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内自狭小竖井口人工物料下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91225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21 1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隧道内自狭小竖井口人工物料下放装置,包括导管以及贯穿地面后与隧道连通的竖井,导管的一端穿过竖井后与位于隧道内的收料平台连通,导管的另一端穿过竖井后与位于地面的下料平台连通。下料时,将物料放入到导管内,物料沿着导管从地面滑到隧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料下放安全,物料从地面转入隧道内都是在全封闭的导管内实现,不影响竖井内行人及其他物料的传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物料下放灵活。可放单根钢材,也可放入其他不易碰碎散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有限空间、增加了物料自竖井口至隧道内的物流通道,对施工工效提高有决定性作用。

Manual material lowering device for self vertical narrow shaft in tunne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rtificial material lowering device of a small vertical shaft in a tunnel, which includes a pipe and a shaft connected with a tunnel through the ground. One end of the pipe is connected with a collecting platform in the tunnel after passing through a shaf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tube passes through a shaft a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ground floor platform. When the material is cut off, the material is put into the pipe, and the material slides along the pipe from the ground to the tunnel. The utility model is safe to lower the material, and the material is transferred from the ground to the tunnel. It is realized in a completely closed tube, and does not affect the transmission of pedestri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n the shaft. The material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flexible. You can put a single piece of steel, and you can put other materials that are not easy to break. The utility model utilizes limited space and increases the material passage from the vertical wellhead to the tunnel, which has a decisive effect on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mprove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内自狭小竖井口人工物料下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施工研究领域中的一种下放装置,特别是一种隧道内自狭小竖井口人工物料下放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铁建设将越来越多。地铁为快速建成需设计很多竖井口,多作业面同时作业,这样才能更快的完成从建设到运营的过程。地铁线路通常位于城市既有公路下方,竖井口的位置通常场地有限,这样有些竖井口受地理条件及投资限制,会设计得很小。但地铁施工中因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需要。大量钢筋需通过竖井口运输至隧道内。竖井口通常十分狭小。如何将钢筋安全、有效、快速、方便的运输到竖井内,一直是施工中要面临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内自狭小竖井口人工物料下放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隧道内自狭小竖井口人工物料下放装置,包括导管以及贯穿地面后与隧道连通的竖井,所述导管的一端穿过竖井后与位于隧道内的收料平台连通,导管的另一端穿过竖井后与位于地面的下料平台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收料平台上布置有收料箱,所述下料平台上布置有下料箱,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收料箱内部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下料箱内部连通。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料平台上布置有存料下料架,所述存料下料架位于下料箱旁,存料下料架的上端面一侧布置有一排滚动轮,所述滚动轮旁布置有一排垫木,存料下料架的两侧分别布置有前固定杆和后固定杆,所述前固定杆与地面之间布置有高度调整托,所述后固定杆和地面之间布置有高度调整托。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位于隧道内的所述导管末端布置有导向舌和缓冲舌,所述缓冲舌位于导向舌上方。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舌的末端向上翘起后指向缓冲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舌和导向舌之间形成过料空间。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通过支撑架固定在竖井内。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的管壁厚度大于或者等于10mm,导管的直径为20~40cm。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导管呈弧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导管的一端穿过竖井后与位于隧道内的收料平台连通,导管的另一端穿过竖井后与位于地面的下料平台连通,下料时,将物料放入到导管内,物料沿着导管从地面滑到隧道内。本技术物料下放安全,物料从地面转入隧道内都是在全封闭的导管内实现,不影响竖井内行人及其他物料的传递。本技术材料下放灵活。可放单根钢材,也可放入其他不易碰碎散料。本技术利用有限空间、增加了物料自竖井口至隧道内的物流通道,对施工工效提高有决定性作用。本技术占用空间小,在竖井位置,因其在竖井支撑圈梁内施做,不占用竖井有效空间,大大提高了竖井有效空间利用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存料下料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存料下料架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参照图1~图3,隧道内自狭小竖井口人工物料下放装置,包括导管4以及贯穿地面1后与隧道3连通的竖井2,所述导管4的一端穿过竖井2后与位于隧道3内的收料平台连通,导管4的另一端穿过竖井2后与位于地面1的下料平台连通。通过导管4的一端穿过竖井2后与位于隧道3内的收料平台连通,导管4的另一端穿过竖井2后与位于地面1的下料平台连通,下料时,将物料放入到导管4内,物料沿着导管4从地面1滑到隧道3内。本技术物料下放安全,物料从地面1转入隧道3内都是在全封闭的导管4内实现,不影响竖井2内行人及其他物料的传递。本技术材料下放灵活。可放单根钢材,也可放入其他不易碰碎散料。本技术利用有限空间、增加了物料自竖井2口至隧道3内的物流通道,对施工工效提高有决定性作用。本技术占用空间小,在竖井2位置,因其在竖井2支撑圈梁内施做,不占用竖井2有效空间,大大提高了竖井2有效空间利用率。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收料平台上布置有收料箱6,所述下料平台上布置有下料箱5,所述导管4的一端与收料箱6内部连通,导管4的另一端与下料箱5内部连通。下料箱5分背板和箱体两部分,背板采用钢板做成弧形后与导管4成漏斗状连接,箱体呈正方形,利用方管及封板封闭,当物料需下放时,确认下方安全后,从正面打开下料箱5,下放物料。收料箱6采用全封闭箱体,收料箱6中靠隧道3侧及顶部采用3mm厚钢板。箱体开合利用两个2T导链固定于隧道3内墙体上。收料箱6底部与隧道3底齐平,每隔0.5米设置一道滚轴,滚轴直径0.1米,长1.2米,两侧超出箱体。滚轴间用1cm厚钢板填充,钢板顶面低于滚轴顶面3cm,与滚轴间距3cm,这样有利于钢筋的有效划动,距隔两米设置一物料穿索槽,以利于钢筋材料穿索转运。滚轴设置顶面高度位于导向舌口下方0.3~0.5米,底面高度高于地面13~5cm,两侧安置滚动轴。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下料平台上布置有存料下料架10,所述存料下料架10位于下料箱5旁,存料下料架10的上端面一侧布置有一排滚动轮11后构成滚动下料台,所述滚动轮11旁布置有一排垫木15后构成固定存料台,存料下料架10的两侧分别布置有前固定杆12和后固定杆13,所述前固定杆12与地面1之间布置有高度调整托14,所述后固定杆13和地面1之间布置有高度调整托14。滚动轮11采用直径10cm、长40~50cm两端带轴承结构的滚动轴。滚动下料台和固定存料台之间的连接处设导向板,在离固定存料台远侧设挡板。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位于隧道3内的所述导管4末端布置有导向舌8和缓冲舌9,所述缓冲舌9位于导向舌8上方。导向舌8位于导管4端部下方与收料箱6接口处,其利用与导管4同材料,另加可调高度合叶,以根据不同直径钢筋进行出料方向调节。缓冲舌9位于导管4端部上方与收料箱6接口处,采用木板加合叶与导管4端部上端固定,并根据下放钢筋不同,可另加配重,起到对下放钢筋的缓冲减速作用。缓冲舌9为可活动装置,其上部采用吊索调整高度及与下放钢筋的接触面。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向舌8的末端向上翘起后指向缓冲舌9。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缓冲舌9和导向舌8之间形成过料空间。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管4通过支撑架7固定在竖井2内。导管4可在竖井2圈梁施工时提前预埋入圈梁内,这样不占用竖井2有效空间,影响圈梁钢筋处,按设计规范要求,对管道四周圈梁钢筋做加强处理。当圈梁完成后安装的,可采用在圈梁砼上取孔分节安装的方法,但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隧道内自狭小竖井口人工物料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以及贯穿地面后与隧道连通的竖井,所述导管的一端穿过竖井后与位于隧道内的收料平台连通,导管的另一端穿过竖井后与位于地面的下料平台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内自狭小竖井口人工物料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以及贯穿地面后与隧道连通的竖井,所述导管的一端穿过竖井后与位于隧道内的收料平台连通,导管的另一端穿过竖井后与位于地面的下料平台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自狭小竖井口人工物料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料平台上布置有收料箱,所述下料平台上布置有下料箱,所述导管的一端与收料箱内部连通,导管的另一端与下料箱内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内自狭小竖井口人工物料下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平台上布置有存料下料架,所述存料下料架位于下料箱旁,存料下料架的上端面一侧布置有一排滚动轮,所述滚动轮旁布置有一排垫木,存料下料架的两侧分别布置有前固定杆和后固定杆,所述前固定杆与地面之间布置有高度调整托,所述后固定杆和地面之间布置有高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海龙张洪江黄峰王景龙陈平李俊杰柯其顺罗建梁攀杨双喜袁强王得军张岩张勇峰刘栋耿少鹏毛银明杨建功孟涛卜祯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