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灿龙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光耦串口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4057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7-08 2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光耦串口电路。它包括三极管、二极管和光耦,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接入信号并通过第六电阻与自身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双绞电缆与光耦的负极连接,二极管的正极接入电源、负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十一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和第十一电阻之间通过双绞电缆与光耦的正极连接,光耦的正极与双绞电缆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光耦的负极与双绞电缆之间串联有第四电阻,光耦的正负极并联有第一电容和第三电阻,光耦的输出端并联有第二电容和第七电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A new type of optocoupler serial port circui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nic circuit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 new type of optical coupler serial circuit. It includes a triode, diode and optocoupler. The base pole of the triode is connected to the signal through fifth resistors and connected to its own emitter through sixth resistors. The tri pole tube is extremely connected to the ground, the tri transistor's collector double twisted pair is connected to the negative pole of the optocoupler, the positive pole of the diode is connected to the power supply and the negative electrode is in series in series. One resistance and eleventh resistor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collector of the triode. The first and eleventh resistors are connected by the twisted pair cable to the positive pole of the optocoupler. The positive pole of the optocoupler and the twisted pair cable are connected in series with second resistors. The negative electrode of the optocoupl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twisted pair cable in series with fourth electrical resistance, and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rallel of the optocoupler has the first electricity. Capacitance and third resistance, the output of the optocoupler has second capacitors and seventh resistors in paralle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strong practicabil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光耦串口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尤其是一种新型光耦串口电路。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为了减少设备之间的互相干扰,信号隔离传输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网络环境的现场总线、军用电子系统和航空航天电子设备中,尤其是一些应用环境比较恶劣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合。常用的隔离方式有光耦隔离、磁耦隔离、继电器隔离和变压器隔离等等,由于光耦隔离与其他隔离方式相比,具有体积小、种类多、使用灵活、价格低等优点,在信号隔离传输技术中被广泛应用。光耦隔离技术,实现了电路间的光电隔离。即使输入信号能有效传递,又能防止输出信号反馈到输入端,有效地抑制了各种电路噪声的干扰,但在进行距离较远、速度较高的信号传输场合使用时,由于信号的线间串扰、传输线的阻扰匹配,器件的容性效应和光耦自身的工作特点等多方面的原因。信号传输的误码率大幅提高,可靠性严重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信号传输效果好的新型光耦串口电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光耦串口电路,它包括三极管、二极管和光耦,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接入信号并通过第六电阻与自身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双绞电缆与光耦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接入电源、负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十一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十一电阻之间通过双绞电缆与光耦的正极连接,所述光耦的正极与双绞电缆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所述光耦的负极与双绞电缆之间串联有第四电阻,所述光耦的正负极并联有第一电容和第三电阻,所述光耦的输出端并联有第二电容和第七电阻。优选地,所述光耦为HCPL6630光耦。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技术通过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实现三极管基极限流与极间对地低阻泄放通路;同时,利用第一电阻和第十一电阻实现源端阻抗匹配;并且,利用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一电容形成倒L形阻抗匹配网络,对负载端进行阻抗匹配,其中并联有第三电阻,有效提高光耦输出信号的沿特性,使用非屏蔽双绞电缆进行信号传输,整个链路的信号传输波形质量奖达到最佳匹配状态,其结构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新型光耦串口电路,它包括三极管Q1、二极管D1和光耦U1,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5接入信号并通过第六电阻R6与自身的发射极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双绞电缆A与光耦U1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1的正极接入电源、负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R1和第十一电阻R11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一电阻R1和第十一电阻R11之间通过双绞电缆A与光耦U1的正极连接,光耦U1的正极与双绞电缆A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R2,光耦U1的负极与双绞电缆A之间串联有第四电阻R4,光耦U1的正负极并联有第一电容C1和第三电阻R3,光耦U1的输出端并联有第二电容C2和第七电阻R7。进一步,光耦U1为HCPL6630光耦。本实施例通过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实现三极管Q1基极限流与极间对地低阻泄放通路;同时,利用第一电阻R1和第十一电阻R11实现源端阻抗匹配;并且,利用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一电容C1形成倒L形阻抗匹配网络,对负载端进行阻抗匹配,其中并联有第三电阻R3,有效提高光耦U1输出信号的沿特性,使用非屏蔽双绞电缆A进行信号传输,整个链路的信号传输波形质量奖达到最佳匹配状。此外,为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本实施例的第一电阻R1可采用10Ω、第十一电阻R11可采用10KΩ、第五电阻R5可采用820Ω、第六电阻R6可采用200Ω、第二电阻R2可采用150Ω、第三电阻R3可采用510Ω、第四电阻R4可采用10Ω、第七电阻R7可采用510Ω、第一电容C1可采用100pF、第二电容C2可采用0.01μF。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上诉取值不加以限定,根据实际应用可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光耦串口电路,它包括三极管、二极管和光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接入信号并通过第六电阻与自身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双绞电缆与光耦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接入电源、负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十一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和第十一电阻之间通过双绞电缆与光耦的正极连接,所述光耦的正极与双绞电缆之间串联有第二电阻,所述光耦的负极与双绞电缆之间串联有第四电阻,所述光耦的正负极并联有第一电容和第三电阻,所述光耦的输出端并联有第二电容和第七电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光耦串口电路,它包括三极管、二极管和光耦,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接入信号并通过第六电阻与自身的发射极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通双绞电缆与光耦的负极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接入电源、负极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十一电阻与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一电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灿龙
申请(专利权)人:朱灿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