筒式深井救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62686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8-01 00: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筒式深井救援装置,包括与深井出入口连接的主支撑结构、安全套筒、位于所述主支撑结构和安全套筒之间并控制所述安全套筒升降的控制机构、位于所述安全套筒下方的自锁支撑机构以及连接所述自锁支撑机构和安全套筒的连接结构;所述自锁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自锁单元;所述自锁单元包括第一折叠杆、与所述第一折叠杆铰接的第二折叠杆、驱动所述第二折叠杆沿其与第一折叠杆的连接处转动的驱动器;所述第二折叠杆底部设有第一插销,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匹配的插口,相邻的所述自锁单元的所述第二折叠杆通过所述相互匹配的第一插销和插口实现自锁连接。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安装,适用性强,为坠井者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

Cylinder type deep well rescue dev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 cylinder type deep well rescue device, including a main support structure, a safety sleeve connected with a deep well exit, a control mechanism located between the main support structure and the safety sleeve, and the control mechanism of the safety sleeve lifting, the self locking support mechanism located under the safety sleeve, and the self locking support connected with the safety sleeve. The self locking mechanism includes at least two self locking units, and the self locking unit includes a first folding rod, a second folding rod articulated with the first folding rod, a drive that drives the second folding rod to move along the connection with the first folding rod, and the second folding rod bottom. The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pin, the middle is provided with an socket matched with the first pin, and the second folding rod of the adjacent self locking unit is connected by the first bolt and the socket which is matched with each other. The device has simple structure, convenient installation and strong applicability, and it can strive for valuable rescue time for falling we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筒式深井救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深井救援的
,具体而言,涉及筒式深井救援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救援人员体型、深井口径、地质等条件限制,使得救援过程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现有的救援装置安装所需时间较长,使得救援的黄金时间被耽误,被救援者生还率低,并且在救援过程中容易对坠井人员造成二次伤害。现阶段对于小口径深井救援并未发现有较好的的解决方案,因此无法及时且有效地进行救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筒式深井救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救援装置存在的无法及时且有效地进行救援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筒式深井救援装置。该筒式深井救援装置包括与深井出入口连接的主支撑结构、安全套筒、位于所述主支撑结构和安全套筒之间并控制所述安全套筒升降的控制机构、位于所述安全套筒下方的自锁支撑机构以及连接所述自锁支撑机构和安全套筒的连接结构;所述自锁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自锁单元;所述自锁单元包括第一折叠杆、与所述第一折叠杆铰接的第二折叠杆、驱动所述第二折叠杆沿其与第一折叠杆的连接处转动的驱动器;所述第二折叠杆底部设有第一插销,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匹配的插口,相邻的所述自锁单元的所述第二折叠杆通过所述相互匹配的第一插销和插口实现自锁连接。整个施救过程无需施救人员进入深井,自动化程度较高,适用性强,更符合小口径深井救援的特点。当相邻的所述第二折叠杆通过所述相互匹配的插销和插口实现自锁连接时,所述自锁支撑结构即达到自锁形态,而达到自锁形态的自锁支撑结构可以支撑坠井者,然后坠井者即可随着自锁支撑结构的上升而获得救援。安全套筒可以对坠井者进行防护,防止安全套筒在下降和上升过程中与井壁发生碰撞导致小石块脱落对坠井者造成二次伤害。可见,本专利技术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的结构简单,方便安装,适用性强,可以为坠井者争取宝贵的黄金救援时间。进一步地,所述自锁单元为三个,所述插口与所述第二折叠杆轴向的夹角为60°。由此,自锁支撑结构的自锁形态稳定且支撑效果好。进一步地,所述自锁单元为四个,所述插口与所述第二折叠杆轴向的夹角为90°。由此,自锁支撑结构的自锁形态稳定且支撑效果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插销和所述插口为圆柱形。由此,便于使自锁支撑结构快速达到自锁形态。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结构。由此,防止安全套筒和自锁支撑结构在下降和上升过程中与井壁发生碰撞导致小石块脱落对坠井者造成二次伤害。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折叠杆的内侧设有安装槽,所述保护结构为设于所述安装槽内的安全气囊。由此,安全气囊可以对坠井者进行保护。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结构为设于所述安全套筒内壁的凸条,所述第一折叠杆上设有与所述凸条匹配的滑槽。由此,所述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以竖直状态收拢在安全套筒内部,以便于安全套筒和自锁支撑结构在深井中下降,防止第一折叠杆和第二折叠杆与井壁发生碰撞导致小石块脱落。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以及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相对运动的动力装置。由此,一体式结构可以快速实施救援,为坠井者争取宝贵的救援黄金时间。通过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可以使升降过程更加稳定。在深井救援过程中,由于空间相对较小,且坠井者质量较小,因此优选采用气压驱动控制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的相对运动。进一步地,所述安全套筒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伸缩杆套接的凸杆以及贯穿所述凸杆和第二伸缩杆的第二插销。当所述安全套筒与所述第二伸缩杆之间采用插销连接时,可以根据深井的口径不同,通过固定插销实现快速更换安全套筒,解决对不同小口径的深井救援问题。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设于所述安全套筒顶部的缆绳孔、与所述缆绳孔配合的缆绳以及驱动所述缆绳收卷或展开的动力装置。由此,结构简单,利于实现。可见,与现有深井救援装置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无需施救人员进入深井,自动化程度较高,适用性强,更符合小口径深井救援的特点。达到自锁形态的自锁支撑结构可以支撑坠井者,然后坠井者即可随着自锁支撑结构的上升而获得救援。安全套筒可以对坠井者进行防护,防止安全套筒在下降和上升过程中与井壁发生碰撞导致小石块脱落对坠井者造成二次伤害。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安装,可以为坠井者争取宝贵的救援时间。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专利技术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上述附图中的有关标记为:1:深井;2:主支撑结构;3:动力装置;4:第一伸缩杆;5:第二伸缩杆;6:第二插销;7:凸杆;8:安全套筒;81:凸条;82:缆绳孔;9:第一折叠杆;91:滑槽;92:安装槽;10:第二折叠杆;11:驱动器;12:插口;13:第一插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专利技术。在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本专利技术中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通常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因此,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关于本专利技术中术语和单位。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包括与深井1出入口连接的主支撑结构2、安全套筒8、位于所述主支撑结构2和安全套筒8之间并控制所述安全套筒8升降的控制机构以及位于所述安全套筒8下方的自锁支撑机构;所述自锁支撑机构包括三个自锁单元;所述自锁单元包括第一折叠杆9、与所述第一折叠杆9铰接的第二折叠杆10、驱动所述第二折叠杆10沿其与第一折叠杆9的连接处转动的驱动器11;所述第二折叠杆10底部设有第一插销13,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13匹配的插口12,相邻的所述自锁单元的所述第二折叠杆10通过所述相互匹配的第一插销13和插口12实现自锁连接,所述插口12与所述第二折叠杆10轴向的夹角为60°。所述第一插销13和所述插口12为圆柱形。所述第一折叠杆9与所述安全套筒8内壁焊接。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相互套接的第一伸缩杆4和第二伸缩杆5以及驱动所述第一伸缩杆4和第二伸缩杆5相对运动的动力装置3。所述安全套筒8顶部设有与所述第二伸缩杆5套接的凸杆7以及贯穿所述凸杆7和第二伸缩杆5的第二插销6。救援时,首先使所述主支撑结构2与所述深井1出入口紧固连接;然后所述动力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筒式深井救援装置

【技术保护点】
1.筒式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深井(1)出入口连接的主支撑结构(2)、安全套筒(8)、位于所述主支撑结构(2)和安全套筒(8)之间并控制所述安全套筒(8)升降的控制机构、位于所述安全套筒(8)下方的自锁支撑机构以及连接所述自锁支撑机构和安全套筒(8)的连接结构;所述自锁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自锁单元;所述自锁单元包括第一折叠杆(9)、与所述第一折叠杆(9)铰接的第二折叠杆(10)、驱动所述第二折叠杆(10)沿其与第一折叠杆(9)的连接处转动的驱动器(11);所述第二折叠杆(10)底部设有第一插销(13),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13)匹配的插口(12),相邻的所述自锁单元的所述第二折叠杆(10)通过所述相互匹配的第一插销(13)和插口(12)实现自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筒式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深井(1)出入口连接的主支撑结构(2)、安全套筒(8)、位于所述主支撑结构(2)和安全套筒(8)之间并控制所述安全套筒(8)升降的控制机构、位于所述安全套筒(8)下方的自锁支撑机构以及连接所述自锁支撑机构和安全套筒(8)的连接结构;所述自锁支撑机构包括至少两个自锁单元;所述自锁单元包括第一折叠杆(9)、与所述第一折叠杆(9)铰接的第二折叠杆(10)、驱动所述第二折叠杆(10)沿其与第一折叠杆(9)的连接处转动的驱动器(11);所述第二折叠杆(10)底部设有第一插销(13),中部设有与所述第一插销(13)匹配的插口(12),相邻的所述自锁单元的所述第二折叠杆(10)通过所述相互匹配的第一插销(13)和插口(12)实现自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单元为三个,所述插口(12)与所述第二折叠杆(10)轴向的夹角为60°。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锁单元为四个,所述插口(12)与所述第二折叠杆(10)轴向的夹角为90°。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式深井救援装置,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则强龚举华贾林李云鹏曾艳清程文明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