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横机经纬纱喂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4799 阅读:2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由针织物和机织物结构复合而成,针织物为纬平针地组织(1),机织物由经纱(2)和纬纱(3)组成,其特征是:纬纱(3)位于纬平针地组织(1)的反面,并与经纱(2)交织,经纱(2)交替出现在纬平针线圈沉降弧的正面(4)和反面(5),与针织物纬平针地组织(1)连接在一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领域,它提供一种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和专用横机经纬纱喂入装置。2.经纬纱线容易从针织地组织中抽出。3.现有的针织机及其衬经衬纬编织技术只能平行地分层衬入经纬纱线,不具备经纬纱相互交织的功能。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由针织物和机织物结构复合而成(如图4所示),针织物为纬平针地组织1,机织物由经纱2和纬纱3组成,其特征是纬纱3位于纬平针地组织1的反面,并与经纱2交织,经纱2交替出现在纬平针线圈沉降弧的正面4和反面5,与针织物纬平针地组织1连接在一起。一种编织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的双轴向横机经纬纱喂入装置(如图5所示),它包括针床、织针、三角座、三角座导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针织纱导纱器5,它安装在支撑杆7上端;纬纱导纱器6,它也安装在支撑杆7上端;支撑杆7上端与针织纱导纱器5和纬纱导纱器6相连,下端固定在三角座3上;两组经纱导纱器8、8’均活动安装在经纱导纱器支撑杆9上,呈倒V字形相互交叉运动,经纱导纱器支撑杆9安装在横机机架上,所有导纱器安装端的另一端都设有导纱圆孔。一种采用专用双轴向横机经纬纱喂入装置的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组经纱10、10’从纵向喂入编织区域,每根经纱喂到两枚织针之间,在织针的上方形成V型口。纬纱只有在成圈编织时喂入,编织时,针织纱导纱器5和纬纱导纱器6由支撑杆7带动插入两组经纱形成的V型开口内,分别把针织纱和纬纱从纬向垫到针前和针背两个位置,喂入针前的针织纱编织成线圈,喂到针后的纬纱不成圈,被夹持在两组经纱之间。编织两个横列后,两组经纱交换位置,再重复上述两个横列的编织过程,形成经纱和纬纱的相互交织效果,完成一个重复单元的编织,每个重复单元至少由四个针织横列组成。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经纬纱线相互交织。当织物受到垂直平面方向的冲击时,不易产生经纬纱分层现象,因此抗冲击能力比无交织效应的双轴向针织物得到了提高。2.经纬纱线不易从针织地组织中抽出。3.由于纬平针线圈的束缚作用,织物密度可在较大的范围内变化,经纬纱线密度较稀时仍然有一定的尺寸稳定性,而且悬垂性还可以根据线圈的大小而调节。较大的悬垂性可增大线圈长度而得到,所以更适用于模压成形产品的增强结构。4.编织方法灵活多变。通过选择不同的穿经方法和摆动周期,可编织不同的经纬纱交织的双轴向针织结构。图3多层双轴向纬编针织物结构示意附图说明图1-罗纹地组织,2、3-衬经纱,4、5、6-衬纬纱;图4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结构示意图1-纬平针组织,2-经纱,3-纬纱,4、5-沉降弧正反面;图5新型双轴向横机经纬纱喂入装置结构图1-针床,2-织针,3-三角座,4-三角座导轨,5-针织纱导纱器,6-纬纱导纱器,7-针织纱导纱器和纬纱导纱器支撑杆,8-第一组经纱导纱器,81-第一组经纱导纱孔8’-第二组经纱导纱器,81’-第二组经纱导纱孔,9-经纱导纱器支撑杆;图6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编织过程示意图1-针床,2-织针,8-第一组导纱器,8’-第二组经纱导纱器,10-第一组经纱,10’-第二组经纱,11-针织纱,12-纬纱,13-针织线圈。本专利技术采用专用双轴向横机经纬纱喂入装置(图5)对上述新型双轴向针织物进行编织,其编织过程如图6所示1.初始位置如图6(1)所示,织针2刚完成上一成圈过程的编织,处于最低位置。此时第一组经纱导纱器8处于针前位置,第二组经纱导纱器8’处于针后位置。三角座、针织纱导纱器和纬纱导纱器处于针床的右端,位于工作织针所形成的编织区域的外面。2.交换经纱导纱器的位置如图6(2)所示,第一组导纱器8摆到针后位置,第二组导纱器8’摆到针前位置。3.第一横列的编织三角座、针织纱导纱器和纬纱导纱器从右向左移动,完成如下的编织过程 1)脱圈如图6(3)所示,在三角的作用下,织针上升到最高位置,旧线圈13移到针杆上;2)垫纱如图6(4)所示,在三角的作用下,织针开始下降,针织纱导纱器把针织纱11垫到针前针钩内,与此同时,纬纱导纱器把纬纱12垫到织针背后;3)脱圈、弯纱、成圈如图6(5)所示,织针继续下降,旧线圈脱到新弯成的线圈上,当织针下降到最低点时,新线圈完全形成;当第一个横列编织完成时,三角座、针织纱导纱器和纬纱导纱器都处于机器的左侧,针织纱导纱器和纬纱导纱器支撑杆位于两组经纱10、10’所形成的开口中。4.第二横列的编织三角座、针织纱导纱器和衬纬纱导纱器从左向右移动,完成与上述第一横列一样的脱圈(图6(6))、垫纱(图6(7))和脱圈、弯纱、成圈(图6(8))几个编织过程。当第一个横列编织完成时,三角座、针织纱导纱器和衬纬纱导纱器又回到右边初始的位置。5.交换经纱导纱器的位置如图6(9)所示,两组导纱器8和8’再次交换位置。第一组导纱器8摆到针前位置,第二组导纱器8’摆到针后位置。6.第三、第四横列的编织三角座、针织纱导纱器和衬纬纱导纱器从右向左,又从左向右运动,完成与上述第一和第二横列完全一样的编织过程。当三角座、针织纱导纱器和衬纬纱导纱器回到右边初始位置时,两个新的线圈横列已编织完成。这时,针织机所有的机构又回到如图6(1)所示的初始位置,新的重复单元的编织又可开始进行。一个重复单元由4个针织横列组成。从上述编织过程可以看出织物结构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不易产生经纬纱分层现象;而且编织方法灵活多变。通过选择不同的穿经方法和摆动周期,可编织不同的经纬纱交织的双轴向针织结构。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由针织物和机织物结构复合而成,针织物为纬平针地组织(1),机织物由经纱(2)和纬纱(3)组成,其特征是纬纱(3)位于纬平针地组织(1)的反面,并与经纱(2)交织,经纱(2)交替出现在纬平针线圈沉降弧的正面(4)和反面(5),与针织物纬平针地组织(1)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其特征在于经纱(2)每隔两个线圈横列交替出现在纬平针线圈沉降弧的正面(4)和反面(5)。3.一种如权利要求1、2所述编织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的双轴向横机经纬纱喂入装置,它包括针床、织针、三角座、三角座导轨,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针织纱导纱器(5),它安装在支撑杆(7)上端;纬纱导纱器(6),它也安装在支撑杆(7)上端;支撑杆(7)上端与针织纱导纱器(5)和纬纱导纱器(6)相连,下端固定在三角座(3)上;两组经纱导纱器(8、8’)均活动安装在经纱导纱器支撑杆(9)上,呈倒V字形相互交叉运动,经纱导纱器支撑杆(9)安装在横机机架上,所有导纱器安装端的另一端都设有导纱圆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编织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的双轴向横机经纬纱喂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杆(7)呈弓形。5.一种采用权利要求3或4专用双轴向横机经纬纱喂入装置的新型双轴向纬编针织物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两组经纱(10、10’)从纵向喂入编织区域,每根经纱喂到两枚织针之间,在织针的上方形成V型口。纬纱只有在成圈编织时喂入,编织时,针织纱导纱器(5)和纬纱导纱器(6)由支撑杆(7)带动插入两组经纱形成的V型开口内,分别把针织纱和纬纱从纬向垫到针前和针背两个位置,喂入针前的针织纱编织成线圈,喂到针后的纬纱不成圈,被夹持在两组经纱之间,编织两个横列后,两组经纱交换位置,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红陈南梁张佩华王文祖龙海如周荣星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