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52800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13: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该移位寄存器包括:传输子电路在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一节点提供第一输入端或第二输入端的信号;存储子电路在第一节点、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第一电源端或第二电源端的信号,还用于在第二输出端、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保持第二节点的电位;输出控制子电路在第二节点的控制下,向第二输出端提供第一电源端或第二电源端的信号,还用于在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一输出端提供第一电源端或第二电源端的信号,本发明专利技术保证了显示面板的工作稳定性、使用可靠性和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移位寄存器及其驱动方法、栅极驱动电路、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近年来,平板显示器,如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面板(ThinFilmTransistor-LiquidCrystalDisplay,TFT-LCD)和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ActiveMatrix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AMOLED),由于具有重量轻,厚度薄以及低功耗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手机等电子产品中。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窄边框的显示面板成为发展的趋势,为此出现了阵列基板栅极驱动(GateDriveronArray,简称GOA)技术。GOA技术直接将显示面板的栅极驱动电路集成在阵列基板上,以代替外接驱动芯片,具有成本低、工序少、产能高等优点。栅极驱动电路通常由移位寄存器实现,移位寄存器将时钟信号转换成开启/关断电压,分别输出到显示面板的各条栅线上。每条栅线通常与一个移位寄存器(即移位寄存器的一级)连接,通过使得各个移位寄存器依序轮流输出开启电压,实现对显示面板中像素的逐行扫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子电路、存储子电路和输出控制子电路;所述传输子电路,与第一信号端、第二信号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一节点连接,用于在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一节点提供第一输入端或第二输入端的信号;所述存储子电路,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二时钟信号端连接,用于在第一节点、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第一电源端或第二电源端的信号,还用于在第二输出端、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保持第二节点的电位;所述输出控制子电路,与第二节点、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一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传输子电路、存储子电路和输出控制子电路;所述传输子电路,与第一信号端、第二信号端、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和第一节点连接,用于在第一信号端和第二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一节点提供第一输入端或第二输入端的信号;所述存储子电路,与第一节点、第二节点、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二时钟信号端连接,用于在第一节点、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第一电源端或第二电源端的信号,还用于在第二输出端、第一时钟信号端和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保持第二节点的电位;所述输出控制子电路,与第二节点、第一电源端、第二电源端、第二时钟信号端、第一输出端和第二输出端连接,用于在第二节点的控制下,向第二输出端提供第一电源端或第二电源端的信号,还用于在第二输出端和第二时钟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一输出端提供第一电源端或第二电源端的信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输出缓冲子电路和复位子电路;所述输出缓冲子电路,与第三节点、第一输出端、第一电源端和第二电源端连接,用于在第三节点的控制下,向第一输出端输出第一电源端或第二电源端的信号;其中,输出缓冲子电路通过第三节点与输出控制子电路连接;所述复位子电路,与第二节点、第二电源端和复位信号端连接,用于在复位信号端的控制下,向第二节点提供第二电源端的信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子电路包括:第一晶体管、第一子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和第二子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信号端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一输入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一子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信号端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一输入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一节点连接;所述第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信号端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一节点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二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子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信号端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二节点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二输入端连接;其中,第一晶体管和第一子晶体管的类型相反,第一晶体管与第二子晶体管的类型相同,第二晶体管和第一子晶体管的类型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子电路包括: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五子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第六子晶体管、第八晶体管和第九晶体管;其中,所述第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节点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节点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时钟信号端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五子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五子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五子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二节点连接;所述第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时钟信号端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二节点连接,其第二极与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六子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一时钟信号端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二节点连接,其第二极与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所述第八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输出端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九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九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输出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五晶体管和所述第五子晶体管的类型相反,所述第五晶体管和所述第六子晶体管的类型相同,所述第六晶体管和所述第五子晶体管的类型相同,所述第三晶体管和所述第四晶体管的类型相反,所述第八晶体管和所述第九晶体管的类型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控制子电路包括:第十晶体管、第十一晶体管、第十二晶体管、第十三晶体管、第十四晶体管和第十五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十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节点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二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节点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二输出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十二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输出端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三节点连接,其第二极与第十三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时钟信号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十四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输出端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二时钟信号端,其第一极与第二电源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一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十晶体管和所述第十一晶体管的类型相反,所述第十四晶体管和所述第十五晶体管的类型相同,所述第十二晶体管和所述第十三晶体管的类型相同,所述第十二晶体管和所述第十四晶体管的类型相反。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子电路包括:第七晶体管;所述第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复位信号端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二节点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二电源端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位寄存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缓冲子电路包括:第十六晶体管、第十七晶体管、第十八晶体管、第十九晶体管、第二十晶体管和第二十一晶体管;其中,所述第十六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三节点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二电源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十七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十七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三节点连接,其第一极与第十八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其第二极与第二电源端连接;所述第十八晶体管的控制极与第十九晶体管的控制极连接,其第一极与第一电源端连接,其第二极与第十九晶体管的第一极连接;所述第十九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十晶体管的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健唐锋景张朝科李红敏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