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具顶出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630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模具顶出组件,底座上设置有套筒,套筒内设置有顶杆,顶杆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矩形槽状的轮槽,轮槽内分别设置有移动顶轮,移动顶轮分别通过轮转轴与压杆的一端相连接,压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套筒侧壁上的通孔槽伸出到套筒外,且分别与齿条的上端相连接,压杆在通孔槽处分别通过杆转轴与通孔槽的侧壁相连接,齿条分别与齿轮相啮合,齿条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套管内,套管分别固定在底座上,齿轮上分别设置有转杆,齿轮分别通过齿轮轴与支架的上部相连接,支架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底座上,其使用方便,顶出效率高。

A mold ejecting compon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old top out component. A sleeve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a top rod is arranged in the sleeve. There are two rectangular groove shaped wheel grooves on the bottom of the top rod, and the movable top wheels are separately arranged in the grooves, and the moving top wheels are connected to one end of the press rod through the wheel shaf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press rod passes the sleeve respectively. The hole groove on the side wall is extended outside the sleeve and connected to the upper end of the rack respectively. The pressure bar is connected to the side wall of the hole slot by the rod rotating shaft, respectively. The rack is meshed with the gear,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rack is respectively set in the casing, the casing is fixed on the bottom seat respectively, and the gear is respectively set on the gear. The gear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upper part of the bracket through the gear shaft,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bracket is fixed on the base, which is convenient to use and has high ejection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具顶出组件
本技术涉及模具
,具体涉及一种模具顶出组件。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加工制造业的发展,模具的使用也越来越多。现有的模具用顶出装置,多采用普通的顶杆的结构,其多存在使用不方便,顶出效率较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模具顶出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使用不方便,顶出效率较低等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方法提供一种模具顶出组件,包括底座,底座上设置有套筒,套筒内设置有顶杆,顶杆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矩形槽状的轮槽,轮槽内分别设置有移动顶轮,移动顶轮分别通过轮转轴与压杆的一端相连接,压杆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套筒侧壁上的通孔槽伸出到套筒外,且分别与齿条的上端相连接,压杆在通孔槽处分别通过杆转轴与通孔槽的侧壁相连接,齿条分别与齿轮相啮合,齿条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套管内,套管分别固定在底座上,齿轮上分别设置有转杆,齿轮分别通过齿轮轴与支架的上部相连接,支架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底座上。可选地,转杆上分别设置有转杆套。可选地,转杆套上分别设置有环形的手握凹槽。可选地,转杆套上分别设置有防滑纹理层。可选地,防滑纹理层分别为网纹结构。可选地,支架为三角形。可选地,通孔槽为矩形槽。可选地,底座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垫。可选地,防滑垫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纹层。可选地,防滑纹层为斜纹结构。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的模具顶出组件,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使用不方便,顶出效率较低等问题,其使用方便,顶出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模具顶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底座,2为套筒,3为顶杆,4为轮槽,5为移动顶轮,6为轮转轴,7为压杆,8为通孔槽,9为齿条,10为齿轮,11为套管,12为转杆,13为齿轮轴,14为支架,15为杆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一种模具顶出组件,参见图1,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置有套筒2,套筒2内设置有顶杆3,顶杆3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矩形槽状的轮槽4,轮槽4内分别设置有移动顶轮5,移动顶轮5分别通过轮转轴6与压杆7的一端相连接,压杆7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套筒2侧壁上的通孔槽8伸出到套筒2外,且分别与齿条9的上端相连接,压杆7在通孔槽8处分别通过杆转轴15与通孔槽8的侧壁相连接,齿条9分别与齿轮10相啮合,齿条9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套管11内,套管11分别固定在底座1上,齿轮10上分别设置有转杆12,齿轮10分别通过齿轮轴13与支架14的上部相连接,支架14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底座1上。可见,本实施例的模具顶出组件,通过转杆12转动齿轮10,能够带动齿条9向下移动,从而压下压杆7的外端,使得压杆7的内端带动移动顶轮5在轮槽4中移动,并同时向上顶起顶杆3。本技术的模具顶出组件,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如下结构,转杆12上分别设置有转杆套。转杆套上分别设置有环形的手握凹槽。转杆套上分别设置有防滑纹理层。防滑纹理层分别为网纹结构。支架14为三角形。通孔槽8为矩形槽。底座1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垫。防滑垫的底面上设置有防滑纹层。防滑纹层为斜纹结构。底座1内设置有重力腔,重力腔内设置有重力块,底座1内设置有加固腔,加固腔内设置有加固网。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模具顶出组件,主要对上述结构进行了改进,其他未提及的功能、部件及结构,在需要时,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相应功能的部件及结构进行实施。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模具顶出组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模具顶出组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置有套筒(2),套筒(2)内设置有顶杆(3),顶杆(3)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矩形槽状的轮槽(4),轮槽(4)内分别设置有移动顶轮(5),移动顶轮(5)分别通过轮转轴(6)与压杆(7)的一端相连接,压杆(7)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套筒(2)侧壁上的通孔槽(8)伸出到套筒(2)外,且分别与齿条(9)的上端相连接,压杆(7)在通孔槽(8)处分别通过杆转轴(15)与通孔槽(8)的侧壁相连接,齿条(9)分别与齿轮(10)相啮合,齿条(9)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套管(11)内,套管(11)分别固定在底座(1)上,齿轮(10)上分别设置有转杆(12),齿轮(10)分别通过齿轮轴(13)与支架(14)的上部相连接,支架(14)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底座(1)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具顶出组件,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底座(1)上设置有套筒(2),套筒(2)内设置有顶杆(3),顶杆(3)的底面上设置有两个矩形槽状的轮槽(4),轮槽(4)内分别设置有移动顶轮(5),移动顶轮(5)分别通过轮转轴(6)与压杆(7)的一端相连接,压杆(7)的另一端分别通过套筒(2)侧壁上的通孔槽(8)伸出到套筒(2)外,且分别与齿条(9)的上端相连接,压杆(7)在通孔槽(8)处分别通过杆转轴(15)与通孔槽(8)的侧壁相连接,齿条(9)分别与齿轮(10)相啮合,齿条(9)的下端分别设置在套管(11)内,套管(11)分别固定在底座(1)上,齿轮(10)上分别设置有转杆(12),齿轮(10)分别通过齿轮轴(13)与支架(14)的上部相连接,支架(14)的下端分别固定在底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君光尚元龙吴能丰李双站董浩樊明李纪升李亮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君信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