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废弃地下人防洞的绿色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519337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5 09: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弃地下人防洞的绿色处理方法,特点是包括以下步骤:充填之前,在场地积水抽除及通风布置后,沿通道方向从外向内在淤泥处喷洒固化剂,采用强力搅拌头并结合高压水枪就地搅拌,形成固结土;然后沿通道方向由内向外划分充填单元,在单元两端头位置处,采用钻头由地面向下打穿地下人防洞拱顶,采用导管灌注轻集料混凝土,形成端头封堵墙;在充填单元中部和两端部附近钻取形成灌料孔及观察孔;最后,在两封堵墙内,通过灌料孔由下向上进行,先帮后顶,从地势低处向地势高处逐步充填材料;完毕后在进行下一单元的充填,优点是提高充填体强度,改善充填效果,有效控制对周围建筑的干扰,减少施工环境污染,实现充填过程的可视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废弃地下人防洞的绿色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地下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废弃地下人防洞的绿色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响应“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的号召,我国城镇掀起了修建防空洞的群众运动。这些人防工程没有正规图纸,建设的随意性很大,建设质量也不高,称之为早期工程。目前,这些早期工程年久老化、结构损废、安全隐患严重,大多数已接近报废或已报废。如果不对这些废弃地下人防洞进行治理,易引起地面塌陷,带来危险。废弃地下人防洞的处理一般采用充填技术,也就是充填材料将洞室密实填充起来,达到控制地表沉陷,消除不安全因素。当前,对废弃地下人防洞的治理的研究不够,大多借鉴采矿工程、公路工程的充填方法及材料。然而,地下人防洞大多在主城区交通要道或居民楼的旁侧地基中,需要特别重视填充施工对周边环境的扰动影响;其次,地下人防洞内空间狭小,施工通道搭设困难,又因地下水位高,导致洞内长年积水、淤泥堆积,填充施工作业条件及服役环境较差,需要特别重视充填材料的流动性、接顶率、填充率和耐久性。可见这些治理方法与充填材料针对性不强,未体现地下人防工程特点。专利CN104099943A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废弃地下人防洞的绿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人防洞入口设置正压送风机对人防洞进行送风供氧,采用水泵将人防洞内积水抽出,并对洞内淤泥进行原位固结至3d承载力不低于0.8Mpa、静力触探不低于1MPa及28d软化系数不低于0.75;(2)在地下人防洞内,沿通道方向从里向外分单元充填,每单元长度10‑15m;在每单元两端设置全截面封堵墙,同时设置1个灌料孔和2个观察孔;(3) 采用泡沫混凝土专用搅拌机将水泥基浆料与泡沫混合,调控所加泡沫体积量直至其湿容重在860~920kg/m3之间,形成充填材料;(4)在指定单元的封堵墙内,通过灌料孔充填材料,充填由下向上进行,先帮后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废弃地下人防洞的绿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人防洞入口设置正压送风机对人防洞进行送风供氧,采用水泵将人防洞内积水抽出,并对洞内淤泥进行原位固结至3d承载力不低于0.8Mpa、静力触探不低于1MPa及28d软化系数不低于0.75;(2)在地下人防洞内,沿通道方向从里向外分单元充填,每单元长度10-15m;在每单元两端设置全截面封堵墙,同时设置1个灌料孔和2个观察孔;(3)采用泡沫混凝土专用搅拌机将水泥基浆料与泡沫混合,调控所加泡沫体积量直至其湿容重在860~920kg/m3之间,形成充填材料;(4)在指定单元的封堵墙内,通过灌料孔充填材料,充填由下向上进行,先帮后顶,充填从地势低处向地势高处逐步推进,每次充填高度0.5-1m;(5)待观察孔溢出充填材料时停止充填,移至下一单元充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地下人防洞的绿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洞内淤泥原位固结过程如下:待洞内积水部分抽出后,淤泥含水率高于80%时,喷撒固化剂,并采用强力搅拌头并结合高压水枪就地搅拌,形成固结土,其中固化剂用量为淤泥质量的6-8%,喷料速率控制在80-150kg/min,搅拌提升或下降速率控制在10-20s/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废弃地下人防洞的绿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全截面封堵墙过程如下:采用钻头,在单元端头封堵位置处,打穿地下人防洞拱顶,采用导管灌注强度等级为LC20的轻集料混凝土,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小栋冯蕾张振亚王赛赛马永政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