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转刀凸轮连杆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883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纺织机械多臂装置中的下转刀凸轮连杆机构,包括二凸轮、驱动轴、凸轮摆臂、连接臂、拉刀轴、下拉刀轴转臂、一对短连片、下压刀座、驱动栓、驱动销、下提针连片座、提针长连片,本结构具有拉钩与拉刀之间不存在间隙,拉刀带动拉钩时不会出现冲击、振动;可在一个运动周期内完成下拉刀轴的转动和下压刀座的摆动以及提针长连片的牵动,保证综框运动得以平稳进行。(*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下转刀凸轮连杆机构,尤其是一种纺织机械多臂装置中的下转刀凸轮连杆机构。周知,多臂装置是保证织机运动的主要部件之一,其作用是把经纱分成上、下两层形成梭口,而梭口的形成则是由多臂装置的提综机构来完成的。而提综机构的综框升降是由拉刀与拉钩的运动来完成的,其运动过程是拉刀带动拉钩,进而带动与拉钩连在一起的提综臂绕轴心转动,以使综框提升,也称提综。上述机构的原结构所存在的缺陷是首先,拉钩是靠其自重而落至拉刀上的,而拉刀在运动过程中仅有摆动却无转动,因此拉钩与拉刀间往往存在间隙,该间隙易导致多臂装置的运转性能降低,使整套织机的速度难以提高;其次,在拉钩与拉刀二者相触的瞬间,会因所述间隙的存在而产生冲击、振动;还有,综框升降的动力源来自于拉刀拖动拉钩,再由拉钩通过与其连在一起的提综臂绕轴心转动而带动综框,而拉钩脱离拉刀是由多臂装置的提针机构来实现的,因此拉钩的动作与综框的运动这两者间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从而易造成综框运动的不平稳。本技术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拉钩与拉刀之间不存在间隙的、二者作用过程中不会产生冲击和振动的、综框运动得以平稳的下转刀凸轮连杆机构。本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下转刀凸轮连杆机构,它包括凸轮6、5,于多臂装置的主轴8上,在各自的轮沿38、37上分别具一凸台22和一凹腔4;一驱动轴20,于多臂装置的墙板9上;一凸轮摆臂30,中部设于驱动轴20上,上、下部各具一滚轮36、29,滚轮36、29分别与所述轮沿38、37相触;一连接臂33,固置于凸轮摆臂30上;一下拉刀轴25,装置于多臂装置的凸轮双摇杆机构中的下拉刀臂上,具拉刀24,拉刀24与多臂装置提综机构的一组拉钩23相配合;一下拉刀轴转臂27,固置于下拉刀轴25上;一对短连片28,二端分别与连接臂33和下拉刀轴转臂27枢接;一下压刀座17,枢置于多臂装置的摇臂轴15上,具开口圆孔18和压板16,压板16与所述的拉钩23顶端槽口相对应;一驱动栓19,置于开口圆孔18内;一驱动销21,一端固定在驱动轴20上,另一端可滑动地插置在驱动栓19孔内;一下提针连片座14,固置于下压刀座17上;一对提针长连片12,一端与多臂装置的提针机构连接,另一端与一对下提针连片座14连接。本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结构,从而确保拉钩23由压板16使其落到拉刀24上后,拉刀轴25具有回转的功能,使拉钩23与拉刀24之间不存在间隙,因此不会由拉刀24带动拉钩23时出现冲击、振动的现象;可在一个运动周期内完成下拉刀轴25的转动和下压刀座17的摆动以及提针长连片12的牵动,从而确保了拉刀24拖动拉钩23,再由拉钩23通过提综臂带动综框的同步进行,故而不存在时间差,使综框运动得以平稳进行。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叙述。附图为本技术的结构图。本技术的凸轮6、5两者构成的是共轭凸轮。先将一夹紧圈39夹固在主轴8上,然后用若干螺栓7依序穿过凸轮5、6上的螺栓孔,进而栓至于夹紧圈39上的相应螺孔中,从而使凸轮5、6位于主轴8上,并充分与夹紧圈39相固。凸轮6、5轮沿38、37上的凸台22和凹腔4是与多臂装置的动作要求相吻合的,由于凸台22和凹腔4的设置,使凸轮6、5构成一特定的凸轮曲线,藕由该凸轮曲线推动凸轮摆臂30。驱动轴20通过轴承而置于多臂装置的墙板9上。凸轮摆臂30中部通过其上的轴孔31套置于驱动轴20上,并用螺栓32紧固,以保证凸轮摆臂30充分地固置在驱动轴20上。滚轮36、29分别设在凸轮摆臂30的上、下端部,各与所述轮沿38、37接触。连接臂33由螺栓35穿过其上的螺栓孔,进而栓入螺栓孔34,从而达到与凸轮摆臂30相固。在下拉刀轴25上开设有一豁口,藉由该豁口而构成拉刀24,拉刀24与拉钩23相配。下拉刀轴转臂27和下提针连片座14分别由螺钉26、13与下拉刀轴25和下压刀座17相固。一对提针长连片12的一端与一对下提针连片座14连接,另一端与多臂装置的提针机构的提针刀座10连接,提针刀座10可滑动地置于墙板9的凹槽内,其上设置提针机构的提针刀片11。本技术是这样来动作的,由于多臂装置的小伞齿2是与大伞齿1是相啮合的,而大伞齿1是由若干螺栓与夹紧圈3相固的,夹紧圈3是固定在主轴8上的,所以当多臂装置的动力传动机构的小伞齿2转动时,则带动大伞齿1,动力便传递给主轴8,又由于凸轮5、6是由螺栓7与夹紧圈39相互连结的,所以当大伞齿1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夹紧圈39、凸轮5、6也相应旋转。由于凸轮摆臂30的滚轮36、29分别紧靠在凸轮6、5的轮沿38、37上,也即紧靠凸轮6、5上的与多臂装置动作要求相吻的两条曲线上。在凸轮6、5旋转过程中,便由其推动凸轮摆臂30绕驱动轴20的中心做上、下摆动,又因驱动销21可通过在驱动轴20在驱动栓19的孔中滑动,因而凸轮摆臂30的摆动便可通过驱动销21传递给下压刀座17,使下压刀座17也作上、下摆动,因压板16的作用而使拉钩23能快速准确地落到拉刀24上并被拉刀24带动。又由于下提针连片座14是与下压刀座17相连接的,因此,随着凸轮摆臂30的摆动,提针长连片12也作上、下移动,使提针刀座10沿多臂装置的墙板9上的槽作上、下滑动。由于多臂装置提针机构的提针刀座10有二块,故本技术的提针长连片12仅带动其中的一块,另一块则由多臂装置的上转刀凸轮连杆机构带动。与此同时,在凸轮6、5推动凸轮摆臂30摆动的过程中,由短连片28将作用力传递给下拉刀轴转臂27,使下拉刀轴25旋转一定角度,从而消除拉钩23与拉刀24咬合初始时尚存的间隙,确保多臂装置提综机构的综框平稳运动。权利要求1.一种下转刀凸轮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凸轮(6)、(5),于多臂装置的主轴(8)上,在各自的轮沿(38)、(37)上分别具一凸台(22)和一凹腔(4);一驱动轴(20),于多臂装置的墙板(9)上;一凸轮摆臂(30),中部设于驱动轴(20)上,上、下部各具一滚轮(36)、(29),滚轮(36)、(29)分别与所述轮沿(38)、(37)相触;一连接臂(33),固置于凸轮摆臂(30)上;一下拉刀轴(25),装置于多臂装置的凸轮双摇杆机构中的下拉刀臂上,具拉刀(24),拉刀(24)与多臂装置提综机构的一组拉钩(23)相配合;一下拉刀轴转臂(27),固置于下拉刀轴(25)上;一对短连片(28),二端分别与连接臂(33)和下拉刀轴转臂(27)枢接;一下压刀座(17),枢置于多臂装置的摇臂轴(15)上,具开口圆孔(18)和压板(16),压板(16)与所述的拉钩(23)顶端槽口相对应;一驱动栓(19),置于开口圆孔(18)内;一驱动销(21),一端固定在驱动轴(20)上,另一端可滑动地插置在驱动栓(19)孔内;一下提针连片座(14),固置于下压刀座(17)上;一对提针长连片(12),一端与多臂装置的提针机构连接,另一端与一对下提针连片座(14)连接。专利摘要纺织机械多臂装置中的下转刀凸轮连杆机构,包括二凸轮、驱动轴、凸轮摆臂、连接臂、拉刀轴、下拉刀轴转臂、一对短连片、下压刀座、驱动栓、驱动销、下提针连片座、提针长连片,本结构具有拉钩与拉刀之间不存在间隙,拉刀带动拉钩时不会出现冲击、振动;可在一个运动周期内完成下拉刀轴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下转刀凸轮连杆机构,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凸轮(6)、(5),于多臂装置的主轴(8)上,在各自的轮沿(38)、(37)上分别具一凸台(22)和一凹腔(4);一驱动轴(20),于多臂装置的墙板(9)上;一凸轮摆臂(30),中部设于驱动轴(20)上,上、下部各具一滚轮(36)、(29),滚轮(36)、(29)分别与所述轮沿(38)、(37)相触;一连接臂(33),固置于凸轮摆臂(30)上;一下拉刀轴(25),装置于多臂装置的凸轮双摇杆机构中的下拉刀臂上,具拉刀(24),拉刀(24)与多臂装置提综机构的一组拉钩(23)相配合;一下拉刀轴转臂(27),固置于下拉刀轴(25)上;一对短连片(28),二端分别与连接臂(33)和下拉刀轴转臂(27)枢接;一下压刀座(17),枢置于多臂装置的摇臂轴(15)上,具开口圆孔(18)和压板(16),压板(16)与所述的拉钩(23)顶端槽口相对应;一驱动栓(19),置于开口圆孔(18)内;一驱动销(21),一端固定在驱动轴(20)上,另一端可滑动地插置在驱动栓(19)孔内;一下提针连片座(14),固置于下压刀座(17)上;一对提针长连片(12),一端与多臂装置的提针机构连接,另一端与一对下提针连片座(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建明董柏年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纺织机械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