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平机上制作针织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5056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在备有两个对置针床和一个移圈装置的平机上制作针织品的方法,其中,针织品(10)有一基本针织物(11)和至少一个部分覆盖此基本针织物(11)的平行针织物(12),后者由至少两个布置在平行平面内的平面针织物构成,至少在该至少一个的平行针织物(12)的所在区内,一个针床的最多每第二根针植上基本针织物(11)的一个线圈,而与这一个针床中的这一根植过的针处于相对位置的另一个针床上的针是移圈的,在这种情况下,在与生成基本针织物(11)的那个针床处于相对位置的针床上生成平行针织物(12)的其中一个平面针织物,在基本针织物(11)在其上构成的那个针床的一些移圈针内生成另一个或其他多个平面针织物。(*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在服装上但也在工艺针织品上,希望针对不同应用场合制作平的针织物,它们至少部分是由三个布置在平行平面内的平面针织物构成的。一种应用场合是例如在短上衣或类似物上织上一个袋兜。虽然众所周知将袋兜制成基本针织物的管状凸边,但此袋兜便有了开口的侧边,在针织品从机器取下后,开口侧边必须用手工缝合。为了制造上述针织品而又能避免这种后加工工序,本专利技术建议一种在具有两个对置针床和一个移圈装置的平机上制作针织品的方法,按此方法,针织品有一基本针织物和至少一个部分覆盖此基本针织物的平行针织物,后者由至少两个布置在平行平面内的平面针织物构成,至少在该至少一个的平行针织物的所在区内,一个针床的最多每第二根针植上基本针织物的一个线圈,而与这一个针床中的这一根植过的针处于相对位置的另一个针床上的针是移圈的,在这种情况下,在与生成基本针织物的那个针床处于相对位置的针床上生成平行针织物的其中一个平面针织物,在生成基本针织物的那个针床的移圈针内生成另一个或其他多个平面针织物。恰当的做法是,平行针织物至少能在一个地方与基本针织物连接。平行针织物的平面针织物也可以至少部分地互相连接起来。该基本针织物可以按所有已知的可借助于上述织针排列实施的连接工艺编织。连接工艺也可以变换。基本针织物及平行针织物的平面针织物的形式不受任何限制。此外,平行针织物可以布置在基本针织物的任意一个位置上。平行针织物的平面针织物数量,取决于在两个针床上在植入一个线圈的针之间移圈针的数量。不过对于大多数的应用场合平行针织物有两个平面针织物可能已经足够。在从属权利要求中说明了一种平行针织物从基本针织物后面变换到前面的方法,以及一种制作平行针织物的方法,这种平行针织物的一个平面构型有提花图案,其中提花图案的浮线被第二个平面针织物交织。下面借助于附图详细说明这两种方法。其中附图说明图1a)带有添加的口袋的针织品局部视图;图1b)图1a)所示针织品沿线B-B的断面;图1c)图1a)所示针织品沿线D-D的断面;图1d)图1a)所示针织品沿线C-C的断面;图2表示制作按图1所示针织品的编织过程;图3a)带有有提花图案的口袋的针织品局部视图;图3b)图3a)所示针织品沿线B-B的断面;图4表示制作按图3所示针织品的编织过程。按图1a)的针织品10由一基本针织物11组成,口袋12添加在基本针织物上。如尤其按图1b)、c)的断面图所示,口袋12有一袋兜13,它在侧边和底部处是封闭的。兜13由两个平面针织物14和15构成,它们布置在平行的平面内并在边缘和在底部互相连接。在口袋12上部有一袋口16(图1a),它同样由两个平面针织物14和15构成,如图1c)、d)所示。构成相对于基本针织物11的平行针织物的这两个平面针织物14和15,在口袋袋兜13与袋口16之间的过渡处,从基本针织物11的后面变换到它的前面。在图1c)中此平面用E表示。图2展示了制作按图1所示针织品10的编织过程。在横列1中沿编织方向从左向右,用第一编织系统和第一导纱器,借助于前部针床V的每第二根针B、D、F、H、J、L、N、P、R、T、V、X、Z,形成基本针织物的平针组织。接着,在横列2中沿编织方向从右向左,用此第一编织系统S1和第二导纱器,在前针床V和后针床H上借助于每第二根针,分别形成两个平面针织物14、15的起始横列。然后,在横列3中沿编织方向从左向右,用此第一编织系统和此第二导纱器形成一安全针织横列。接着在横列4中沿相同的编织方向用第二编织系统S2,将前部平面针织物14起始横列的线圈转移到后针床H的移圈针e、g、i、k、m、o、q上,在这之后,在横列5中沿编织方向从右向左用第一编织系统S1和第一导纱器在前针床V上形成基本针织物11的平针组织。在横列6中沿编织方向从右向左用第二编织系统S2将前平面编织物14的线圈重新回挂在前针床V上。接着,在横列7中沿同一个编织方向周第三编织系统S3和此第二导纱器,为前部的平面针织物14形成一个线圈横列。在横列8中用编织系统S1和同样用第二导纱器形成后部平面针织物15的一个线圈横列。这样,两个平面针织物14和15用同一根纱线生成,因此自动形成侧面的连接。在横列9中用第二编织系统S2将前部平面针织物14的线圈移挂到后针床H上。然后,在横列10中,再次在前针床V上形成用于基本针织物11的线圈横列之后,在横列11中用编织系统S1沿编织方向从右向左将前部平面针织物14的线圈回挂在前针床V的移圈针E、G、I、K、M、O、Q内。接着在横列12中用第二编织系统S2和第二导纱器再次形成前部平面针织物14的一个线圈横列,在这之后在横列13中用同一个导纱器沿相反的编织方向用编织系统S1在后针床H上生成用于后部平面针织物15的一个线圈横列。在横列14中用第二编织系统S2将前部平面针织物14的线圈移挂到后针床H的移圈针内。接着,重复横列5至14的循环,直至口袋袋兜13达到所要求的长度。现在横列15至21说明了两个平面针织物14、15从基本针织物11的后面变换到基本针织物11的前面。为此在横列15中沿编织方向从右向左用第一编织系统S1将前部平面针织物14的线圈挂到基本针织物11的线圈上。横列16仅用来表示导纱器的运动,在这之后,在横列17用编织系统S1和第一导纱器,在口袋12所在区内,在前针床V上生成基本针织物11的平针组织,在后针床H上生成基本针织物11的反面线圈。在横列18中用第二编织系统S2和第二导纱器在前针床V和后针床H上重新形成平面针织物14、15的起始横列。在横列19中用编织系统S1前针床V上形成前部平面针织物14的一个安全针织横列,在这之后,在横列20中用编织系统S2将后部平面针织物1 5的线圈移挂到前针床V的移圈针内。然后,在横列21中用第三编织系统S3再次在前、后针床V、H上形成用于基本针织物11的一个线圈横列。现在横列22至31描述了按图1所示的口袋12袋口16的形成。在横列22中用第一编织系统S1和第一导纱器沿编织方向从右向左在前和后针床上形成基本针织物11的一个线圈横列。接着,在横列23中用编织系统S2将后部的平面针织物15的线圈移挂到后针床H的移圈针内。在横列24中用第三编织系统S3的第二导丝器沿编织方向从右向左形成后部平面针织物15的一个线圈横列,与此同时此线圈横列通过集圈浮线T、D与前针床V上的基本针织物11连接。然后,在横列25中用第一编织系统S1和如在横列24中用于形成后部平面针织物15的线圈横列的同一个导纱器,形成前部平面针织物14的一个线圈横列。接着,在横列26中后部平面针织物15的线圈移挂到前针床V的移圈针内,在这之后,在横列27中重新形成基本针织物11的一个线圈横列。在横列28中,后部平面针织物15的线圈回挂在后针床H上。在横列29中形成后部平面针织15的一个线圈横列。在横列30中沿相反的编织方向形成前部平面针织物14的一个线圈横列,与此同时此线圈横列重新通过集圈浮线D、T与前针床上的基本针织物11连接。然后,在横列31中后部平面针织物15的线圈转移挂到前针床V的移圈针内,并且,横列22至31的循环一直重复,直至袋口16达到要求的高度为止。图3a)表示另一件带口袋22的针织品20,其中,口袋22有一个双色提花图案23。如由断面图3b)可以看出,在这里口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在具有两个对置针床(V、H)和一个移圈装置的平机上制作针织品的方法,其中,针织品(10、20)有一基本针织物(11、21)和至少一个部分覆盖此基本针织物(11、21)的平行针织物(12、22),后者由至少两个布置在平行平面内的平面针织物(14、15;24、25)构成,至少在此至少一个的平行针织物(12、22)的所在区内,一个针床(V、H)的最多每第二根针植上基本针织物(11、21)的一个线圈,而与这一个针床中的这一根植过的针处于相对位置的另一个针床(V、H)上的针是移圈的,在这种情况下,在与生成基本针织物(11、12)的那个针床处于相对位置的针床上生成平行针织物(12、22)的其中一个平面针织物(14、15;24、25),在基本针织物(11、21)在其上形成的那个针床的一些移圈针内生成另一个或其他多个平面针织物(14、15;24、25)。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埃西希O沃格特
申请(专利权)人:H斯托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