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9953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必使纬纱引导件与喂纱器相对移动,能实现气圈形态的改善和装置简化的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对置配置两个喂纱器(20、21),连结各喂纱器(20、21)的终端与始端,将纬纱从喂纱器(20、21)引出并经由纬纱贮存装置供给到投纬机构。各喂纱器(20、21)配置成,各喂纱器(20、21)的中心轴线(L1、L2)的交点(P)位于连结两个喂纱器(20、21)的纬纱引出方向侧的各喂纱器端缘(20a、21a)的线的内侧(与纬纱引出方向相反的一侧),在交点(P)上配置作为共用的纬纱引导件的管(32)的开口端(3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喷水织机、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等使用的纬纱供给装置。
技术介绍
织机是高速运转的,所以从喂纱器引出的纬纱的退绕速度高。当退绕速度变高时,会产生气圈形态恶化、纬纱以猛击的状态接触喂纱器表面、纬纱的引出阻力增大、使纬纱起毛等问题。根据纬纱种类的不同,还存在因纬纱引出时的接触阻力使纬纱束从喂纱器脱落(该现象叫做“脱圈”)、而不能投纬的问题。织机越是高速运转,纬纱的退绕速度越高,气圈形态越恶化,所以越容易发生这些现象,同时纬纱的消耗也快,所以发生脱圈的喂纱器变成小径状态的情况在单位时间内增多,结果脱圈的频率增加。已知道上述气圈形态的异常,可通过使设置在喂纱器的纬纱引出方向上的纬纱引导件接近喂纱器而消除。但是,一般常采用的方法是,相对于1个投纬机构设置两个以上的喂纱器,将一个喂纱器的终端连结在另一个喂纱器的始端上,当一个喂纱器的纬纱没有了的时候自动切换到另一个喂纱器而继续投纬。这种情况下,各喂纱器的纬纱受共用的纬纱引导件引导,所以为了改善前述气圈形态,不能单纯实施使纬纱引导件接近喂纱器的措施。因此,存在各种改进的现有技术。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现有技术中,纬纱鼓轮2A、2B邻接地载置在喂纱台1上,在纬纱鼓轮2A的纬纱退绕侧的端面S侧,与该纬纱鼓轮端面对置地配置圆形导纱器3,该圆形导纱器3由一端固定在旋转体5上的支承轴6悬吊,旋转体5能以旋转轴7为中心旋转。卷绕在纬纱鼓轮2A上的纬纱2a穿过圆形导纱器3,经过前方的小孔导纱器4供给给织机。而且,卷绕在纬纱鼓轮2A上的纬纱2a的终端与卷绕在待机中的纬纱鼓轮2B上的纬纱2b的始端连结。当纬纱2a没有了的时候,向织机的供给转移到纬纱2b,利用纱线的张力,圆形导纱器3从纬纱鼓轮2A的正面位置移动到纬纱鼓轮2B的正面位置,继续进行纬纱的供给。又,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另一现有技术中,在支柱7上安装分叉状的支承托架4,在支承托架4上按等间隔以使纬纱的引出方向分别朝向上方的方式安装有喂纱器1、预备喂纱器2、3。在支承托架4的下方,支承托架11固定安装在支柱7上,并在支承托架11上安装有电动马达33。支承托架4能通过电动马达33的旋转而旋转。又,在支承托架11上以其端部朝向上方的方式设置有L字形的杆20,在该杆20的上部,经由杆21配置有上部纬纱引导件14。而且,在喂纱器1与上部纬纱引导件14之间,设置有作为气圈引导机构的环部8,所述环部8引导从喂纱器1退绕且形成气圈的纬纱Y,呈大致圆形。纬纱Y由该环部8的内缘引导而被引出到上部纬纱引导件14侧。在环部8上,形成有从喂纱器1切换到预备喂纱器2时纬纱Y导入、导出用的间隙部8a。来自喂纱器1的纬纱Y,被导向环部8,经由上部纬纱引导件14向下游侧装置引出。而且,从喂纱器1切换到预备喂纱器2时,纬纱Y经由间隙部8a暂时向外侧脱离,检测到此时纱线的路径变化而使电动马达33驱动,使预备喂纱器2移动到喂纱位置。同时,开始从预备喂纱器2引出纬纱Y,纬纱Y经由间隙部8a进入环部8的内缘侧。以后从预备喂纱器2向预备喂纱器3的切换也同样进行。专利文献1特开2000-303317号公报(第2-3页,图1、图2);专利文献2特开平11-11796号公报(第3-6页,图1)。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中,每次纬纱的供给在纬纱鼓轮2A与2B之间切换时,圆形导纱器3都向各供给鼓轮旋转,所以纬纱引导位置不固定而变得不稳定。又,根据纬纱种类的不同,有时作用在圆形导纱器3上的力强,支承轴6旋转不顺利,严重时还会有支承轴6破损的问题。而且,必须有引导件旋转机构,所以装置变得复杂,零件数量增加。又,在专利文献2公开的技术中,纬纱的供给从喂纱器1切换到预备喂纱器2时,环部8的间隙部8a处的纬纱的导出、导入不顺利,存在钩丝的可能。而且,必须有用于使喂纱器1、预备喂纱器2以及3旋转的旋转驱动机构,所以装置变得复杂,零件数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鉴于前述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必使纬纱引导件与喂纱器相对移动,能实现气圈形态的改善和装置简化的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是一种纬纱供给装置,配置有至少两个喂纱器,连结各喂纱器的终端与始端,将纬纱从前述喂纱器引出并经由纬纱贮存装置供给到投纬机构,其特征在于各喂纱器配置成,各喂纱器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位于下述线的与纬纱引出方向相反的一侧,所述线是指连结前述两个喂纱器的纬纱引出方向侧的各喂纱器端缘的线;在前述各喂纱器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上设置共用的纬纱引导件。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所谓喂纱器的纬纱引出方向,指从喂纱器经由纬纱引导件向纬纱贮存装置引出纬纱的方向。如果采用技术方案1所述的专利技术,各喂纱器配置成,各喂纱器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位于连结两个喂纱器的纬纱引出方向侧的各喂纱器端缘的线的、与前述纬纱引出方向相反的一侧,从而可使共用的纬纱引导件接近各喂纱器地配置,所以可使纬纱的气圈形态适当,又,可将纬纱引导件固定设置在中心轴线的交点上,所以可简化装置。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用管形成前述纬纱引导件,并将该管的开口端配置在前述中心轴线的交点上。技术方案2所述的专利技术,防止了通过纬纱引导件后的纬纱与气圈的接触。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在从各喂纱器退绕的纬纱所形成的气圈与纬纱尾结不接触的位置上,设置至少两处对连结前述各喂纱器的终端与始端而形成的纬纱尾结进行把持的把持位置。技术方案3所述的专利技术,防止了纬纱尾结与气圈的干涉。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前述各喂纱器的纬纱引出方向侧端部分别向上倾斜。技术方案4所述的专利技术,由于朝喂纱器的支承侧受到重力,所以防止了喂纱器向引出方向的移动。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是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中,其特征在于具有支承臂,所述支承臂安装前述各喂纱器的保持部件,并且配置成,能变化到前述喂纱器与前述纬纱引导件对置的喂纱位置、和解除前述喂纱器与前述纬纱引导件的对置的补给位置。技术方案5所述的专利技术,容易进行空了的喂纱器的更换。如果采用本专利技术,则在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中,不必使纬纱引导件与喂纱器相对移动,能够实现气圈形态的改善和装置的简化。附图说明图1是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的概要图。图2是图1的A方向视图。图3是图1的B方向视图。图4是表示参考例的喂纱器配置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第1实施方式)以下,根据图1~图4说明第1实施方式的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图1是说明实施了本专利技术的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的概要图,支柱10立设在地面上,在支柱10的中间部分安装有支承部件11。如图2所示,长条形的支承部件11,在长度方向的中心部形成的贯通孔中插通支柱10,并利用未图示的紧固机构水平固定在支柱10上。在支承部件11的两端部末端,相对于支承部件11的长度方向具有一定角度地分别水平固定有连结部件12、13。而且,在连结部件12、13的末端部上,分别经由连结轴14、15而以能够以连结轴14、15为中心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的方式安装着支承臂16、17。支承臂16、17与连结轴14、15连结的方法,虽然未图示,但采用的是使用了定位环和定位销的所谓定位环方式,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织机的纬纱供给装置,配置有至少两个喂纱器,连结各喂纱器的终端与始端,将纬纱从前述喂纱器引出并经由纬纱贮存装置供给到投纬机构,其特征在于:    各喂纱器配置成,各喂纱器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位于下述线的与纬纱引出方向相反的一侧,所述线是指连结前述两个喂纱器的纬纱引出方向侧的各喂纱器端缘的线;    在前述各喂纱器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上设置共用的纬纱引导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辻本康一狩野昌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