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8790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31 2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包括针套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端的撕囊截囊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撕囊截囊针从前到后分为针尖部分、第一针杆部分和第二针杆部分,第二针杆部分后端固定于针套前端,第一针杆部分上设置环形刻度指示部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能够顺利通过较小切口进入眼内,而且是一次性使用,不存在污染问题,减少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风险。同时由于针尖为一次性使用,可以保持针尖的尖锐,避免了重复使用器械在使用及清洗过程中的磨损。撕囊截囊针体为圆柱形,没有锋利的直角边,不会对切口造成损伤,刻度标识提高手术中撕囊直径的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用于眼科白内障手术。
技术介绍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在白内障手术日趋微创化的大趋势下,一个直径5.5~6mm的连续环形撕囊口对白内障手术的成功操作、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稳定等都非常重要,其成败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目前临床中以撕囊镊为主,使用撕囊镊时需要左右开合,因此对切口的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切口较小时撕囊镊无法充分张开则影响使用。白内障手术中当遇到浅前房的情况时,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撕囊镊进前房操作较困难,容易导致撕囊无法顺利进行。实际操作中,撕囊镊对于过熟期的白内障患者操作也较困难,当撕囊失败时术者需要借助自制的截囊针来改变手术方式,耗费时间且容易出现术中并发症,自制截囊针的稳定性差。目前临床中以撕囊镊为主,使用撕囊镊时需要左右开合,因此对切口的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切口较小时撕囊镊无法充分张开则影响使用。一个直径5.5~6mm的连续环形撕囊口对白内障手术的成功操作、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稳定等都非常重要,有丰富经验的术者能够凭经验控制囊口大小,但初学者很难控制,尤其在微切口的白内障手术中,使用撕囊镊很容易出现撕囊口直径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同时部分白内障患者有浅前房的现象,使得操作空间小,这些都是对实施良好的撕囊和截囊的一种挑战。实际操作中,撕囊镊对于过熟期的白内障患者操作也较困难,当撕囊失败时术者需要借助自制的截囊针来改变手术方式,耗费时间且容易出现术中并发症,自制截囊针的稳定性差。而现有的截囊针均没有刻度标识,其针杆的弯曲角度为90度,过于垂直不利于实际操作,且为直角设置,容易与切口的隧道部分造成牵拉、摩擦,无刻度标识不利于初级手术医生对术中囊膜撕除大小的预估,容易导致撕囊直径过大或过小。中国专利号201020557102.0公布了一种适用于白内障前囊膜的截囊针,对于眼科白内障手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截囊针杆为直线型,操作者对撕囊过程不易掌控,且弧形的划膜尖也不利于操作者在撕囊过程中用力,可操控范围小。中国专利号20130249674.6公布了一种精细截囊针,其针杆的弯曲角度为90度,为直角设置,容易与切口的隧道部分造成牵拉、摩擦,给手术造成不便,且操作不慎时会对切口形成损伤,不利于伤口的愈合,90度过于垂直也不利于实际操作。目前的截囊针针杆部分没有刻度标识,不利于初级手术医生对术中囊膜撕除大小的预估,容易导致撕囊直径过小或过大,这都不利于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撕囊镊和截囊针在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连续撕囊时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兼具操作简单易掌控、手术成功率高、成本低易维护的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通过针头的尖刺部进行截囊、撕囊,杆部对角膜切口无挤压,且对切口大小要求低,大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包括针套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端的撕囊截囊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撕囊截囊针从前到后分为针尖部分、第一针杆部分和第二针杆部分,第二针杆部分后端固定于针套前端,第一针杆部分上设置环形刻度指示部件。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针杆部分和第二针杆部分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针杆部分和第二针杆部分之间的夹角α为135°。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针杆部分和第二针杆部分的拐角处采用弧形过渡。优选地,所述的针尖部分与第一针杆部分之间的夹角β为直角。优选地,所述的针尖部分的长度L为1.0-1.5mm。优选地,所述的环形刻度指示部件设于距第一针杆部分前端3mm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能够通过微小切口进入眼内,顺利进行撕囊截囊操作,可提高撕囊的成功率,且一次性使用,不需日常维护,无菌且方便,成本低廉,可提高白内障手术的成功率。(2)本技术针杆的弯曲角度为135度,且为弧形钝角,同时针杆上还有3mm的环形刻度标识,可以帮助术者判断撕囊半径的大小,降低术者的操作难度。降低切口偏小或者前房偏浅的白内障眼撕囊截囊的操作难度,使用方便,提高手术成功率,并能提高手术中撕囊直径的精度,其针尖部锋利,可快速刺开囊膜,对晶状体产生向下的压力极小,针杆细,对切口的大小要求低,也不易挤压切口,可提高手术成功率。(2)现有的撕囊镊均为反复消毒使用,本技术为一次性无菌使用,不存在污染问题,减少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风险。同时由于针尖为一次性使用,可以保持针尖的尖锐,避免了重复使用器械在使用及清洗过程中的磨损。(4)本技术设计简单易控,细长的针杆可以顺利通过2.0mm以下的微小切口,能满足目前白内障手术微切口化的发展需要,撕囊截囊时针杆部很容易进入前房,且不会对切口造成挤压,对于浅前房患者较易操作。垂直的针尖可让操作者尤其是初学者在撕囊过程中更容易控制囊膜方向,且着力更好,可较好掌控撕囊和截囊过程,在超声乳化吸出术转囊外手术过程中无需更换手术器械,操作方便,节约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及术者的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针杆及针头均为与1ml针头相同的金属材质,针套为塑料材质。附图说明图1是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包括针套1以及固定于针套1前端的撕囊截囊针,所述的撕囊截囊针从前到后依次分为针尖部分4、第一针杆部分3和第二针杆部分2,第一针杆部分3的前端连接针尖部分4,第一针杆部分3的后端连接第二针杆部分2的前端,第二针杆部分2后端固定于针套1前端,针尖部分4、第一针杆部分3和第二针杆部分2为金属材质,一体成型。第一针杆部分3上设置环形刻度指示部件5。所述的第一针杆部分3和第二针杆部分2之间的夹角α为135°。所述的第一针杆部分3和第二针杆部分2的拐角处采用弧形过渡。所述的针尖部分4与第一针杆部分3之间的夹角β为直角。所述的针尖部分4的长度L为1mm,垂直锋利,利于术者撕囊与截囊操作。所述的环形刻度指示部件5设于距第一针杆部分3前端3mm处,可以让术者随时掌握撕囊半径。使用时,首先用带刻度标记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替换1ml针筒的针头,然后将针头顺主切口的方向侧进,进入前房后用针尖部划开中央处前囊膜,用针头的侧刃弧形切开前囊膜,跨度为预期的撕囊半径,并通过针杆的3mm刻度标识预估撕囊半径。从撕开前缘的下方将前囊膜向上翻转,使其上皮面朝向角膜,形成囊膜瓣后,用尖刺部轻轻压住囊膜瓣,沿顺时针或逆时针完成连续撕囊,并注意与刻度标记的半径一致,以形成大小合适的圆形撕囊口,完整连续撕囊完成后丢弃针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包括针套(1)以及固定于针套(1)前端的撕囊截囊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撕囊截囊针从前到后分为针尖部分(4)、第一针杆部分(3)和第二针杆部分(2),第二针杆部分(2)后端固定于针套(1)前端,第一针杆部分(3)上设置环形刻度指示部件(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包括针套(1)以及固定于针套(1)前端的撕囊截囊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撕囊截囊针从前到后分为针尖部分(4)、第一针杆部分(3)和第二针杆部分(2),第二针杆部分(2)后端固定于针套(1)前端,第一针杆部分(3)上设置环形刻度指示部件(5)。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针杆部分(3)和第二针杆部分(2)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针杆部分(3)和第二针杆部分(2)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秀萍袁非董春琼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