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建生专利>正文

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34584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3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包括一号担架板和二号担架板,一号担架板的板体长度、板体宽度与板体厚度与二号担架板相同,缓冲支柱的柱体底端面与减震空腔筒的筒腔底侧壁之间位置处还设置有一个缓冲压缩弹簧,减震空腔筒的下方设置有万向滚轮,一号担架板的板体上表面左侧和右侧右位置处还分别向板体内各开设有导向轨道,导向轨道的轨道一端设置为封口形式且另一端贯穿一号担架板与外部空气相连通,二号担架板的板体上表面左右侧边位置处还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设置有提起握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急诊科的应急急救效率,延长了患者的急救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的保障。

A convenient stretcher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onvenient stretcher for emergency department, including No. 1 stretcher board and No. two stretcher plate. The length of the plate body, the width of the plate body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plate body ar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two stretcher plate. The bottom end face of the column of the buffer pillar and the bottom wall of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cavity of the shock absorber cavity is also set with a buffer compression. At the bottom of the spring, there are universal rollers on the bottom of the cylinder. The left and right right positions of the board body of the stretcher board of the No. 1 stretcher board are also opened to the board, one end of the track of the guide track is set as the seal form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stretcher plate of the No. 1 stretcher plate and the plate body of the two stretcher board. The handle on the left and right sides of the upper surface is also fixedly provided with a lifting handle through fastening bolt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greatly improving the emergency first aid efficiency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prolonging the patient's first aid time and ensuring the safety of the patient's life safe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相关
,具体是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
技术介绍
急诊医学科或急诊医学中心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综合医院急诊设有全科、内、外、妇、儿、五官、发热、腹泻等专科诊室,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在急诊科的日常急救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到担架对患者进行短距离的运输工作,但是以往的担架由于采用一体式板体设置而使得整个装置体型笨重体型较大,造成从患者受伤后的一段时间内运输受到很大的障碍,耗费医务人员很大的力才能进行搬运,且仅能进行短距离的移动,增加的工作强度,严重情况将直接影响了患者的急救时间,患者生命受到直接威胁,而在整个担架的移动过程中传统单件很难进行一定程度的减震缓冲作用,使得患者在受到外力碰撞造成的难受现象,急救效率较低,影响使用效果,需要进行结构上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包括一号担架板和二号担架板,所述一号担架板的板体长度、板体宽度与板体厚度与二号担架板相同,所述一号担架板的板体底部四角处分别一体固定设置有一个缓冲支柱,所述缓冲支柱的柱体穿过减震空腔筒的顶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伸入内腔中,所述缓冲支柱的柱体底端圆周侧壁上一体延伸设置有防脱落凸沿,所述缓冲支柱的柱体底端面与减震空腔筒的筒腔底侧壁之间位置处还设置有一个缓冲压缩弹簧,所述减震空腔筒的下方设置有万向滚轮,所述一号担架板的板体上表面左侧和右侧右位置处还分别向板体内各开设有导向轨道,左侧的导向轨道和右侧的导向轨道呈相互平行状态设置,所述导向轨道的轨道一端设置为封口形式且另一端贯穿一号担架板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二号担架板的板体下表面上、对应两侧的导向轨道的位置处平行设置有导向滑块,所述导向滑块的形状与导向轨道的槽腔相互适配设置,所述二号担架板的板体上表面上还设置有舒适软胶垫,所述舒适软胶垫的垫体一端上设置有头枕,所述二号担架板的板体上表面左右侧边位置处还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设置有提起握柄。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空腔筒的下方设置有万向滚轮。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万向滚轮的轮体上自带有刹车片。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向滑块的块体长度与导向轨道的轨道长度相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提起握柄呈对称形式共设置有四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在实际使用操作之前,一号担架板与二号担架板相互之间是分离的,急诊急救时,将整个一号担架板留存在医院的进门口处即可,急救人员只需单独携带一号担架板到达需要急救的现场即可,将受伤的患者放置在二号担架板上的舒适软胶垫上,头部支撑在头枕上呈平稳状平躺即可,之后四名医务人员各提起一个提起握柄在平衡状态下进行整个人体的运送,到达医院后将二号担架板下方的导向滑块对准一号担架板上的导向轨道滑入到整个轨道中,使得一号担架板与二号担架板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四名医务人员此时只需要一名进行一号担架板的移动即可轻松的将患者移动至急诊科室内进行后续的治疗,而在中间装置移动的过程中,患者的自身重力会对缓冲支柱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缓冲支柱会不断的压缩减震空腔筒中的缓冲压缩弹簧进行缩短做功,进而起到了运输过程中的减震缓冲效果,给患者带来了更为舒适的感受,避免患者的运输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造成的难受现象,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整个担架运输过程的安全舒适性,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急诊科的应急急救效率,延长了患者的急救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的保障。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的一号担架板与二号担架板分离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包括一号担架板1和二号担架板2,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长度、板体宽度与板体厚度与二号担架板2相同,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底部四角处分别一体固定设置有一个缓冲支柱8,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穿过减震空腔筒10的顶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伸入内腔中,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底端圆周侧壁上一体延伸设置有防脱落凸沿9,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底端面与减震空腔筒10的筒腔底侧壁之间位置处还设置有一个缓冲压缩弹簧11,所述减震空腔筒10的下方设置有万向滚轮12,所述万向滚轮12的轮体上自带有刹车片13,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上表面左侧和右侧右位置处还分别向板体内各开设有导向轨道5,左侧的导向轨道5和右侧的导向轨道5呈相互平行状态设置,所述导向轨道5的轨道一端设置为封口形式且另一端贯穿一号担架板1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二号担架板2的板体下表面上、对应两侧的导向轨道5的位置处平行设置有导向滑块6,所述导向滑块6的块体长度与导向轨道5的轨道长度相等,所述导向滑块6的形状与导向轨道5的槽腔相互适配设置,所述二号担架板2的板体上表面上还设置有舒适软胶垫3,所述舒适软胶垫3的垫体一端上设置有头枕4,所述二号担架板2的板体上表面左右侧边位置处还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设置有提起握柄7,所述提起握柄7呈对称形式共设置有四个,这样在该担架实际使用操作之前,一号担架板1与二号担架板2相互之间是分离的,急诊急救时,将整个一号担架板1留存在医院的进门口处即可,急救人员只需单独携带一号担架板1到达需要急救的现场即可,将受伤的患者放置在二号担架板2上的舒适软胶垫3上,头部支撑在头枕4上呈平稳状平躺即可,之后四名医务人员各提起一个提起握柄7在平衡状态下进行整个人体的运送,到达医院后将二号担架板2下方的导向滑块6对准一号担架板1上的导向轨道5滑入到整个轨道中,使得一号担架板1与二号担架板2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四名医务人员此时只需要一名进行一号担架板1的移动即可轻松的将患者移动至急诊科室内进行后续的治疗,而在中间装置移动的过程中,患者的自身重力会对缓冲支柱8施加一个向下的压力,缓冲支柱8会不断的压缩减震空腔筒10中的缓冲压缩弹簧11进行缩短做功,进而起到了运输过程中的减震缓冲效果,给患者带来了更为舒适的感受,避免患者的运输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造成的难受现象,更进一步的保证了整个担架运输过程的安全舒适性,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急诊科的应急急救效率,延长了患者的急救时间,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的保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包括一号担架板(1)和二号担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长度、板体宽度与板体厚度与二号担架板(2)相同,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底部四角处分别一体固定设置有一个缓冲支柱(8),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穿过减震空腔筒(10)的顶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伸入内腔中,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底端圆周侧壁上一体延伸设置有防脱落凸沿(9),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底端面与减震空腔筒(10)的筒腔底侧壁之间位置处还设置有一个缓冲压缩弹簧(11),所述减震空腔筒(10)的下方设置有万向滚轮(12),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上表面左侧和右侧右位置处还分别向板体内各开设有导向轨道(5),左侧的导向轨道(5)和右侧的导向轨道(5)呈相互平行状态设置,所述导向轨道(5)的轨道一端设置为封口形式且另一端贯穿一号担架板(1)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二号担架板(2)的板体下表面上、对应两侧的导向轨道(5)的位置处平行设置有导向滑块(6),所述导向滑块(6)的形状与导向轨道(5)的槽腔相互适配设置,所述二号担架板(2)的板体上表面上还设置有舒适软胶垫(3),所述舒适软胶垫(3)的垫体一端上设置有头枕(4),所述二号担架板(2)的板体上表面左右侧边位置处还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设置有提起握柄(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急诊科用便捷担架,包括一号担架板(1)和二号担架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长度、板体宽度与板体厚度与二号担架板(2)相同,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底部四角处分别一体固定设置有一个缓冲支柱(8),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穿过减震空腔筒(10)的顶侧壁上开设的通孔伸入内腔中,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底端圆周侧壁上一体延伸设置有防脱落凸沿(9),所述缓冲支柱(8)的柱体底端面与减震空腔筒(10)的筒腔底侧壁之间位置处还设置有一个缓冲压缩弹簧(11),所述减震空腔筒(10)的下方设置有万向滚轮(12),所述一号担架板(1)的板体上表面左侧和右侧右位置处还分别向板体内各开设有导向轨道(5),左侧的导向轨道(5)和右侧的导向轨道(5)呈相互平行状态设置,所述导向轨道(5)的轨道一端设置为封口形式且另一端贯穿一号担架板(1)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二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建生杨钱钱范娟
申请(专利权)人:杨建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