相对于工件输送线正交的状态,由该状态的所述一对辊主体来支承长工件,并且在长工件的前端被投入到所述矫正辊之后,将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配置成相对于工件输送线倾斜的状态,由该状态的所述一对辊主体来支承长工件。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专利技术[1]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引导/支承辊由分别支承长的辊的两侧下部且互相独立地旋转的一对辊主体构成,因此在长工件被导入矫正辊并被赋予了绕自身轴旋转时,根据该旋转状况一方侧的辊主体和另一方侧的辊主体分别独立地旋转,所以能够防止长工件相对于一对辊主体的滑动,能够防止在长工件产生擦伤,能够制造高质量的长工件。根据专利技术[2]~[6]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能够更切实地得到上述的效果。尤其是根据专利技术[5]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在对前进的长工件W赋予了绕自身轴旋转时,根据该旋转状况一对辊主体摆动而被配置成倾斜的状态,因此在长工件W中的与一对辊主体接触的接触点,长工件W的移动方向与一对辊主体的旋转方向成为大致一致,能够更切实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在辊矫正机投入口侧多个引导/支承辊沿着工件输送线排列配置,另一方面,长工件由各引导/支承辊一边支承一边输送并被投入辊矫正机的矫正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引导/支承辊中的至少1个由具备能够互相独立地绕轴心旋转的一对辊主体的分割型辊构成,构成为,由所述一对辊主体中的一方侧的辊主体的外周面来支承长工件外周面的一方侧半部分的下侧部,并且由另一方侧的辊主体的外周面来支承长工件外周面的另一方侧半部分的下侧部。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1.24 JP 2017-0103091.一种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在辊矫正机投入口侧多个引导/支承辊沿着工件输送线排列配置,另一方面,长工件由各引导/支承辊一边支承一边输送并被投入辊矫正机的矫正辊,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引导/支承辊中的至少1个由具备能够互相独立地绕轴心旋转的一对辊主体的分割型辊构成,构成为,由所述一对辊主体中的一方侧的辊主体的外周面来支承长工件外周面的一方侧半部分的下侧部,并且由另一方侧的辊主体的外周面来支承长工件外周面的另一方侧半部分的下侧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述一对辊主体分别形成为将沿着周向形成有V槽的V型辊在轴心方向的中间位置分割为二而得到的形态即大致圆锥台形状,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互相一致且配置在水平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配置成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正交的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配置成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倾斜的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述一对辊主体构成为在其轴心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正交的状态与其轴心在水平面内相对于工件输送线倾斜的状态之间摆动自如。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述一对辊主体分别形成为大致圆筒形状,所述一对辊主体的轴心以互相不一致地相对于工件输送线分别正交的方式配置。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机构,所有的所述引导/支承辊均由所述分割型辊构成。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辊矫正机投入口侧的长工件支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哲也铃木贤一境祐治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