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39 阅读:2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涉及日常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便于使用者迅速拆解、维修与更换拉链头的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其技术方案为:第一拉链头与第二拉链头通过锁紧装置固定连接,与第一拉链头一体成型的凸柱、与第二拉链头一体成型的开设有螺纹孔的凸柱以及螺栓组成锁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便于使用者自行迅速拆解、维修与更换拉链头,并且可以方便地单独更换其中的任一个构件,还可节省使用者的时间,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日常生活用品
,特指一种便于使用者迅速拆解、维修与更换拉链头的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拉链被广泛应用于从日常生活到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其重要性是难以估量的。通过拉链头使两根拉链条形成紧密的连接,从而获得与外界隔绝的空间,这就是拉链的扣合功能。现在,拉链不仅具有扣合之实用性,更成了时尚服饰的不可或缺的配饰,拉链头则是重中之重。如此种种,都使拉链的应用获得了非常大的成功。然而,普通拉链头的使用效果差强人意。因为,其结构一般为整体式的,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拉链头01的一端设有扣环4,拉柄5的一端与扣环4扣合,拉动拉柄5并通过扣环4带动拉链头01运动,从而实现拉链的分离或扣合操作。由于拉链头的使用非常频繁,而且使用者也难保均匀用力,常常导致扣环4或拉柄5损坏,因而导致拉链的用途大打折扣,甚至使拉链无法使用。一旦拉链头损坏,由于其为整体式结构,使用者只有更换整个拉链头或整条拉链才能继续使用。更换拉链头时,需要穿合拉链,一般使用者不易操作;而更换整条拉链就更为麻烦、费时,而且徒增使用者的使用费用。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使用者迅速拆解、维修与更换拉链头、能让使用者获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第一拉链头与第二拉链头通过锁紧装置固定连接,第一拉链头的拉链板的内侧设置一凸柱,并在拉链板内侧的两边设有拉链档板;第二拉链头的拉链板的内侧对应第一拉链头的凸柱处也设有凸柱,并也在拉链板内侧的两边设有拉链档板;在第二拉链头的凸柱上对应第一拉链头的凸柱处开设有孔,并在第二拉链头的凸柱一侧的适当位置开设有径向螺孔,第一拉链头与第二拉链头即通过一穿过螺孔的螺栓抵触第一拉链头上的凸柱形成固定连接,两凸柱与螺栓组成锁紧装置。由于本技术采用了可分离式拉链头,当拉链头损坏时(比如扣环或拉柄损坏,或者其他部分损坏),或者使用者为了换一种新的拉链头以便与服装搭配时,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自行拆解、维修与更换拉链头,并且可以方便地单独更换其中的任一个构件。此外,本技术还具有节省使用者的时间、金钱的作用,不会延误使用者使用需要拉链的衣裤、行李箱等物件的时间,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1为现有的普通拉链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附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附图6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见附图2、3、4,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包括第一拉链头1、第二拉链头2与锁紧装置3,第一拉链头1与第二拉链头2通过锁紧装置3固定连接,第一拉链头1的拉链板11的内侧设置一凸柱12,拉链板11与凸柱12一体成型;第二拉链头2的拉链板21的内侧对应凸柱12处设有凸柱22,并在拉链板21内侧的两边设有拉链档板23,拉链板21、凸柱22与拉链档板23也一体成型;在凸柱22上对应凸柱12处开设有孔31,孔31可以为通孔或沉孔,并在凸柱22一侧的适当位置开设有径向螺孔32,凸柱12对应于凸柱22的螺孔32处开设有凹槽13,第一拉链头1与第二拉链头2即通过一穿过螺孔32的螺栓33抵触凸柱12(即抵触在凸柱12的凹槽13中)形成固定连接,凸柱12、凸柱22与螺栓33组成了锁紧装置3。锁紧装置3亦可由凸柱12与凸柱22形成的对接装置代替,凸柱12的凸接端为一上升曲面,凸柱22的凹接端对应于凸柱12的凸接端也为一形状相同的上升曲面,在凸柱12与拉链板11上开设有通孔14,在凸柱22上与通孔14的对应处开设有螺孔34。对接装置也可采用凸柱12与凸柱22上分别开设螺纹孔35与螺柱36形成螺纹配合的结构,还可以采用扣合或夹合结构。此外,在第二拉链板2的外侧设有扣环4,拉柄5的一端与此扣环4扣合。当使用本技术时,第一拉链头1的凸柱12插入第二拉链头2的凸柱22的孔31中,螺栓33旋入凸柱22的径向螺纹孔32形成螺纹配合,并且其端部抵触在凸柱22的凹槽13内,使第一拉链头1与第二拉链头2形成固定连接。拉链板11与拉链板21上的拉链挡板23形成一两端开口的拉链条通道,凸柱22与拉链挡板23形成拉链条的分离通道,从而有利于实现拉链的扣合与分离操作。拉链挡板23可以防止拉链条与拉链头脱离,并可以在分离或扣合拉链条的过程中起导向作用。当拉链头损坏时(比如扣环4或拉柄5损坏,或者其他部分损坏),或者使用者为了换一种新的拉链头以便与服装搭配时,使用者可以很方便地自行拆解、维修与更换拉链头,并且可以方便地单独更换其中的任一个构件。此外,本技术还可以满足使用者节省时间、金钱的要求,可以避免延误使用者使用需要拉链的衣裤、行李箱等物件的时间,并具由于拉链损坏时不需更换整个拉链头甚至整条拉链,因而本技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见图5,在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中,采用由凸柱12与凸柱22形成的对接装置替换了锁紧装置3。在一体成型的凸柱12与拉链板11内开设有通孔14,在凸柱22上对应于通孔14处开设有螺纹孔34,螺栓33穿过通孔14之后与螺纹孔34配合,使第一拉链头1与第二拉链头2形成固定连接。凸柱12、凸柱22与螺栓33组成对接装置3。其它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相同。见图6,在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中,凸柱12与拉链板11一体成型,并在其内开设有螺纹孔35,在凸柱22上对应于螺纹孔35设置一螺柱36,螺柱36与螺纹孔35形成螺纹配合,使第一拉链头1与第二拉链头2形成固定连接。螺柱36与凸柱22、拉链挡板23和拉链板21一体成型。凸柱12与凸柱22组成对接装置3。其它与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相同。权利要求1.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包括第一拉链头(1)、第二拉链头(2)与锁紧装置(3),第一拉链头(1)与第二拉链头(2)通过锁紧装置(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拉链头(1)的拉链板(11)的内侧设置一凸柱(12);第二拉链头(2)的拉链板(21)的内侧对应凸柱(12)处设有凸柱(22),并在拉链板(21)内侧的两边设有拉链档板(23);在凸柱(22)上对应凸柱(12)处开设有孔(31),并在凸柱(22)一侧的适当位置开设有径向螺孔(32),第一拉链头(1)与第二拉链头(2)即通过一穿过螺孔(32)的螺栓(33)抵触凸柱(12)形成固定连接,凸柱(12)、凸柱(22)与螺栓(33)组成锁紧装置(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孔(31)可以为通孔或沉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拉链板(11)与凸柱(12)一体成型,拉链板(21)、凸柱(22)与拉链档板(23)也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凸柱(12)对应于凸柱(22)的螺孔(32)处开设有凹槽(1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二拉链板(2)的外侧设有扣环(4),拉柄(5)的一端与此扣环(4)扣合。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其特征在于锁紧装置(3)亦可由凸柱(12)与凸柱(22)形成的对接装置代替。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凸柱(12)的凸接端为一上升曲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可分离式拉链头结构,包括第一拉链头(1)、第二拉链头(2)与锁紧装置(3),第一拉链头(1)与第二拉链头(2)通过锁紧装置(3)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拉链头(1)的拉链板(11)的内侧设置一凸柱(12);第二拉链头(2)的拉链板(21)的内侧对应凸柱(12)处设有凸柱(22),并在拉链板(21)内侧的两边设有拉链档板(23);在凸柱(22)上对应凸柱(12)处开设有孔(31),并在凸柱(22)一侧的适当位置开设有径向螺孔(32),第一拉链头(1)与第二拉链头(2)即通过一穿过螺孔(32)的螺栓(33)抵触凸柱(12)形成固定连接,凸柱(12)、凸柱(22)与螺栓(33)组成锁紧装置(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家骧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精美拉链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