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720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下水道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S100,首节内模拼装;S200,将首节内模吊装进入基坑内;封堵首节内模顶面的开口;S300,在基坑内支设外模,在首节内模和外模之间灌注混凝土;S400,次节内模的拼装;S500,将次节内模吊装入基坑内,将次节内模与首节内模拼接;封堵次节内模顶面的开口;S600,在次节内模和外模之间灌注混凝土;循环步骤S400到S600,直至达到设计要求;S700,将基坑内的次节内模和首节内模吊运出基坑,对基坑内的检查井进行养护。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升检查井的施工过程中人工的投入,降低作业施工风险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下水道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1、检查井是为城市地下基础设施的供电、给水、排水、排污、通讯、有线电视、煤气管、路灯线路等维修,安装方便而设置的。一般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便于定期检查地下基础设施。

2、排水工程是城镇市政道路施工不可或缺的一环,污水管道由于深埋在地下,因此污水检查井施工经常是排水工程的难点,尤其对于排污需求较大的工业区。工业区内的污水工程具有管径大的特点,使得检查井的管径往往大于1200mm,在保证施工质量及严密性要求的前提下,需要采用长宽均大于1.9×1.9m的混凝土现浇结构。但是工业区的污水工程还具有覆土深、检查井深度大的特点,导致检查井浇筑过程中需要分节进行浇筑。

3、先在地下支设支架平台,并进行内模的安装,再在内模外侧设置外模,通过内模和外模进行检查井的浇筑。待一节检查井浇筑完成后,拆除支架平台和内模,重新进行架设,进行第二节检查井的浇筑,以此往复直到完成所有节检查井的浇筑。

>4、但是进行地下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进行步骤S600之前,采用水泥浆对所述次节内模和所述首节内模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节内模包括多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1)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2)的一端连接,形成连接部(3),不同组的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相互连接,多组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相互连接呈筒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进行步骤s600之前,采用水泥浆对所述次节内模和所述首节内模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首节内模包括多组第一侧板(1)和第二侧板(2),所述第一侧板(1)一端与所述第二侧板(2)的一端连接,形成连接部(3),不同组的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相互连接,多组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相互连接呈筒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1)与另一组的所述第二侧板(2)之间设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相对的两端设有对接板,所述对接板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板(1)和所述第二侧板(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检查井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背离所述外模的一面上设有挂钩(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学营庄伟君孙文龙蔺忠平李鹏飞温健王根深王鹭鹭何增志李景敏李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三局集团广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