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杆织机中的链轮和剑杆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5106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剑杆织机中改善的链轮和剑杆带的组合用以延长剑杆带的使用寿命。剑杆带(22)上每个接纳链轮(21)齿的凹孔为截锥状。齿(26)具有齿面(27;28),每个齿面具有在剑杆带的拉伸/收缩不敏感层(C)的上面的非干涉区(272,282)和位于所述层(C)下的干涉区(271;281);非干涉区不和齿面接触而干涉区(271;281)则在剑杆带(22)绕到链轮上时和剑杆带孔壁面接触。非干涉部分(272;282)具有一个由渐开线形成的曲面,而干涉部分(271,281)具有的曲面在剑杆带(22)卷绕态时与其上凹孔壁面(24,25)形状相匹配。(*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剑杆织机和用于剑杆织机中导纬器的链轮和一剑杆带。更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涉及到可延长剑杆带使用寿命的链轮和剑杆带改进的结构。现有技术中,通过反复插入和拉回剑杆头组件进入和远离梭口,将一纬纱插入经纱间的梭口中,所述剑杆头组件安装在剑杆带12的尖端或自由端,而该剑杆第12又随着转动方向的变化又被绕到链轮11上,如从附图说明图17中可知。剑杆头组件由一喂入剑杆头13和接受剑杆头14所组成,该喂入剑杆头抓住纬纱并将其拉进梭口,而接受剑杆头14则从喂进剑杆头13接受纬纱。喂入、接受剑杆头大致在机织织物宽度中心相遇,此时纬纱由传递剑杆头13转移到接受剑杆头14。上述结构的导纬器已例如在日本未审专利申请No 216946/1984(JP-A-59216946)中得以公开。参照图18A,用于卷绕到链轮11上的剑杆带12上形成有多个凹孔121以与链轮11的轮齿111相啮合。至于剑杆带,应注意凹孔121的壁面122随时间将会产生磨损,如从图18A中可见。在P1点剑杆带12凹孔121的壁面122不和装链轮11的齿111的齿面112相接触。因而,在卷到链轮11上的剑杆带12的卷绕态时,没有冲击传递到剑杆带12的卷绕部分。在P2点使剑杆带12移动的冲击传到剑杆带,在该处链轮11的齿111和剑杆带12的凹孔121脱离啮合。图18C示出了剑杆带12凹孔121壁面122磨损的原因。按此附图,假设线112表示对着凹孔121壁面122的齿111的齿面。此时,当齿面112的基端和凹孔121的壁面122的基端123相接触时,随着链轮11顺时针转过一个角度α,该壁面122的基端123将在x向偏移一个由R所给出的距离,R表示链轮11的半径。另外,假设剑杆带12从虚线所示壁面122位置在x方向从链轮11的齿根圆115离开。齿111齿面112顶部114在链轮11移过α角度之后移到一个位置P(x,y),该位置P在右侧超出由实线所示的壁面122。曲线M则表示P(x,y)的轨迹图并因而表示了凹孔121壁面122的磨损。以h表示剑杆带12的厚度,而以β表示齿面112角的倾斜角,可从下列表达式中得出磨损曲线Mx-Rα+(R+h)sinα-h.tgβ·cosαy-R+(R+h)cosα+h·tgβ·sinα……(1)传统剑杆织机导纱器中,当齿111与凹孔121如在点P2所示处在凹孔121的壁面上滑动地脱开啮合时,冲击从齿111传到剑杆带12。由于压力和在一给定速度下的相对运动的共同作用可引起磨损现象。任何速度下,凹孔121壁面122的磨损都会缩短剑杆带12的使用寿命。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尽可能地延长在剑杆织机中的剑杆带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改进结构的剑杆带,它可具有一延长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改进结构的链轮,它可具有延长的使用寿命。本专利技术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改进链轮结构的剑杆织机,它可保证剑杆带和链轮的使用寿命。总体来说,本专利技术涉及一个包括其周边上具有多个齿且用于往复转动的链轮的剑杆织机,并涉及一个在其顶端具有剑杆头并具有多个通孔以便在朝向链轮的剑杆带内表面和背向链轮的剑杆带外表面之间延伸的剑杆带,剑杆带以其孔和链轮齿啮合以局部包绕链轮,使得剑杆带被迫往复运动,由此交替地将剑杆头组件插入梭口和从梭口抽出,所述梭口由经纱形成。鉴于本专利技术上述和其它目的(由说明可看出)按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方面提供一种用于上述剑杆织机的改善结构的链轮,其中在链轮转向方向看链轮齿在上游和下游的每个齿面都具有形状不同的一齿根面部分和齿顶面部分,使得在卷绕上链轮的带啮合区,齿根部分和剑杆带上对应孔的相对的壁面相接触。而在啮合区和剑杆带与链齿脱开干涉的释放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齿根面部分不和剑杆带上相应孔的壁面接触,其中齿顶部分具有一个形状使得在过渡区该齿顶面部分不和剑杆带中相应孔壁面相接触。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上述链轮最好在齿根面部分和齿顶面部分有一边界层,该边界层位于一相应于该剑杆带上的拉伸/收缩不敏感层上,即使在剑杆带绕上链轮时,该层在链轮周向不会产生拉伸和收缩。以该链轮结构,其齿传送驱动力或冲击到啮合区的剑杆带,而在链轮齿和剑杆带凹孔脱离啮合的过渡区,无冲击传递到剑杆带。如前已述,由于压力和相对运动的共同作用发生磨损现象。但此时,有利的在于使用上述结构的链轮,凹孔壁面不受压力和相对滑移共同作用的影响(不同时受压和移动)。因而,理论上在剑杆带孔的前、后壁面上不会发生磨损或损耗。另外,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方法中,在剑杆带移动方向看,凹孔的每个上、下游壁面上可形成斜面使得在剑杆带未卷绕在链轮上的状态时,在垂直于剑杆带移动的厚度方向看,离剑杆带外表面较近的孔壁面部分离得更近了。按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链轮和剑杆带的剑杆织机。更具体地说,在上述链轮中,每个上、下游齿面(链轮转动方向看)可分别由形状不同的一齿根面和一齿顶面构成,以使得在剑杆带绕上链轮的带啮合区域,其齿根面部分与剑杆带上对应孔的相对壁面相接触,而在啮合区和剑杆带与链轮齿脱离接触的释放区之间的过渡区域,齿根面部分不和剑杆带相对应凹孔部分的壁面相接触。为此,齿顶面部分可具有这种形状使得在过渡区该齿顶面部分不和剑杆带上相应孔壁面相接触。另外,在剑杆带运动方向看,位于其上游和下游的孔的壁面分别可具有一个斜面以使在剑杆带未缠绕上链轮时在垂直于剑杆带运动方向的厚度方向看靠近剑杆带外表面的壁面部分相互更接近了。以上述剑杆织机的结构,在剑杆带卷绕上链轮的啮合区域,剑杆带上对应孔的壁面和链轮齿齿根面部分相接触。而在过渡区,该齿根面部分不突进凹孔的壁面中。因而,链轮齿不会对剑杆带凹孔壁面造成磨损。在又一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优先链轮结构中,齿根面最好具有一这种形状,它大致和位于相应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的平面以下的凹孔壁面相匹配并且当剑杆带绕到链轮上时受到压力会产生变形。由于上述结构,在拉伸/收缩不敏感层下面的凹孔壁面部分在剑杆带绕上链轮的卷绕部分平滑地接纳链轮的前后齿轮。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优选方案中,可将链轮齿面的齿根面的主要部分设计为一斜面。它和位于剑杆带相应于拉伸/收缩不敏感层的平面下部的凹孔壁部分相近似,并且在剑杆带绕到链轮上和施以压力时会产生变形。上述结构有利于链轮齿和剑杆带的凹孔的啮合,且不会造成磨损。另外,在上述链轮中,每个齿面的齿顶面部分可具有一个由渐开线形成的曲面,使得在齿顶面部分和齿根面部分边界处的压力角(作用斜角)大于或等于在剑杆带未卷绕到链轮上时剑杆带孔壁面和孔中心轴线间的夹角。可通过在链轮厚度方向平移渐开曲线来得到链轮的齿面。当凹孔壁面在过渡区离开齿根圆时,由渐开曲线生成的前和后齿面分别离开凹孔的前后壁面。其结果是,凹孔的壁面可被得到保护以免除磨损。在此,渐开曲线的基圆半径最好小于链轮齿根圆半径。更具体地说,渐开曲线可在中心在链轮半径上的基圆基础上形成。通过生成一个从一个半径小于本专利技术链轮齿根圆的半径的基圆开始(展开而)形成的渐开曲线可提高受齿压力作用的孔区域面积。这种情况下,渐开曲线基圆最好设成这样,它具有一个与链轮齿根圆半径相同的半径,以使在卷绕态时齿面和凹孔的壁面可相互接触。链轮齿齿面的齿根面部分可具有各自的在渐开线上的基端部分,而不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剑杆织机的链轮,所述剑杆织机包括其周边上具有多个齿(26)且用于反复转动的链轮(21),并具有一个在其顶端具有剑杆头(13,14)并具有多个通孔(23)以便在朝向链轮(21)的剑杆带内表面和背向链轮的剑杆带外表面之间延伸的剑杆带(22),剑杆带(22)以其孔和链轮齿(26)啮合以局部包绕链轮(21),使得剑杆带(22)被迫往复运动,由此交替地将剑杆头(13,14)插入梭口和从梭口抽出,所述梭口由经纱形成,所述链轮特征在于:在链轮(21)转向方向看链轮齿(26)在上 游和下游的每个齿面(27、28)都具有形状不同的一齿根面部分(271,281)和齿顶面部分(272,282),使得在卷绕上链轮(21)的带啮合区,齿根部分(271,281)和剑杆带(22)上对应孔(23)的相对的壁面(24、25)相接触,而在啮合区和剑杆带与链齿(26)脱开干涉的释放区域之间的过渡区域,齿根面部分(271,281)不和剑杆带上相应孔的壁面接触,其中齿顶部分具有一个形状使得在过渡区该齿顶面部分不和剑杆带中相应孔壁面(24,25)相接触,和所述齿顶面部分(27 2,282)具有这样一形状使得在所述的过渡区,所述齿顶面部分(272,282)不和所述的剑杆带上对应孔的壁面(24,25)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原雅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