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瓶管穿孔用芯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7418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无缝管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瓶管穿孔用芯棒,包括顶头和芯棒杆,所述芯棒杆由杆头到杆尾呈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其中所述芯棒杆的杆头直径为198‑199mm、杆尾直径为200mm。芯棒穿孔工作更加稳定,解决了前后端壁厚差值大的问题,使前后端平均壁厚的差值控制在0.2mm以内。

A mandrel for perforation of cylinder tub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seamless tube rolling, in particular to a mandrel for perforation of a cylinder tube, including the head and mandrel. The mandrel rod is tapered gradually from the rod head to the tail. The diameter of the mandrel rod is 198, and the diameter of the rod tail is 200mm. The piercing work of mandrel is more stable, which solves the problem of large difference between front and rear wall thickness, so that the difference of average wall thickness between front and rear ends is controlled within 0.2m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气瓶管穿孔用芯棒
本技术涉及无缝管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瓶管穿孔用芯棒。
技术介绍
轧制无缝的219*5.7气瓶管对薄壁要求较高,以往生产219*5.7特薄壁钢管时钢管前后端面平均壁厚差值在0.5mm左右,误差太大就造成平均壁厚偏大,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使切头长度过长,造成金属材料的浪费。定径后冷床取样的结果前端壁厚在6.5mm后端在6.0mm,这种管径大、管壁薄的气瓶管,造成前后端平均壁厚差值大的原因有两点:1、薄壁钢管温降快已穿出的前端在整个穿孔完成的过程中,温度降低。变形抗力增大导致轧管机制时变形困难。2、穿孔过程是升温的过程,随差轧件与管坯的摩擦顶头轧辊温度的升高,造成毛管后端壁厚变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气瓶管穿孔芯棒,其为锥形棒,穿孔误差度低,气瓶管质量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瓶管穿孔用芯棒,包括顶头和芯棒杆,所述芯棒杆由杆头到杆尾呈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其中所述芯棒杆的杆头直径为198-199mm、杆尾直径为200mm。上述气瓶管穿孔用芯棒,所述芯棒杆的杆体表面上开设有均匀分布两组冷却结构,每组所述的冷却结构包括两个沿周向伸展的长条状冷却槽,两个所述冷却槽在杆体表面呈90°布置;两组所述冷却结构在杆体表面呈90°布置。上述气瓶管穿孔用芯棒,所述冷却槽的深度为1-3mm,所述冷却槽的头端为尖头形的弧面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芯棒穿孔工作更加稳定,解决了前后端壁厚差值大的问题,使前后端平均壁厚的差值控制在0.2mm以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的正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顶头、2为芯棒杆、21为冷却槽、22为冷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解释说明。本技术是一种气瓶管穿孔用芯棒,包括顶头1和芯棒杆2,所述芯棒杆2由杆头到杆尾呈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其中所述芯棒杆2的杆头直径为198-199mm、杆尾直径为200mm。结合附图,上述气瓶管穿孔用芯棒,所述芯棒杆2的杆体表面上开设有均匀分布两组冷却结构,每组所述的冷却结构包括两个沿周向伸展的长条状冷却槽21,两个所述冷却槽21在杆体表面呈90°布置;两组所述冷却结构在杆体表面呈90°布置,能够加大散热效果,减轻顶头1和芯棒杆2的受热变形。同时芯棒杆2内的冷却孔22的表面设置为若干个弧形,进一步增大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所述冷却槽21的深度为1-3mm,所述冷却槽21的头端为尖头形的弧面槽,避免穿孔的冲击力过大使冷却槽21变形。为了进一步加强本芯棒的工作效果对穿孔机做了两点调试:1、要求穿孔机精心调整,尽量控制后端的偏壁量。2、轧机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并调整限动油环速度与轧辊转速使车削芯棒的工作段充分参与到整支管的轧制过程。样品前端取样长度为150~200mm,后端取样长度为650~700mm。前后端壁厚差值基本上控制在0.2mm以内。取样数据如下:(单位为mm)投入使用后经过几次的限动油缸伸出速度的调试,用上述芯棒穿孔加工取得了显著效果,实现了批量生产,解决了前后端壁厚差值大的问题,使前后端平均壁厚的差值控制在0.2mm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瓶管穿孔用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头(1)和芯棒杆(2),所述芯棒杆(2)由杆头到杆尾呈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其中所述芯棒杆(2)的杆头直径为198‑199mm、杆尾直径为200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瓶管穿孔用芯棒,其特征在于:包括顶头(1)和芯棒杆(2),所述芯棒杆(2)由杆头到杆尾呈直径逐渐增大的锥形,其中所述芯棒杆(2)的杆头直径为198-199mm、杆尾直径为200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瓶管穿孔用芯棒,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棒杆(2)的杆体表面上开设有均匀分布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来柱王军吴广斌李万明
申请(专利权)人:鑫鹏源智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