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登万专利>正文

绒毛织带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671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为一种绒毛织带机,其是将织带机的编织机构作双层的安排,而可在操作时同时进行相叠的两层布带编织,同时藉由供纱机构提供适当长度的绒毛纱,并将该绒毛纱藉综框的操作而往复编织在两层布带之间,在编织完成后即形成一双层布带,并在双层布带间以绒毛纱相连结,在绒毛织带机上另设有轮转刀片,当绒毛织带机操作时该轮转刀片亦不断转动,而可将编织完成的双层布带间的绒毛纱切断,并形成两条单面具绒毛表面的绒毛布带成品。(*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为一种绒毛织带机,特别是一种编织单面具有绒毛的绒毛布带产品的专用织带机。
技术介绍
在台湾专利第87108985号「绒毛编织布料,其制造方法及其缝合方法」专利技术专利案中揭露了一种绒毛编织布料及其制造方法,在该案中揭露的结构如其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中所述「一种绒毛编织布料,其特征为形成质地组成的凸纹绒圈wale loop部,是仰起成可倒卧状,当与从上下进入的缝纫机缝合针接触时,可变形成从缝合针逃离。」由是可知,其是一种以缝纫机进行编织,而在布料表面形成凸纹绒圈的产品,其所制成的绒毛编织布料与本创作产品近似,但若以该方法来制造如同本创作产品般单面具绒毛的绒毛布带时,则其成效不彰。另在第85105104号「起绒毛的经编针织机」专利技术专利案中另提出了一种可编织具绒毛的布料的经编针织机,其是以起毛圈沉降片的配合,在布料表面上编织出绒毛圈,同时利用其起毛圈沉降片的外缘与内缘之间的宽度来建立其毛圈的高度,此种设备在编织类以毛巾般的产品可达到得心应手的功效,但若要生产其绒毛呈自由端的布料则有力未逮,故而其无法编织出如同本技术产品般具自由端绒毛的绒毛布带。本技术是用以编织出一种单面具绒毛的绒毛布带产品,该延伸于绒毛布带表面的绒毛是分别具有自由端而非呈圈状,其可供缝制于高级衣物诸如风衣、皮衣……等的袖口内侧,一方面可以提供极佳的触感,不会在穿著时摩擦穿着者的手腕而造成不适,另一方面则可保持袖口的清洁与衣物的使用寿命,因为衣物在穿着时最易脏污的处即在袖口,而最易磨损的处也在袖口;以一般高级风衣为例,在国外使用穿着期间长达十余年者比比皆是,但影响其使用寿命最严重者即在于其袖口的污损,或是在穿着及清洗时的袖口磨损,故而有厂商在高级衣物的袖口内侧缝制一圈绒毛布带,该绒毛布带可以依需要更新,而可确保衣物的使用寿命。惟由现有的此类绒毛布带观之,其并无专用的生产设备,其大多是由绒毛布经剪裁后缝制而成,该种剪裁缝制过程耗时费工,且不易要求其缝制的品质,其显有加以改良的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绒毛织带机,其是将织带机的编织机构作双层的安排,而可在操作时同时进行相叠的双层布带编织,同时藉由供纱机构提供适当长度的绒毛纱,并将该绒毛纱藉综框的操作而往复编织在双层布带之间,在编织完成后即形成一双层布带,并在双层布带间以绒毛纱相连结,在绒毛织带机上另设有轮转刀片,当绒毛织带机操作时该轮转刀片亦不断转动,而可将编织完成的双层布带间的绒毛纱切断,并形成两条单面具绒毛表面的绒毛布带成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绒毛织带机的编织机构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绒毛织带机的编织机构部份放大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绒毛织带机中用以控制绒毛纱供纱长度的摆杆组组件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绒毛织带机中用以控制绒毛纱供纱长度的摆杆组部份机构组合侧视示意图。附图中10-过带针座针边组12-纬纱勾14-舌针 16-钢筘18-拉杆组20-转轮22-轮转刀片 24-转轮固定板26-磨刀石30-摆杆组31-传动皮带轮32-齿轮箱组33-摆杆轴心 34-驱动轴340-摆杆凸轮 35-固定杆350-复位弹簧 36-摆板360-枢孔 362-油铜套364-滚轮 366-长孔 368-长透孔369-弹簧定位轴37-推杆 370-组装头372-组装螺栓 374-螺帽375-长螺栓376-螺帽377-摆纱杆垫套38-摆臂380-长孔 40-摆纱杆50-经纱 52-双层布带54-绒毛布带 55-绒毛纱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其是为本技术绒毛织带机的编织机构外观示意图,其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主要架构仍是沿用于传统式的织带机,惟其为编织出双层布带,故而将织带机的编织机构作双层的安排,而可在操作时同时进行上下相叠的双层布带编织,在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是以同时进行四条双层布带编织加工的织带机为例作说明,故而其中的各部份机构均配置有四组相同的结构,在该编织机构的机台上方架设有过带针座针边组10,在其一侧设有上下相叠设置的两根纬纱勾12,另侧则设有上下相叠的两根舌针14,在过带针座针边组10后侧则是为钢筘16,在机台内侧设置有控制传动用的拉杆组18;在过带针座针边组10前侧的机台两侧则设置有相对应的一对转轮20,在该对转轮20上绕设有轮转刀片22。配合图2的部份放大示意图观之,当本技术进行操作时,经纱50由综框(图中未示)控制,纬纱(图中未示)则由纬纱勾12带动穿梭于交互动作的经纱50开口间,并配合舌针14进行编织作业,而能够同时编织出上下相叠的双层布带52,由于该等作业是属习知织带机的基本编织操作,故在此不多作说明;惟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在本技术上下两层经纱50之间另设置有与经纱50一起供纱的绒毛纱55,其可配合综框(图中未示)的操作而往返编织于双层布带52之间,在编织完成双层布带52时,在双层布带52间以绒毛纱55相连结,在图2中可以见到该编织完成的双层布带52会穿过一组转轮固定板24间,当本技术绒毛织带机操作时该轮转刀片22亦不断转动,而可将编织完成的双层布带52间的绒毛纱55切断,并形成两条单面具绒毛表面的绒毛布带54成品。另在图1中可以见到在轮转刀片22旁侧的适当位置设置有一组磨刀石26,实际上该磨刀石26即是为一对砂轮,当轮转刀片22运转一定时间后,操作人员即可以该组磨刀石26贴合在轮转刀片22刀锋两侧进行研磨,而可确保轮转刀片22的锐利。再由图3、图4观之,其是为本技术绒毛织带机中用以控制绒毛纱55供纱长度的摆杆组30,此是为本技术绒毛织带机中的供纱机构,当绒毛纱55供纱长度较长,则连结在相叠的双层布带52间的绒毛纱55长度就会较长,在经轮转刀片22切割后,即形成具有较长绒毛纱55长度的绒毛布带54成品;又若绒毛纱55供纱长度较短,则连结在相叠的双层布带52间的绒毛纱55长度就会较短,在经轮转刀片22切割后,即形成具有较短绒毛纱55长度的绒毛布带54成品,亦即操作人员只要适切调整摆杆组30即可获得适当长度绒毛纱55的绒毛布带54成品。由图3观之,该摆杆组30是由一侧的传动皮带轮31连接绒毛织带机的动力源(图中未示)来提供动力,并经由一齿轮箱组32进行转速调整,在该齿轮箱组32另侧延伸出一摆杆轴心33,同时延伸出一组装摆杆凸轮340的驱动轴34(参图4),以及一组装复位弹簧350的固定杆35在摆杆轴心33上枢设组装有两摆板36,该摆板36一端设有一枢孔360,而可配合油铜套362枢设组装于摆杆轴心33上,在摆板36中段底面与摆杆凸轮340相应的位置组装有滚轮364,在摆板36另端侧面则形成有贯穿摆板36的长孔366,在摆板36顶面相应于长孔366的位置形成有长透孔368,另在摆板36顶面相应于复位弹簧350的位置设置有弹簧定位轴369;在摆板36的长透孔368处组装有一推杆37,推杆37两端分别组装有一组装头370,在该组装头370中组装有轴承,与摆板36相枢接的一组装头370容置在摆板36长透孔368中并以组装螺栓372穿过摆板36长孔366后以螺帽374固定,另端的组装头370则可搭配长螺栓375及螺帽376来组装一摆纱杆垫套377。配合图4的侧视示意图观之,本技术的摆杆组30由齿轮箱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绒毛织带机,其特征在于,在该织带机中设置有呈双层的编织机构,又在该织带机中设置有提供适当长度绒毛纱的供纱机构,另在该织带机上设有轮转刀片。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登万
申请(专利权)人:蔡登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