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长丝束构成的薄纺织织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及含该织物的隔离片技术

技术编号:185508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纺织织物,包含由集束拉伸制得的金属长丝束,其特征在于:织物中丝束是由基本上呈平行排列的长丝所构成的,以及织物的厚度小于1毫米。(*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涉及由金属长丝束制的、薄的机织,针织或编织(网罗)织物。因此这种织物具有连续的,由这些丝束为架构的互相分立的网眼。本专利技术也涉及制造这些片材的方法以及它们作为模具中玻璃板成型用隔离片的用途。由加捻长丝或纤维束制成的、厚度大于0.5毫米的金属纤维网眼织物是众所周知的。纤维束需加捻的目的是为了纤维在随后的机械加工,如在机织、针织或编织机上进行加工时不会发生断裂。然而,如果要得到很薄的织物片材,必须采用非常细的加捻丝束,但要避免纤维(在织造、针织或编织过程中)发生断裂,特别是避免纤维束的外表面发生断裂是很困难的。因此丝束表面会呈毛状,使织物表面或多或少变粗糙。采用金属纤维网眼片材作为玻璃板在模具中成型(如车辆用的挡风玻璃)用的隔离片,例如本申请人提交的WO 94/01372,也是众所周知的。为了在成型过程中能实现适当的热传递,对于某些类型的挡风玻璃的成型来说,最好采用很薄的片材。高的成型温度会使玻璃表面稍微软化,所以要求在成型期间,放置在硬的模具表面与玻璃板之间的金属纤维隔离片的织物结构必须不会被压印在稍软的玻璃表面上,也不会转移到稍软的玻璃表面上。换言之,隔离片表面必须是比较光滑的(不毛糙)。本专利技术目的和目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得到具有光滑表面的薄的金属纤维网眼织物。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厚度小于1毫米(如在100微米与500微米之间)的纺织织物来满足上述要求,该织物包含由集束拉伸制得的金属长丝束以及织物中勾图出网眼的丝束是由实际上平行排列的长丝构成的。织物的重量最好在200-400克/米2之间。如果希望机织或针织织物具有光滑的、同时是平整的表面-于是是小网眼,该网眼孔优选小于1平方毫米。集束拉伸的金属长丝,如不锈钢长丝的等量单丝直径在1与25微米之间,优选在8与25微米之间。本专利技术也包括制造这些纺织织物的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构成丝束的、大体上呈平行排列的长丝是通过加工许多经拉伸的复合金属丝而制得的,其中,集束的金属长丝是以嵌入复合基体中的形态经机织、针织或编织成为织物后,诸如经浸蚀、溶解或熔化以除去复合基体。为了尽可能地使织物获得最均匀的光滑度和/或透气性,接着可借助辊压或等压加压方法将片材压紧密。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该织物作为如本文所述的、玻璃板在模具中成型用隔离片的用途。这些模具可包括环形支承体以有助于玻璃板成型。这种支承体是以本专利技术的隔离片按适当的方法包覆的。当然,模具的成型面本身也可用上述隔离片包覆。设计出在织物平面的至少一个方向上、含有紧靠金属纤维束的未捻金属丝的混合纺织织物也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这些未捻金属丝的粗度优选不超过150微米。因为这些交织的未捻丝,如金属丝,一般有比长丝束高的弯曲劲度,因此制得的织物在优选的方向上是刚性的。显然,未捻金属丝组成的选择必须保证不会与复合金属丝中的基体材料一起被除去。交织前将未捻丝(如不锈钢丝)与复合丝(含不锈钢长丝)加捻在一起也是容易的。加工成织物并除去复合基体后,留下的织物会含有与金属纤维束紧密复合的(包覆的)未捻金属丝。先将至少两种复合金属丝加捻在一起来代替交织的单一复合金属丝也是可能的。于是,这些加捻的复合结构就可至少在一个方向上加工成织物。为了提高该织物至少在一个方向上的延伸性,那么在加工成织物前,可在该方向上对复合金属丝加以卷曲。复合金属丝的卷曲方法已在本申请人的欧洲专利0280340中公开。本专利技术的详细说明根据隔离片形式的实施方案(并作为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所有方面加以说明。由此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由如美国专利2050298所述的集束拉伸方法类推,将50-90根不锈钢丝的丝束嵌入基体材料中并封闭在管形钢制壳体中。钢壳体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椭圆形。通过拉伸金属丝至符合要求的直径,即直至将金属丝拉伸到50-90根单丝的等量直径在8与25微米之间(例如对90根单丝来说为12或14微米),以使复合体缩小。然后,采用例如缎纹5滚边(Satin 5 binding)将得到的复合金属丝机织成质量为250与700克/米2之间(ISO 3801)、优选为250与450克/米2之间的片材,经纱和纬纱密度为每米1400-1550线之间(DIN 53853)。于是片材厚度为250-800微米(NBN G55-002),优选为250-520微米。复合金属丝经诸如织造、经编或纬编或编织加工而成的织物具有防止包壳和基体中的长丝在加工机械中受到机械作用(包括摩擦)而发生断裂的优点。对于加工成织物来说,如果必要,复合金属丝可以经加捻(沿复合丝轴)。于是,将长丝束稍加捻,但长丝在丝束中基本上仍保持平行排列。随后,将由复合金属丝制得的织物放在酸溶液中侵蚀,以除去丝束的外包壳和基体材料以便留下无包覆长丝束构成的织物。对此方法来说,在加工成型为织物阶段,以及成品织物本身中出现的错误或不匀率的机会是极小的,因为在加工成型织物时的负荷只施加在复合体上而不是施加在个别长丝上的。由于加工时复合体会吸收作用力并按比例将作用力分布在所有长丝、基体和外包壳上,所以织物中发生断丝(因而发毛)的机会也是极小的。此方法可采用比目前可能使用的更细的丝束(较少和/或更细的长丝)来制造片材,因此除去基体后,片材仍具有可控的厚度、光滑度、压缩性及柔韧性。此外,通过调整复合金属丝的扭转程度就可调整这些参数。机织或针织密度也可同样加以调整。由于长丝在丝束中的排列是较松散的,所以可通过辊压或等压加压,将织物的厚度持久地(塑性地)压减至100微米或甚至更低。辊压或加压一般也能促使片材表面变得平整。实施例由未加捻的包含90根每根等量截面为12微米长丝的丝束制的、具有缎纹滚边5的、片材质量为300克/米2织物厚度(浸蚀前)为300微米的上述薄织造织物,可用作玻璃板(如车辆挡风玻璃)在模具内成型加工时的隔离片。借助辊压,该织物的厚度还能降至约150微米。而且经辊压,织物表面的光滑度和平整度有显著的提高。玻璃板成型(玻璃最大厚度约2毫米)用的环形支承体能用该织物(作为隔离片)包覆。由于隔离片表面光滑,在成型过程中玻璃板能在隔离片上滑动,因而当玻璃板退火时不会留下标记。质量轻的片材也具有适当的传热特征,可适应挡风玻璃的成型。根据需要,也可用根据本专利技术以经编(如在Rachel针织机)织造的薄网眼隔离片包覆环形支承体。自然,模具的阳模表面也可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均匀、平整或光滑的薄隔离片包覆。由复合金属丝织的平针片材,其表面不同区域或整个横断面(根据需要)可按照WO 94/01372中所介绍的那样,采用不同的针织花纹。针织后,从复合金属丝中除去基体材料。薄的、极柔韧的织物以及包含未加捻丝或加捻复合结构的织物都可用其它粉状、纤维状、液体、糊状、箔状或片状材料涂覆或与之相结合,其目的是使它们能应用于其它领域中,如使被包覆的织物获得抗静电性或使它们具有抗电磁波的屏蔽能力。本专利技术也是目前第一次由细金属长丝制造网眼织物结构成为可能,这就是说,可将当量直径为约6.5微米和每一复合丝束中单丝根数较少,如不超过50根的丝束加工成网眼织物。而且,如果含诸如约1000根每根当量截面约1微米的复合丝束也能加工成型为织物。当然,采用某些截面直径的长丝,就可能计算出为使复合丝束的直径达到大于如50微米的丝束中的全部各种长丝数的中间组合。权利要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万迪维尔德W·万斯逖恩兰特
申请(专利权)人:贝克特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