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及救护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38119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7 18: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具体涉及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及救护方法,包括担架主体,担架主体上安装铲板、辅助支撑板、传感器组件等,多功能担架可以通过传感器组件对附近生命体进行寻找并且移动至伤员处再针对伤员不同程度的伤情进行相应的处理,可以根据不同路况进行调整规划,对地形环境适应性强;安置普通伤者时,直接将患者抬至担架上;安置特殊伤者时,先判断伤者的姿势,再利用担架的铲板对患者进行抬升移动,再通过不同的旋转方式对特殊伤者进行翻转,使特殊伤者在身体无较大移动的情况下保持面部朝上,尽可能的减少二次伤害,有效提高了救护过程中的安全性。

A multi function stretcher and rescue method for cross barrier

The invention specifically relates to a cross barrier multifunctional stretcher and rescue method, including a stretcher body, a stretcher body with a shovel board, an auxiliary support plate, a sensor component, etc. the multi-functional stretcher can search the nearby life body through a sensor component and move to the wounded in a different degree of injury to the wounded. The corresponding treatment can be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road conditions, the adaptability of the terrain environment is strong; when the ordinary wounded are placed, the patient is directly carried to the stretcher. When the special wounded are placed, the postures of the injured are judged first, and then the patients are raised and moved with the shovel board of the stretcher, and the special injuries are then carried out through different rotations. The person is turned over to keep the special injured in the face without greater movement, and reduce the two damage as much as possible, effectively improving the safety of the rescue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及救护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救护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及救护方法。
技术介绍
为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救护车内会装备担架,但因担架自身重量较重,搬运时费力,且部分伤者因骨折或身体局部出血等原因不便于人工抬起时,常常会耽误很长的时间,救护人员需要保持伤者受伤时的状态并尽量小心移动伤者的身体,但是移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对伤者身体的二次伤害,尤其是在抬起伤者,以及将伤者放置在担架的两个过程极易对伤者身体造成挤压或变形,因此急需要一种可以安全移动伤者的救护车及相应的具有安全保护功能的车载担架。目前有一种可以节省人力的铲式担架如专利CN201310196747中所述的担架包括担架主体,所述担架主体沿长度方向布设有至少两组勾形铲板,所述每组勾形铲板上端经横向移位机构与担架主体连接,以实现勾形铲板的合拢或分离作业,在使用时,先将担架上部置于病床上,使三组勾形铲板的每对铲板分别置于病员的肩部、腰部及腿部两外侧,根据病员的身高通过移动连接件使与连接件相连的勾形铲板移动,以达到对病员搬运担架的长度进行调整,然后分别逐步将铲板向肩部、腰部及腿部推进;该专利技术操作方便,但将伤者铲起后还需要将伤者放置在担架上,容易在将病人移入担架的过程中给病人造成二次伤害,且对于伤者躺倒在地处于不同状况时,不能很好的适用,例如伤者趴在地上且无法起身,而需要将伤者抬起并面部朝上放在担架上,则使用该装置铲起伤者后还需要对伤者进行翻身,非常容易造成二次伤害,使得该装置在使用时具有较大的局限性。现有的另一种专利CN201010039575中的医用自由移身平台包括底盘组件、可进行升降运动的立柱套、移动面板等,使用时将移动面板调节至适当位置,然后缓缓插入人体相应位置,主动机启动,慢慢抬起人实现升降通过推手移动平台和旋转立柱梁,将病人送至目的地,该专利技术虽然能减轻在移动过程中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的问题,但同样无法对病人进行翻身等特殊情况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性高、保护效果好的跨障式多功能担架及救护方法。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所述多功能担架包括担架主体,担架主体上分别安装铲板组、辅助支撑板组、支撑机构、铲板缩放机构;担架主体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横向通孔,每个横向通孔内装有两个第一驱动电机,每个第一驱动电机可以驱动一根横杆在横向通孔内横向移动;所述铲板缩放机构包括横杆,横杆伸出担架主体一侧的端头处安装第一旋转电机,第一旋转电机与横杆同轴设置;第一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外侧面与第一离合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离合器的输出端穿入第一伸缩杆的一端设置的耳孔中;第一伸缩杆与横杆垂直设置;担架主体的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布置至少两个铲板组以及至少两个辅助支撑板组,每个铲板组包括两个勾形铲板,所述勾形铲板通过第二离合器与设置在第一伸缩杆另一端的第二旋转电机连接;每个辅助支撑板组包括两个圆弧形辅助支撑板,辅助支撑板通过第三离合器与设置在第一伸缩杆另一端的第三旋转电机连接;第二旋转电机与第三旋转电机同轴设置;第二旋转电机与第一伸缩杆垂直设置,设置在担架主体两侧的、相对的两个第一伸缩杆上的铲板组与辅助支撑板组共同构成一个圆筒形状,圆筒形状的上半圆是由两个勾形铲板组成,下半圆是由两个辅助支撑板组成;所述勾形铲板和辅助支撑板的内表面分别设有圆弧形卡槽,圆弧形卡槽的槽底装有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齿轮;圆弧形卡槽内设置可沿其滑动的圆弧形导轨,导轨的两侧面设置的凸块卡在圆弧形卡槽两侧面相应位置设置的凹槽内,圆弧形导轨的外表面设置圆弧形齿条,齿条与齿轮相啮合,导轨的内表面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并列设置的圆弧形长条状充气气囊;所述旋转机构包括设置在担架前端附近的第五旋转电机,第五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担架前端设置的联轴器构成可拆卸式连接,联轴器与担架主体固定连接;第五旋转电机安装在可移动的电动升降支架上;所述的支撑机构由分别设置在担架主体左右两侧的前后共四个第二伸缩杆组成,第二伸缩杆下端连接全向轮,上端通过第四离合器与安装在担架主体上相应位置的第四旋转电机连接,第四旋转电机的轴向沿担架横向方向水平设置;所述担架主体(4-1)为碳纤维管拼接而成的框架式结构,框架式结构的四个角位分别设置一个通槽,通槽中设置双向伸缩杆(6-1),伸缩杆(6-1)的两端各安装一个旋翼(6-2),所述的全向轮(4-20)上设置重量传感器(6-3),框架式结构四角处的旋翼(6-2)共同构成多旋翼式飞行器。优选的,所述的多功能担架还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安装在担架主体前端和后端的360°全景摄像头,全景摄像头上还安装热成像仪、可变焦相机,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担架主体正面和背面的压力应变片,传感器组件和中央处理器通信连接,中央处理器还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第一旋转电机、第一离合器、第一伸缩杆、第二离合器、第二旋转电机、第三离合器、第三旋转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第二伸缩杆、全向轮、第四离合器,以及充气气囊的气压调节阀通信连接;所述的中央处理器还分别与触摸式显示屏、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图像处理模块、GPS定位模块通信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伸缩杆与全向轮之间设置悬挂组件,悬挂组件包括空气弹簧、阻尼可调式减振器。优选的,所述勾形铲板和辅助支撑板的内表面上设置条纹状或颗粒状防滑层,所述勾形铲板和辅助支撑板的侧边相应位置设置绑带。根据上述任意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的救护方法,所述的救护过程包括普通伤者安置步骤、特殊伤者安置步骤;所述的普通伤者安置步骤为:横杆最大限度的收缩进横向通孔内,第一伸缩杆收缩到最短,铲板组和辅助支撑板组处于担架主体下方呈闭合花瓣状相互靠近;即安装在同一个第一伸缩杆上的勾形铲板和辅助支撑板相互靠近形成近似椭圆形状,相对的位于担架主体另一侧的勾形铲板和辅助支撑板紧贴在近似椭圆形状外侧;第二伸缩杆为竖直状态且其下端的全向轮与地面接触;医护人员通过控制四个全向轮的旋转实现多功能担架的移动;所述的特殊伤者安置步骤为:当特殊伤者因不便被抬起或搀扶而躺倒在地时,医护人员将多功能担架移动至特殊伤者附近;然后第一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横杆向横向通孔外侧移动,同时第一伸缩杆伸长,接着第二旋转电机带动勾形铲板转动,第三旋转电机带动辅助支撑板转动,使担架主体一侧的勾形铲板与辅助支撑板组成半圆后停止转动,此时勾形铲板下部末端接触地面,特殊伤者正好处于两侧铲板组中间;第二伸缩杆收缩,使全向轮离地,则升降支架的底端与地面接触,同时第四旋转电机动作,将第二伸缩杆旋转至水平状态,然后升降支架缓慢移动,使担架主体位于特殊伤者上方;第一驱动电机转动,带动横杆向横向通孔内侧移动,继而通过第一伸缩杆带动勾形铲板和辅助支撑板一起向中间靠拢,使两侧的勾形铲板和辅助支撑板构成一个圆,将伤者铲离地面;所述的特殊伤者调整步骤包括躺倒调整过程、趴倒调整过程、侧卧调整过程;所述的躺倒调整过程为:此时特殊伤者为躺倒状态,充气气囊充气,使其表面突出勾形铲板或辅助支撑板的内表面,特殊伤者身体与充气气囊接触;旋转机构带动担架主体、勾形铲板、辅助支撑板转动,同时第二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导轨相对于第五旋转电机反向旋转,即导轨与第五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及救护方法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担架(4)包括担架主体(4‑1),担架主体(4‑1)上分别安装铲板组、辅助支撑板组、支撑机构、铲板缩放机构;担架主体(4‑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横向通孔(4‑2),每个横向通孔(4‑2)内装有两个第一驱动电机(4‑3),每个第一驱动电机(4‑3)可以驱动一根横杆(4‑4)在横向通孔(4‑2)内横向移动;所述铲板缩放机构包括横杆(4‑4),横杆(4‑4)伸出担架主体(4‑1)一侧的端头处安装第一旋转电机(4‑6),第一旋转电机(4‑6)与横杆(4‑4)同轴设置;第一旋转电机(4‑6)的输出轴外侧面与第一离合器(4‑18)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离合器(4‑18)的输出端穿入第一伸缩杆(4‑5)的一端设置的耳孔中;第一伸缩杆(4‑5)与横杆(4‑4)垂直设置;担架主体(4‑1)的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布置至少两个铲板组以及至少两个辅助支撑板组,每个铲板组包括两个勾形铲板(4‑7),所述勾形铲板(4‑7)通过第二离合器(4‑8)与设置在第一伸缩杆(4‑5)另一端的第二旋转电机(4‑9)连接;每个辅助支撑板组包括两个圆弧形辅助支撑板(4‑10),辅助支撑板(4‑10)通过第三离合器(4‑11)与设置在第一伸缩杆(4‑5)另一端的第三旋转电机(4‑12)连接;第二旋转电机(4‑9)与第三旋转电机(4‑12)同轴设置;第二旋转电机(4‑9)与第一伸缩杆(4‑5)垂直设置,设置在担架主体(4‑1)两侧的、相对的两个第一伸缩杆(4‑5)上的铲板组与辅助支撑板组共同构成一个圆筒形状,圆筒形状的上半圆是由两个勾形铲板(4‑7)组成,下半圆是由两个辅助支撑板(4‑10)组成;所述勾形铲板(4‑7)和辅助支撑板(4‑10)的内表面分别设有圆弧形卡槽(4‑12),圆弧形卡槽(4‑12)的槽底装有第二驱动电机(4‑13),第二驱动电机(4‑13)的输出轴上连接齿轮(4‑14);圆弧形卡槽(4‑12)内设置可沿其滑动的圆弧形导轨(4‑15),导轨(4‑15)的两侧面设置的凸块卡在圆弧形卡槽(4‑12)两侧面相应位置设置的凹槽内,圆弧形导轨(4‑15)的外表面设置圆弧形齿条(4‑16),齿条(4‑16)与齿轮(4‑14)相啮合,导轨(4‑15)的内表面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并列设置的圆弧形长条状充气气囊(4‑17);所述旋转机构(5)包括设置在担架前端附近的第五旋转电机(5‑1),第五旋转电机(5‑1)的输出轴与担架前端设置的联轴器(5‑2)构成可拆卸式连接,联轴器(5‑2)与担架主体(4‑1)固定连接;第五旋转电机(5‑1)安装在可移动的电动升降支架(5‑3)上;所述的支撑机构由分别设置在担架主体(4‑1)左右两侧的前后共四个第二伸缩杆(4‑19)组成,第二伸缩杆(4‑19)下端连接全向轮(4‑20),上端通过第四离合器(4‑21)与安装在担架主体(4‑1)上相应位置的第四旋转电机(4‑22)连接,第四旋转电机(4‑22)的轴向沿担架横向方向水平设置;所述担架主体(4‑1)为碳纤维管拼接而成的框架式结构,框架式结构的四个角位分别设置一个通槽,通槽中设置双向伸缩杆(6‑1),伸缩杆(6‑1)的两端各安装一个旋翼(6‑2),所述的全向轮(4‑20)上设置重量传感器(6‑3),框架式结构四角处的多个旋翼(6‑2)共同构成多旋翼式飞行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担架(4)包括担架主体(4-1),担架主体(4-1)上分别安装铲板组、辅助支撑板组、支撑机构、铲板缩放机构;担架主体(4-1)沿其长度方向设置至少两个横向通孔(4-2),每个横向通孔(4-2)内装有两个第一驱动电机(4-3),每个第一驱动电机(4-3)可以驱动一根横杆(4-4)在横向通孔(4-2)内横向移动;所述铲板缩放机构包括横杆(4-4),横杆(4-4)伸出担架主体(4-1)一侧的端头处安装第一旋转电机(4-6),第一旋转电机(4-6)与横杆(4-4)同轴设置;第一旋转电机(4-6)的输出轴外侧面与第一离合器(4-18)的输入端连接,第一离合器(4-18)的输出端穿入第一伸缩杆(4-5)的一端设置的耳孔中;第一伸缩杆(4-5)与横杆(4-4)垂直设置;担架主体(4-1)的下方沿其长度方向布置至少两个铲板组以及至少两个辅助支撑板组,每个铲板组包括两个勾形铲板(4-7),所述勾形铲板(4-7)通过第二离合器(4-8)与设置在第一伸缩杆(4-5)另一端的第二旋转电机(4-9)连接;每个辅助支撑板组包括两个圆弧形辅助支撑板(4-10),辅助支撑板(4-10)通过第三离合器(4-11)与设置在第一伸缩杆(4-5)另一端的第三旋转电机(4-12)连接;第二旋转电机(4-9)与第三旋转电机(4-12)同轴设置;第二旋转电机(4-9)与第一伸缩杆(4-5)垂直设置,设置在担架主体(4-1)两侧的、相对的两个第一伸缩杆(4-5)上的铲板组与辅助支撑板组共同构成一个圆筒形状,圆筒形状的上半圆是由两个勾形铲板(4-7)组成,下半圆是由两个辅助支撑板(4-10)组成;所述勾形铲板(4-7)和辅助支撑板(4-10)的内表面分别设有圆弧形卡槽(4-12),圆弧形卡槽(4-12)的槽底装有第二驱动电机(4-13),第二驱动电机(4-13)的输出轴上连接齿轮(4-14);圆弧形卡槽(4-12)内设置可沿其滑动的圆弧形导轨(4-15),导轨(4-15)的两侧面设置的凸块卡在圆弧形卡槽(4-12)两侧面相应位置设置的凹槽内,圆弧形导轨(4-15)的外表面设置圆弧形齿条(4-16),齿条(4-16)与齿轮(4-14)相啮合,导轨(4-15)的内表面上安装有一个或多个并列设置的圆弧形长条状充气气囊(4-17);所述旋转机构(5)包括设置在担架前端附近的第五旋转电机(5-1),第五旋转电机(5-1)的输出轴与担架前端设置的联轴器(5-2)构成可拆卸式连接,联轴器(5-2)与担架主体(4-1)固定连接;第五旋转电机(5-1)安装在可移动的电动升降支架(5-3)上;所述的支撑机构由分别设置在担架主体(4-1)左右两侧的前后共四个第二伸缩杆(4-19)组成,第二伸缩杆(4-19)下端连接全向轮(4-20),上端通过第四离合器(4-21)与安装在担架主体(4-1)上相应位置的第四旋转电机(4-22)连接,第四旋转电机(4-22)的轴向沿担架横向方向水平设置;所述担架主体(4-1)为碳纤维管拼接而成的框架式结构,框架式结构的四个角位分别设置一个通槽,通槽中设置双向伸缩杆(6-1),伸缩杆(6-1)的两端各安装一个旋翼(6-2),所述的全向轮(4-20)上设置重量传感器(6-3),框架式结构四角处的多个旋翼(6-2)共同构成多旋翼式飞行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功能担架还包括传感器组件和控制器;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安装在担架主体(4-1)前端和后端的360°全景摄像头(1-2),全景摄像头(1-2)上还安装热成像仪(1-3)、可变焦相机(1-4),传感器组件还包括安装在担架主体(4-1)正面和背面的压力应变片(1-11),传感器组件和中央处理器(1-1)通信连接,中央处理器(1-1)还分别与第一驱动电机(4-3)、第一旋转电机(4-6)、第一离合器(4-18)、第一伸缩杆(4-5)、第二离合器(4-8)、第二旋转电机(4-9)、第三离合器(4-11)、第三旋转电机(4-12)、第二驱动电机(4-13)、第二伸缩杆(4-19)、全向轮(4-20)、第四离合器(4-21),以及充气气囊(4-17)的气压调节阀通信连接;所述的中央处理器(1-1)还分别与触摸式显示屏(1-5)、无线信号收发模块(1-6)、图像处理模块(1-7)、GPS定位模块(1-8)通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伸缩杆(4-5)与全向轮(4-20)之间设置悬挂组件,悬挂组件包括空气弹簧、阻尼可调式减振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勾形铲板(4-7)和辅助支撑板(4-10)的内表面上设置条纹状或颗粒状防滑层,所述勾形铲板(4-7)和辅助支撑板(4-10)的侧边相应位置设置绑带。5.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4中任意一种跨障式多功能担架的救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救护过程包括普通伤者安置步骤、特殊伤者安置步骤;所述的普通伤者安置步骤为:横杆(4-4)最大限度的收缩进横向通孔(4-2)内,第一伸缩杆(4-5)收缩到最短,铲板组和辅助支撑板组处于担架主体(4-1)下方呈闭合花瓣状相互靠近;即安装在同一个第一伸缩杆(4-5)上的勾形铲板(4-7)和辅助支撑板(4-10)相互靠近形成近似椭圆形状,相对的位于担架主体(4-1)另一侧的勾形铲板(4-7)和辅助支撑板(4-10)紧贴在近似椭圆形状外侧;第二伸缩杆(4-19)为竖直状态且其下端的全向轮(4-20)与地面接触;医护人员通过控制四个全向轮(4-20)的旋转实现多功能担架的移动;所述的特殊伤者安置步骤为:当特殊伤者因不便被抬起或搀扶而躺倒在地时,医护人员将多功能担架移动至特殊伤者附近;然后第一驱动电机(4-3)转动,带动横杆(4-4)向横向通孔(4-2)外侧移动,同时第一伸缩杆(4-5)伸长,接着第二旋转电机(4-9)带动勾形铲板(4-7)转动,第三旋转电机(4-12)带动辅助支撑板(4-10)转动,使担架主体(4-1)一侧的勾形铲板(4-7)与辅助支撑板(4-10)组成半圆后停止转动,此时勾形铲板(4-7)下部末端接触地面,特殊伤者正好处于两侧铲板组中间;第二伸缩杆(4-19)收缩,使全向轮(4-20)离地,则升降支架(5-3)的底端与地面接触,同时第四旋转电机(4-22)动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子龙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