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由端纺纱或气流纺纱。自由端纺纱机通常包括排列在纺纱机前部两侧的一系列单独的纺纱单元,每个纺纱单元包括将纱条的单纤维加工为加捻纱的纺纱杯、以及卷绕单元(collection unit),该卷绕单元在由插入在纺纱杯和卷绕单元之间的清纱器来控制纱线的品质之后使纱线卷绕到管上以形成纱筒。由此在此纱筒被下面的辊牵引旋转时,通过将纱线牵引和卷绕到其表面上而形成此纱筒,该正在形成的纱筒支撑在所述辊上。由于卷绕单元设有以前后轴向运动将纱线分布到纱筒的外表面上的导纱装置,所以纱线螺旋卷绕到所形成的纱筒上。
技术介绍
各个纺纱站的结构在图1的示意图中示出,下面根据其正常运行模式简单描述其功能。 向上行进,单个纺纱站1包括实际的纺纱单元2和卷绕单元3,下面简要说明其将平行纤维纱条转变成卷绕纱线的纱筒的主要部件。 喂入的条子或纱条S容纳在圆筒容器4中,在其中纱条以双螺旋的形式存放。纱条S由喂入辊5经过喇叭口形输送器6喂入到该单元并到达梳理辊7,该梳理辊7是一个设有齿带的旋转辊,其将纱条S分离成单纤维并通过抽吸将它们送到在低压下工作的纺纱杯8。 单根化的纤维在离心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纱线(F)的控制和定位的装置(71),用于自由端纺纱机的纺纱单元所用的自动维护小车,以实现用于启动、纱线的重新连接、最后的纱线保留部分的放置和将纱筒移除到单个纺纱单元上的干预循环,所述小车上承载着用于所述循环的单个或多个操作的部件或组件,所述装置(71)包括具有水平轴线且平行于纺纱机前部的蜗杆,所述蜗杆设有悬臂支承臂,所述悬臂支承臂使得所述蜗杆能够被降低和提升并保持蜗杆水平且平行于纺纱机的前部并将蜗杆保持在多个特定位置中,所述蜗杆由电机驱动进行受控的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由此确定纱线被带到的高度和轴向坐标,纱线自身接合在蜗杆的螺纹凹腔内,所述蜗杆通过旋转而确定纱线轴向 ...
【技术特征摘要】
IT 2006-1-4 MI2006A000008中限定其必要部件,而其变型和优选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定和限定。 图2示出小车C的内部平行六面体空间的分解图,其中示意性示出了对于本发明用于维护自由端纺纱单元的最重要部件或组件,包括根据本发明的用于纱线的控制和定位的装置71,具体有-在干预循环期间用于纱线F的控制和定位的装置71,该装置71形成本发明的具体特点并参考图3进一步更详细描述;-在维护干预期间使纱筒25或新管28旋转的辅助电机驱动辊42。可以利用臂43使其进入工作或缩回;-用于从纱筒25侧捕获纱线的绞纱端的可移动吸嘴44,随着其臂45的旋转而移动接近/远离;-用于取下和移动由吸嘴44捕获的纱线的V形中心定位装置46。它随着其臂48的旋转而移动。它是专利EP473212的主题;-纱线绞纱端的准备组件50,用于将绞纱端重新引入纺纱杯8中。关于其结构和功能的更多细节在专利EP443220中描述;-使纱线F的绞纱端进入纺纱杯8中的引入组件52,用于纺纱的重新启动;-纱筒保持臂26的提升和打开组件54,其在每个干预循环的开始时使纱筒与其辊29分离并在结束时释放纱筒。 小车各部件由小车自身的控制单元管理,该控制单元与纺纱机的中心控制单元和单个纺纱站通信。小车的控制单元协调干预循环的各个阶段,向其部件发出驱动命令并接收有关传感器和行程末端的测量结果,以控制每个阶段的完全结束或不完全结束并对相应的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 图3示出根据本发明的装置71的典型实施例,用于在小车干预期间控制和定位纱线。该装置在从上方的视图中示出处于其工作中的缩回(图3A)和伸出(图3B)位置。 在图2的视图中,装置71安装到小车前部的左侧并包括蜗杆32,该蜗杆32具有水平和平行轴线在纺纱机前方,该蜗杆32的一端自由而另一端由悬臂支撑臂33占据。该蜗杆可以通过绕轴线34旋转的支承臂33的旋转而被降低或提升,轴线34也是平行于纺纱机前部的水平轴线。驱动蜗杆32顺时针/逆时针旋转的驱动电机35装配在支承臂上,而臂33设有通常根据干预循环的需要采取三个受控角位置而绕水平轴线34旋转的定位装置,这些角位置导致蜗杆32轴线的高度停机时降低、运行时提升以及提升到最大量。 对于已经在以前的专利EP1524230A2中描述的干预循环的优选实施例,具有非对称且凹入的帽子形状的转向板(diverting plate)36固定在支承臂33的内部上。转向板36因此与蜗杆32成为一体并跟随其处于其运行和停机位置。 一般而言,蜗杆32具有15-30mm的直径,其光滑边缘的螺纹具有4-8mm的螺距。其被驱动进行受控的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转速为几百转/分钟的量级。 蜗杆32的长度短于纱筒的长度,因为其在沿一个方向旋转的时候必须携带来自臂33的内部的纱线F以通过将其捕捉在管28的底部与纱筒保持臂的打开尾架27之间而形成初始的纱线保留部分,并且另一方面,在沿相反方向旋转的时候,其必须能够将纱线F携带到蜗杆32的相对的自由端并让纱线F落到肯定在导纱器21的范围内的轴向坐标中,从而由此将纱线F钩到其第一个有用通道。 蜗杆32的驱动电机35可以是由小车的控制单元按频率或按步驱动的无刷电机或步进电机,以获得沿两个旋转方向的角位置、倒转时间(inversion times)和受控速率。 用于纱线F的控制和定位的装置71到目前为止遵循以前的专利申请EP1524230A2的纱线定位器的示意图。 根据本发明,为了使得能够将最后的纱线保留部分放置在所完成的纱筒的管的端头上,用于在小车运行期间控制和定位纱线的装置71设有整个装置71的轴向运动部件72,使得蜗杆32的自由端可以轴向移动以与纱筒的卷绕端对应,即与管28的端头对应。部件72因此预定具有两个位置一个是缩回位置(图3A),已经在EP1524230A2中描述用于新纱筒的重新连接、去除和启动过程;另一方面,另一个位置是伸出位置(图3B),涉及将最后的纱线保留部分放置在所完成的纱筒的管的端头上的操作。轴向运动部件72因此可以包括例如双向作用气动缸,在等于这两个位置之间的所需行程的一次运行中用维护流体交替馈入该气动缸的两个部分之一中。为了清楚表明装置71在其用于放置最后的纱线保留部分的干预期间的空间关系,还示出了在放置最后的纱线保留部分期间吸嘴44和中心定位装置46的操作位置。 如图3C更好示出的,在蜗杆32的自由端上还有与蜗杆同轴的筒形腔73,该腔中容纳有可伸出和可缩回的筒形塞74,该塞优选是光滑的。其用于将最后的纱线保留部分放置在所完成的纱筒的管的端头上的操作,并为此例如通过用加压的维护流体馈给单向作用的气动活塞的作用而向外伸出,并通过弹回作用而缩回。当维护流体的效果已经停止时,塞74被留下重新进入其腔73。 在图3C的放大详细视图中,蜗杆32的结构与塞74的伸出和缩回装置一起图示。在左边的构造中塞74被缩回,而在右边的构造中塞74从其腔73向外伸出。 腔73呈筒形并且塞74成一体地连接到具有杆76的滑动活塞75,该杆76的滑动由中空导向件77导向,趋向于向左推动活塞75的收缩弹簧78靠在导向件77上。为了使塞74伸出,利用电动阀80馈入加压的维护流体,例如压缩空气,所述电动阀将所述流体注入轴向腔81中。当必须缩回塞时,使电动阀80换向并排出流体。弹簧78的推力占主导作用并且塞74重新进入腔73。 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装置71在小车的干预期间用于控制和定位纱线的功能和特性,下面参考示出小车部件所处位置的图4至7,描述在卸载之前用于将最后的纱线保留部分放置在所完成的纱筒的管的端头上的操作的最重要步骤。 关于所完成纱筒的重新连接、去除和新的纱筒的重新启动过程,应该参考EP1524230A2中的描述。 对于将最后的纱线保留部分放置在管的端头上的操作,此操作如下这样来进行。 一般而言,当已经到达纱筒25的长度限制时,通过提供信号来停止纺纱。类似于重新连接循环,该单元的外围控制单元提升纱筒25而将其与其滚筒29分离,使得纱筒制动并请求维护小车干预。在纺纱单元2处的纱条S的喂入辊5也停止。 当维护小车C位于所要维护的纺纱单元前时,控制单元开始干预循环以协调所涉及的各个部件的操作。它的提升组件54额外提升纱筒25而使其空转;与重新连接干预类似,使纱筒25旋转的辅助驱动辊42被带到旁边。用于从纱筒25侧捕获纱线的绞纱端的可移动吸嘴44也被带到旁边(图4A)并随后缩回(图4B),其中所捕获的纱线F已经示为处于缩回位置。被驱动逆时针旋转以解开已经卷绕到纱筒25上的纱线F的辊42与利用吸嘴44抽吸的组合作用作用于纱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R巴迪亚利,V科卢西,D卡斯泰拉林,
申请(专利权)人:SAVIO纺织机械责任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IT[意大利]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