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52311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涉及电致变色智能窗领域,包括:取两片导电玻璃,第一片导电面点胶,胶线框内为变色区域,与导电玻璃外边缘有电极区,顶角处有灌液口;变色区域以及胶线框上涂阻隔剂;电极区涂导电材料,覆盖绝缘材料;从灌液口向变色区域注入变色材料;第二片导电面涂抹导电材料,与第一片导电玻璃电极区相同;两片导电玻璃覆盖,紫外光固化,制得电致变色智能窗的原型器件;从任意部位的导电材料接两根电线引出电极,加电压即可实现变色。该方法,所需导线短,电极内含,不易短路,不会限制智能窗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智能窗
,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
技术介绍
智能窗是一种能够对窗体进出热量进行控制的新型窗户,它能够实现自动变色或按需变色,且不再需要使用室内遮阳窗帘或室外的外遮阳隔栅来进行遮阳或隔热,在室内空间与室外的光线融合连通的同时控制眩光和热量,并有效减少能源消耗。智能窗的使用需要一定的电压驱动,所以电极的引入方式是限制智能窗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最为常用的引入方式为错位对向,而这种错位对向的引入方式,电极外露,导线过长,容易造成短路和材料浪费,更是限制智能窗尺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进行电致变色智能窗的原型器件的组装时,常用方法如下:按照图1-5所示,取一片导电玻璃进行点胶,在导电玻璃的一侧留有电极区,并且胶线框处留有灌液口;在胶线框上涂抹阻隔剂;再取另一片导电玻璃覆盖在胶线框上,并且在对侧留有同样宽度的电极区,用紫外线固化胶线,制得电致变色器件;接着从灌液口注入变色溶液,再用紫外胶封口,得到电致变色原型器件;从电极区的导电材料上引出电路,连接电压,即可实现器件变色。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技术问题,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所需导线短,电极内含,位置灵活,不易短路,更不会限制智能窗尺寸的大小。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两片导电玻璃,在第一片导电玻璃的导电面用固化胶进行点胶,胶线形成矩形胶线框,胶线框内部为变色区域,胶线框的各边与第一片导电玻璃外边缘之间留有电极区,且胶线框的一边靠近其顶角处留有开口的灌液口;S2、在变色区域以及胶线框上均匀涂抹阻隔剂;S3、在电极区均匀涂抹导电材料,然后在导电材料上覆盖绝缘材料;S4、从灌液口向变色区域内注入变色材料;S5、在第二片导电玻璃的导电面均匀涂抹导电材料,涂抹区域与第一片导电玻璃的电极区相同;S6、将第二片导电玻璃的导电面与第一片导电玻璃的导电面相互覆盖,并用紫外光固化,制得电致变色智能窗的原型器件;S7、原型器件完成后,从四周任意部位的导电材料中接出两根电线引出电极,加上电压,即可成功实现变色。本专利技术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进一步的,步骤S1中,电极区的宽度为1cm。前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步骤S2中,阻隔剂的涂抹厚度为100μm,阻隔剂采用玻璃微珠或高分子微珠颗粒。前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步骤S3和步骤S5中,导电材料的涂抹厚度为30μm,导电材料采用铜胶带或导电银浆。前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步骤S3中,绝缘材料的覆盖厚度为40μm,绝缘材料采用可固化的高分子粘稠浆料。前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步骤S4中,变色材料采用紫精及其衍生物。前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步骤S6中,紫外光固化工艺参数为:采用5W紫外光进行光照5s。前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步骤S7中,电压为1.5V。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常用的电致变色智能窗的电极引入方式为对向方式,这种方式限制了智能窗尺寸的发展。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引出电极的方式,使得智能窗的发展挣脱了尺寸的束缚,并且节约了电极线路,从而更能减少电极线路过长造成的电极短路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导电玻璃四周涂抹导电材料的方法,也使得电路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所需导线短,电极内含,不易短路,更不会限制智能窗尺寸的大小和固定位置,使得智能窗的安装和使用更加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
技术介绍
中点胶示意图;图2为
技术介绍
中原型器件的正面示意图;图3为
技术介绍
中原型器件的正面示意图;图4为
技术介绍
中原型器件引出电极的正面示意图;图5为
技术介绍
中原型器件引出电极的侧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施例中点胶示意图;图7为本实施例中原型器件的正面示意图;图8为本实施例中原型器件的侧面示意图;图9为本实施例中原型器件引出电极的正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施例中原型器件引出电极的侧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取两片45cm×35cm导电玻璃,如图1所示,在第一片导电玻璃的导电面用固化胶进行点胶,胶线形成矩形胶线框,且胶线框的一边靠近其顶角处留有开口的灌液口,胶线框内部为变色区域,胶线框的各边与第一片导电玻璃外边缘之间留有1cm宽的电极区;S2、在变色区域以及胶线框上均匀涂抹厚度为100μm的阻隔剂,阻隔剂采用玻璃微珠或高分子微珠颗粒,如PMMA等;S3、在电极区均匀涂抹厚度为30μm的导电材料,导电材料采用铜胶带或导电银浆等金属导电材料;然后在导电材料上覆盖厚度为40μm的绝缘材料,绝缘材料采用可固化的高分子粘稠浆料;S4、从灌液口向变色区域内注入变色材料,变色材料采用紫精及其衍生物;S5、在第二片导电玻璃的导电面均匀涂抹导电材料,涂抹区域与第一片导电玻璃的电极区相同;S6、将第二片导电玻璃的导电面与第一片导电玻璃的导电面相互覆盖,并用紫外光固化,紫外光固化工艺参数为:采用5W紫外光进行光照5s,制得电致变色智能窗的原型器件,正面如图2所示,侧面如图3所示;S7、原型器件完成后,从四周任意部位的导电材料中接出两根电线引出电极,加上1.5V电压,即可成功实现变色,正面如图4所示,侧面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引出电极的方式,使得智能窗的发展挣脱了尺寸的束缚,并且节约了电极线路,从而更能减少电极线路过长造成的电极短路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导电玻璃四周涂抹导电材料的方法,也使得电路的连接方式更加灵活,所需导线短,电极内含,不易短路,更不会限制智能窗尺寸的大小和固定位置,使得智能窗的安装和使用更加便捷。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两片导电玻璃,在第一片所述导电玻璃的导电面用固化胶进行点胶,胶线形成矩形胶线框,所述胶线框内部为变色区域,所述胶线框的各边与第一片所述导电玻璃外边缘之间留有电极区,且所述胶线框的一边靠近其顶角处留有开口的灌液口;S2、在所述变色区域以及所述胶线框上均匀涂抹的阻隔剂;S3、在所述电极区均匀涂抹导电材料,然后在所述导电材料上覆盖绝缘材料;S4、从所述灌液口向所述变色区域内注入变色材料;S5、在第二片所述导电玻璃的导电面均匀涂抹导电材料,涂抹区域与第一片所述导电玻璃的电极区相同;S6、将第二片所述导电玻璃的导电面与第一片所述导电玻璃的导电面相互覆盖,并用紫外光固化,制得电致变色智能窗的原型器件;S7、原型器件完成后,从四周任意部位的导电材料中接出两根电线引出电极,加上电压,即可成功实现变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取两片导电玻璃,在第一片所述导电玻璃的导电面用固化胶进行点胶,胶线形成矩形胶线框,所述胶线框内部为变色区域,所述胶线框的各边与第一片所述导电玻璃外边缘之间留有电极区,且所述胶线框的一边靠近其顶角处留有开口的灌液口;S2、在所述变色区域以及所述胶线框上均匀涂抹的阻隔剂;S3、在所述电极区均匀涂抹导电材料,然后在所述导电材料上覆盖绝缘材料;S4、从所述灌液口向所述变色区域内注入变色材料;S5、在第二片所述导电玻璃的导电面均匀涂抹导电材料,涂抹区域与第一片所述导电玻璃的电极区相同;S6、将第二片所述导电玻璃的导电面与第一片所述导电玻璃的导电面相互覆盖,并用紫外光固化,制得电致变色智能窗的原型器件;S7、原型器件完成后,从四周任意部位的导电材料中接出两根电线引出电极,加上电压,即可成功实现变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大面积玻璃智能窗的电极引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电极区的宽度为1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晓倩杨树威李丽坤王云香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天贯碳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