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良好反射或光透性能的电致变色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793835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5-15 1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良好反射或光透性能的电致变色组件,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在玻璃基片的边缘镀制环形的金、银或铂系金属膜层然后镀制透明导电膜层,以及导电反射膜层采用高度透明的高折射率材料层‑低折射率材料层‑高折射率材料层的夹心结构,可应用于变色镜以及智能变色窗等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具有变色速率快、有效反射面积或透射面积更大、对可见光吸收小、且透过率和反射率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膜层厚度来改变等优点。

Electrochromic assemblies with good reflection or light transmittan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n electrochromic component with good reflection or photopermeability, which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plating a ring gold, silver or platinum metal film on the edge of a glass substrate and plating a transparent conductive film, and a highly transparent and high refractive index material layer with high refractive index material layer with high refractive index layer. The sandwich structure of the material layer can be applied to the field of color changing mirror and intelligent color changing window. The electrochromic component described in this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fast discoloration rate, greater effective reflection area or transmission area, small absorption of visible light, and the change of film thickness to change the transmittance and reflectivity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nee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良好反射或光透性能的电致变色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致变色领域,具体涉及具有良好反射或光透性能的电致变色组件。
技术介绍
电致变色是指电致变色材料在外加驱动电源下所发生的颜色的可逆变化。在电致变色组件结构中,外加驱动电源通过导线连接电致变色组件上与导电膜层边缘接触的电极条,从而实现电致变色组件的反射率或透过率的变化(US6594065,US6594067,US6064509,US7719751)。但电极条的使用显著降低了电致变色组件的反射面积或透过面积。而且,目前电致变色组件中的导电膜层材料主要为透明的氧化锡铟或氧化铝锌,其方块电阻较高(6~8欧姆),从而限制对电致变色组件的变色速率的提高。此外,在工作模式为反射模式的电致变色组件中,兼具导电和反射功能的膜层一般采用先镀铬层后镀银层,虽然电阻低,但是光线在透过镀有这种金属膜层的玻璃时折损值较高,一般达到20%左右,以致在整个电致变色组件中折损值在25%以上,而且银膜易受到空气中的硫化物侵蚀导致膜层导电功能失效。此外,在某些应用中需要电致变色组件的反射率大于45%且透过率大于40%,但目前的电致变色组件达不到这个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电致变色组件反射面积/透过面积不够、变色速率较慢、反射率或透过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组件;旨在改善电致变色组件的反射及光透性能。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包括第一透明导电玻璃、电致变色材料层和第二透明导电玻璃;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玻璃包括玻璃基片a以及顺次设置在其表面的环形金属膜层和透明导电膜层a;其中,透明导电膜层a和电致变色材料层相邻;所述的第二透明导电玻璃包括玻璃基片b和设置在其表面的透明导电膜层b;其中,透明导电膜层b和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另一面相邻。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结构依次为玻璃基片a、环形金属膜层、透明导电膜层a、电致变色材料层、透明导电膜层b和玻璃基片b;本专利技术在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的玻璃基片a上设置所述的环形金属膜层,相较于现有通用的电极条类的电致变色组件,具有更高的反射面积或透射面积。所述的环形金属膜层由玻璃基片a的边缘向中心部位延伸,但未完全覆盖玻璃基片a。所述环形金属膜层的内、外缘之间的距离(宽度)为0.2~10mm、厚度为1~100nm。作为优选,所述的环形金属膜层的材料为银、金、铂、钌、铑、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透明导电膜层a和透明导电膜层b的材料独自选自氧化锡铟、掺氟氧化锡、氧化铝锌、掺镓氧化锌、掺铟镓氧化锌中的至少一种,其中,膜层厚度独自为80~500nm。通过所述环形金属膜层和透明导电层的设置方式及所优选的材料的协同,有助于降低边缘处的方块电阻降低到2欧姆以下,从而有助于进一步缩短变色响应时间。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层可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具有电致变色效应的材料;作为优选,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层的材料为包含阳极电活性材料和阴极电活性材料的溶液;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阳极电活性材料选自三苯胺、取代的三苯胺、二茂铁、取代的二茂铁、二茂铁盐、取代的二茂铁盐、吩噻嗪、取代的吩噻嗪、噻嗯、取代的噻嗯、吩嗪和取代的吩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阴极电活性材料选自紫精、取代的紫精、葱醌和取代的蒽醌中的至少一种。为适应现有电致变色组件的使用需求,本专利技术中,可在第二透明导电玻璃中的玻璃基片b和透明导电膜层b之间设置多层结构,根据第二透明导电玻璃中的层级结构的不同,可具体包括电致变色组件A和电致变色组件B;电致变色组件A中,所述的第二透明导电玻璃中,所述的玻璃基片b和透明导电膜层b之间还设置有环形金属膜层,从而再进一步降低电致变色组件的电阻和缩短电致变色组件的变色响应时间。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A中,依次为玻璃基片a、环形金属膜层、透明导电膜层a、电致变色材料层、透明导电膜层b、环形金属膜层和玻璃基片b。进一步优选,第二透明导电玻璃中设置的环形金属膜层和第一透明导电玻璃中的环形金属膜层的材料选取范围、设置方式及宽厚等参数范围相同。例如,电致变色组件A中,所述第二透明导电玻璃和第一透明导电玻璃中的环形金属膜层的材料独自为银、金、铂、钌、铑、钯中的至少一种;且环形金属膜层同样由相应的玻璃基片b的边缘向中心部位延伸,但未完全覆盖玻璃基片b;所述环形金属膜层的内、外缘之间的距离(宽度)为0.2~10mm、厚度为1~100nm。电致变色组件B为适用于需求反射性能的电致变色组件,例如电致变色镜;其结构特点为在第二透明导电玻璃中设置导电反射膜层。所述的导电反射膜层为依次设置的透明材料层1、透明材料层2和透明材料层3。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B中,依次为玻璃基片a、环形金属膜层、透明导电膜层a、电致变色材料层、透明导电膜层b、透明材料层1、透明材料层2、透明材料层3和玻璃基片b。作为优选,电致变色组件B中,所述的第二透明导电反射玻璃中,所述的玻璃基片b和透明导电膜层b之间设置有反射膜层和环形金属膜层;所述的反射膜层为依次设置的透明材料层1、透明材料层2和透明材料层3。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B中,依次为玻璃基片a、环形金属膜层、透明导电膜层a、电致变色材料层、透明导电膜层b、环形金属膜层、透明材料层1、透明材料层2、透明材料层3和玻璃基片b。在所述的反射膜层中,作为优选,所述的透明材料层1和透明材料层3的材料独自为二氧化钛、五氧化二钽、五氧化二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透明材料层2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和/或氟化镁膜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反射膜层为高折射率材料层(透明材料层1)-低折射率材料层(透明材料层2)-高折射率材料层(透明材料层3)的夹心结构。所述结构、材料的导电反射膜层的设置可进一步改善透过率和反射率,制得透过率在(波长550nm)40%以上,反射率(波长550nm)在45%以上的电致变色组件,且透过率和反射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膜层厚度来改变;可应用于制得具有良好性能的机动车的内、外后视镜以及智能变色窗。作为优选,所述透明材料层1、透明材料层2和透明材料层3的各层厚度为50~300n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在玻璃基片的边缘镀制环形的金、银或铂系金属膜层然后镀制透明导电膜层(同时具有环形金属膜层和透明导电膜层的区域的方块电阻为2欧姆以下),其电阻低于现有的使用单一透明导电膜层的电阻,因此根据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电致变色组件在通电变色时变色时间小于2s,而目前现有的电致变色组件的变色时间普遍大于2.5s;而且,本专利技术省掉了目前所使用的电极条,从而提高了有效反射面积或透射面积和使这种镜片在安装方面变的更加方便快捷;此外,本专利技术在玻璃基片上镀制的导电反射膜层均采用高度透明的高折射率材料层-低折射率材料层-高折射率材料层的夹心结构,可见光在透过由这种膜层制成的电致变色组件时的吸收率非常小(小于2%),且透过率和反射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膜层厚度来改变,而现有技术的导电反射膜层普遍为金属材料构成,易导致膜层对可见光的吸收率非常高(大于12%),且在调整可见光的透过率和反射率时非常困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4的电致变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玻璃基片,2环形金、银或铂系金属导电膜层,3透明导电膜层,4密封胶,5阳极电极引线,6阴极电极引线,7电致变色层,8透明导电膜层,9二氧化钛或五氧化二钽或五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良好反射或光透性能的电致变色组件

【技术保护点】
权利要求项1、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导电玻璃、电致变色材料层和第二透明导电玻璃;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玻璃包括玻璃基片a以及顺次设置在其表面的环形金属膜层和透明导电膜层a;其中,透明导电膜层a和电致变色材料层的一面相邻;所述的第二透明导电玻璃包括玻璃基片b和设置在其表面的透明导电膜层b;其中,透明导电膜层b和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另一面相邻。

【技术特征摘要】
1.权利要求项1、一种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透明导电玻璃、电致变色材料层和第二透明导电玻璃;所述第一透明导电玻璃包括玻璃基片a以及顺次设置在其表面的环形金属膜层和透明导电膜层a;其中,透明导电膜层a和电致变色材料层的一面相邻;所述的第二透明导电玻璃包括玻璃基片b和设置在其表面的透明导电膜层b;其中,透明导电膜层b和所述的电致变色材料层的另一面相邻。2.权利要求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明导电玻璃中,所述的玻璃基片b和透明导电膜层b之间还设置有环形金属膜。3.权利要求项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透明导电玻璃中,所述的玻璃基片b和透明导电膜层b之间还设置有反射膜层;所述的反射膜层为依次设置的透明材料层1、透明材料层2和透明材料层3。4.权利要求项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明材料层1和透明材料层3的材料独自为二氧化钛、五氧化二钽、五氧化二铌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透明材料层2的材料为二氧化硅和/或氟化镁。5.权利要求项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致变色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贞虎胡珊珊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祢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