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送一根纤维须条的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212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条用于输送一根要用气流来凝聚的纤维须条的输送带,该输送带具有一个含热塑性长丝的透气网格形部位。所述网格形部位是由上下相互叠置的经丝和纬丝组成,经纬丝相互融合。经丝和/或纬丝最好由多成分长丝构成,所述长丝含有一个能溶化的表层。多成分长丝可以是双成分长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输送一根要用气流进行凝聚的纤维须条的输送带,该输送带具有一个含热塑性长丝的可透气的网格状部位。
技术介绍
当一根已牵伸的纤维须条在一个纺纱机上紧接于一个牵伸装置的前罗拉对处获得一个捻回时,接着在前罗拉对的钳口线处形成一个所谓的纺纱三角区。这里因此使得具有一个规定宽度的牵伸纤维须条离开牵伸装置,并使其加捻成一根较细直径的纱。所述纺纱三角区含有无序交缠在已加捻的纱中的边缘纤维,因而很少或完全无助于成纱的强度。因此近年来,人们愈来愈趋向给牵伸装置的牵伸区补充布置一个所谓的凝聚区,该凝聚区本身在出口侧由一条钳口线为界限。纱在此界限后才获得加捻。纤维在凝聚区集束或凝聚,这样纤维须条在离开最后的钳口时变得很细,使可怕的纺纱三角缺陷不再显得重要。所成纱显得均匀,强度更好以及绒头少。凝聚一根纤维须条的不同装置是大家所已知的。许多所述装置用一条透气的输送带进行工作,该输送带使得将要凝集的纤维须条滑动地输送通过一条吸气缝。这样一种装置例如已在DE 198 37 182 A1中公开。在该文献中另外描述了输送带可以由一种含有热塑性长丝的织物制成。在这里必要时较粗和较细的长丝可以相互交织。织成的输送带侧面棱边可以必要时借助一个加热的切割工具切割,以提高棱边的硬度。这里应说明的是,在该专利权申请的“气流凝聚”概念术语中也应当包括这种装置,其中除了起到吸气流机构的作用外,同时也可以起到另一种机构的作用,比如用作对着一个斜定位吸气缝的一个输送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为了用气流来凝聚一根纤维须条而创造一种新型输送带,以现有技术来看,这种输送带至今是人们所不知的。“经丝”的概念表示所述长丝按纤维须条的输送方向延伸。相应地“纬丝”横向于运送的纤维须条运行方向延伸。借助于本专利技术制造出的一种可透气的输送带含有热塑性长丝,如象织物中有经丝和纬丝那样,但它们不是相互交织。没有真的织物组织结构,但却形成透气的网格。这是由于上下相互叠置的经丝和纬丝通过热塑性长丝的加热过程而相互固定结合,但是应保持输送带所要求的透气性。还应指出的是,使用一条这样生产的输送带能够在输送带和一个配置于该输送带的传动罗拉之间具有较好的接触性。尽管专利技术的基本构思是,经丝和纬丝都可以应用标准的热塑性长丝,比如聚酰胺丝,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是,经丝和/或纬丝由多成分长丝制成,它们具有一个可熔融的表层。所述多成分长丝尤其可以是双成分长丝。加热时只是表层熔融并使网格状部位固定,而不熔融的—或具有一个较高熔点的—芯层保证输送带的形状稳定性。例如这种双成分长丝可以由两种不同的聚酰胺层制成。如果纬丝布置在配置于纤维须条的侧面上,则得到的附加优点是,在输送带的承载纤维须条的侧面上形成一种微型网纹,这样借助传动罗拉改善输送带的同步效应。有关细节将参照一个放大图在后文中加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方案中输送带是抗静电的。这例如可以通过化学处理的抗静电整理而获得,或使用抗静电的聚酰胺,该物质包含在热塑性长丝中或者添加进所述长丝中。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它优点和特征可以从对于一个实施例的以下说明中得知。附图示出图1 用于凝聚一根已牵伸的、尚未加捻的纤维须条的一个装置,在该装置上可以使用依据本专利技术的输送带;图2 根据图1中箭头II方向的视图,这里为更加一目了然,各个罗拉都省略掉;图3 由热塑性长丝组成的输送带网格状部位的放大图;图4 一根多成分长丝的放大图;图5 近似图3比例的一个图1中位于作为阻捻用的一个握持罗拉部位的局部图,该握持罗拉与网格形部位构成一种微型啮合; 图6 类似图5的一条根据前述的现有技术的输送带的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和2中的一台纺纱机、特别是一台环锭细纱机只表示出用于凝聚一根已牵伸过的、还没有加捻的纤维须条2的一个装置1的部位。装置1紧接在一个牵伸装置3之后,牵伸装置仅表示了一对前罗拉4和一对布置在沿输送方向A在该前罗拉之前的皮圈罗拉5,该皮圈罗拉带有一个下皮圈6和一个上皮圈7。前罗拉对4包括一个被传动的前下罗拉8和一只弹性地对该前下罗拉加压的前压辊9。前罗拉对4因此限定了构成牵伸装置3的牵伸区的终端的输出钳口线10。在牵伸装置3内,一根纤维须条或一根粗纱11按输送方向A以通常方式牵伸到要求的细度。所述牵伸在输出钳口线10处终止,并且从该点起所述已牵伸过的、然而还未纺纱加捻的纤维须条2进料。为了缩小已知的和有害的纺纱三角区,纤维须条2紧接在输出钳口线10之后在一个凝聚区12中进行凝聚。为凝聚设置的装置1包含一条透气的输送带13,该输送带将待凝聚的纤维须条2输送通过凝聚区12。此外,装置1有一根吸气管道14,该管道设计成处于低压中的异形空心管,并延伸经过许多个纺纱锭位。吸气管道14在它朝向凝聚区的外表上设计成引导输送带13的滑动面15。一条吸气缝16位于滑动面15中,它对于输送带13的移动方向轻度倾斜地布置,因而吸气缝16的一个侧面棱边关于待凝聚的纤维须条2设计成纤维导滑边17。纤维须条2在凝聚过程时沿着这个纤维导滑边17移动,这样处于纤维须条中的纤维横向于输送带13的运行方向集束或凝聚,并且纤维须条2因此稍许卷曲。吸气管道14由一根低压连接管18接到一个图中未表示的低压源,该低压连接管与吸气缝16保持间隔。只要吸气管道14延伸通过许多纺纱锭位,则每根吸气管道14只需有一根低压连接管18。凝聚区12的出口侧由一个握持罗拉19定界,该握持罗拉将纤维须条2和输送带13紧压到滑动面15上,同时确定输出钳口线20,该钳口线对于将要得到的捻度起到阻捻作用。握持罗拉19驱动输送带13,并且该握持罗拉本身通过一个比如设计为齿轮的传递轮21从前压辊9开始受到传动。形成的纱22在输出钳口线20之后通过将所述纱沿着输出方向B输送到一个图中未表示的加捻机构、比如一个环锭来得到所述纱的捻度。在纺纱加捻方面,钳口线20起到阻捻作用,这样纺纱加捻不能反作用地伸展到凝聚区12中。输送带13在吸气管道14背离吸气缝16的侧面上受到一个张力元件23的张紧,该张力元件可以设计成一根固定杆或者是导向辊。该张力元件23应这样布置使得输送带13以轻度压力紧贴在前下罗拉8上。由于输送带13和前下罗拉8在接触点处反向运动,所以输送带13稍许粘附的飞花被清洁掉。从图2可以看到,吸气缝16的起始部位24是加宽的,其目的是使稍许按横向移动的纤维须条2在任何情况下能由吸气缝16收集。所述横向移动特别是为了前压辊9可获得较长的寿命。下面参照放大的图3至图6对装置1的中心构件、即新型的透气的输送带13作详细说明。从放大的示意图3可以看到输送带13的网格形部位25。热塑性长丝作为经丝26和纬丝27重叠放置,这样它们就相互融合。这种过程是这样实施的在网格形部位25内保持有通气孔31,该通气孔原理上如同通常的机织运输带那样。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经丝26和纬丝27不是作为织物互相交织在一起,因此没有形成网眼,而是通过一个加热过程产生热塑性长丝的连结。在图4中表示更加放大的一根热塑性长丝局部示意图,该长丝是双成分长丝。这种长丝有一个可熔融的表层30,它包围着一个不能熔融或有较高熔点的芯层29。在制作根据图3的网格形部位时只是表层30熔融,而芯层29保证输送带13所要求的形状稳定性。比图1更为放大的局部5展示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输送一根要用气流进行凝聚的纤维须条的输送带,该输送带具有一个含热塑性长丝的可透气的网格形部位,其特征在于,网格形部位(25)由重叠放置的经丝(26)和纬丝(27)构成,该丝相互融合。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布兰肯霍恩
申请(专利权)人:里特机械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CH[瑞士]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