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身高度调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407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1: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车架、接设在车架两侧前、后两端的车轮,所述车架对应车轮均设有扭力杆和调节电机,该调节电机的输出端垂直车架向下并接设有螺杆,所述扭力杆的一端弯折形成调节杆,该调节杆的端部与螺杆螺纹套接,所述扭力杆的一端弯折形成摆臂,该摆臂与车轮单向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杠杆原理,采用反向弯折形成调节杆、摆臂分别与车架上的调节电机、车轮连接来达到调节车架高度的效果,且本结构简单,操作简易。

A body height adjustment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body height adjustment structure, which includes a frame, a wheel attached to both sides of the frame and two ends of the rear. The frame is equipped with a torsion bar and an adjustable motor, the vertical frame of the output end of the regulating motor is downward and a screw is attached, and the torsion bar is bent to form a adjusting rod. The end of the bar is connected with a screw thread, and one end of the torsion bar is bent to form a pendulum arm. The pendulum arm is articulated with the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uses the lever principle to form the effect of connecting the adjusting rod and the pendulum arm to the adjustment motor and the wheel on the frame to reach the height of the joint frame. Single, easy to ope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身高度调节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尤其涉及一种车身高度调节结构。
技术介绍
车轮的颠簸和反弹运动很大程度上与汽车的负载无关,而通过调节相对的离地距离可以提高机动车的技术性能。比如:同样在室内行驶,在较低行驶速度时,抬升汽车车身来增大离地距离可以使得机动车在街道比较狭窄的情况下轻松行驶或以较大斜面交驶入车库;当在行驶速度较高时,降低汽车车身可以减小汽车的空气阻力。而现有的机动车调控装置相对昂贵,且重量很重,此外,该装置安装占用较大的空间,且操作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简便且成本低的车身高度调节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身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车架、接设在车架两侧前、后两端的车轮,所述车架对应车轮均设有扭力杆和调节电机,该调节电机的输出端垂直车架向下并接设有螺杆,所述扭力杆的一端弯折形成调节杆,该调节杆的端部与螺杆螺纹套接,所述扭力杆的一端弯折形成摆臂,该摆臂与车轮单向铰接。进一步地,所述调节杆的端部一体设有螺套,该调节杆通过螺套与螺杆螺纹套接。进一步地,所述扭力杆两端的调节杆与摆臂的弯折方向相反,从而达到高度调节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底部设有距离感应器,该距离感应器与调节电机电性连接,从而通过距离感应器自动调整车身高度。进一步地,所述扭力杆采用弹簧钢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利用杠杆原理,采用反向弯折形成调节杆、摆臂分别与车架上的调节电机、车轮连接来达到调节车架高度的效果,且本结构简单,操作简易,本技术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调节电机使调节杆上升前与调节杆上升前后的车轮对比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扭力杆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一种车身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车架1、接设在车架1两侧前、后两端的车轮2,所述车架1对应车轮2均设有扭力杆3和调节电机4,所述扭力杆3采用弹簧钢制成,所述调节电机4的输出端垂直车架1向下并接设有螺杆5,所述扭力杆3的一端弯折形成调节杆6,该调节杆6的端部与螺杆5螺纹套接,其中,所述调节杆6的端部一体设有螺套8,该调节杆6通过螺套8与螺杆5螺纹套接,所述扭力杆3的一端弯折形成摆臂7,该摆臂7与车轮2单向铰接,所述扭力杆3两端的调节杆6与摆臂7的弯折方向相反,从而达到高度调节的目的,另外,所述车架1底部设有距离感应器9,该距离感应器9与调节电机4电性连接,从而通过距离感应器9自动调整车身高度。需要提升车架1高度时,调节电机4带动螺杆5旋转,带动螺套8上升,调节杆6上升,使得摆臂7向下,与摆臂7单向铰接的车轮2向下,车轮2与车架1的距离增大,由此提高车架1的高度;相反,调节电机4带动螺杆5反向运动,螺套8下降,调节杆6下降,摆臂7上升,车轮2与车架1间距缩小,由此降低车架1高度。本技术利用杠杆原理,采用反向弯折形成调节杆、摆臂分别与车架上的调节电机、车轮连接来达到调节车架高度的效果,且本结构简单,操作简易,本技术设计合理,符合市场需求,适合推广。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身高度调节结构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车架(1)、接设在车架(1)两侧前、后两端的车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对应车轮(2)均设有扭力杆(3)和调节电机(4),该调节电机(4)的输出端垂直车架(1)并向下设有螺杆(5),所述扭力杆(3)的一端弯折形成调节杆(6),该调节杆(6)的端部与螺杆(5)螺纹套接,所述扭力杆(3)的一端弯折形成摆臂(7),该摆臂(7)与车轮(2)单向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身高度调节结构,包括车架(1)、接设在车架(1)两侧前、后两端的车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1)对应车轮(2)均设有扭力杆(3)和调节电机(4),该调节电机(4)的输出端垂直车架(1)并向下设有螺杆(5),所述扭力杆(3)的一端弯折形成调节杆(6),该调节杆(6)的端部与螺杆(5)螺纹套接,所述扭力杆(3)的一端弯折形成摆臂(7),该摆臂(7)与车轮(2)单向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身高度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利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程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