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双针床的针织横机上带有袖子的服装的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5080 阅读:2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一台双针床的针织横机上用来制作带有袖子的服装作为针织套衫的方法,其中在服装的袖子与身躯部件之间的连接区是用不同的方法制成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以在双针床的针织横机上生产带有袖子的服装作为针织套衫的各种方法。这里服装的袖子和身躯部件先用分开的导纱器制成圆筒状的针织物,随后再连接成一件整体的针织衣。对于袖子部件的结构具有不同的可能性,它们对服装的外观具有明显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涉及三种不同的方法来制造不同的袖子部件,即一种具有同肩部成垂直而分布在袖子与身躯部件之间的接缝的直向嵌入的袖子,另一种是同肩部成倾斜分布在袖子与身躯部件之间的倾斜嵌入的袖子,以及一种宽大的套衫袖子。这三种方法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一个针床的占有线圈的针总是位于另一针床的不占有线圈的针的对面,而且在袖子系住在身躯部件之后袖子的连接和身躯部件的整理是由一单独的导纱器来完成的。这三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至少能实行减少必要的移圈操作。下面根据在附图中表示的实施例对这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详细说明。此处附图说明图1在袖子与身躯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同肩部成垂直分布的针织套衫的示意图;图2按照图1的针织套衫,用来说明袖子同身躯部件相连接的线圈分布;图3在袖子与身躯部件之间的连接区同肩部成倾斜分布的针织套衫的示意图;图4按照图3的针织套衫,用来说明袖子同身躯部件相连接的线圈分布;图5具有宽大套衫袖子的针织套衫的示意图;图6按照图5的针织套衫,用来说明袖子同身躯部件相连接的线圈分布。图1表示一件具有一身躯部件12和两个袖子13和14的针织套衫10。在袖子13和14与身躯部件12之间的连接区15和16是用虚线来表示的,它垂直于针织套衫10的肩部17和18。图2表示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图1所示的袖子13和14与身躯部件12之间的连接区15和16的制造。对于左袖和右袖,针床的区域各处于深色之下,而身躯部件的针床则处于浅灰色之下。在前针床和后针床上的所有线圈横列均由同一导纱器织成。身躯部件中所织的横列与袖子中所织的横列的比例是2∶1。此比例可予以改变而并不会由此而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横列1中,在后针床上以自右向左的滑动方向的第一针织系统用针b25-b1在两袖和身躯部件的区域内构成一道线圈横列,在横列2中以另一针织系统把右袖在后针床的针b25-b21上的线圈转移到前针床的针B25~B21上,并把左袖在前针床的针A5~A1上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的针a5~a1上。在横列3中,在一次针床移动之后把前针床的针B25~B21上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的针b22~b18上,并把后针床的针a1~a5上的线圈转移到前针床的针A4~A8上,紧接着在横列4中,在针床返回移动之后从后针床上把针a19~a22上的线圈转移到前针床的针A19~A22上,并把前针床的针B4~B7上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的针b4~b7上。于是便完成了使袖子与身躯部件连接成形的移圈过程和收针过程。在横列5中,以自左向右的滑动方向用针A4~A21在前针床的左袖和身躯部件的区域内构成一道线圈横列,随后在横列6中以相反的滑动方向用针A21~A6在前针床的身躯部件区域内构成一道线圈横列,以及在横列7中以自左向右的滑动方向用针A6~A22再次在前针床的身躯部件和右袖的区域内构成一道线圈横列。在横列8中以相反的滑动方向用针b22~b6在后针床的右袖和全部身躯部件区域内织成一道线圈横列。随后在横列9中以自左向右的滑动方向用针b6~b20在后针床的身躯部件区域内织成一道线圈横列。然后在横列10中以自右向左的滑动方向用针b20~b4在后针床的身躯部件和左袖的区域内构成一道线圈横列。在横列11中以自左向右的滑动方向用针A4~A22在前针床的两袖和身躯部件的区域内构成一道线圈横列。所述的步骤可重复进行直到身躯部件完成以及袖子全部连接好为止。图3表示具有一身躯部件22和两个袖子23和24的另一件针织套衫20,但这里在袖子23和24同身躯部件22之间的连接区是与针织套衫20的肩部27和28成倾斜地分布的。在图4中是根据线圈分布表示按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来制造一种在袖子23和24与身躯部件22之间倾斜连接的针织套衫的过程。这里在前、后针床上的全部线圈横列也是由同一导纱器所织成的。由身躯部件和所装上的两袖所组成的圆筒形织物的成形是通过收针过程来实现的。在横列3~5中完成身躯部件的收针过程,在横列10~12,17~19以及24和26中完成袖子的收针过程。在收针过程之间所织的线圈横列数可按针织套衫的成形而改变。同样每一步骤中收针的线圈数也是可以改变的,这取决于身躯部件与双袖之间连接区的倾斜度。在图4所示的例子中身躯部件收针数对袖子收针数的比例是1∶3,袖子收针的份额越高,则袖子与身躯部件之间连接区的分布就越陡。在横列1中以第一个针织系统按自左向右的滑动方向用针A2~A33在前针床上构成一线圈横列,然后在横列2中以相反的滑动方向用针b32~b1在后针床上构成一道线圈横列。为了对身躯部件的线圈数收针起见,紧接着在横列3中把线圈A2~A13从前针床移圈到后针床,而线圈b21~b32从后针床移圈到前针床。在横列4中在一次针床移动之后,把后针床的针b1~b12和a2~a13范围内所挂的线圈全部移圈到前针床的针B3~B14和A4~A15上。同样在前针床的针B21~B32和A22~A33范围内的线圈全部移圈到后针床的针b19~b30和a20~a31上。在针床返回移动之后,属于圆筒针织物后背部分的线圈从前针床的针B3~B14上移圈到后针床的针b3~b14上,以及属于圆筒针织物前胸部分的线圈从后针床的针a22~a31上移圈到前针床的针A22~A31上。于是身躯部件的收针过程过程便告结束。紧接着在横列6~9中各在前针床上以针A4~A31和在后针床上以针b3~b30织成两道线圈横列。接着从横列10起对两袖开始第一次收针过程。在这里前针床的针A4~A11上的线圈移圈到后针床的针a4~a11上,后针床的针b23~b30上的线圈移圈到前针床的针B23~B30上。在横列11中,在一次针床移动之后,把后针床的针b3~b10和a4~a11上的线圈移圈到前针床的针B5~B12和A6~A13上,以及把前针床的针B23~B30和A24~A31上的线圈移圈到后针床的针b21~b28和a22~a29上。在横列12中,属于针织物后背部分的在前针床的针B5~B12的线圈移圈到后针床的针b5~b12上,以及属于针织物前胸部分的在后针床的针a22~a29上的线圈移圈到前针床的针A22~A29上。在横列13~16中,各以前针床的针A6~A29和后针床的针b5~b28构成两道线圈横列。自横列17起开始对袖子进行一个新的收针过程。为此,前针床的针A6~A11上的线圈被移圈到后针床的针a6~a11上,后针床的针b23~b28上的线圈被移圈到前针床的针B23~B28上。紧接着在横列18中在一次针床移动之后,把后针床的针b5~b10和a6~a11上的线圈移圈到前针床的针B7~B12和A8~A13上,以及把前针床的针B23~B28和A24~A29上的线圈移圈到后针床的针b21~b26和a22~a27上。紧接着在横列19中实现了后背部分的线圈从前针床的针B7~B12返移到后针床的针b7~b12上,以及属于前胸部分的针a22~a27上的线圈从后针床返移到前针床的针A22~A27上。在横列20~23中又是用前针床的针A8~A27和后针床的针b7~b26各构成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双针床的针织横机上,具有袖子的服装作为针织套衫的制作方法,其中在袖子(13、14)与身躯部件(12)之间的连接区(15、16)是垂直于服装肩部(17、18)而分布的,这里双袖(13,14)和身躯部件(12)首先以分开的导纱器制成圆筒形的针织物,并且一个针床的占有线圈的针总是位于另一针床的不占有线圈的针的对面,其特征在于:袖子(13,14)在身躯部件(12)上的系住是用一个导纱器按以下的步骤来进行的: (a)沿第一个滑动方向、例如自右向左,在后针床上对双袖和身躯部件构成一道线圈横列; (b)为了开始收针过程,把右袖的后面部分的线圈(b21~b25)移圈到位于对面的前针床的空针(B21~B25)上,并把前针床上左袖的前面部分的线圈(A1~A5)移圈到位于对面的后针床的针(a1~a5)上; (c)移动两个针床中的一个,并把右袖的线圈(A22~A25,B21~B25)从前针床移圈到后针床身躯部件范围内的针(b18~b20,a19~a21)和在右袖范围内的空针(b21,b22,a22)上,以及把后针床上左袖的线圈(a1~a5,b1~b4)移圈到前针床的身躯部件范围内的针(A6~A8,B6和B7)和左袖范围内的空针(A4和A5,B4和B5)上; (d)在针床返回移动到初始位置之后,左袖的后面部分和身躯部件的左侧边缘区的线圈(B4~B7)从前针床返回移圈到后针床,以及右袖的前面部分和身躯部件的右侧边缘区的线圈(a19~a22)从后针床返回移圈到前针床; (e)在前针床上的身躯部件和双袖的范围内织出一道或几道线圈横列; (f)在前针床上的身躯部件范围内织出一道或几道线圈横列; (g)在后针床上的双袖和身躯部件范围内织出一道或几道线圈横列; (h)在后针床上的身躯部件范围内织出一道或几道线圈横列; (i)重复步骤(a)~(h),直到双袖同身躯部件连接好为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诺仁马彻尔H施米特J施文克A乌梅尔
申请(专利权)人: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