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杆织机中的纬纱插入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099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剑杆织机中的纬纱插入设备,包括:剑杆轮,在其周边上依预定间距设有一批连接突起;挠性剑杆带,它的一端固定地装设一剑杆头而它的长向上设有一排连接孔。剑杆带是以反转状态绕到剑杆轮上且使连接突起配合到连接孔内。两个压辊可旋转地设在剑杆带脱离开剑杆轮处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循环皮带绕到剑杆轮、两个压辊以及一张力辊上但不干扰剑杆带。皮带绕过剑杆轮的这部分外径与压辊的外径设定成,可使剑杆带的往复运动速度同压辊与剑杆带接触部分的圆周速度一致。(*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剑杆织机中的纬纱插入设备,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采用可弯曲变形具有刚性的带的带式(挠性剑杆)纬纱插入设备。上述这种纬纱插入设备包括一种剑杆带,在它的末端上固定一杆头;还包括一个剑杆轮,在它的上面围绕着上述的剑杆带。此剑杆轮来回转动,导致固定在剑杆带上的剑杆头进入一纬纱开口内,并从中撤出以便插入纬纱。然后通过剑杆轮转动产生出的离心力的作用,将用来使剑杆带从剑杆轮周边上漂浮开的力作用于剑杆带上。如图7所示,日本专利公报60—40538号中示明了一种设备,其中包括有用来使剑杆带作往复运动的装置的实例。在此种设备中,远端上固定有一剑杆头60的剑杆带61围绕到一剑杆轮62上成这样的状态,即命名其基端部固定地环绕到剑杆轮62的周边上。在剑杆轮62的上言设有两个辊64、64,用来防止剑杆带61游离开剑杆轮62的周边。在剑杆轮62与两个辊63、64之间卷绕着一根索65,将剑杆带61压贴到它所围绕的剑杆轮62的表面上。如图8所示,在两个辊63、64的周边上形成有槽63a、64a,用来导引上术索65。第一辊63设置成相对于包括剑杆轮62在内的平面倾,而第二辊64定位成与上述平面平行。索65以其两端固定于剑杆轮62上,同时绕成“8”字形,得以环绕剑杆轮62上的整个周边和两辊63、64的半个周边。这两个辊63、64受到一个弹簧(未示明)的推迫,以在一个方向上给索65施加预应力。正如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3—111160与1—97235号中所公开的,还存在有这样的一些设备,它们均安排成,使得有一排连接突起在圆周方向上设置于剑杆轮的周边上,同时有一排连接孔于纵向上确定于剑杆带上。此剑杆带以反转状态卷绕到箭杆轮上,而以连接突起配合到连接孔内,剑杆轮的来回转动通过连接突起与连接孔的结合而传送给剑杆带,而剑杆头则通过剑杆轮的往复转动而往复运动。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3—111160号所公开的设备中,在剑杆带所卷绕的并与剑杆带脱离开剑杆轮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背面一侧上可旋转地设置着压辊。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79235号所公开的设备中,固定地设置着由多孔合成材料浸渍的油脂或润滑剂构成的加压件来代替压辊。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4—156858号中所公开的设备中,加大了剑杆头行程以适应织宽度的增加,这时的剑杆带必须多次地卷绕到剑杆轮上,或者必须加大剑杆轮的直径。但是,多次地卷绕箭杆带是很困难的。此外,加大剑杆轮的直径会显著地加大惯性矩,这样就会妨碍增加剑杆织机的机速并加大功率消耗。在日本专利申请化开53—111160与54—97235号所公开的设备中,剑杆带只卷绕并配合到剑杆轮整个周边的一部分上。因此剑杆轮的直径可以减小,而这有利于提高箭杆织机的机速。但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53—111160号所公开的设备中,设有用来防止剑杆带游离的压辊,这些压辊会与剑杆带形成线接触,而接触部分的长度则小于剑杆带的宽度而且是很短的。于是,易在压辊与剑杆带之间引起滑动。由于压辊将剑杆带压成使之不能转动的状态,此剑杆带在其运动方向改变后,具体地说在形成滑动后,便立即产生反抗上述辊的惯性力的运动。此外,这种剑杆带也易于因滑动摩擦而造成磨损,而一定的摩擦量便会增加功率损耗。此外,由于在剑杆带的滑动部分会产生大量的热,包括有树脂的这种剑杆带就易于变质而缩短其寿命。在日本专利申请(公开)1—97235号所公开的设备中,由于剑杆带是由浸渍有油脂或润滑剂的加压件作滑动导向,这虽然可以降低滑动磨损,但在剑杆带进入纬纱开口中时,油脂或润滑剂就可能溅散而污染织物。为解决上述传统问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即在于提供剑杆织机用的一种纬纱插入设备,它能在不增加剑杆轮直径的条件下与织物宽度的加大相适应,并能通过避免剑杆带与加压件之间的滑动摩擦而改进剑杆带的耐用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为实现上述目的的第一个组成部分,提供了一种用于剑杆织机中的纬纱插入设备,它包括有一种挠性的剑杆,此带以其第一端固定到一剑杆头上并在其纵向上界定出一排连接孔,这批连接孔能同按预定间距界定于一剑杆轮周边上的连接空起相接合,而此种剑杆带则是以反转状态卷绕到箭杆轮上,且使上述连接突起配合到连接孔内,其中剑杆头通过剑杆轮的往复运动插入到经纱开口中并从其中撤出,由此使纬纱插入到经纱开口中。上述纬纱插入设备装配成,使压辊可旋转地设置到剑杆带所卷绕的且与剑杆带离开剑杆轮的位置相对应部分的后表面侧上,而用来将剑杆轮的转动传递给压辊的循环皮带则这样地绕定在此剑杆轮、压辊与一张力辊之间,使得此皮带不能与剑杆带结合,同时此皮带所绕过的剑杆轮的部分的外径与压辊的外径则设定成,使得剑杆带的复运动速度与接触剑杆带的压辊部分的圆周速度一致。在以上布置下,作往复转动的剑杆轮的往复运动功率通过前述连接突起与连接孔传递给剑杆带。此剑杆带则通过所传递的功率而来回运动,使得剑杆头相对于一经纱开口进入和撤出,由此将纱持入到此经纱开口内。另外,在上述布置下,前述压辊压迫着剑杆带所卷绕的且与剑杆带离开剑杆轮处的位置相对应的部分的后表面侧。当剑杆轮转动时,压辊即通过所述皮带转动,使得压辊与剑杆带相接触部分的圆周速度与剑杆带的往复运动速度一致。压辊与剑杆带同于传统设备中的情形作线接触。但与传统设备中的情形不同的是,这里的压辊在其与剑杆带接触的部分并不因摩擦阻力而转动,而是通过绕在剑杆轮、压辊与张力辊之间的皮带转动。于是,不会在压辊与剑杆带之间引起滑动,可以防止磨损剑杆带。最好将张力轮相对于剑杆轮设在筘座一侧,在这样的布置下,即使设置了张力轮,织机的总体宽度不会增加。同时,最好是在剑杆带环绕至剑杆轮且压辊只与所述皮带接触处,使此皮带从剑杆带后表面侧上卷绕到剑杆轮上。因此,即使压辊的外径存在着与剑杆轮外径无关的某些变化,在剑杆带与剑杆轮之间也不会引起滑动,而可以防止磨损剑杆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组成部分,所述的压辊是可旋转地充置在剑杆带所环绕的且与剑杆带离开剑杆轮处的位置相地应的这部分的后表面侧上,同时有一皮带卷绕在剑杆轮以及在辊与张力辊之间,并以此皮带的一部分结合剑杆带沿圆周行进部分的后表面侧,一部分结合剑杆轮。在上述布置下,所述皮带在剑杆带卷绕到剑杆轮的部分上将剑杆带压向剑杆轮。由于此皮带是在剑杆带的整个沿圆周行进行的部分上与其接触且两者的运动速度相同,故这两者之间不会发生滑动,得以防止磨损剑杆带。上述皮带最好由圆形弹性带构成,而用来导引此皮带的导向部分则相对于剑杆轮界定在这样一个位置上,此位置的相位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剑杆带的卷绕部分位移;同时对每一个辊确定有一个卷绕部分,使此皮带得以在上述导向部以及与此剑杆带卷绕位置相应位置之间沿宽向运动。当把圆形弹性带用作上述皮带时,此皮带在作往复运动时,以其一部分牢靠地压抵到剑杆带的作圆周运动这部分的后表面上,同时为剑杆轮的导向部分与压辊的导引槽所导引。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略去的前视图;图2是第一实施例的部分略去的侧视图;图3是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略去的前视图;图4是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略去的透视图;图5是第二实施例的部分略去的侧视图;图6是示明一变型例的部分略去的侧视图;图7是一传统例的示意性侧视图;而图8是沿图7中A—A线的放大横剖面图。第一实施例下面参看图1与2来说明体现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剑杆织机中的纬纤插入设备,它包括:一个剑杆轮(3),在其周边上依预定间距设有一批连接突起(21);以及一挠性剑杆带(4),此带以其第一端固定地装附上一剑杆头(23)并在此带的长向上设有一排连接孔(22),此剑杆带(4)是以反转状态绕到所述剑杆轮(3)上且使连接突起(21)配合到连接孔(22)内;而上述剑杆头(23)则通过剑杆轮(3)的往复转动插入一经纱孔口中并从其中撤出,由此将纬纱插入此经纱孔口中,上述插入设备的特征在于,有压辊(24、25),以可旋转的方式设在剑 杆带(4)一部分外表面侧上在此卷绕起的剑杆带(4)的内表面与剑杆轮(3)相接触的位置处,此种位置对应于上述卷绕起的剑杆(4)离开剑杆轮(3)处的位置;有一循环皮带(32),用来将剑杆轮(3)的转动传递给压辊(24,25),此皮带围绕到所 述剑杆轮(3)、压辊(24、25)以及一张力辊(31)上,且使此皮带(32)不干扰剑杆带(4),同时此皮带(32)所绕过剑杆轮(3)的这部分的外径与压辊(24、25)的外径则设定成,使得剑杆带(4)的往复运动速度同压辊(24、25)的与 剑杆带(4)相接触之部分的圆周速度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崎充博新原正己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