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罐式纺纱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42571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离心罐式纺纱装置,拥有一个纺纱壳,一只在纺纱壳的内部以高转速转动的离心式纺纱罐,以及一个设置在纺纱壳与离心式纺纱罐之间,以可转动方式支承的离心外壳,它被回转的离心式纺纱罐通过空气摩擦带动,其特征在于,离心式纺纱罐(11)与离心外壳(20)分别支承在磁力轴承(31、35以及18、19、41、45)内。(*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权利要求1前序所述的离心罐式纺纱装置。象其它纺纱工具一样,对于离心式纺纱或者离心罐式纺纱来说,工艺的经济性也特别取决于所需要驱动能量。在上述关系方面众所周知,所耗用驱动能量中很大的份额尤其要用于克服在离心式纺纱罐的外圆周产生的空气摩擦。这就是说,驱动功率中很大的份额被转换为纺纱罐周围空气的动能,空气动能在离心式纺纱罐转速约为60000转/分钟时,具有紊流的流动特征。试验指出,所需驱动功率正比于转速的三次幂以及离心式纺纱罐直径的四次幂增加。因此已有人过去曾经指出,让纺纱罐,又称为离心式纺纱罐在一个尽可能小的纺纱仓内运行,目的是因此而减小由紊流引起的空气摩擦。DE-AS1104653公开了一种离心罐式纺纱装置,它带有一只在纺纱仓内旋转的纺纱罐,其中在纺纱罐与纺纱仓之间隔很小一段的距离设置一个可转动的中间壳,它最大限度地包围着纺纱罐。中间壳借助于两只滚动轴承以可转动方式支承,而且在运转过程中被以相对高的转速回转的纺纱罐通过空气摩擦带动,这样中间壳就以小于纺纱罐的转速回转。这就是说,在中间壳与静止的纺纱仓之间存在着转速差,它明显地小于已被驱动的纺纱罐的转速。在纺纱罐与中间壳之间,以及在中间壳与纺纱仓之间产生的空气摩擦阻力由于明显减小的转速差而相应成比例地保持较低值,因此降低了为驱动纺纱罐而需要的马达驱动功率。不过对于该种已公开的装置来说,其缺点在于纺纱罐以及中间壳都在滚动轴承内回转。在滚动轴承内不可避免的摩擦损耗例如阻碍了下述过程,即在回转的纺纱罐的区域内产生的空气摩擦能够把中间壳加速到在节省能量的最佳转速。滚动轴承技术与纺纱罐相关,特别由于所需轴承的尺寸而受限制,上述限制均由该承轴的所谓转速特征值已确定。转速特征值在这里定义为转速(转/分钟)与轴承直径(mm)的乘积。这种轴承的局限性主要由滚动轴承在轴承外圈的高离心力,以及该轴承在高转速时难以解决的润滑问题产生。与离心罐式纺纱有关,还提出,把离心式纺纱罐支承在磁性轴承内。DE4208039A1介绍了一种离心罐式纺纱装置,它带有用磁力轴承支承的离心式纺纱罐。在这种已公开的装置中,空心圆筒状的纺纱罐通过磁力保持悬浮状态。这就是说,在纺纱罐的端头分别设置磁力轴承。磁力轴承在这种情况下既承受经向支承力,又承受轴向支承力。此外,在磁力轴承的区域内还设置了传感器,用于确定纺纱罐的经向偏移。传感器的测量结果连接附属于磁力轴承的轴承调整装置,借助于后者的帮助能够调整纺纱罐的位置。在DE3844563C中也介绍了一种用于离心式纺纱罐的磁力轴承。对于这种公开的轴承来说,为高速旋转的机器部件安装了永久磁性的重心轴承,并且为了轴承调整安装了稳定轴承。从前面所述类型的离心罐式纺纱装置出发,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进一步改进这类离心罐式纺纱装置。该任务按照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装置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优越的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中的主题。离心罐式纺纱装置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设计,使得即使在高转速下,即离心转速>50000转/分时减小离心式纺纱罐和离心外壳之间的转速差成为可能。通过空气摩擦由离心纺纱罐以低转速带动、象离心式纺纱罐一样通过磁力支承的离心外壳,在这里效力于明显缓和空气摩擦况且,这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离心罐式纺纱装置的运行过程中,由于所需驱动功率的显著减小尤为引人注目。相应的试验表明采用本专利技术的离心罐式纺纱装置,一方面能够实现高转速,另一方面所需驱动能量与传统的离心罐式纺纱装置相比能够明显地减小。在如权利要求2中所陈述的优选实施形式中,至少离心外壳保持在永久磁性的磁性轴承中。在权利要求3中所提供的改进尤其合理,这是因为永久磁性的磁性轴承拥有很大优势,即它们在不受干扰的纺纱过程中不需要能量。只不过为了平衡干扰力,能量对于电动的轴承调整装置来说是必要的。所介绍的轴承配置总之导致了所需驱动能量的显著减小。借助于正如在权利要求6中所介绍的轴承调整装置,这时正在回转的部件的每一个位置变化能够马上被灵敏地调整过来,而为此所需能量消耗相对较小。在优选实施形式中,用于离心外壳的永久磁性的磁力轴承,由一个固定在纺纱壳内或者纺纱壳上的永久磁性环组成,永久磁性环作用于被设置在离心外壳上的对应磁极环(权利要求7)。离心外壳在这里可以用一种非磁性材料制做。在这种情况下,对应磁极环例如在权利要求10中所述被设计为薄壁环,薄壁环由铁磁材料,例如钢材制做加工而成。也可能用第二只永久磁性环替代成本低廉的钢环(权利要求8)。通过应用两只永久磁性环,可以获得相对较强的磁性支承力,这对转动体的运转产生有利影响。如果采用互相排斥的永久磁性环(权利要求9),就简化了轴承调整装置。如果离心外壳自身用铁磁材料制做,那么完全可以放弃附属的对应磁极环,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离心外壳构成了对应磁极环(权利要求11)。如果正如在权利要求12中所举实施方式,实现了经向的轴承调整,那么当采用永久磁性的磁力轴承时所需要的轴承调整装置最好拥有两个偏心设置的控制线圈,它们可以根据所出现的位置偏移改变流量。一种这样的连接在控制装置上的位置调整装置便宜而且保证可靠,这样转体在运转期间保持在一个稳定的中间位置内。在优选的实施形式中,其中的控制线圈如在权利要求13中所述,互相垂直地设置,这是因为一种这样的布置方式能够相对简单地实现双向调整。作为在权利要求13中所述实施形式的变体,基本也可以想象在权利要求14中公开的改进。用于离心式纺纱罐的轴向轴承调整装置最好拥有一只可调整流量的环状控制线圈。采用一种这样的环状控制线圈能够在需要时产生强而匀的轴向分力(权利要求15)。在权利要求18中介绍的优选实施形式导致离心式纺纱罐最大限度的自动对心。因此有可能仅仅在其中一个磁性轴承的区域内设置一套轴承调整装置,最好如在权利要求15中所述,替代环状控制线圈。在权利要求19中介绍的离心外壳的实施形式表明特别合适,这是因为这样一种构造中断了可能在高转速回转的离心式纺纱罐外表面出现的紊流的气体涡流。此外还表明,采用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间距,能够获得最佳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细节与合适的改进,将在下面借助于附图用简要描述的实施例进行解释。图示为附图说明图1简要地展示了采用按照本专利技术设计的离心罐式纺纱机的纺纱部位,图2以纵向剖面形式展示了采用比图1更大尺寸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离心罐式纺纱机,图2a展示了采用磁极相斥的永久磁性环用于离心外壳磁力支承的离心式纺纱装置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图2b展示了采用端侧磁力轴承用于纺纱罐和离心外壳的离心罐式纺纱装置的第三种实施形式,图3用简图形式展示了例如在离心外壳的永久磁性的磁力轴承的范围内应用的经向轴承调整装置,图4展示了经向轴承调整装置的另一种实施形式,图5离心外壳的一种特殊的实施形式。在图1中以简图形式表现了一台未详细表示的离心罐式纺纱装置的一个笼统地用标注数字1标志的纺纱部位。在图2中与图1相比采用更大尺寸表现的离心罐式纺纱装置2仅仅采用简要的纵向截面方式进行展示,其中仅介绍和表现了为理解本专利技术所需要的部件。正如所公开的那样,这种离心罐式纺纱机或者离心式纺纱机通常拥有几个带有离心罐式纺纱装置2的纺纱部位1。正如所表明的那样,在离心罐式纺纱装置2的上方设置牵伸装置3,纤维条子4在牵伸装置3内被牵伸。纤维条子4在这里可以要么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科尔策J·K·弗雷梅雷伊
申请(专利权)人:W·施拉夫霍斯特公司于利奇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