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捻竹节纱的生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45825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交捻竹节纱的生产方法,该方法采用交捻装置与竹节纱装置结合,由粗纱机纺出粗纱,用两根相同的纯棉粗纱,经双眼喇叭口、竹节纱装置的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捻卷绕机构,纺出交捻竹节纱。该方法生产的交捻竹节纱与传统竹节纱相比强力提高20%,强力不匀率小,毛羽下降15%,织造效率提高近50%。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竹节纱线的质量,降低织造业的成本,提高了市场竟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应用领域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纺纱方法,具体地说是。
技术介绍
竹节纱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纱线,尤其在牛仔布方面各种竹节牛仔布层出不穷,以其整理后立体感强的各种花式效应,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竹节纱的品种千变万化,其主要生产设备是FA502细纱机,其构造有粗纱架导纱杆、横动装置、后罗拉、中罗拉、前罗拉、加捻卷绕成形机构构成,而在生产方法上是通过伺服电机,改变前罗拉或中后罗拉的转速,从而改变单根粗纱的牵伸来生产,这种方式采用单根粗纱喂入牵伸区,通过竹节纱装置,改变中后罗拉的转速,从而改变了粗纱的喂入量,经前罗拉输出粗细变化的竹节纱,输出的须条在钢领钢丝圈的作用下,纱线绕自身轴向加捻,但因纱体粗细的变化,使得捻度的传递集中在了细节部分,粗节处捻度相对弱一些,尤其是在生产竹节长或倍数大的产品时,表现出纱线强力低,强力不匀率大,毛羽长,使织造几乎无法进行,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克服传统竹节纱纱线强力低,强力不匀率大,毛羽长,织造困难,而提供了,使竹节纱线的质量提高,降低织造业的成本,提高市场竟争力。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所述的交捻竹节纱的生产方法,具有细纱机、交捻装置,由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捻卷绕机构组成的竹节纱装置和动力传动机构,要点在于采用交捻装置与竹节纱装置结合的方法;同时喂入两根相同的纯棉粗纱,两根粗纱经交捻装置,通过双眼喇叭口,竹节纱装置的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捻卷绕机构,纺出交捻竹节纱;采用如下步骤步骤1纯棉粗纱的工艺流程由A002D圆盘抓棉机经A006B混棉机经A034六滚筒开棉机再经A036豪猪式开棉机;经A092+A076成卷机成卷;由A186梳棉机出棉条;由FA302并条机再进行棉条的牵伸并合处理;由A456粗纱机纺出粗纱;步骤2将纺出的两根粗纱在FA502细纱机上经交捻装置、竹节纱装置纺出交捻竹节纱的过程中罗拉C、后罗拉B的牵伸由动力传动机构中的伺服电机G作动力,通过输入间距的参数,伺服电机G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中罗拉C、后罗拉B作快速或慢速转动,伺服电机G作快速转动时,粗纱喂入量大,纱线就形成一个竹节;伺服电机G慢速转动时就产生一个细节,两根粗纱a、b经双眼喇叭口A同时喂入牵伸区,受伺服电机G作用而产生牵伸粗细变化的两根粗纱a、b、经前罗拉D牵伸后产生的两根纤维须条,在加捻机构的作用下,产生交捻效应,即两根经牵伸后的须条先绕自身加捻,之后再相互加捻在一起形成交捻竹节纱。采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将交捻装置与竹节纱装置结合在一起,并采用了两根相同的纯棉粗纱通过交捻竹节纱生产方法生产的交捻竹节纱,强力提高20%,强力不匀率低,毛羽下降15%。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提高了竹节纱线的质量,降低了织造业的成本,织布后布面风格细腻,提高了市场竟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交捻竹节纱的部分传动原理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生产工艺流程简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所示,交捻竹节纱的生产方法,具有细纱机、交捻装置,由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捻卷绕机构组成的竹节纱装置和动力传动机构,采用交捻装置与竹节纱装置结合的方法;用两种相同的纯棉粗纱a、b,经交捻装置,通过双眼喇叭口,经竹节纱机的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捻卷绕机构,纺出交捻竹节纱;并采用如下步骤步骤1纯棉粗纱的工艺流程如图2所示,由A002D圆盘抓棉机1经A006B混棉机2经A034六滚筒开棉机3再经A036豪猪式开棉机4;经A092+A076成卷机5成卷;由A186梳棉机6出棉条;由FA302并条机7再进行棉条的牵伸并合处理;由A456粗纱机8纺出粗纱;步骤2将纺出的两根粗纱在FA502细纱机9上经交捻装置、竹节纱装置纺出交捻竹节纱的过程如图1所示,中罗拉C、后罗拉B的牵伸由动力传动机构中的伺服电机G作动力,通过输入间距的参数,伺服电机G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中罗拉C、后罗拉B作快速或慢速运动,伺服电机G作快速动作时,粗纱喂入量大,纱线就形成一个竹节;慢速时就产生一个细节,因两根粗纱经双眼喇叭口A同时喂入牵伸区,受伺服电机G作用而产生牵伸粗细变化的两根粗纱,经前罗拉D牵伸后的纤维须条,在加捻机构的作用下,产生交捻效应,即两根须条首先绕自身加捻,之后再相互加捻在一起形成交捻竹节纱。交捻竹节纱的生产方法所采用的装置,由竹节纱装置的喂入机构、由后罗拉B、中罗拉C、前罗拉D组成的牵伸机构,由导纱钩、钢领、钢丝圈、锭子、筒管构成的加捻卷绕机构以及交捻装置构成。交捻装置由主柱、横梁、吊锭、吊锭架、导纱杆、磁性可调式喇叭口等组成,安装在细纱机的上部,细纱机可连续安装而无需隔台,交捻装置中各部件的作用如下主柱置于原竹节纱装置原有主柱之上,使之达到高度上的要求。横梁满足粗纱横向安放的要求,并对吊锭架的安装起到一个支撑作用。吊锭安装于吊锭架上用于粗纱安放。导纱杆安装在吊锭下方,根据粗纱的高度可调,起稳定粗纱张力,保证良好退绕的作用。磁性可调式喇叭口为双眼喇叭口,安装于细纱机的后罗拉B后方,实现双根粗纱a、b同时别喂入牵伸区的作用,可调式实现了不同粗纱品种中部间距的灵活调整,适应品种的快速更换。交捻装置是在原细纱机FA502托锭的上方加装两排吊锭,使细纱机每边粗纱锭数由原来的210锭增加到420锭,每锭中的两根粗纱a、b,分别来自原托定与吊锭,图1所示,两根粗纱a、b同时喂入双眼喇叭口A,双眼喇叭口A安装在后罗拉B的后方。所述交捻竹节纱的生产装置,其动力传动系统,由已有的主电机主轴皮带盘,通过皮带盘轴连接啮合齿轮Z2,齿轮Z2内带超越离合器,活套连接在齿轮ZB与齿轮Z3轴上,因此,当齿轮ZB转速高于齿轮Z2转速时,主电机动力不传动齿轮ZB、齿轮Z3;伺服电机G通过齿轮ZA带动齿轮ZB,齿轮ZB带动齿轮Z3,齿轮Z3带齿轮Z4传动齿轮Z5,齿轮Z5带齿轮Z6传动齿轮Z7,齿轮Z7带齿轮Z8传动齿轮Z9,齿轮Z9分别带齿轮Z10、齿轮Z11,齿轮Z11啮合齿轮Z12传动中罗拉C,齿轮Z9带齿轮Z13、Z14传动后罗拉B。中罗拉C、后罗拉B牵伸系统,受伺服电机G单独控制,通过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伺服电机G,实现中罗拉C、后罗拉B的快速或慢速的转换运动。传统竹节纱采用的是单根粗纱,在中后罗拉作快慢速转换时,也就是纱线的粗节向细节过渡时,纱线的过渡段上有一个捻度的弱环,采用了交捻后,两根粗纱在粗节转换的同时,同步输出,加捻机构使纱线绕自身加捻,交捻竹节纱,两根经牵伸后的须条首先是绕自身加捻,即而相互加捻,这样单根粗纱的过渡弱环,因交捻的作用而得以克服,即可纺出交捻竹节纱。权利要求1.,具有细纱机、交捻装置、竹节纱装置和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采用交捻装置与竹节纱装置结合的方法;同时喂入两根相同的纯棉粗纱,两根粗纱经交捻装置,通过双眼喇叭口,竹节纱装置的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捻卷绕机构,纺出交捻竹节纱;采用如下步骤步骤1纯棉粗纱的工艺流程由A002D圆盘抓棉机(1)经A006B混棉机(2)经A034六滚筒开棉机(3)再经A036豪猪式开棉机(4);经A092+A076成卷机(5)成卷;由A186梳棉机(6)出棉条;由F-A302并条机(7)再进行棉条的牵伸并合处理;由A456粗纱机(8)纺出粗纱;步骤2将纺出的两根粗纱在FA502细纱机(9)上经交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交捻竹节纱的生产方法,具有细纱机、交捻装置、竹节纱装置和动力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采用交捻装置与竹节纱装置结合的方法;同时喂入两根相同的纯棉粗纱,两根粗纱经交捻装置,通过双眼喇叭口,竹节纱装置的喂入机构、牵伸机构、加捻卷绕机构,纺出交捻竹节纱;采用如下步骤:步骤1:纯棉粗纱的工艺流程:由A002D圆盘抓棉机(1)经A006B混棉机(2)经A034六滚筒开棉机(3)再经A036豪猪式开棉机(4);经A092+A076成卷机(5)成卷;由A186梳棉机(6)出棉条;由FA302并条机(7)再进行棉条的牵伸并合处理;由A456粗纱机(8)纺出粗纱;步骤2:将纺出的两根粗纱在FA502细纱机(9)上经交捻装置、竹节纱装置纺出交捻竹节纱的过程:中罗拉C、后罗拉B的牵伸由动力传动机构中的伺服电机G作动力,通过输入间距的参数,伺服电机G由可编程控制器控制中罗拉C、后罗拉B作快速或慢速运动,伺服电机G快速转动时,粗纱喂入量大,纱线就形成一个竹节,伺服电机G慢速转动时就产生一个细节;两根粗纱a、b经双眼喇叭口A同时喂入牵伸区,通过伺服电机G的作用,产生牵伸粗细变化的两根粗纱,两根粗纱经前罗拉D牵伸后产生的两根纤维须条,在加捻机构的作用下,产生交捻效应,即两根经牵伸后的须条先绕自身加捻,之后再相互加捻在一起形成交捻竹节纱。...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焕臣李广军谢松才刘涛王长青于传文刘灿庆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岱银纺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