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3646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4 0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包括左右相应安装在安放板底部端面的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底部设有万向轮,左侧的所述承载架左侧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把,所述安放板内壁体中分别设置有左转腔、中槽以及右转腔,所述中槽中活动配合安装有滑台,所述滑台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左侧伸延端尾与所述中槽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柱右侧伸延端尾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外表面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槽右侧内壁,所述第一螺柱上侧的所述滑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左侧伸延端尾连接第一花键轴,右侧伸延段连接第二花键轴;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工人劳动量。

A new type of sewage tank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sewage water tank device, which includes a bearing frame which is installed at the bottom end of a discharge plate. The bottom of the bearing frame is provided with a universal wheel, and a push handle is fixed on the left side of the bearing frame on the left. The slide table is fitted with a sliding table in which the first stud is fitted with a first stud. The left end tail of the first stud is connected with the left inner wall of the middle slot, and the right extension end of the first stu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motor, and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motor is fixedly installed on the right inner wall of the middle slot. Second motors are fixed in the slide table on the upper side of the first stud. The left end end of the second motor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pline shaft, and the right extension s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pline shaft; the invention has simple structur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reduces the labor amount of the work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箱加工
,具体是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
技术介绍
污水箱在污水处理领域中经常使用,然而这些污水箱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尤其是金属污水箱,需要对污水箱外表面进行打磨、刷漆工作,从而增加污水箱外表面的美观度以及抗氧化度,传统的一般需要单独采购打磨装置以及刷漆装置,通过打磨装置对污水箱进行打磨工作,打磨后再将污水箱移至刷漆装置中,这样需要增加了设备采购成本,以及增加了人工工作量,降低了污水箱加工的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其能够解决上述现在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包括左右相应安装在安放板底部端面的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底部设有万向轮,左侧的所述承载架左侧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把,所述安放板内壁体中分别设置有左转腔、中槽以及右转腔,所述中槽中活动配合安装有滑台,所述滑台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左侧伸延端尾与所述中槽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柱右侧伸延端尾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外侧设有减缓装置,所述减缓装置包括减缓板与吸热薄片,所述第一电机外表面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槽右侧内壁,所述第一螺柱上侧的所述滑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左侧伸延端尾连接第一花键轴,右侧伸延段连接第二花键轴,所述左转腔与所述中槽之间的所述安放板内壁体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左侧伸延端尾穿入所述左转腔中且端尾固定安装有第一锥边轮,所述第一转杆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花键轴配合连接的第一花键槽,所述左转腔内底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所述第二锥边轮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透过所述安放板底部端面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底部端尾透过所述安放板且端尾固定安装有装配块,所述装配块底部端面内安装有磨砂轮,所述中槽与所述右转腔之间的所述安放板内壁体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花键轴配合连接连接的第二花键槽,所述第三转杆右侧伸延端尾探进所述右转腔内且端尾与所述右转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右转腔内的所述第三转杆外表面左右相应且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安放板下端面的所述右转腔左右两侧相应安装有向下伸延设置的接合柱,左右两侧的所述接合柱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转柱,所述转柱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带轮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通过传输带配合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的所述转柱外表面固定还安装有第一套筒,左右两侧的所述接合柱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安放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接合柱等长的接合板,左右两侧的所述接合板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杆,所述第四转杆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配合连接安装有滚筒,左右两侧的所述承载架内底壁内安装有顶推装置,所述顶推装置中安装有卡合架。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顶推装置包括开端朝内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所述承载架下侧处的滑腔,所述滑腔中活动配合安装有顶推块,所述顶推块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底部伸延端尾与所述滑腔内底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柱顶部伸延端尾连接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外表面固定安装与所述滑腔内顶壁内,左侧的所述顶推块内壁体中还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连接有向右伸延设置以及与所述卡合架配合连接且端尾与右侧的所述顶推块左端面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螺柱,左右两侧的所述顶推块之间固定连接有透过所述卡合架且与所述卡合架活动配合连接的导送杆。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卡合架中设置有卡合槽以及联通所述卡合槽的容腔,所述容腔下侧设置有透过所述卡合架下端面的排送槽,所述排送槽下端面设有盖罩。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卡合槽左右两侧的所述卡合架中配合安装有拧接件。作为优选地技术方案,所述减缓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上端和下端且与所述第一电机固定连接,所述吸热薄片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机的前端和后端且与所述第一电机的外壳固定连接,所述吸热薄片的上端和下端均与所述减缓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机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两片以上的所述吸热薄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安放板内壁体中分别设置有左转腔、中槽以及右转腔,中槽中活动配合安装有滑台,滑台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柱,第一螺柱左侧伸延端尾与中槽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第一螺柱右侧伸延端尾与第一电机连接,第一电机外表面固定安装于中槽右侧内壁,第一螺柱上侧的滑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左侧伸延端尾连接第一花键轴,右侧伸延段连接第二花键轴,左转腔与中槽之间的安放板内壁体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第一转杆左侧伸延端尾穿入左转腔中且端尾固定安装有第一锥边轮,第一转杆右侧端面内设有与第一花键轴配合连接的第一花键槽,左转腔内底壁设置有与第一锥边轮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第二锥边轮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转杆,第二转杆透过安放板底部端面且转动配合连接,第二转杆底部端尾透过安放板且端尾固定安装有装配块,装配块底部端面内安装有磨砂轮,中槽与右转腔之间的安放板内壁体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杆,第三转杆左侧端面内设有与第二花键轴配合连接连接的第二花键槽,第三转杆右侧伸延端尾探进右转腔内且端尾与右转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右转腔内的第三转杆外表面左右相应且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安放板下端面的右转腔左右两侧相应安装有向下伸延设置的接合柱,左右两侧的接合柱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转柱,转柱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带轮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通过传输带配合连接,左右两侧的第二带轮之间的转柱外表面固定还安装有第一套筒,左右两侧的接合柱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安放板固定连接且与接合柱等长的接合板,左右两侧的接合板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杆,第四转杆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配合连接安装有滚筒,左右两侧的承载架内底壁内安装有顶推装置,顶推装置中安装有卡合架,从而实现通过一个设备对污水箱进行打磨工作以及刷漆工作,有效减少了设备采购成本,增加了自动化效率,减少人工劳动量,增加对污水箱加工效率,以及实现对污水箱加工的废屑的清理,防止环境污染,无需对废屑进行二次清理。附图说明为了易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内部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内部刷漆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的左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一电机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包括左右相应安装在安放板7底部端面的承载架8,所述承载架8底部设有万向轮89,左侧的所述承载架8左侧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把88,所述安放板7内壁体中分别设置有左转腔702、中槽706以及右转腔711,所述中槽706中活动配合安装有滑台705,所述滑台705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柱718,所述第一螺柱718左侧伸延端尾与所述中槽706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柱718右侧伸延端尾与第一电机717连接,所述第一电机717外侧设有减缓装置,所述减缓装置包括减缓板7171与吸热薄片7172,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包括左右相应安装在安放板底部端面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底部设有万向轮,左侧的所述承载架左侧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把,所述安放板内壁体中分别设置有左转腔、中槽以及右转腔,所述中槽中活动配合安装有滑台,所述滑台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左侧伸延端尾与所述中槽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柱右侧伸延端尾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外侧设有减缓装置,所述减缓装置包括减缓板与吸热薄片,所述第一电机外表面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槽右侧内壁,所述第一螺柱上侧的所述滑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左侧伸延端尾连接第一花键轴,右侧伸延段连接第二花键轴,所述左转腔与所述中槽之间的所述安放板内壁体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左侧伸延端尾穿入所述左转腔中且端尾固定安装有第一锥边轮,所述第一转杆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花键轴配合连接的第一花键槽,所述左转腔内底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所述第二锥边轮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透过所述安放板底部端面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底部端尾透过所述安放板且端尾固定安装有装配块,所述装配块底部端面内安装有磨砂轮,所述中槽与所述右转腔之间的所述安放板内壁体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花键轴配合连接连接的第二花键槽,所述第三转杆右侧伸延端尾探进所述右转腔内且端尾与所述右转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右转腔内的所述第三转杆外表面左右相应且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安放板下端面的所述右转腔左右两侧相应安装有向下伸延设置的接合柱,左右两侧的所述接合柱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转柱,所述转柱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带轮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通过传输带配合连接,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的所述转柱外表面固定还安装有第一套筒,左右两侧的所述接合柱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与所述安放板固定连接且与所述接合柱等长的接合板,左右两侧的所述接合板之间转动配合连接有第四转杆,所述第四转杆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之间配合连接安装有滚筒,左右两侧的所述承载架内底壁内安装有顶推装置,所述顶推装置中安装有卡合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污水箱装置,包括左右相应安装在安放板底部端面的承载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架底部设有万向轮,左侧的所述承载架左侧端面上固定设有推把,所述安放板内壁体中分别设置有左转腔、中槽以及右转腔,所述中槽中活动配合安装有滑台,所述滑台中配合安装有第一螺柱,所述第一螺柱左侧伸延端尾与所述中槽左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柱右侧伸延端尾与第一电机连接,所述第一电机外侧设有减缓装置,所述减缓装置包括减缓板与吸热薄片,所述第一电机外表面固定安装于所述中槽右侧内壁,所述第一螺柱上侧的所述滑台中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左侧伸延端尾连接第一花键轴,右侧伸延段连接第二花键轴,所述左转腔与所述中槽之间的所述安放板内壁体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左侧伸延端尾穿入所述左转腔中且端尾固定安装有第一锥边轮,所述第一转杆右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花键轴配合连接的第一花键槽,所述左转腔内底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锥边轮转动配合连接的第二锥边轮,所述第二锥边轮底部端面固定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透过所述安放板底部端面且转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转杆底部端尾透过所述安放板且端尾固定安装有装配块,所述装配块底部端面内安装有磨砂轮,所述中槽与所述右转腔之间的所述安放板内壁体中转动配合安装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左侧端面内设有与所述第二花键轴配合连接连接的第二花键槽,所述第三转杆右侧伸延端尾探进所述右转腔内且端尾与所述右转腔右侧内壁转动配合连接,所述右转腔内的所述第三转杆外表面左右相应且固定安装有第一带轮,所述安放板下端面的所述右转腔左右两侧相应安装有向下伸延设置的接合柱,左右两侧的所述接合柱之间转动配合安装有转柱,所述转柱左右两侧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第一带轮配合连接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杨珑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华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