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编织组织及具有该末端编织组织的衣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3755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末端编织组织,其单松紧口由从末端侧进行编结开始的单面针织所构成,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的多个线圈横行进行在全部的线圈纵列不针织的编织,并且,在该休止编织区域中,使用具有粗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的第一种编结线进行编织,用该第一种编结线做成在休止编织区域不发生向外侧卷曲的编织,而在与所述休止编织区域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中,组合用所述第一种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与用伸缩力做成所述第一种编结线伸缩力以下的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末端编织组织及具有该末端编织组织的上身和下身内衣等的衣物,尤其涉 及将末端做成单面针织而将其做薄、不影响外观并防止发生向外侧巻起的巻曲的衣物。
技术介绍
袜子的穿入口末端、衬衣下摆末端和袖口、短裤的穿入口和腿围末端等的松紧口部分, 往往是进行翻折做成袋状的双松紧口的情况。在该情况下,末端的厚度变厚,与连续的前 后片布料之间发生薄厚差异,外穿时就在外观现出,容易发生所谓的"针迹反外露"现象。 因此,最好松紧口部分作为单松紧口等而尽可能做薄,但若做薄,就发生容易向外侧巻曲 而巻起的问题。艮卩,当做成双松紧口时,虽然难以发生巻起,但有发生薄厚差异的问题,而若做成单 松紧口时,虽然不发生薄厚差异,但有容易发生巻起的问题。所以, 一直以来寻求着将末端做成单松紧口而做薄且不发生巻起的产品。对于上述需求,日本特开2002 — 146609号公报(专利文献1)提供了一种不进行翻折因 而不会成为双松紧口的、由编织入弹性线而具有伸縮性的双面针织物所构成的单松紧口。 在该双面针织物中,如图8(A)所示,由于用向A列的针N1和B列的针N2供给的线在面针 S1和里针S2形成环圈(》一-)R,因此,具有可获得表里两面的张力平衡、在表面不发生 织物巻入的巻曲的优点。另外,在该单松紧口的场合,与编织成筒状编织的场合相比,编 织工序简单,且可使厚度变薄,但由双面针织物构成,故与单面针织物相比,不能消除厚 度仍厚,末端容易产生薄厚差异的问题。当将松紧口部分做成由单面针织物构成的单松紧口时,具有编织速度较双面针织快三 倍左右而提高生产率的优点,且可将厚度做薄。但是,如图8(B)所示,在单面针织物中, 由排列成一排的针N3供给的线仅在面针Sl侧形成环圈R,因此如前所述,存在着面针侧 发生织物的巻曲并容易向外侧巻起的问题。因此,本申请人在日本特开2004—12429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一种由单 面针织构成的单松紧口的末端编织组织如图9所示,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2,用弹性线编织由针织和未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而与该休止编织区域2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 3,由底纱线(地糸)编织成的多个线圈横行构成,该多个线圈横行在针织中组合了未针织 和集圈针织,使这些针织、未针织、集圈针织的位置分散以使表面线圈和里面线圈的张力 平衡,从而使表面线圈侧不发生巻曲。由于所述末端编织组织由单面针织构成,故可消除针迹反外露这一问题,同时在松紧 口编结区域3获得表面线圈和里面线圈的张力平衡,因此可防止表面线圈侧发生巻曲的现 象。另外,由于用弹性线编织将针织和未针织予以掺混的休止编织区域2的线圈横行,因 此可防止发生向外侧巻曲,并可对最末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这样,在专利文献2中,可将末端编织组织做成单面针织而将其做薄,并可防止发生 巻曲,但是,对于在末端赋予对身体的适当收紧力从而提高合身感或穿着时的触及肌肤的 感觉这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 —14660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 — 1242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末端编织组织,使由单面针织物构成的松 紧口部不发生巻曲,且可赋予适度的收紧感而提高对身体的适合感,并能改善触及肌肤的 感觉。为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末端编织组织,其单松紧口由从末端侧进行编结开始的单 面针织所构成,该末端编织组织的特点是,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的多个线圈横行进行在全部线圈纵列不针织的编织,并且, 在该休止编织区域中,使用具有粗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所构成的第一种编结线进行编 织,用该第一种编结线做成在休止编织区域不发生向外侧巻曲的编织,在与所述休止编织区域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中,组合用所述第一种编结线编织成的 线圈横行以及用伸縮力做成所述第一种编结线伸縮力以下的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如前所述,由于在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中,任一线圈纵列都不进行针织,而用一 条编结线连续地编织多个线圈横行,因此可防止发生巻曲,并且,由于是单面针织,故即 使编结线使用具有粗弹性芯线的伸縮力强的第一种编结线,也不会变厚,可保持较薄,并 可抑制发生巻曲,同时赋予适度的收紧感。另一方面,在与所述休止编织区域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中,通过设置用所述第一种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从而可赋予适度的收紧力并可容易地抑制发生向外侧的巻曲。 而且,通过一并设置不仅用第一种编结线还用伸縮力弱于该第一种编结线伸縮力的编结线 编织成的线圈横行,形成比休止编织区域低的收紧力,可减少对身体的压迫感,使得穿着 感觉更好。所述松紧口编结区域的线圈横行数最好比所述休止编织区域的线圈横行数多。具体地说,在所述休止编织区域中,包括由编结开始端侧的多个线圈横行构成的第1 编结停止部分、与该第1编结停止部分连续的多个线圈横行的第2编结停止部分,所述第1编结停止部分做成二 三个线圈横行,各线圈横行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针 织、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或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针织、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同时, 针织位置在线圈纵列方向全部错开,所述第2编结停止部分做成三 六个线圈横行,各线圈横行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 圈针织、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或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 从而进行编织。如前所述,编结开始末端的第1编结停止部分做成二 三个线圈横行,将各线圈横行 做成一个线圈纵列针织、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或一个线圈纵列针织、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 通过将选针做成双针或三针放置而可赋予适当的收紧力,可使表面线圈的张力不至于过 高,且通过使针织位置在线圈纵列方向全部错开,可防止张力偏移。另外,如前所述,第2编结停止部分做成三 六个线圈横行,各线圈横行做成一个线 圈纵列集圈针织、二个线圈纵列未针织或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 且与第l编结停止部分相同,通过将选针做成双针或三针放置,可赋予适当的收紧力。所述松紧口编结区域包括反复进行一个线圈纵列集圈针织和一 三个线圈纵列未针织 的线圈横行和仅由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在将仅由该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连续二 三个线 圈横行后,使一个所述集圈线圈和未针织的线圈横行夹入而进行编织,所述集圈针织和未针织的线圈横行最好使用所述第一种编结线,仅由针织构成的线圈 横行最好使用第二种编结线、或/及具有该第二种编结线伸缩力以下的伸縮力的编结线进 行编织,该第二种编结线由具有比所述第一种编结线的弹性芯线细的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 纱所构成如前所述,松紧口编结区域,通过二 三个线圈横行连续地设置由伸縮力弱的编结线 编结的仅由针织构成的线圈横行,与休止编织区域相比可降低收紧力,可使压迫感减少, 提高穿着感觉。另外,若用由单包环锭纱构成的第二种编结线进行编织,还可使与皮肤的接触良好。此时,即使表面线圈的张力因仅由针织构成的平针编织组织而变大,由于仅由该针织 构成的线圈横行用伸縮力弱的编结线编织,因此可有效地抑制其发生向外侧巻曲,并还可 保持适度的收紧力。松紧口编结区域的线圈横行数不限定,根据衣物的功能和设计,来增减线圈横行数, 调整松紧口编结区域的长度,但是,也可将所述休止编织区域的线圈横行数做得较多,例 如也可做成二十个线圈横行以上,进而五十个线圈横行以上、 一百个线圈横行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末端编织组织,其单松紧口由从末端侧开始进行编织的单面针织所构成,其特征在于, 编结开始的休止编织区域的多个线圈横行在全部线圈纵列不进行针织地进行编织,并且,在该休止编织区域中,使用具有粗弹性芯线的单包环锭纱构成的第一种编结线进行编织,用该第一种编结线做成在休止编织区域不发生向外侧卷曲的编织, 在与所述休止编织区域连续的松紧口编结区域中,将所述第一种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与用伸缩力做成所述第一种编结线伸缩力以下的编结线编织成的线圈横行相组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满德原义秀
申请(专利权)人:郡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