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40928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8 03:57
一种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动力车轴上安装一滑移机构,滑移机构用于变轨时带动车轮在动力车轴上滑移,滑移机构和轴箱转臂梁之间设一锁紧定位销,用于变轨距前后对滑移机构锁紧固定,轴箱转臂梁底部安装一承载座,用于滑移机构滑动时对承载车辆,在动力车轴两端设有轴向定位机构,用于实现车轴的轴向定位。本结构在轨距变化时,滑移机构在动力车轴上滑动,使轮对内侧距可变,实现轮对内侧距固定在适应新轨距数值,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轮对内侧距固定,无法适应轨距变化,需要更换转向架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
本技术涉及高速动车组轮对轴箱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实现准-窄轨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
技术介绍
由于世界各国采用的铁路轨距不同,在进行跨国联运过程中,国内的客运、货运铁道车辆由1435mm轨距线路运行至1000mm轨距线路时,需更换适应不同轨距要求的转向架。传统的转向架动力轮对轴箱装置,车轮通过过盈配合安装于车轴上,两者之间相对固定,因此轮对内侧距保持不变,仅能满足一种轨距的运行要求。在通过不同轨距线路时,需要停车回库更换适应新轨距的转向架后才能继续运营,造成人力、物力成本增加、耗时长,运营效率低等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传统转向架轮对内侧距固定,无法实现准-窄轨距转换功能的问题,降低跨国联运时更换转向架造成的人力、物力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实现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实现高速动车组由1435mm轨距线路运行至1000mm轨距线路时可以不更换转向架直接通过。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包括动力车轴、车轮、齿轮箱、轴箱转臂梁,其特征在于:在动力车轴上安装一滑移机构,车轮与轴箱转臂梁分别套装固定在滑移机构上,滑移机构用于变轨时带动车轮在动力车轴上滑移,运行时与动力车轴配合传递扭矩,带动车轮旋转,滑移机构和轴箱转臂梁之间设一锁紧定位销,用于变轨距前后对滑移机构锁紧固定,轴箱转臂梁底部安装一承载座,用于滑移机构滑动时对承载车辆,在动力车轴两端设有轴向定位机构,用于实现车轴的轴向定位。所述的滑移机构包括轴箱体、轴箱轴承、轴箱后盖、滑移衬套、轴承、锁紧螺母,轴箱体连接轴箱后盖,轴箱轴承过盈配合连接滑移衬套,锁紧螺母安装在滑移衬套上,滑移衬套内孔安装轴承。所述的轴承为滑动轴承。所述的动力车轴端部圆柱表面加工有外花键,滑移衬套内部圆柱表面加工有内花键,动力车轴转动时,动力车轴和滑移衬套通过花键啮合传递扭矩,使动力车轴与滑移衬套、车轮实现同步旋转。所述的轴箱体和轴箱转臂梁均为相对应的多边形截面,上面开有若干定位锁紧孔。所述的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前盖、外压盖、定位件、轴端压板,前盖安装在轴箱组成上,外压盖安装在前盖上,轴端压板安装在动力车轴上,定位件一端连接车轴,另一端通过前盖连接轴箱转臂梁。所述的定位件为推力轴承、四点球轴承、弹性节点或橡胶弹簧。本技术的积极效果是:本技术在动力车轴上安装一滑移机构,车轮与轴箱转臂梁分别套装固定在滑移机构上,滑移机构和轴箱转臂梁之间设一锁紧定位销,在轨距变化时,锁紧定位销解锁,滑移机构在动力车轴上滑动,使轮对内侧距可变,轨距变化完成再次固定时,锁紧定位销通过固定轴箱转臂梁与轴箱体的方式实现锁紧滑移衬套,限制其轴向滑动能力,同时,动力车轴和滑移衬套通过花键啮合传递扭矩,使动力车轴与车轮实现同步旋转正常运行,实现轮对内侧距固定在适应新轨距数值,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轮对内侧距固定,无法适应轨距变化,需要更换转向架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滑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滑移机构中滑移衬套与动力车轴传递扭矩部位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轴向定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承载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变轨距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动力车轴1、车轮2、齿轮箱3、承载座4、滑移机构5、轴箱转臂梁6、锁紧定位销7、轮装制动盘8、轴向定位机构9,轮装制动盘8通过紧固件连接车轮2,滑移机构5安装在动力车轴1上,通过锁紧定位销7进行轴向固定。车轮2与轴箱转臂梁6分别套装固定在滑移机构5上,滑移机构5用于变轨时带动车轮2在动力车轴1上滑移,运行时与动力车轴配合传递扭矩,带动车轮旋转,锁紧定位销7设在滑移机构5和轴箱转臂梁6之间,即将变轨距时,锁紧定位销7对滑移机构解锁,滑移机构脱离锁紧定位销的限制,滑移到窄轨距,滑移过来之后,锁紧定位销7又将滑移机构5与轴箱转臂梁6固定,承载座4安装在轴箱转臂梁底部,当车辆通过地面变轨装置时,承载座与地面变轨装置接触,车辆载荷通过轴箱转臂梁-承载座-地面变轨装置的传递顺序,传递至地面,滑动界面的正压力仅为车轮和滑移机构的自重,从而减小了滑动摩擦力,使变轨过程顺利实现。由于滑移机构5与动力车轴1、轴箱转臂梁6之间均为间隙配合,可以相对滑动,动力车轴失去轴向定位,因此,在动力车轴1两端安装轴向定位装置9,连接动力车轴1和轴箱转臂梁6实现动力车轴的轴向定位。参照图3,滑移机构与动力车轴之间需要相对滑动,但由于正压力较大,金属件间的摩擦系数亦较大,造成摩擦力极大,滑移困难,因此,本技术开发了一种通过滑动轴承传递滑动摩擦力的方式,实现滑移机构与动力车轴之间的低摩擦滑动,从而减小滑动界面的摩擦力,同时降低滑移过程中的磨耗损伤以及微动磨损,提高使用寿命,降低维护难度及维护成本。所述的滑移机构包括轴箱体501、轴箱轴承502、防尘挡圈503、轴箱后盖504、滑移衬套505、滑动轴承506、锁紧螺母507,轴箱体501通过紧固件连接轴箱后盖504,防尘挡圈503及轴箱轴承502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滑移衬套505,锁紧螺母507通过螺纹连接安装在滑移衬套上,滑移衬套内孔安装滑动轴承506。轴箱体501、防尘挡圈503、轴箱后盖504以及锁紧螺母507共同压紧轴箱轴承502。在轨距变化时,锁紧定位销解锁,滑移衬套可以在动力车轴上滑动,由于车轮、防尘挡圈及轴箱轴承通过过盈配合连接滑移衬套,所以,车轮在动力车轴上滑移,由标准轨滑向窄轨,轨距变化完成时,锁紧定位销再次锁紧滑移衬套,限制其轴向滑动能力,实现轮对内侧距固定在适应新轨距数值运行。一般的轴箱体都为圆柱体,在车轴转动的惯性作用下,由于轴箱体未被固定,轴箱体可能发生周向转动。为防止轴箱体的周向转动,本技术设计轴箱体为八边形截面,实现了轴箱体在轴箱转臂梁内腔沿轴向滑动,同时通过八边形截面结构的平面配合,实现周向定位。轴箱体和轴箱转臂梁上面均开有多个定位孔,通过锁紧定位销,实现对滑移前后的锁紧。参照图4,本技术的滑移机构与动力车轴1为间隙配合,可以相对滑动,失去了传递扭矩的作用。因此,通过在动力车轴1端部圆柱表面加工外花键,滑移衬套505内部圆柱表面加工内花键,动力车轴转动时,通过花键啮合传递扭矩,使动力车轴与滑移衬套、车轮实现同步旋转,且花键在变轨过程中,可以相对滑动。参照图5,所述的轴向定位机构包括前盖901、外压盖902、定位件903、轴端压板904、连接法兰905,前盖901通过紧固件安装在轴箱转臂梁上,外压盖902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前盖901上,轴端压板904通过紧固件安装在连接法兰905上,连接法兰905通过紧固件动力车轴上,定位件903过盈配合安装在连接法兰905上。定位件选择推力轴承、四点球轴承、弹性节点或橡胶弹簧均可,前盖、外压盖、轴端压板以及动力车轴共同压紧定位件903。定位件一端连接车轴,另一端通过前盖901连接轴箱转臂梁,从而将动力车轴与轴箱转臂梁通过定位件直接连接起来,实现车轴轴向定位。参照图6,承载座上面通过紧固件与轴箱转臂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包括动力车轴、车轮、齿轮箱、轴箱转臂梁,其特征在于:在动力车轴上安装一滑移机构,车轮与轴箱转臂梁分别套装固定在滑移机构上,滑移机构用于变轨时带动车轮在动力车轴上滑移,运行时与动力车轴配合传递扭矩,带动车轮旋转,滑移机构和轴箱转臂梁之间设一锁紧定位销,用于变轨距前后对滑移机构锁紧固定,轴箱转臂梁底部安装一承载座,用于滑移机构滑动时对承载车辆,在动力车轴两端设有轴向定位机构,用于实现车轴的轴向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包括动力车轴、车轮、齿轮箱、轴箱转臂梁,其特征在于:在动力车轴上安装一滑移机构,车轮与轴箱转臂梁分别套装固定在滑移机构上,滑移机构用于变轨时带动车轮在动力车轴上滑移,运行时与动力车轴配合传递扭矩,带动车轮旋转,滑移机构和轴箱转臂梁之间设一锁紧定位销,用于变轨距前后对滑移机构锁紧固定,轴箱转臂梁底部安装一承载座,用于滑移机构滑动时对承载车辆,在动力车轴两端设有轴向定位机构,用于实现车轴的轴向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移机构包括轴箱体、轴箱轴承、轴箱后盖、滑移衬套、轴承、锁紧螺母,轴箱体连接轴箱后盖,轴箱轴承过盈配合连接滑移衬套,锁紧螺母安装在滑移衬套上,滑移衬套内孔安装轴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准-窄轨距转换的高速动车组动力轮对轴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承为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芳崔红伟宋春元马克付媛媛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