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0927178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4-18 14:49
本技术涉及岩土及地质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包括主桩,主桩为长方体,主桩内行列设置有第一加强筋,主桩上端设有副桩,副桩为长方体,副桩上端面与主桩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副桩高度小于主桩高度,副桩内行列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第二加强筋的高度大于副桩的高度。本技术能够在满足抗滑性能的同时减少桩体的造价,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岩土及地质工程,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


技术介绍

1、抗滑桩是应用在滑坡治理中的一种重要构件,通过对滑坡体进行打桩,抗滑桩穿过滑坡体深入稳定土层,并锚固于土层中,与边坡组合成整体,利用桩体的嵌固作用,减小滑坡体滑动位移,加固边坡,防止边坡坍塌。

2、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为了满足抗滑性能,单个抗滑桩的横截面积通常较大,一方面加大了混凝土的用量,增加了桩体的造价;另一方面增加了人工挖孔的工作量,使得施工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能够在满足抗滑性能的同时减少桩体的造价,提高施工效率。

2、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包括主桩,所述主桩为长方体,所述主桩内行列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主桩上端设有副桩,所述副桩为长方体,所述副桩上端面与主桩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副桩高度小于主桩高度,所述副桩内行列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高度大于副桩的高度。

3、解释说明:在打桩挖孔过程中,将待挖的孔分为多节,一节一节地挖,每挖完一节会对孔的侧壁进行混凝土浇筑,当用于放置抗滑桩的孔挖好之后,孔的侧壁也被固定,再放入钢筋网紧贴孔的侧壁,再浇筑混凝土,即完成防滑桩的施工。

4、技术方案的原理:先确定打桩位置,再按照设定的主桩形状进行挖用于放置主桩的主桩孔,人工挖好主桩孔之后,再挖用于放置副桩的副桩孔,再分别在主桩孔底部和副桩孔底部钻用于放置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放置孔,将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一端放在放置孔中,再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填充放置孔、主桩孔和副桩孔,最终形成防滑桩结构。

5、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6、本技术的第一加强筋和主桩配合作用,能够有效防止滑坡体滑动位移,起到抗滑加固边坡的作用,副桩和第二加强筋配合作用,能够辅助主桩防止滑坡体滑动位移,能够增强加固边坡的作用,第二加强筋的高度大于副桩的高度,第二加强筋穿过副桩位于边坡中的部分相当于锚索,能够对边坡起到加固的作用,主桩、第一加强筋、副桩和第二加强筋配合作用,既能够达到正常的抗滑性能的同时,又因副桩上端面与主桩上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副桩下端面与主桩下端面之间有距离,即与副桩和主桩高度相同的情况相比,又能够减少混凝土的用量,减少人工挖孔的工作量,从而减少桩体的造价,提高施工效率。

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桩一侧的端面与副桩一侧的端面平齐,所述主桩另一侧的端面与副桩另一侧的端面平齐。

8、本方案有益效果:能够使得主桩与副桩连接部分受力均衡,使得副桩能够有效辅助主桩防止滑坡体滑动位移,能够方便施工人员施工。

9、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下端面均位于主桩下端面下方,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下端面均位于岩体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上端面均靠近主桩上端面。

10、本方案有益效果: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长度如此设置,使得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能够等同于锚索,使得第一加强筋能够有效增强主桩的强度,使得第二加强筋能够有效增强副桩的强度,还起到加固边坡的作用,也使得主桩能够保护第一加强筋外端免受损伤和腐蚀,使得副桩能够保护第二加强筋外端免受损伤和腐蚀。

11、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长度相同。

12、本方案有益效果:便于加工运输,提高施工效率。

13、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副桩高度大于等于主桩高度的1/4,并小于等于主桩高度的1/2。

14、本方案有益效果:确保副桩能够容纳第二加强筋外端,配合第二加强筋起到有效加固边坡的作用。

15、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主桩和副桩由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

16、本方案有益效果:一体成型能够保证主桩和副桩的整体性,增强主桩和副桩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主桩和副桩的抗滑性能。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包括主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桩为长方体,所述主桩内行列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主桩上端设有副桩,所述副桩为长方体,所述副桩上端面与主桩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副桩高度小于主桩高度,所述副桩内行列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高度大于副桩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桩一侧的端面与副桩一侧的端面平齐,所述主桩另一侧的端面与副桩另一侧的端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下端面均位于主桩下端面下方,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下端面均位于岩体中,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上端面均靠近主桩上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桩高度大于等于主桩高度的1/4,并小于等于主桩高度的1/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桩和副桩由混凝土浇筑一体成型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包括主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桩为长方体,所述主桩内行列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主桩上端设有副桩,所述副桩为长方体,所述副桩上端面与主桩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副桩高度小于主桩高度,所述副桩内行列设置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的高度大于副桩的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桩一侧的端面与副桩一侧的端面平齐,所述主桩另一侧的端面与副桩另一侧的端面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挖孔抗滑桩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东华周玉涛陈小兵胡敏周云龙冉益铭张化晋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川东南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