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皮辊加油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4028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适于粗、细纱机及毛纺机上SL系列轴承皮辊的轴承皮辊加油机,其螺旋桨推进器后的单向阀出口处顺序接有油脂泵、蓄能器,蓄能器的出口分两路,一路与溢流阀进油口相连,溢流阀出口与聚油缸相通,另一路通往注油器,从而使润滑脂在溢流阀调定压力下形成循环回路,避免了憋油现象。注油部分通过两个注油器同时对轴承皮辊两端注油,通过由双片凸轮组成的自动注油装置控制整个注油动作的循环,提高了注油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纺织机械辅助设备领域,尤其与轴承皮辊加油机的润滑脂的输送方式及加注方式有关。在纺织厂中需要定期将粗、细纱机上的轴承皮辊卸下车,送往皮辊房加注润滑脂,专利号为CN87208245U的技术专利揭示了这样一种轴承皮辊加油机,该轴承皮辊加油机由润滑脂输送部分,注油部分,托架部分及传动部分组成,其输送部分和注油部分靠一螺旋浆推进器将聚油缸中的润滑脂推进至注油部分,在输送部分和注油部分之间接有单向阀,使润滑脂只可从输送部分输往注油部分的注油器体的柱塞腔中,柱塞可在柱塞腔中滑动,加油时压下加油手柄,柱塞带着注油杆在柱塞腔中一起下降,注油杆一端沿其轴线为盲孔,盲孔开口一端有加油头,另一端有径向孔与盲孔相通,径向孔密封于柱塞上的中心孔与注油杆外圆的配合面中,当注油杆头部加油头顶到轴承皮辊后,注油杆停止下降,此时柱塞在手柄压送下继续下降,则将注油杆上的径向孔和柱塞腔接通,在柱塞的作用下将润滑脂注入皮辊腔中,油量可通过调节柱塞的行程来控制,此种皮辊加油机有如下缺点1、在托架上无皮辊时,不能空压注油手柄,否则易使柱塞腔中憋油造成润滑脂泄漏。2、一套轴承皮辊需两次注油才能完成,工作效率难以提高。3、注油靠手压完成劳动强度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实现一套轴承皮辊一次注油完成的轴承皮辊加油机,其注油动作自动完成,其油压可根据轴承皮辊不同的情况调节,本技术适用于SL系列粗、细纱机轴承皮辊及毛纺精纺机轴承皮辊加注润滑脂使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在润滑脂输送部分加入油脂泵,蓄能缸和溢流阀。该油路系统的连接过程是这样的,聚油缸中的润滑脂仍靠螺旋浆推进,螺旋浆推进器的出油口与油脂泵的进油口连接,油脂泵的出油口又与蓄能缸的进油口相连,蓄能缸的出油口处并连接有注油器的进油口和溢流阀的进油口,溢流阀的出油口又与聚油缸相连,这样通过溢流阀可将蓄能缸中多余的油脂返送回聚油缸中,从而使蓄能缸中的油脂压力保持稳定。这样就可通过调节溢流阀调节油路系统的工作压力。油路系统各工作单元的连接可通过管道输送连接,也可通过机械结构连接。注油部分有两个注油器相向运动同时实现对轴承皮辊两端的注油。每个注油器的注油器体中有油腔与蓄能缸的压力润滑脂相通,不对轴承皮辊加油时,注油杆上的径向孔密封于注油杆外圆与注油器体内孔的配合面中,加油时注油杆与注油器体发生相对运动,使注油杆上的径向孔处于注油器体的压力油腔中。注油部分两注油器相对位置关系有两种,(1)两个注油器立式上、下配置,轴承皮辊可置于上、下注油器之间实现注油目的;(2)两个注油器卧式左、右配置,轴承皮辊置于左、右注油器之间实现注油目的;两注油器相向注油动作的实现,可通过凸轮的不同曲线段来实现其动作循环过程,其注油动作的另一实现方式是可通过气缸或油缸来实现。托架部分可保证注油器的加油头与轴承皮辊注油孔准确定心,从而保证注油目的的实现。本技术的油脂输送系统,由于设置了油脂泵,溢流阀,蓄能器,从而使整个油脂输送系统在稳定压力下形成循环回路,避免了憋油现象,由于油脂输送系统中是压力油脂,因此便于实现轴承皮辊两端同时注油,且注油动作的自动控制,降低了操作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注油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轴承皮辊加油机主剖视结构简图。图2是本技术轴承皮辊加油机侧剖视结构简图。图3是本技术轴承皮辊加油机机械传动原理示意图。由图1、图2、图3可知本技术分为润滑脂输送部分,双侧自动注油部分,托架部分及传动部分四大功能部分,四部分协同工作完成注油目的。由图1、图2可知,润滑脂输送部分主要由螺旋浆推进器组件,柱塞泵,蓄能器,溢流阀组成。螺旋浆推进器组件包括上聚油缸52、下聚油缸51、螺浆缸66、螺旋浆64、螺浆轴65。其作用是实现上聚油缸52、下聚油缸51中的润滑脂到柱塞泵吸油口60的输送。柱塞泵包括柱塞泵座61,柱塞泵体36,柱塞杆32,复位簧33,Yx型轴用聚氨酯密封圈35。柱塞泵体36装于柱塞泵座61的直通孔中,柱塞泵体36的外圆上装有起密封作用的O型橡胶密封圈,柱塞泵体36上的径向吸油口60与柱塞泵座61上的径向长孔62相通,柱塞泵座61径向上有紧定螺钉将柱塞泵体36固定。柱塞泵座61通过螺钉紧固在螺浆缸66侧壁上,在柱塞泵座61与螺浆缸66之间装有一单向阀63,使润滑脂只可从螺浆缸66向柱塞泵体36单向流动,柱塞泵体36沿轴心线分为三段孔,前段装有单向阀42为出油孔,中段为工作油腔38,未段与柱塞杆32形成间隙密封配合,在柱塞泵体36的尾端装有轴用Yx型聚氨脂密封圈35起辅助密封作用,这样的组合密封方式的密封阻力较小,且密封寿命也较长。柱塞杆32外圆上穿套有复位簧33,复位簧33一端支承于柱塞杆32的轴肩端面上,另一端支承于柱塞泵体36端面上,实现柱塞杆32的复位动作。蓄能器主要包括有蓄能缸44、蓄能缸法兰48、缸套45、活塞套43、拉杆49、蓄能压簧47、Yx型轴用聚氨酯密封圈46,拉杆49头部外圆和活塞套43中心孔配合并通过螺纹与活塞套43紧固,蓄能缸44的前端法兰与柱塞泵座61通过螺钉连接紧固,蓄能缸44的另一端通过螺纹与蓄能缸法兰46连接,在此端的台阶孔中镶有缸套45,活塞套43同缸套45及Yx型轴用聚氨酯密封圈46的内孔配合形成组合密封结构,从而将蓄能缸44分隔成贮油腔41和弹簧贮能区,压簧47顶压活塞套43使贮油腔41中的润滑脂保持一定压力,柱塞泵出油口处的单向阀42保证润滑脂只可从柱塞泵工作腔38进入蓄能缸贮油腔41中,贮油腔41的出油孔有两个,一个出油孔通过三通快插式管接头39和PVC耐压塑料管37通往左、右注油器,另一出油口40通过一直通快插式管接头和PA尼龙塑料管通往溢流阀进油口。溢流阀主要包括溢流阀体59、小活塞56、调节螺钉54、压簧57、螺盖55、钢球58。溢流阀体59贯穿轴心的孔分两段,直径小的一端为进油口,接有一快插式管接头67,直径大的一段较长孔为工作孔,孔中装有钢球58,钢球58顶在溢流阀体59的工作孔与进油孔相交的台肩端面上,钢球58后有压簧57,压簧57后有小活塞56,小活塞56后有调节螺钉54顶住,小活塞56大外圆有O型密封圈,小活塞56可在溢流阀体59的工作孔中灵活滑动,螺盖55通过螺纹紧固于溢流阀体59上,螺盖55轴心小孔为一与调节螺钉54相配的螺孔,通过调节调节螺钉54的轴向位置达到调节压簧57的预压力的目的,从而调节整个油路系统的工作压力,溢流阀体59一侧有径向孔为出油孔与溢流阀体59的工作孔相通,出油孔通过快插式管接头和PA尼龙塑料管通往螺浆缸66。双侧自动注油部分分为左注油器,右注油器,注油凸轮组件,左注油器包括注油器座3、注油器体8、注油器套4、铜套7、调节手柄1、压簧2、Y型圈9、注油杆10、加油头11,注油器体8装于注油器座3轴心孔中,注油器体8在注油器座3轴心孔中轴向无移动,由两端端盖限定,注油器体8的轴心分前、中、后三段,孔径逐次递增,前段轴心孔与铜套7外圆为过盈配合,中段轴心孔的一段与注油器套4的外圆间隙配合,中段轴心孔与注油器套4配合后剩余的一段轴心孔则为所述的油腔6,蓄能缸输出的压力润滑脂通往油腔6,后段轴心孔与注油器套4螺纹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轴承皮辊加油机,包括润滑脂输送部分,注油器部分、托架部分及传动部分,所述润滑脂输送部分包括有聚油缸(51)、(52),聚油缸下部接有螺旋浆推进器(64),所述螺旋浆推进器(64)出口处接有一单向阀(63),所述的注油器部分有注油器体(8)、(19)和注油杆(10)、(17),注油杆一端沿其轴心线有盲孔,盲孔开口一端有加油头(11),另一端有径向孔(5)与盲孔相通,其特征在于:(a)所述的螺旋浆推进器(64)的单向阀(63)出口处接有一油脂泵,油脂泵出油口与蓄能器相连,蓄能器的出口又分成两路,一路与溢流阀进油口相连,溢流阀的出口与所述的聚油缸相通,另一路通往注油器部分,(b)所述的注油器部分,包括有两个注油器和自动注油装置,两个注油器卧式左右配置,相对距离可根据两注油器之间的轴承皮辊不同型号调节,所述的注油器体(8)、(19)有压力油腔与压力油脂相通,所述注油杆的径向孔(5)密封在注油杆(10)、(17)外圆与注油器体(8)、(19)内孔的密封面中,自动注油装置包括一带有不同曲线段的凸轮(22),凸轮(22)由传动部分传动,凸轮(22)再驱动所述的注油器体(8)、(1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皮辊加油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蓄能器、溢流阀、两注油器及聚油缸(51)、(52)之间的油路连接是通过尼龙PA塑料管(37)两端插入快插式管接头(39),快插式管接头通过螺纹配合分别与需连接的两个部件连接;所述蓄能器、油脂泵、螺旋浆推进器之间的油路连接是通过螺钉将两法兰盘端面连接紧密实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刚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第三纺织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