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偏心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92775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8:12
双偏心阀包括:阀座,其包含形成在阀孔的边缘部的阀座面;阀芯,其在外周形成有环状的密封面;以及旋转轴。旋转轴的轴线与阀芯以及阀孔的径向平行地延伸,自阀孔的中心向阀孔的径向偏心地配置,并且密封面自旋转轴的轴线向阀芯的轴线所延伸的方向偏心地配置。在使阀芯以旋转轴的轴线为中心转动时,密封面能够在与阀座面面接触的全闭位置和离阀座面最远的全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阀芯开始从全闭位置向开阀方向转动的同时,密封面开始远离阀座面,并且开始沿着以旋转轴的轴线为中心的转动轨迹移动。

Double eccentric valve

The double eccentric valve includes: the valve seat comprises a seat surface formed at the edge part of the valve hole; the valve core has a circular sealing surface at the periphery, and a rotating shaft. The axis of the rotating shaft extends parallel to the valve core and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valve hole. The center of the valve hole is eccentric to the radial direction of the valve hole, and the axis of the spin axis of the seal is disposed eccentrically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axis of the valve core. When the axis of the spool is rotated at the axis of the axis of rotation, the sealing surface can move between the full closed position and the far open position of the seat face to the seat face. As the valve begins to rotate from the fully closed position to the open valve, the sealing surface begins to move away from the seat surface and begins to move along the axis of the axis of rot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偏心阀本申请是国际申请日为2014年12月24日(进入中国国家阶段日期:2016年06月24日)、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4/084125(国家申请号:201480070871.9)、专利技术名称为“双偏心阀”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构成为阀芯的旋转中心自阀座的阀孔的中心偏心地配置、所述阀芯的密封面自所述阀芯的旋转中心偏心地配置的双偏心阀。
技术介绍
以往,作为这种技术,例如公知有下述的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球阀型的双偏心阀。在图41、图42(专利文献1中的图2(a)、(b))中利用剖视图表示该双偏心阀。该双偏心阀包括:具有流体的流路51的壳体52、包含阀孔53a和形成在阀孔53a的边缘部的环状的阀座面53b的阀座53、呈圆板状且在外周形成有与阀座面53b相对应的环状的密封面54a的阀芯54以及用于使阀芯54转动的旋转轴55。而且,旋转轴55的轴线L1与阀芯54以及阀孔53a的径向平行地延伸,自阀孔53a的中心向阀孔53a的径向偏心地配置,并且密封面54a自旋转轴55的轴线L1向阀芯54的轴线L2所延伸的方向偏心地配置。此外,通过使阀芯54以旋转轴55的轴线L1为中心转动,密封面54a构成为能够在与阀座面53b面接触的全闭状态和离阀座面53b最远的全开状态之间移动。在该双偏心阀中,通过在阀座53上设置弹性构件(上游侧筒状密封构件56、下游侧筒状密封构件57以及面压产生部件58)而在全闭时使阀座53的阀座面53b压接于阀芯54的密封面54a,提高了全闭状态下的密封性。此外,在流体的压力作用于阀芯54时,通过利用弹性构件将阀座53按压于阀芯54,填补阀芯54和阀座53之间的间隙。图41、图42被认为对于流路51、阀座53、阀芯54以及旋转轴55设想了在通过流路51和阀座53的中心且与旋转轴55的轴线L1正交的方向上剖切而成的中心截面。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9646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双偏心阀中,由于利用弹性构件将阀座53按压于阀芯54,因此,虽然全闭状态下的密封性上升,但是在自全闭状态开阀时阀座53和阀芯54会在阀座面53b和密封面54a处互相摩擦,开阀响应性有可能恶化。此外,在该双偏心阀中,从闭阀时的较早阶段开始,阀芯54与阀座53接触而在此状态下转动到全闭位置,因此,阀座53和阀芯54互相摩擦而两者53、54磨损,在耐久性的方面存在问题。并且,由于为了构成双偏心阀而使用弹性构件,因此,部件件数相应地增加,结构变复杂。此外,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双偏心阀中,如图41、图42所示,在阀芯54从全闭位置向开阀方向转动时,以旋转轴55的轴线L1为界,阀芯54的一个侧部(第1侧部)61朝向阀孔53a中转动,阀芯54的另一个侧部(第2侧部)62朝向阀孔53a外转动。在此,在阀芯54从全闭位置向开阀方向转动时,如图41所示,在阀芯54的第2侧部62的外周和流路11的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最短距离(第1最短距离)G1和流路面积(第1流路面积)A1将阀芯54处于全闭位置时的第1最短距离G1和第1流路面积A1分别作为初始值且随着阀芯54的转动发生变化。此外,在阀芯54的第2侧部62和阀座53的阀座面53b之间形成的间隙的最短距离(第2最短距离)G2和流路面积(第2流路面积)A2将阀芯54处于全闭位置时的第2最短距离G2和第2流路面积A2分别设为零且随着阀芯54的转动而增加。因而,在阀芯54从全闭位置向开阀方向转动的过程中,在第2侧部62的一侧流动的流体流量受到第1最短距离G1和第2最短距离G2之间的关系或者第1流路面积A1和第2流路面积A2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即,即使随着阀芯54的转动而第2最短距离G2和第2流路面积A2逐渐增大,若第1最短距离G1短于第2最短距离G2、或者第1流路面积A1小于第2流路面积A2,则流体流量也会出于第1最短距离G1或者第1流路面积A1的原因而受到限制。在此,对于专利文献1的双偏心阀,在图43中利用图表表示第1最短距离G1相对于阀芯54的转动角度(开度)的关系。在图44中利用图表表示第1最短距离G1与第2最短距离G2的距离比G1/G2相对于阀芯54的转动角度(开度)的关系。如图43所示,可知在“0度~约50度”的开度范围内,第1最短距离G1短于初始值(约3mm)。即,在该开度范围内,虽认为第2最短距离G2逐渐增大,但第1最短距离G1减小得小于初始值。因此,如图44所示,距离比G1/G2在“0度~40度”的开度范围内自无限大值逐渐减小而达到最低值,在“约40度~90度”的开度范围内自最低值逐渐增大。但是,由于第1最短距离G1不大于第2最短距离G2,因此,距离比G1/G2在“10度~90度”的开度范围内变得小于“1.0”。认为在第1流路面积A1和第2流路面积A2之间的倾向也近似于这样的倾向。其结果,无法确保与第2最短距离G2或者第2流路面积A2的变化(即,阀芯54的开度变化)相应的适当的流体流量。在这一点上,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双偏心阀中,如图41所示,阀芯54处于全闭位置时的第1最短距离G1或者第1流路面积A1只是阀座53的大致壁厚量的程度,特别是在“10度~90度”的开度范围内,推测为第1最短距离G1短于第2最短距离G2,第1流路面积A1小于第2流路面积A2。因此,在该双偏心阀中,无法获得与阀芯54自全闭位置的开度变化相应的适当的流量特性。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利用简单的结构确保全闭状态下的密封性并且提升开阀响应性和耐久性的双偏心阀。此外,除了上述目的之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与阀芯自全闭位置的开度变化相应的适当的流量特性的双偏心阀。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1)为了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偏心阀,其包括:阀座,其包含阀孔和形成在阀孔的边缘部的环状的阀座面;阀芯,其呈圆板状,在外周形成有与阀座面相对应的环状的密封面;流路,其配置有阀座和阀芯,供流体流动;以及旋转轴,其用于使阀芯转动,旋转轴的轴线与阀芯以及阀孔的径向平行地延伸,自阀孔的中心向阀孔的径向偏心地配置,并且密封面自旋转轴的轴线向阀芯的轴线所延伸的方向偏心地配置,通过使阀芯以旋转轴的轴线为中心转动,密封面构成为能够在与阀座面面接触的全闭位置和离阀座面最远的全开位置之间移动,该双偏心阀的主旨在于,在阀芯开始从全闭位置向开阀方向转动的同时,密封面开始远离阀座面,并且开始沿着以旋转轴的轴线为中心的转动轨迹移动。采用上述(1)的结构,通过使阀芯以旋转轴的轴线为中心地转动,阀芯的密封面能够在与阀座的阀座面面接触的全闭位置和离阀座面最远的全开位置之间移动。在全闭状态下,阀座的阀孔被阀芯堵塞,因此,在阀孔处流体的流动被阻断。此外,由于阀芯和阀座之间利用密封面和阀座面之间的面接触而被密封,因此,不设置将阀座按压于阀芯的特别的弹性构件就能够防止流体泄漏。另一方面,在开阀状态下,阀座的阀孔打开,在阀孔处容许流体的流动。此外,在阀芯开始从全闭位置向开阀方向转动的同时,阀芯的密封面开始远离阀座的阀座面,并且开始沿着以旋转轴的轴线为中心的转动轨迹移动,因此,密封面和阀座面之间的摩擦量微小。(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优选的是,在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偏心阀,其包括:阀座,其包含阀孔和形成在所述阀孔的边缘部的环状的阀座面;阀芯,其呈圆板状,在外周形成有与所述阀座面相对应的环状的密封面;流路,其配置有所述阀座和所述阀芯,供流体流动;以及旋转轴,其用于使所述阀芯转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阀芯以及所述阀孔的径向平行地延伸,自所述阀孔的中心向所述阀孔的径向偏心地配置,并且所述密封面自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向所述阀芯的轴线所延伸的方向偏心地配置,通过使所述阀芯以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为中心转动,所述密封面构成为能够在与所述阀座面面接触的全闭位置和离所述阀座面最远的全开位置之间移动,该双偏心阀的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以假想面为界被二分为第1侧部和第2侧部,所述假想面自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与所述阀孔的中心轴线所延伸的方向平行地延伸,所述密封面包含与所述阀座面的靠外周位置接触的最外边缘和与所述阀座面的靠内周位置接触的最内边缘,构成为在所述阀芯从所述全闭位置向开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1侧部朝向所述阀孔中转动,所述第2侧部朝向所述阀孔外转动,并且所述密封面的所述最外边缘和所述最内边缘分别沿着以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为中心的转动轨迹转动,在所述全闭位置,所述阀座面以如下方式朝向所述阀孔的中心倾斜:使在所述第1侧部的所述密封面的所述最外边缘处所述阀座面外切于所述最外边缘的所述转动轨迹的角度成为最大值、使在所述第2侧部的所述密封面的所述最内边缘处所述阀座面外切于所述最内边缘的所述转动轨迹的角度成为最小值,所述阀芯在与所述阀孔相对的一侧具备平坦的底面,所述阀芯在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底面之间形成有从所述密封面朝向所述底面倾斜的锥面。...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2.25 JP 2013-2679441.一种双偏心阀,其包括:阀座,其包含阀孔和形成在所述阀孔的边缘部的环状的阀座面;阀芯,其呈圆板状,在外周形成有与所述阀座面相对应的环状的密封面;流路,其配置有所述阀座和所述阀芯,供流体流动;以及旋转轴,其用于使所述阀芯转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阀芯以及所述阀孔的径向平行地延伸,自所述阀孔的中心向所述阀孔的径向偏心地配置,并且所述密封面自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向所述阀芯的轴线所延伸的方向偏心地配置,通过使所述阀芯以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为中心转动,所述密封面构成为能够在与所述阀座面面接触的全闭位置和离所述阀座面最远的全开位置之间移动,该双偏心阀的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以假想面为界被二分为第1侧部和第2侧部,所述假想面自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与所述阀孔的中心轴线所延伸的方向平行地延伸,所述密封面包含与所述阀座面的靠外周位置接触的最外边缘和与所述阀座面的靠内周位置接触的最内边缘,构成为在所述阀芯从所述全闭位置向开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1侧部朝向所述阀孔中转动,所述第2侧部朝向所述阀孔外转动,并且所述密封面的所述最外边缘和所述最内边缘分别沿着以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为中心的转动轨迹转动,在所述全闭位置,所述阀座面以如下方式朝向所述阀孔的中心倾斜:使在所述第1侧部的所述密封面的所述最外边缘处所述阀座面外切于所述最外边缘的所述转动轨迹的角度成为最大值、使在所述第2侧部的所述密封面的所述最内边缘处所述阀座面外切于所述最内边缘的所述转动轨迹的角度成为最小值,所述阀芯在与所述阀孔相对的一侧具备平坦的底面,所述阀芯在所述密封面和所述底面之间形成有从所述密封面朝向所述底面倾斜的锥面。2.一种双偏心阀,其包括:阀座,其包含阀孔和形成在所述阀孔的边缘部的环状的阀座面;阀芯,其呈圆板状,在外周形成有与所述阀座面相对应的环状的密封面;流路,其配置有所述阀座和所述阀芯,供流体流动;以及旋转轴,其用于使所述阀芯转动,所述旋转轴的轴线与所述阀芯以及所述阀孔的径向平行地延伸,自所述阀孔的中心向所述阀孔的径向偏心地配置,并且所述密封面自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向所述阀芯的轴线所延伸的方向偏心地配置,通过使所述阀芯以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为中心转动,所述密封面构成为能够在与所述阀座面面接触的全闭位置和离所述阀座面最远的全开位置之间移动,该双偏心阀的特征在于,所述阀芯以假想面为界被二分为第1侧部和第2侧部,所述假想面自所述旋转轴的所述轴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三隅洋志北村直
申请(专利权)人:爱三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