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847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装置(1)具有多个综框,具有多个伺服电动机组(13,14)的驱动装置配属于这些综框。所述伺服电动机组分别作为元件组设置在综框(3至8)的下部,其中,这些伺服电动机以它们的旋转轴线(27至32)设置在一个圆周上、一个椭圆周上或者一个类似的图形上。此外,它们还相互轴向错位。每个伺服电动机(15至22)都设置一个从动杠杆(21至26)。所有杠杆的自由端都大约位于圆周的或者椭圆的或者其它环形的中心。它们通过连杆(34至39)和综框(3至8)连接,其中,它们和连杆(34至39)夹成不同的角度。通过这些措施产生具有很小惯性、很小挠性和很小间隙的传动装置。这样才能有控制地进行很快的综框运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织机具有一个所谓的梭口形成装置,该梭口形成装置是用于根据织纹设计将经纱从经纱平面向上或者向下导向,这样通过张开的经纱出现一个所谓的梭口。纬纱投梭到这个梭口中(引纬)。梭口的形成例如可借助所谓的综丝完成,通过综丝的综眼分别运行一根经纱。综丝支承在一个框架上,该框架称之为综框。综框必须根据织机的工作节拍快速上下运动。现代织机通常具有多个综框,它们相互紧邻并前后设置。不同的综框配属于不同的经线。按照哪些综框向上引导或者向下引导的原则可以形成不同的梭口,以便在经纱和纬纱之间形成所希望的图案(花纹)。为了驱动综框通常使用所谓的多臂织机,它通过相应的传动装置从织机的主驱动装置进行综框运动。曾多次建议分别通过合适的伺服驱动装置使综框运动。为此,例如DE 198 21 094 A1公开了一种电磁驱动装置。根据一种实施形式综框和两个作为线性驱动装置使用的电磁驱动装置连接。拉杆和推杆将电磁驱动装置的运动元件与综框连接。其中,电磁线性驱动装置设置在综框的下面。同一文献还公开了将电磁线性驱动装置设置在综框的旁边,并且通过一个合适的传动装置将驱动装置的水平工作方向转换为综框的垂直工作运动。若多个综框紧邻设置,并且相应地进行驱动,则该原理受到限制。通常综框的间距为12毫米。因此提供给电磁线性驱动装置使用的空间极为有限,因此几乎不可能得到实际的解决方案。JP 2003-89940 A公开了通过伺服电动机驱动织机的综框的方案。为此给每个综框配置一个伺服电动机。这些伺服电动机设置在一个位于织机侧旁的相应的传动箱中,分两个平面叠加设置。每个伺服电动机通过一个偏心轮操作一个连杆。位于综框下边的肘形杆将连杆的大约为水平的振荡运动转向为垂直的振荡运动。通过拉杆和推杆将两个肘形杆彼此连接。EP 1 215 317 A2也公开了一种类似的装置。然而该文献还附加地公开了在两个以上的平面上叠加地设置伺服电动机的装置,其中,伺服电动机可以彼此错位,或者也可以垂直地彼此对齐设置。在根据上述后两份文献的驱动装置中,由于传动元件固有的惯性质量以及由于轴承间隙会在工作速度方面产生困难和限制。为此EP 0 879 909 A1建议借助线性直接驱动或者直线电动机使综框运动。由于综框的间距小,即由于距离小这种做法又碰到线性驱动装置的安置问题。DE 101 11 017 A1试图用专门的盘状结构的电动机克服上述缺点。这种电动机的转子形成长的杠杆。该杠杆通过一个连杆和综框连接。这些专门的电动机可以成对地对置设置,也可以分多层面地设置。这样,对于电动机的轴向结构长度来说有两倍或者四倍的轴向综框厚度可供使用。虽然如此,电动机的轴向长度仍然受到限制。此外,至少是在电动机设置在不同的平面时会出现不同的连杆长度,这又会导致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在驱动装置的结构方面得到改进的梭口形成装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梭口形成装置具有多个综框,它们分别配置单独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分别形成一个设置在综框组之下的元件组。至少一个在其从动轴上固定有杠杆的伺服电动机配属于每个传动装置。该杠杆通过连杆与综框连接。其中规定,当综框处于静止位置时伺服电动机的杠杆指向不同的空间方向。这种措施允许将伺服电动机并排和叠加地设置在多个平面内,同时为了把伺服电动机的旋转运动转换成线性运动并不需要有复杂的中间传动装置。可以使用具有几乎任意结构长度的伺服电动机,而且甚至是在多个综框中,例如12或16个综框。这又为比较长形的伺服电动机开辟了一条途径,这种长形的伺服电动机的外径比由其操纵的杠杆的长度要小。一般长形伺服电动机具有很低的固有惯性矩,这允许取得高的综框加速度。此外,伺服电动机由于没有长度限制可以具有适合取得所要求的驱动转矩的大的长度。在伺服电动机上固定的,并且由它操作的杠杆在静止位置时可指向不同空间方向的这种措施开辟了一种总体结构紧凑的途径。杠杆的自由摆动的端部都位于由伺服电动机组成的元件组,也就是有关的伺服电动机组的中心。这样,具有基本一致的连杆的综框就可和杠杆连接。综框和伺服电动机组之间的距离可以比较小,但是连杆长度可以达到足够的大。伺服电动机组的上部伺服电动机的杠杆向下指向下部的连杆端部,而伺服电动机组的下部伺服电动机组的杠杆向上指向连杆。被驱动的杠杆的端部大约都位于由伺服电动机组包围的相同的中心区域内。下面的连杆也在此结束。这样,伺服电动机组的伺服电动机既可利用下面的连杆端部之上的空间区域,也可用利用连杆端部之下的空间区域用于设置伺服电动机。这一举措可以获得一种节省空间的紧凑结构,并缩短力传递行程。在伺服电动机和综框之间的传动装置可以设计得轻一些和间隙小一些,这既有利于提高工作速度也有利于提高使用寿命。伺服电动机的轴优选地设置在一个圆周上或者一个椭圆形上。这样,对于在一个伺服电动机组中的不同的伺服电动机来说获得了一种一目了然的布局和在某种程度上为对称传动的关系。优选地伺服电动机和一个控制装置连接,该控制装置根据控制信号控制综框。在最简单的情况中,该控制信号就是一个接通信号。该接通信号指示有关的伺服电动机将配属于它的综框运送到它上面的,或它下面的终端位置。在这种运行方式中,由连杆和杠杆组成的非线性变速器速比起着次要的作用。但是也有可能与控制信号成比例地控制综框。在这种情况中优选地控制装置具有一个特征曲线组件,该特征曲线组件补偿杠杆传动装置的传动特征曲线。可以为不同的伺服电动机分别配备单独的特征曲线组件。这样,从控制装置的观点看获得了一种线性驱动,在这种传动中,每个综框根据控制信号成比例地运行。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形式的其它细节是附图、说明书或者权利要求书的主题。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表示在附图中,这些附图是 附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梭口形成装置的示意透视图,附图2根据附图1的梭口形成装置的示意截面前视图,附图3根据附图1和2的梭口形成装置的示意截面俯视图,附图4梭口形成装置和它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功能简图,附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梭口形成装置的变型的实施形式的示意截面前视图,附图6附图5的梭口形成装置的俯视图,附图7梭口形成装置的另一变型的实施方式的截面前视图,附图8附图7的梭口形成装置的俯视图,附图9梭口形成装置的变型实施例的功能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1表示一个梭口形成装置1,它有12个综框2。在附图1中只表示了这些综框中的第3到第8个。综框2分别由具有上和下通常为水平设置的综框条的矩形框架构成。综框条的端部通过所谓的侧支架彼此连接。综框2用于支承和引导综丝9,综丝9的端部位于未示出的综丝支承轨道上。综丝9为扁平的柔性金属元件,它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经纱的导丝孔11。综丝9优选地以唯一的纵向间隙(垂直间隙)支承在相应的综丝支承轨道上。当综框3至8向上或者向下运行(即沿综丝的纵向方向移动)时,其它的综框原地不动,这时就出现梭口,纬线就可投梭到该梭口中(引纬)。综框2在经纱纵向方向上比较扁平地构形。通常它们分别不超过12毫米,这样,综框3至8的布局相当紧凑。虽然如此,这些综框还必须能单独地、也就是相互无关地尽可能快地向上或者向下运动。在附图1中示意示出的传动装置12服务于此。有两个或者更多的伺服电动机组13,14属于该传动装置。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织机的梭口形成装置(1),其具有多个综框(3,4,5,6,7,8),这些综框按照规定的间距依次排列,并且沿方向(41)可移动地支承,以便从静止位置中移动出来形成梭口,所述梭口形成装置具有一个驱动装置(12),该驱动装置具有多个伺服电动机(15,16,17,18,19,20),这些伺服电动机分别配属于综框(3,4,5,6,7,8),并且它们的可绕旋转轴线(27,28,29,30,31,32)旋转的从动轴分别支承一个杠杆(21,22,23,24,25,26),所述杠杆通过一个连杆(34,35,36,37,38,39)和所述综框(3,4,5,6,7,8)连接,其特征在于,至少当综框(3,4,5,6,7,8)处于静止状态时,杠杆(21,22,23,24,25,26)指向不同的空间方向,并且和连杆(34,35,36,37,38,39)夹成不同的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F梅特勒
申请(专利权)人:格罗兹贝克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