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兆褀专利>正文

圆盘割刀式蚕丝机织物边角料纤维无损伤再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0966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盘割刀式蚕丝机织物边角料纤维无损伤再生机。在转轴上装有用隔套间隔排列的一组圆盘割刀,转轴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分别接减速机构,转轴的隔套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相啮合形成钳口区,圆盘割刀进入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内形成切割区,装有吸风机的盛料箱的吸风口安装在转轴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相啮合的切线方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转轴上装有用隔套间隔排列的一组圆盘割刀组成的滚筒组合体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相啮合所组成的机械手,将角料中的有捻纬纱纤维由圆盘割刀将其分割成小段并形成小条,小条被吸风机吸走,储存在盛料箱内,在普通的开松机上轻度开松,并在绢纺制条设备上,生产出普梳、精梳型绢丝条,其纤维长度保持原有长度。(*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圆盘割刀式蚕丝机织物边角料纤维无损伤再生机
技术介绍
蚕丝是珍贵的纺织纤维,其机织物边角料<下简称角料>的再生与利用意义重大。从经、纬纤维结构来分类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经、纬纱均为蚕丝长纤维(统称厂丝)所织成的织物(为说明方便称甲类);另一类是经纱为厂丝,而纬纱为有捻度的纬纱纤维所织成的织物(为说明方便称乙类)。纬纱纤维因有捻度,使用价值低,而经纱纤维价值高。目前的再生加工方法是强力开松法,即利用角钉开松机强行开松。其缺点是在开松过程中纤维大量断裂,仅2~3公分长,使用价值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圆盘割刀式蚕丝机织物边角料纤维无损伤再生机,其产品纤维长度长,即保持原有纤维长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大提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转轴、隔套、圆盘割刀、盛料箱、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减速机构。转轴上装有用隔套间隔排列的一组圆盘割刀,转轴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分别接由电机带动转动的减速机构,转轴的隔套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相啮合形成钳口区,圆盘割刀进入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内形成切割区,装有吸风机的盛料箱的吸风口安装在转轴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相啮合的切线方向。所说的隔套为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内圈与转轴紧密配合,转轴上开有轴向凹槽与圆盘割刀的凸键相配定位,用螺母压紧。本技术与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的有益的效果是它采用一对具有一定线速度、一定握持力,具有切割功能的、由转轴上装有用滚动轴承间隔排列的一组圆盘割刀组成的滚筒组合体和外包有丁氰橡胶的滚筒相啮合所组成的机械手,将角料中的有捻纬纱纤维由圆盘割刀将其分割成小段并形成小条,小条被吸风机吸走,储存在盛料箱内,然后在普通的开松上机轻度开松,并在传统的绢纺制条设备上,生产出普梳、精梳型绢丝条,其产品纤维长度长,即保持原有纤维长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大大提高。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传动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机械手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金属滚筒组合体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操作过程示意图。图中1.转轴,2.滚动轴承,3.圆形割刀,4.盛料箱,5.吸风口,6.角料,7.小条,8.外包丁氰橡胶滚筒,9.减速机构,10.经纱纤维,11.纬纱纤维,E.切割区,F.钳口区。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包括转轴1、滚动轴承2、圆盘割刀3、盛料箱4、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减速机构9。转轴1上装有用滚动轴承2间隔排列的一组圆盘割刀3,转轴1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分别接由电机带动转动的减速机构9,转轴1的滚动轴承2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相啮合形成钳口区F,圆盘割刀3进入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内形成切割区E,装有吸风机的盛料箱4的吸风口5安装在转轴1和外包丁氰橡胶滚筒8相啮合的切线方向。滚动轴承2的内圈与转轴1紧密配合,如图4所示,转轴1上开有轴向凹槽与圆盘割刀3的凸键相配定位,用螺母压紧。本技术采用一对具有一定线速度、一定握持力,具有切割功能的、由转轴1上装有用滚动轴承2间隔排列的一组圆盘割刀3组成的滚筒组合体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相啮合所组成的机械手,将角料6中的有捻纬纱纱线由圆盘割刀3将其割成小段并形成小条7,小条7宽度等于滚动轴承2的宽度,被切割后的小条被吸风机吸走,储存在盛料箱4内,然后在普通的开松机上轻度开松,并在传统的绢纺制条设备上,生产出普梳、精梳型绢丝条。机械手机构特征滚筒组合体,其中转轴1的直径20毫米,滚动轴承2的外径40毫米,滚动轴承2宽5毫米,圆盘割刀3外径43毫米,厚度0.5毫米,滚动轴承2和外包有丁氰橡胶的滚筒8啮合形成钳口区F,割刀3和外包有丁氰橡胶的滚筒8形成切割区E,机械手的特征还在于它融握持、喂入、切割于一线(即钳口)。机械手操作运转时,如图1、图2所示,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转轴1带动圆形割刀3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乙类织物角料被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和滚动轴承2外圈所握持并处喂入状态,同时圆形割刀3沿逆时针方向(即圆形割刀3与角料6运动方向相反)将角料6切割成小条7,即角料中的有捻纬纱纤维11被切割成小段,由于它对经纱纤维10控制力的失落,在此后的后续工序中,经纱纤维10极易被介离出来,从而达到开松之目的。所以说本技术开松的实质是切割。机械手由100瓦交流电机驱动。开松操作程序1、本技术适用于加工乙类蚕丝机织物角料。2、角料喂入如图5所示,喂入时,角料中的有捻纬纱纤维11于钳口平行,使角料中的有捻纬纱纤维处于圆形割刀被割状态。3、变性处理对小条7施以混合助剂变性处理,以其降低小条7中纱线纤维之间的摩擦阻力。其混合助剂选自和毛油、乳化剂、有机硅、柔软剂、静电消除剂,其加入量为角料量的5%~15%。4、开松利用普通角钉式开松机轻度开松。5、制条在传统的绢纺制条设备上制条,生产出普梳、精梳型绢丝条。权利要求1.一种圆盘割刀式蚕丝机织物边角料纤维无损伤再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隔套、圆盘割刀(3)、盛料箱(4)、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减速机构(9);转轴(1)上装有用隔套间隔排列的一组圆盘割刀(3),转轴(1)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分别接由电机带动转动的减速机构(9),转轴(1)的隔套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相啮合形成钳口区(F),圆盘割刀(3)进入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内形成切割区(E),装有吸风机的盛料箱(4)的吸风口(5)安装在转轴(1)和外包丁氰辊滚筒(8)相啮合的切线方向。2.一种圆盘割刀式蚕丝机织物边角料纤维无损伤再生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隔套为滚动轴承(2),滚动轴承(2)的内圈与转轴(1)紧密配合,转轴(1)上开有轴向凹槽与圆盘割刀(3)的凸键相配定位,用螺毋压紧。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圆盘割刀式蚕丝机织物边角料纤维无损伤再生机。在转轴上装有用隔套间隔排列的一组圆盘割刀,转轴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分别接减速机构,转轴的隔套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相啮合形成钳口区,圆盘割刀进入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内形成切割区,装有吸风机的盛料箱的吸风口安装在转轴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相啮合的切线方向。本技术由转轴上装有用隔套间隔排列的一组圆盘割刀组成的滚筒组合体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相啮合所组成的机械手,将角料中的有捻纬纱纤维由圆盘割刀将其分割成小段并形成小条,小条被吸风机吸走,储存在盛料箱内,在普通的开松机上轻度开松,并在绢纺制条设备上,生产出普梳、精梳型绢丝条,其纤维长度保持原有长度。文档编号D01G11/00GK2675694SQ20042002038公开日2005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20日专利技术者韩兆褀, 韩兆惠 申请人:韩兆褀, 韩兆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盘割刀式蚕丝机织物边角料纤维无损伤再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轴(1)、隔套、圆盘割刀(3)、盛料箱(4)、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减速机构(9);转轴(1)上装有用隔套间隔排列的一组圆盘割刀(3),转轴(1)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分别接由电机带动转动的减速机构(9),转轴(1)的隔套和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相啮合形成钳口区(F),圆盘割刀(3)进入外包丁氰橡胶的滚筒(8)内形成切割区(E),装有吸风机的盛料箱(4)的吸风口(5)安装在转轴(1)和外包丁氰辊滚筒(8)相啮合的切线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兆褀韩兆惠
申请(专利权)人:韩兆褀韩兆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