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家上专利>正文

拉链头装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521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装配装置的拉链头装配机。所述的装配装置主要由铜头进位机构、拉片进位机构、弹簧片进位机构、铆合机构、校正机构、下料机构和旋转工作台组成;所述的旋转工作台是由可围绕其中心线进行间歇转动的台座和安装在该台座上的六个放置工件的承槽座构成,各承槽座等距离分布在台座面上。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根据工位的不同,在旋转工作台上设置六个承接槽,该六个承接槽对应安装有铜头进位机构、拉片进位机构、弹簧片进位机构、铆合机构、校正机构、下料机构,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从铜头、拉片、弹簧片的进料到成形的各个工序皆在旋转工作台上完成,无需人手介入操作。因而,具有装配效率高、成品率高、安全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拉链装配机械,特别是涉及一种拉链头装配机
技术介绍
习用的铜头拉链的装配机多采用简单的机械设备进行手工装配。如图1所示的一种手动拉链的装配设备,它是由转轮1′带动安装在冲头2′上的上模3′下压,将铜头与拉片、弹簧片装配在一起的。这种手工生产的拉链装配效率低,且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效率高、成品率高、更加安全的拉链头装配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技术是一种拉链头装配机,它由铜头送料装置、拉片送料装置、弹簧片送料装置和装配装置组成;所述的铜头送料装置、拉片送料装置、弹簧片送料装置分别通过其上送料道将铜头、拉片和弹簧片送入装配装置的不同加工工位;所述的装配装置主要由铜头进位机构、拉片进位机构、弹簧片进位机构、铆合机构、校正机构、下料机构和旋转工作台组成;所述的旋转工作台是由可围绕其中心线进行间歇转动的台座和安装在该台座上的六个放置工件的承槽座构成,各承槽座等距离分布在台座面上;所述的铜头进位机构、拉片进位机构、弹簧片进位机构、铆合机构、校正机构、下料机构分别对应安装在旋转工作台上的六个承槽座的一侧;所述的拉片进位机构包括顶针和推拉关节,该顶针的上端铰接在推拉关节上,其下端可推顶拉片至铜头上;所述的弹簧片进位机构包括推顶件和延时传动机构,推顶件上端连接在延时传动机构上,其下端可推顶弹簧片至铜头;所述的铆合机构包括铆接头、铆接头进位机构、压头和上下传动机构,所述的铆接头安装在铆接头进位机构的内端并可由铆接头进位机构将其送至铆接工位,所述的压头上端连接在上下传动机构上,下端正对第四工位上的承槽座并可抵压在弹簧片上;所述的下料机构包括机械手和可沿台座径向来回移动的传动机构,机械手内端连接传动机构,外端可伸入第六工位上的承槽座将工件拨入落料管。所述的铆接头进位机构包括双凸轮机构、上进位机构、下滑座;所述的双凸轮机构上具有两个有着同一回转轴的上凸轮和下凸轮;所述的上进位机构主要由上滑板、侧压板、上滑座、上滚轮组成,所述的上滚轮可滚动的连接在上滑板的尾部,该上滚轮的外缘可顶靠在上凸轮上;所述的侧压板有两块分别固定在上滑板的两侧边并可以上滑座两侧的滑槽为导向向前滑动,其向前延伸端为一斜面,该斜面可顶靠在铆接头的外侧并可压迫两铆接头相向向内移动铆合铜头中鼻两侧;所述的下滑座主要由下滑板、下滑座、下滚轮组成;所述的下滚轮可滚动的连接在下滑板的尾部,该下滚轮外缘顶靠在下凸轮上;所述的下滑板可沿下滑座的滑槽来回运动,并可带动固接其上的上滑座来回运动。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根据工位的不同,在旋转工作台上设置六个承接槽,该六个承接槽对应安装有铜头进位机构、拉片进位机构、弹簧片进位机构、铆合机构、校正机构、下料机构,使得本技术从铜头、拉片、弹簧片的进料到成形的各个工序皆在旋转工作台上完成,无需人手介入操作。因而,具有装配效率高、成品率高、安全可靠等优点。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习用手动拉链的装配设备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铜头进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拉片进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弹簧片进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铆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本技术铆合机构局部的立体分解图;图7是本技术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3沿A向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图4沿B向的局部放大图;图10是图5沿C向的局部放大图;图11是拉链头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本技术是一种拉链头装配机,它由铜头送料装置1、拉片送料装置2、弹簧片送料装置3和装配装置4组成。所述的铜头送料装置1、拉片送料装置2、弹簧片送料装置3分别通过其上送料道11、21、31将铜头、拉片和弹簧片分别送入装配装置4的不同加工工位。所述的装配装置4主要由铜头进位机构41、拉片进位机构42、弹簧片进位机构43、铆合机构44、校正机构45、下料机构46和旋转工作台47组成。所述的旋转工作台47是由可围绕其中心线进行间歇转动的台座471和安装在该台座上的六个放置工件的承槽座472构成。各承槽座472等距离分布在台座471面上。所述的铜头进位机构41、拉片进位机构42、弹簧片进位机构43、铆合机构44、校正机构45、下料机构46分别对应安装在旋转工作台47上的六个承槽座472的一侧。如图4所示,所述的拉片进位机构42包括顶针421和推拉关节422,该顶针421的上端铰接在推拉关节422上,其下端可推顶拉片102至铜头101上(如图11所示)。如图5所示,所述的弹簧片进位机构43包括推顶件431和延时传动机构432,推顶件431上端连接在延时传动机构432上,其下端可推顶弹簧片103至安放在承槽座472上的铜头101。所述的延时传动机构432采用凸轮4321延时,该凸轮4321推顶推顶杆4322,推顶杆4322通过连杆4323带动推顶件431上下运动。如图6A所示,所述的铆合机构44包括铆接头441、铆接头进位机构442、压头443和上下传动机构444。所述的铆接头进位机构442包括双凸轮机构446、上进位机构447、下进位机构448。所述的压头443上端连接在上下传动机构444上,下端正对第四工位上的承槽座472并可抵压在弹簧片103上。如图6B所示,所述的双凸轮机构446上具有两个有着同一回转轴的上凸轮4461和下凸轮4462。所述的上进位机构447主要由上滑板4471、侧压板4472、上滑座4473、上滚轮4474组成;所述的上滚轮4474可滚动的连接在上滑板4471的尾部,该上滚轮4474外缘顶靠在上凸轮4461上。所述的侧压板4472有两块,分别固定在上滑板4471的两侧边并可以上滑座4473两侧的滑槽44731为导向向前滑动,侧压板4472的向前延伸端为一斜面44721,该斜面44721可顶靠在铆接头441的外侧,当上滑板4471向前移动时,斜面44721会顶压铆接头441的外侧,迫使两铆接头441相向向内移动,推顶铆接头441向内铆合铜头101中鼻1011两侧。所述的下进位机构448主要由下滑板4481、下滑座4482、下滚轮4483组成;所述的下滚轮4483可滚动的连接在下滑板4481的尾部,该下滚轮4483外缘顶靠在下凸轮4462上。所述的下滑板4481可沿下滑座4482的滑槽44821来回运动,并可带动固接其上的上滑座4473来回运动。双凸轮机构446工作时,压头443下移,将弹簧片103压在铜头101上,下凸轮4462先推顶下滑座4482及其固接其上的上滑座4473一起沿径向向内运动至铆接工位,上凸轮4461推顶上滚轮4474,从而推动上滑板4471向前移动,安装在上滑板4471的两侧边的侧压板4472向前移动,侧压板4472的斜面44721顶压铆接头441的外例,迫使两铆接头441相向向内移动,推顶铆接头441向内铆合铜头101中鼻1011两侧(如图11所示),将弹簧片103夹持在铜头101上。如图7所示,所述的下料机构46包括机械手461和可沿台座径向来回移动的传动机构462组成,机械手461内端连接传动机构462,外端可伸入第六工位上的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链头装配机,它由铜头送料装置、拉片送料装置、弹簧片送料装置和装配装置组成;所述的铜头送料装置、拉片送料装置、弹簧片送料装置分别通过其上送料道将铜头、拉片和弹簧片送入装配装置的不同加工工位;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配装置主要由铜头进位机构、拉片进位机构、弹簧片进位机构、铆合机构、校正机构、下料机构和旋转工作台组成;所述的旋转工作台是由可围绕其中心线进行间歇转动的台座和安装在该台座上的六个放置工件的承槽座构成,各承槽座等距离分布在台座面上;所述的铜头进位机构、拉片进位机构、弹簧片进位机构、铆合机构、校正机构、下料机构分别对应安装在旋转工作台上的六个承槽座的一侧;所述的拉片进位机构包括顶针和推拉关节,该顶针的上端铰接在推拉关节上,其下端可推顶拉片至铜头上;所述的弹簧片进位机构包括推顶件和延时传动机构,推顶件上端连接在延时传动机构上,其下端可推顶弹簧片至铜头;所述的铆合机构包括铆接头、铆接头进位机构、压头和上下传动机构,所述的铆接头安装在铆接头进位机构的内端并可由铆接头进位机构将其送至铆接工位,所述的压头上端连接在上下传动机构上,下端正对第四工位上的承槽座并可抵压在弹簧片上;所述的下料机构包括机械手和可沿台座径向来回移动的传动机构,机械手内端连接传动机构,外端可伸入第六工位上的承槽座将工件拨入落料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家上
申请(专利权)人:庄家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