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A柱内板冲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1451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11 07: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A柱内板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位于下模具的顶部,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下模具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上模具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模具和下模具,达到制造内板的效果,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达到对产品限位的效果,通过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达到对产品位置检测的效果,通过第二气缸,达到带动电动伸缩杆移动的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达到对第二支撑杆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第二固定板,达到对产品支撑的效果,可有效的对产品进行限位,不需要人工进行限位,减少了工人的危险性。

A stamping die for A inner plate of automobil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tamping die for the inner plate of an automobile A column, which comprises an upper die and a lower die. The upper die is located at the top of the lower die. The upper part of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are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pressure plate. The right side of the top of the lower di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first fixed plate. The top of the upper die is fixedly connected to the top. The first cylinder. The utility model achieves the effect of making the inner plate by setting the upper die and the lower die. Through the first support bar and second support poles, the effect is reached to the product. Through the first contact and the second contact, the effect of detecting the product position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second cylinders, the effect of moving the electric telescopic rod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electrotelescopic rod, the effect on the height adjustment of the second support rod is achieved. Through the second fixed plate, the effect on the product support can be achieved. It can effectively limit the product and do not need artificial limit, thus reducing the workers' ri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A柱内板冲压模具
本技术涉及冲压模具
,具体为一种汽车A柱内板冲压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和工具,简而言之,模具是用来制作成型物品的工具,这种工具由各种零件构成,不同的模具由不同的零件构成,它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素有“工业之母”的称号,为了对汽车A柱进行保护需要使用到内板,为了便于对内板进行生产需要使用到冲压模具,而现有的冲压模具无法有效的对产品进行限位,需要人工对产品进行限位,从而增加了工人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A柱内板冲压模具,具备可有效对产品进行限位,不需要人工进行限位的优点,解决了无法有效对产品进行限位,需人工进行限位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A柱内板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位于下模具的顶部,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板,所述下模具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所述上模具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所述上模具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固定板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第一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电动伸缩杆的顶部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长孔,所述长孔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远离长孔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所述长孔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触点配合使用的第二触点,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一侧且位于长孔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优选的,所述电动伸缩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固定板表面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滑块配合使用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远离的凹槽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优选的,所述第二触点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表面且位于长孔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配合使用的第二滑槽,且第二滑槽与长孔连通,所述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滑动连接。优选的,所述下模具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上模具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连接杆的顶部延伸至第二通孔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设置上模具和下模具,达到制造内板的效果,通过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达到对产品限位的效果,通过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达到对产品位置检测的效果,通过第二气缸,达到带动电动伸缩杆移动的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达到对第二支撑杆高度调节的效果,通过第二固定板,达到对产品支撑的效果,可有效的对产品进行限位,不需要人工进行限位,减少了工人的危险性;2、本技术通过第一弹簧,达到对第一触点支撑的效果,同时也方便第一触点进行移动,通过第一滑块和第一滑槽,达到对电动伸缩杆支撑的效果,同时也达到辅助电动伸缩杆移动的效果,通过第二弹簧和第三固定板,达到对辅助第二固定板对产品支撑的效果,同时也达到对第二固定板保护的效果,避免第二固定板出现损坏的状况,通过连接杆和第二通孔,达到辅助上模具移动的效果,避免出现偏移的状况,通过第一通孔,方便电动伸缩杆进行移动,避免出现无法移动的状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A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中:1上模具、2下模具、3压板、4第一固定板、5第一气缸、6第一支撑杆、7第二气缸、8电动伸缩杆、9第一通孔、10第二支撑杆、11长孔、12第一弹簧、13第一触点、14第二触点、15第二固定板、16第一滑块、17第一滑槽、18凹槽、19第二弹簧、20第三固定板、21第二滑块、22第二滑槽、23连接杆、24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一种汽车A柱内板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通过在下模具2顶部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10,可对产品两侧的位置进行检测,避免出现放置不到位的状况,下模具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3,上模具1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通孔24,通过连接杆23和第二通孔24,达到辅助上模具1移动的效果,避免出现偏移的状况,连接杆23的顶部延伸至第二通孔24的内部,上模具1位于下模具2的顶部,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板3,通过压板3,方便对产品的形状进行加工,下模具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4,上模具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5;上模具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第一固定板4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7,第二气缸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8,通过第二气缸7和电动伸缩杆8,方便带动第二支撑杆10进行移动,同时也方便将产品放在下模具2上,电动伸缩杆8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滑块16,第一固定板4表面的底部开设有与第一滑块16配合使用的第一滑槽17,第一滑块16与第一滑槽17滑动连接,通过第一滑块16和第一滑槽17,达到对电动伸缩杆8支撑的效果,同时也达到辅助电动伸缩杆8移动的效果,第一固定板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9,通过第一通孔9,方便电动伸缩杆8进行移动,避免出现无法移动的状况,电动伸缩杆8的顶部贯穿第一通孔9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10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长孔11,长孔11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2,通过第一弹簧12,达到对第一触点13支撑的效果,同时也方便第一触点13进行移动,第一弹簧12远离长孔1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13,长孔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触点13配合使用的第二触点14,第二触点14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滑块21,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10的表面且位于长孔11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与第二滑块21配合使用的第二滑槽22,且第二滑槽22与长孔11连通,第二滑块21与第二滑槽22滑动连接,通过第二滑块21和第二滑槽22,达到辅助第二触点14移动的效果,同时也达到对第二触点14支撑的效果,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10的一侧且位于长孔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5,第二固定板15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8,凹槽18内腔底部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弹簧19,第二弹簧19远离的凹槽18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固定板20,通过第二弹簧19和第三固定板20,达到对辅助第二固定板15对产品支撑的效果,同时也达到对第二固定板15保护的效果,避免第二固定板15出现损坏的状况,通过设置上模具1和下模具2,达到制造内板的效果,通过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10,达到对产品限位的效果,通过第一触点13和第二触点14,达到对产品位置检测的效果,通过第二气缸7,达到带动电动伸缩杆8移动的效果,通过电动伸缩杆8,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A柱内板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位于下模具(2)的顶部,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板(3),所述下模具(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4),所述上模具(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5);所述上模具(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所述第一固定板(4)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7),所述第二气缸(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8),所述第一固定板(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电动伸缩杆(8)的顶部贯穿第一通孔(9)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所述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10)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长孔(11),所述长孔(11)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2),所述第一弹簧(12)远离长孔(1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13),所述长孔(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触点(13)配合使用的第二触点(14),所述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10)的一侧且位于长孔(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A柱内板冲压模具,包括上模具(1)和下模具(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具(1)位于下模具(2)的顶部,所述上模具(1)和下模具(2)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压板(3),所述下模具(2)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板(4),所述上模具(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气缸(5);所述上模具(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杆(6),所述第一固定板(4)内腔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7),所述第二气缸(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8),所述第一固定板(4)的顶部开设有第一通孔(9),所述电动伸缩杆(8)的顶部贯穿第一通孔(9)并延伸至第一固定板(4)的外部固定连接有第二支撑杆(10),所述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10)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长孔(11),所述长孔(11)内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12),所述第一弹簧(12)远离长孔(11)内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触点(13),所述长孔(1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与第一触点(13)配合使用的第二触点(14),所述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10)的一侧且位于长孔(1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板(1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A柱内板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栋良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天汇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