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烹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27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2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加热烹调器,包括:底座,其内部形成有下电器室;腔体,其设置于底座,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加热腔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门体,其设置于腔体上;上盖,其盖设于腔体之上,上盖与腔体之间围成上电器室;下电器室和/或上电器室相对门体的外表面形成导风风道;下电器室或上电器室中设置有风扇。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风扇吹出的风沿导风风道流向门体的外表面;或者将门体的外表面的高温气流从导风风道引出,以使门体可以快速冷却,不需要将门体的厚度设置的过厚就可防止用户接触门体时被烫伤,同时不会影响门体观察腔体内部时的可视性。

Heating cook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eating cooker, including a base, which is formed with a lower electrical apparatus; a cavity is set on a base, and a heating chamber is formed inside the base, and one side of the heating chamber is formed as an opening for food intake; the door body is set on the cavity; the upper cover is placed above the cavity and the upper cover is above the upper cover. An electrical chamber is formed between the cavity and the cavity;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electrical apparatus room and / or the electrical appliance chamber forms a wind guide on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door; a fan is set in the electrical apparatus room or the electrical apparatus room. Through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e invention, the wind blowing out of the fan flows along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door body, or the high temperature air flow from the outer surface of the door is extracted from the air duct, so that the door body can be cooled quickly, and the thickness of the gate body is not needed to prevent the user from being scalded when the door is touched, and it will not be affected at the same time. The visibility of the body when the body is observed inside the cav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热烹调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加热烹调器。
技术介绍
通常,如图1所示,微波炉等加热烹调器为长方体形状,具备用于放置待加热食物的加热腔以及能够从加热腔前方的开口封闭烹调腔的门体,这种门体主要包括三层:内玻璃层、金属网孔层、外玻璃层。内玻璃层直接面对烹调腔内部;金属网孔层贴近内玻璃层而设置,用于防止微波从门体辐射到外界;外玻璃层相对金属网孔层隔离而设置,且为了防止用户接触外玻璃层时被烫伤,一般需要将外玻璃层相对金属网孔层隔开的距离设置在0.6mm以上,以使得来自烹调腔内部的热量不能直接传导到外玻璃层。除了传统的长方体形状的加热烹调器外,现有技术中还出现了圆筒形的加热烹调器。圆筒形加热烹调器因其独特的外观能够给用户提供新的体验而受到用户欢迎。本专利技术人在实现圆筒形加热烹调器的过程中发现,一方面,为了提高通过门体观察烹调腔内部时的可视性,要求将门体设置得更薄,即内、外玻璃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而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用户接触外玻璃层时被烫伤,需要将门体设置得足够厚,即内、外玻璃之间的距离足够大。如传统的长方体形状的加热烹调器那样,为了防止烫伤,门体的厚度已经难以设置得更薄,其可视性难以进一步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加热烹调器,其能够在保证用户接触门体时不被烫伤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门体的可视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加热烹调器,包括:底座,其内部形成有下电器室;腔体,其设置于底座,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加热腔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门体,其设置于腔体上,用于封闭或打开开口;上盖,其盖设于腔体之上,上盖与腔体之间围成上电器室;下电器室和/或上电器室相对门体的外表面形成导风风道;下电器室或上电器室中设置有风扇,风扇通过导风风道从下电器室或上电器室向门体的外表面吹风,或者风扇通过导风风道从门体的外表面向下电器室或上电器室引风。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烹调器产生的热量会使门体等部件处于高温状态,这样用户触摸门体或烹调器主体时容易造成烫伤,为了防止出现此种情况以及不会影响门体的可视性,就需要设计冷却结构对高温部件进行快速冷却,因此,在烹调器内设置风扇以及与风扇相配合的导风风道,实现门体的快速冷却,从而不需要将门体的厚度设置的过厚就可防止用户接触门体时被烫伤,同时不会影响门体观察腔体内部时的可视性。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加热烹调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扇设置于上电器室;上电器室中设置有圆盘状的顶部导风板,风扇设置于顶部导风板上,风扇发出的风由顶部导风板引导到导风风道。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风扇设置于顶部导风板中央,顶部导风板的上表面设置由中心向圆周方向延伸的导风片。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顶部导风板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构成导风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设有凸缘的圆筒状的顶部支撑板,顶部支撑板支撑于腔体之上,顶部导风板支撑于顶部支撑板之上,顶部支撑板的凸缘处与顶部导风板的第一风道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风道;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构成导风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门体包括:形成为半圆筒形的外透视层;与外透视层适配的、形成为半圆筒形的内透视层;配置于外透视层与内透视层之间的、同样形成为半圆筒形的金属网孔层,其表面上形成多个通孔;外透视层、内透视层和金属网孔层构成门面;形成为圆环状的上侧可动导轨,其用于从上侧固定门面;上侧固定导轨,其形成为与上侧可动导轨适配的环状,用于从上侧和/或外侧支撑上侧可动导轨,且上侧可动导轨可相对上侧固定导轨移动;上侧固定导轨上设置有第三风道;上侧固定导轨套设于顶部支撑板外侧,且上侧固定导轨上的第三风道与顶部支撑板的凸缘处的第二风道至少部分正对;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及第三风道构成导风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侧可动导轨上设有第四风道,第一风道、第二风道、第三风道及第四风道构成导风风道的至少一部分。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上侧可动导轨上间隔设置多个第二凸起部,相邻两个第二凸起部之间的间隙形成第四风道。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组定位组件,每组定位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柱和定位孔,定位柱和定位孔中的一个设于顶部支撑板上,另一个设于顶部导风板上。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组连接组件,每组连接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导向孔和连接孔,导向孔和连接孔中的一个设于顶部支撑板上,另一个设于顶部导风板上。本专利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现有加热烹调器的结构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闭合状态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打开状态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加热烹调器的分解结构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腔体的结构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腔体的分解结构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门体及导轨结构的结构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门体及导轨结构的分解结构图;图9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侧可动导轨和上侧固定导轨的结构图;图10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上电器室的分解结构图;图11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顶部导风板的结构图;图12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顶部支撑板的部分结构图;图2至图12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10底座,20腔体,21底壁,22顶壁,23后壁,24搅拌腔,25搅拌腔盖板,26左侧扼流齿,27右侧扼流齿,28上侧扼流齿,29下侧扼流齿,30加强件,32后支撑板,33后侧外罩,34加热腔,50门体,50a门面,51外透视层,52内透视层,54下侧可动导轨,57上侧可动导轨,57a第四风道,572第二凸起部,58上侧固定导轨,58a第三风道,59门体驱动电机,60门体驱动齿轮,70上盖,71顶部装饰片,72顶部支撑板,72a第二风道,722定位柱,724导向孔,73顶部导风板,73a第一风道,73b导风片,732定位孔,734连接孔,74风扇,75扬声器,76语音功能模块,77投影器,78投影电源电路,80发热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如图2至图12所示,其中,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涉及的加热烹调器的示意图。图3为门体50打开状态下的立体图。如图2及图3所示,加热烹调器主要具备底座10,其内部可形成供电源板、磁控管、变频器等电器件安装的下电器室(未图示);腔体20,其设置于底座10,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34,加热腔34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门体50,其设置于腔体20上,用于封闭或打开加热腔34的开口;上盖70,其盖设于腔体20之上,内部可形成供风扇、语音控制模块等电器件安装的上电器室(未图示)。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其内部形成有下电器室;腔体(20),其设置于所述底座(10),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34),所述加热腔(34)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门体(50),其设置于所述腔体(20)上,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开口;上盖(70),其盖设于所述腔体(20)之上,所述上盖(70)与所述腔体(20)之间围成上电器室;所述下电器室和/或所述上电器室相对所述门体(50)的外表面形成导风风道;所述下电器室或所述上电器室中设置有风扇(74),所述风扇(74)通过所述导风风道从所述下电器室或所述上电器室向所述门体(50)的外表面吹风,或者所述风扇(74)通过所述导风风道从所述门体(50)的外表面向所述下电器室或所述上电器室引风。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0),其内部形成有下电器室;腔体(20),其设置于所述底座(10),内部形成有供食物放置的加热腔(34),所述加热腔(34)的一侧形成为供食物进出的开口;门体(50),其设置于所述腔体(20)上,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开口;上盖(70),其盖设于所述腔体(20)之上,所述上盖(70)与所述腔体(20)之间围成上电器室;所述下电器室和/或所述上电器室相对所述门体(50)的外表面形成导风风道;所述下电器室或所述上电器室中设置有风扇(74),所述风扇(74)通过所述导风风道从所述下电器室或所述上电器室向所述门体(50)的外表面吹风,或者所述风扇(74)通过所述导风风道从所述门体(50)的外表面向所述下电器室或所述上电器室引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74)设置于所述上电器室;所述上电器室中设置有圆盘状的顶部导风板(73),所述风扇(74)设置于所述顶部导风板(73)上,所述风扇(74)吹出的风由所述顶部导风板(73)引导到所述导风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74)设置于所述顶部导风板(73)中央,所述顶部导风板(73)的上表面设置由中心向圆周方向延伸的导风片(73b)。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导风板(73)的边缘设置有第一风道(73a);所述第一风道(73a)构成所述导风风道的至少一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烹调器还包括设有凸缘的圆筒状的顶部支撑板(72),所述顶部支撑板(72)支撑于所述腔体(20)之上,所述顶部导风板(73)支撑于所述顶部支撑板(72)之上,所述顶部支撑板(72)的凸缘处与所述顶部导风板(73)的所述第一风道(73a)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风道(72a);所述第一风道(73a)与所述第二风道(72a)构成所述导风风道的至少一部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烹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门体(50)包括:形成为半圆筒形的外透视层(51);与所述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令欧军辉周小金刘刚王卫海彭定元鲍丽莉皮尔斯·詹姆士·巴纳德王方璐卢阳佳李品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厨房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